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若晨曦吧 关注:15贴子:253
  • 0回复贴,共1

【寒花葬志】白话译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寒花葬志】白话译文
原作者 【明 * 归有光】
译者 刘成耀
【原文】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葬虚邱,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葧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注释】
1:寒花:婢女名。是作者忆念亡妻和女奴之作。
2:魏孺人:作者前妻,光禄寺典薄魏庠之女。孺人:女子的封号,明时七品封孺人。
3:媵:陪嫁的女奴。
4:嘉靖丁酉:明世宗的年号,即公元一五三七年。
5:虚邱:地名。江苏昆山县东南有邱虚镇,二字或为倒置。
6:爇:音ruo,烧。葧荠:即荸荠。
7:瓯:小瓦盆。
8:奄忽:迅速。
9:曳,牵引,拉。
【白译文】
婢女,是陪我老婆嫁过来的婢女。公元1537年5月4**,葬在虚邱。她没有能侍奉我到老就死了,这都是命啊。
婢女刚陪嫁过来的时候,才十岁,垂着两个发鬟,拽着拖在地上的深绿色的布裙子。一天天气寒冷,家里烧火煮荸荠,婢女将熟荸荠的皮削去,削了有满满一小瓦盆的样子。我从外面回来,拿荸荠吃,婢女端走小瓦盆不给我吃,魏孺人在旁边看见了呵呵地笑了起来(笑婢女跟我呕气的样子)。孺人经常叫婢女倚在桌边陪着吃饭,开始吃饭的时候,她的眼珠子就慢慢的迷离地转动。孺人又指着我,笑她吃饭时的样子。
回想那个时候,已经是过去了十年了,哎,好悲伤啊。
【白译文的难点与重点】
翻译古文,有时候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一是,年代久远,很多事情都已经变得无可考证了。比如文中虚邱,不知其具体在那里。又如垂双鬟,双鬟,古代的一种常见发型,似乎是少女或是婢女特有的一种发型,而现在已经很少见这种发型了。
二是,语境由于时空变换,到现在已经是流失,变得无法理解了。比如魏孺人,意即归有光之妻。而特意说魏,似有指其为魏庠之女的意思。而孺人,更有指其妻有七品之意。有一种很光彩的意思在其中。而到了现在,我们就不是很能理解这种隐藏在字面以下的这种意思了。
“事我而不卒。”其中‘不’为副词。
“孺人又指余以为笑。”以为笑,省略了‘之’字,意为以之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本文应该是归有光在寒花死时,写的葬志。所以本文中的十年,指的是,婢女死的十年前。
【思想成就与艺术特色】
从“魏孺人媵也。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可以看出,归有光有着浓重的封建意识。这是古代封建社会的糟粕思想。
但在封建的明朝时期,归有光就将目光聚焦在身边的一个婢女身上,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同时,通过展示了婢女的凄凉的一生,也有着某种男女平等的萌芽。对于晚一些出现的男女平等的思想,应该说有着积极的进步的意义。
文章通过取食荸荠及婢女陪吃饭这二个生活场景,写得清新自然。这在封建社会里普遍压制人的情感及人的性情来说,这是很难得的,在当时有着进步的意义。


IP属地:河南1楼2019-06-23 15: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