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高于一切,脱离实战的论武是不可信的,本文的论述以实战为基本标准,参考客观评价(即旁白)。水平有限,错漏难免,但若能抛砖引玉,亦为一大快事。【所有讨论分析,仅限于二版(三联版)】
本文的主题,不是探讨谁强谁弱,而是验证一种衡量武力差距的算法。所给出的个人武力数值与排名,仅用于验证算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本人不赞成跨书比较武功高下,所以算法中给出的、非同一部小说人物的武力数值,不能直接比较】。 (比如在天龙、倚天两书中,段延庆、渡难武力值都是55左右,但并不能认为二人武功差不多,因为他们并非处在同一部小说中,或许渡难到了天龙八部,武力值仅仅是30也说不定,又或许段延庆到了倚天,武力值仅仅为10也有可能)
[理论]: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常出现“甲的武功远胜于乙”、“甲、乙的武功伯仲之间”、“甲武功略胜(逊)乙一筹(半筹、三分)”、“甲的武功胜过乙十倍”、“甲接不了乙十招”之类的话语,但这都是很空洞、很模糊的论断、定位,今天我就尝试给出一个能更具体反映武功差距的方法。
@【过招数是可以较准确的衡量武力的标准】。金庸书中充斥着“数招就败下阵来”、“接我十招”、“三十招不败”、“五十招内尚可打成平手”、“千招不分胜败”……等等字眼,非但书中人物,就是金庸自己也是有意识的以过招数衡量武功高下。
“黄蓉道:“是这样:爹爹先跟靖哥哥过招,瞧在第几招上打败了他,然后师父再与靖哥哥过招。若是爹爹用九十九招取胜,而师父用了一百招,那就是爹爹胜了。倘若师父只用九十八招,那就是师父胜了。”洪七公笑道:“妙极,妙极!”黄蓉道:“靖哥哥先和爹爹比,两人都是精力充沛,待与师父再比,两人都是打过了一场,岂不是公平得紧么?”黄药师点点头道:“这法儿不错。靖儿,来罢,你用不用兵刃?””
以黄药师、洪七公这等武学大宗师都认为用过招数定胜负是合理的,可见过招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反映武力对比的。
(注:神雕中期的金轮法王是目前所知唯一明显与算法不符的人物。)
【以实战中的表现为主】。有些时候,实战结论与旁白是矛盾的,例如:1、旁白曰:“金轮法王与郭靖武功在伯仲之间”,但实战上完全不是一回事,金轮法王既无法速胜蒙古三绝(潇湘子、尼莫星、伊克西),反而被尼摩星打得极其狼狈,也无法速胜未学重剑的杨过,也无法速胜尹志平、赵志敬,还无法速胜李莫愁,而这些人都不过是五绝秒杀的对象,显然实战上金轮法王根本就不可能与郭靖伯仲之间;2、又如旁白说慕容复只是稍逊于萧峰,实则差距极大,实战证明萧峰远胜慕容复;3、或者旁白所言的不戒、哑婆婆、魔教十丈老伯仲之间,实际上哑婆婆非但远不及不戒,就连任盈盈也比不上;4、又或者旁白所言的“任何武功在他(张无忌)面前都已无秘奥之可言”,但实际上波斯三使就凭着“圣火令”功夫虐张无忌,张无忌也无法窥破周芷若速成版的九阴真经;……。所以不应完全的、死板的照搬金书旁白来作为评价武功高下的标准,实战中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标准/依据。【我的观点是:实战为主,旁白为辅,参考独白。】
【关于秒杀】。秒杀一般都是指极短的时间内(瞬间、片刻)击败、重伤、杀死对手,多数发生于强弱对比太过于巨大的情况,但秒杀也是最不稳定的强弱对比描述
【 关于两手互搏、分心两用】。这其实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的阵法(不过这个阵法很特殊,只有一个人),虽然并不是真的能令使用者武功增倍,但双手招数搭配合理,也至少能增加一成左右武力;若双手招数搭配甚佳,其武力加成则更加可观了
[算法]:
1、秒杀,一般指用极短的时间、极少的招数(数招之内),在对手没有还手/逃跑余地下,击败/重创/杀死对手;
2、交手千招不分胜败,已经是很小的差距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若武功存在明显看见的差距,则必然要在千招内分胜败;
3、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天龙四绝(萧峰、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武功不相伯仲;
4、萧峰、鸠摩智出全力,都能在10招以内击败慕容复;
5、慕容复的武功大致与游坦之(丁春秋)相当,内力远逊而招式、经验远胜,而且游坦之的掌力非常阴毒厉害,慕容复与游坦之的联手,是典型的“强强联合”;
6、慕容复、游坦之联手,大致可以战平萧峰(需要半个时辰以上才能胜出);
7、第二次华山论剑上,郭靖(非互搏)最多能抵挡东邪、北丐300招左右,比较公认的,此时郭靖的武力在四绝的八九成左右;
8、玄冥二老的武功基本上与三渡伯仲之间,张无忌如果不是靠硬拼内力,非三渡的敌手,第一次交手只能抵挡300余招,第二次交手他略胜过渡厄、渡劫,整整斗了数个小时也没有真的分出胜负,第三次交手,靠硬拼内力来挽回败局,也没能接得下三渡的1000招。
9、张无忌要击败空手的玄冥二老,需要30招左右,要击败持兵刃的玄冥二老,则需要上百招;
10、谢逊的功力大致是成昆的七成左右,能接成昆200招以上(成昆幻阴指已破,要不然谢逊败得更快);
11、杨逍、殷天正与谢逊武功差距极小,二人联手对敌渡难,比拼了上千招,也分不出高下(殷天正年老体衰,又曾经元气大伤,武功已不在颠峰了);
12、昆仑派「两仪剑法」能增强何太冲夫妇联手的威力,但杨逍「知道这剑法的厉害之处」,可算两相扯直。因此,何太冲夫妇面对杨逍之时,虽有“两仪剑法”的联体技,但有等于无,也只能算一般联手,杨逍自信能于数百招后胜过二人联手;
13、围攻三渡的八个人武功都不在何太冲之下,而围攻渡劫的“河间双刹”武功要比旁人更高一筹,渡劫一直居于下风,不到百招就应付维艰了,而渡厄却稳占先手,行有余力,渡难对敌其余三人,打了个平手,其后渡厄、渡劫以二敌五(河间双煞+青海派三人),也是打了个平手,最后渡难单挑“河间双刹”之一,在未尽全力的情况下数招内就令其迭遇险招;
14、耶律齐、杨过初遇时,武功伯仲之间,或许略胜孙不二;
15、耶律齐能够抵挡李莫愁50招左右;
16、耶律齐、杨过连手,能够抵挡李莫愁近千招左右;
17、北丐、西毒武功相等,所以打了三天三夜也分不出高下;
18、射雕中,比较公认的欧阳客、梅超风、丘处机等功力只有四绝的二三成左右,都是四绝秒杀的对象;
19、玄冥二老一同进退多年,感情极深,攻守配合默契(倚天一书中多次出现玄冥二老『一攻一守』、『相互配合』),但没有专用于联手的武功,而且武功的互补性也不高,所以就算二人能发挥全部实力,起到 1+1=2 的作用;
20、慕容复、游坦之,一个招式精妙经验丰富、内力平平,一个内力深厚、招式奇烂、掌力阴毒,武功互补性极其明显,所以也能起到 1+1 =2 的作用;
21、三渡武功没有互补性,但有“金刚伏魔圈”阵法配合,而且同练多年,久有默契(修为高低不一),也能起到 1+1 =2 的作用;
22、耶律齐、杨过武功无互补性,无默契,无阵法,所以只是一般联手,起不到 1+1 = 2的作用
本文的主题,不是探讨谁强谁弱,而是验证一种衡量武力差距的算法。所给出的个人武力数值与排名,仅用于验证算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本人不赞成跨书比较武功高下,所以算法中给出的、非同一部小说人物的武力数值,不能直接比较】。 (比如在天龙、倚天两书中,段延庆、渡难武力值都是55左右,但并不能认为二人武功差不多,因为他们并非处在同一部小说中,或许渡难到了天龙八部,武力值仅仅是30也说不定,又或许段延庆到了倚天,武力值仅仅为10也有可能)
[理论]: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常出现“甲的武功远胜于乙”、“甲、乙的武功伯仲之间”、“甲武功略胜(逊)乙一筹(半筹、三分)”、“甲的武功胜过乙十倍”、“甲接不了乙十招”之类的话语,但这都是很空洞、很模糊的论断、定位,今天我就尝试给出一个能更具体反映武功差距的方法。
@【过招数是可以较准确的衡量武力的标准】。金庸书中充斥着“数招就败下阵来”、“接我十招”、“三十招不败”、“五十招内尚可打成平手”、“千招不分胜败”……等等字眼,非但书中人物,就是金庸自己也是有意识的以过招数衡量武功高下。
“黄蓉道:“是这样:爹爹先跟靖哥哥过招,瞧在第几招上打败了他,然后师父再与靖哥哥过招。若是爹爹用九十九招取胜,而师父用了一百招,那就是爹爹胜了。倘若师父只用九十八招,那就是师父胜了。”洪七公笑道:“妙极,妙极!”黄蓉道:“靖哥哥先和爹爹比,两人都是精力充沛,待与师父再比,两人都是打过了一场,岂不是公平得紧么?”黄药师点点头道:“这法儿不错。靖儿,来罢,你用不用兵刃?””
以黄药师、洪七公这等武学大宗师都认为用过招数定胜负是合理的,可见过招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反映武力对比的。
(注:神雕中期的金轮法王是目前所知唯一明显与算法不符的人物。)
【以实战中的表现为主】。有些时候,实战结论与旁白是矛盾的,例如:1、旁白曰:“金轮法王与郭靖武功在伯仲之间”,但实战上完全不是一回事,金轮法王既无法速胜蒙古三绝(潇湘子、尼莫星、伊克西),反而被尼摩星打得极其狼狈,也无法速胜未学重剑的杨过,也无法速胜尹志平、赵志敬,还无法速胜李莫愁,而这些人都不过是五绝秒杀的对象,显然实战上金轮法王根本就不可能与郭靖伯仲之间;2、又如旁白说慕容复只是稍逊于萧峰,实则差距极大,实战证明萧峰远胜慕容复;3、或者旁白所言的不戒、哑婆婆、魔教十丈老伯仲之间,实际上哑婆婆非但远不及不戒,就连任盈盈也比不上;4、又或者旁白所言的“任何武功在他(张无忌)面前都已无秘奥之可言”,但实际上波斯三使就凭着“圣火令”功夫虐张无忌,张无忌也无法窥破周芷若速成版的九阴真经;……。所以不应完全的、死板的照搬金书旁白来作为评价武功高下的标准,实战中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标准/依据。【我的观点是:实战为主,旁白为辅,参考独白。】
【关于秒杀】。秒杀一般都是指极短的时间内(瞬间、片刻)击败、重伤、杀死对手,多数发生于强弱对比太过于巨大的情况,但秒杀也是最不稳定的强弱对比描述
【 关于两手互搏、分心两用】。这其实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的阵法(不过这个阵法很特殊,只有一个人),虽然并不是真的能令使用者武功增倍,但双手招数搭配合理,也至少能增加一成左右武力;若双手招数搭配甚佳,其武力加成则更加可观了
[算法]:
1、秒杀,一般指用极短的时间、极少的招数(数招之内),在对手没有还手/逃跑余地下,击败/重创/杀死对手;
2、交手千招不分胜败,已经是很小的差距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若武功存在明显看见的差距,则必然要在千招内分胜败;
3、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天龙四绝(萧峰、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武功不相伯仲;
4、萧峰、鸠摩智出全力,都能在10招以内击败慕容复;
5、慕容复的武功大致与游坦之(丁春秋)相当,内力远逊而招式、经验远胜,而且游坦之的掌力非常阴毒厉害,慕容复与游坦之的联手,是典型的“强强联合”;
6、慕容复、游坦之联手,大致可以战平萧峰(需要半个时辰以上才能胜出);
7、第二次华山论剑上,郭靖(非互搏)最多能抵挡东邪、北丐300招左右,比较公认的,此时郭靖的武力在四绝的八九成左右;
8、玄冥二老的武功基本上与三渡伯仲之间,张无忌如果不是靠硬拼内力,非三渡的敌手,第一次交手只能抵挡300余招,第二次交手他略胜过渡厄、渡劫,整整斗了数个小时也没有真的分出胜负,第三次交手,靠硬拼内力来挽回败局,也没能接得下三渡的1000招。
9、张无忌要击败空手的玄冥二老,需要30招左右,要击败持兵刃的玄冥二老,则需要上百招;
10、谢逊的功力大致是成昆的七成左右,能接成昆200招以上(成昆幻阴指已破,要不然谢逊败得更快);
11、杨逍、殷天正与谢逊武功差距极小,二人联手对敌渡难,比拼了上千招,也分不出高下(殷天正年老体衰,又曾经元气大伤,武功已不在颠峰了);
12、昆仑派「两仪剑法」能增强何太冲夫妇联手的威力,但杨逍「知道这剑法的厉害之处」,可算两相扯直。因此,何太冲夫妇面对杨逍之时,虽有“两仪剑法”的联体技,但有等于无,也只能算一般联手,杨逍自信能于数百招后胜过二人联手;
13、围攻三渡的八个人武功都不在何太冲之下,而围攻渡劫的“河间双刹”武功要比旁人更高一筹,渡劫一直居于下风,不到百招就应付维艰了,而渡厄却稳占先手,行有余力,渡难对敌其余三人,打了个平手,其后渡厄、渡劫以二敌五(河间双煞+青海派三人),也是打了个平手,最后渡难单挑“河间双刹”之一,在未尽全力的情况下数招内就令其迭遇险招;
14、耶律齐、杨过初遇时,武功伯仲之间,或许略胜孙不二;
15、耶律齐能够抵挡李莫愁50招左右;
16、耶律齐、杨过连手,能够抵挡李莫愁近千招左右;
17、北丐、西毒武功相等,所以打了三天三夜也分不出高下;
18、射雕中,比较公认的欧阳客、梅超风、丘处机等功力只有四绝的二三成左右,都是四绝秒杀的对象;
19、玄冥二老一同进退多年,感情极深,攻守配合默契(倚天一书中多次出现玄冥二老『一攻一守』、『相互配合』),但没有专用于联手的武功,而且武功的互补性也不高,所以就算二人能发挥全部实力,起到 1+1=2 的作用;
20、慕容复、游坦之,一个招式精妙经验丰富、内力平平,一个内力深厚、招式奇烂、掌力阴毒,武功互补性极其明显,所以也能起到 1+1 =2 的作用;
21、三渡武功没有互补性,但有“金刚伏魔圈”阵法配合,而且同练多年,久有默契(修为高低不一),也能起到 1+1 =2 的作用;
22、耶律齐、杨过武功无互补性,无默契,无阵法,所以只是一般联手,起不到 1+1 = 2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