三原吧 关注:84,975贴子:1,985,324
  • 0回复贴,共1

一声渭家跨千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同地方受不同的文化,习俗,方言等因素影响,对于同一亲属的称谓不尽相同,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外祖父母,普通话里比较常用的口语化叫法是外公外婆,其他地域性的叫法就很多了。广东等使用粤语的地域称公公,婆婆;福建等使用闽南语的地方和祖父母称谓相同,都称阿公,阿嬷;上海等地称爹爹,唔奶;东北则称姥爷,姥姥。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很多地方则称“渭爷”“渭婆”,三原县就是其中之一。关中地区称祖父辈的人“爷”,祖母辈的人“婆”,那么称“渭”是因为什么呢?三原方言中“外”发本身的音,显然不是因为方言发音习惯称呼为“渭”,究其根本,实则源自一段历史故事。
《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渭阳》,内容是: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琮瑰玉佩。
大意是说,我送舅父到渭水北岸(水北为阳),赠给他什么呢?当然是好车良马。我送舅父归国,心中挂念不下,送他什么礼物呢?就送精美的玉佩来表达我的心意吧。
公园前637年,秦穆公欲扶持自己的大舅哥重耳为晋国新君,在重耳动身动身前往晋国那天,秦穆公的儿子,即后来的秦康公嬴罃(yīng),也是重耳的外甥,来送他。嬴罃送舅父一直到渭河边,他看着舅父想起了已经过世的母亲,非常悲痛,便作了这首《渭阳》。后来秦地一带就将母亲的兄弟之家称“渭家”,并保留至今,并将渭家分为老渭家,渭家,小渭家。对儿女而言,老渭家指父亲的舅家,渭家是指自己的舅家,小渭家指儿媳妇的娘家。
因为《渭阳》这首诗歌,“渭阳”便成为了表示舅甥关系和睦的典故。如唐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寒空巫峡曙,落日渭阳明。”后来甚至成为舅舅的雅称,如唐李匡义《资暇集·渭阳》:“徵舅氏事,必用渭阳,前辈名公,往往亦然。”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毕相諴,家本寒微,其渭阳为太湖县伍伯。”清方文《石臼访韩元长》诗:“金石千年事,幽灵仰渭阳。”
口头叫法上虽然带一个“外”字,但是外公外婆同样是我们最亲的人,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在家由奶奶带一阵子,再被送去由外婆带一阵,甚至很多人完全是由外婆带大的。在三原及周边县区至今还有“挪窝”的习俗,即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母亲带着孩子挪去娘家住一阵子。因在关中方言中“家”发“呀”的音,故“渭家”口头上说“渭呀”,去渭家,关中人说“熬渭呀”,有顺口溜“我娃今儿个熬渭呀,出门是个黑狗娃(意为用锅墨在孩子额头点一个黑俏斑),回来就变巧长白了;娃在渭呀长巧了,变白了,给我娃打个红俏斑,回去他婆认不得啦”。血缘,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维系着一个家族的团结与兴盛,这一个个家族又缔结成一个强大的民族,中国人叫“血亲”。那首熟悉的童谣又仿佛在耳边回荡:打箩箩,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26 18: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