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吧 关注:376,046贴子:1,517,623
  • 14回复贴,共1

文史考证还是逻辑推理?:禹碑蝌蚪文符解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17 03:48回复
    左起
    第1列:金木水火土
    第2列:平直正强克高德燮友
    第3列:貌视言听思食货祭司
    第4列:空宾师徒岁月星辰历
    第5列:数日天子民王父母風
    第6列:敬农皇义协建明念向
    第7列:威攸柔岡霁雨凶卜筮
    第8列:悔贞吉富康寿好宁考
    第9列:终命折短疾忧贫惡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17 03:49
    回复
      1,《禹碑》刻录的就是古本或汉代古文本《洪范》,现今《尚书》中的《洪范九畴》篇则是对前本《洪范》的演绎。
      两者之间,类似于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集所组成的《先天八卦图》,与《周易》文本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2,现今存世的《禹碑》石刻铭符与《洪范九畴》古文本,可能都经由王莽刘歆等人之手伪造或改造过。其缘由,很可能与王莽篡汉时期一些事件有较大关联。
      《禹碑》作为字符集,可以被视为原始时代的字典。如果确是上古之物,可视为中华文明字典之祖。
      3,《洪范九畴》各畴的关键字眼,分别对应《禹碑》各列符号,但并不严格要求一一对应。
      如《禹碑》左起笫1列5个符号,分别是《洪范九畴》第一畴"洪范五行"文段中的关键字眼"金木水火土"五字,碑铭符号、文本字形都呈左右对称架构。
      《禹碑》左起第3列的九个符号,可能分别对应《洪范九畴》'五事、八政′两畴中的"貌视言听思食货祭司"九个关键字。
      77字(全是《洪范九畴》各畴中关键句眼字眼)可能分为两大部分。
      其中九畴(除第五畴外)各畴最关键字为:
      金木水火土 貌视言听思 吉凶 风雨霁 正直刚柔 寿富康宁好 短疾忧贫恶弱 岁月日星辰历数 食货祭司空宾徒师
      以上四十五字,极可能为古本《洪范》所载,它们与《洛书》点线数字阵列图形布局相对应,形成的极可能就是金册玉牒铭符集。
      《禹碑》在金册玉牒基础上,《洪范九畴》在古本《洪范》基础上,又增列三十二字、符(此三十二字为初步结论,不作定论)。
      天子王民父母皇卜筮悔贞考终命折攸
      德平强高克燮友敬农协建义明念向威
      4,《禹碑》作为可能的华夏字典之祖,与第一部汉字字典《说文解字》有若干联系。
      《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是东汉通儒贾逵得意弟子。贾逵则是刘歆得意门生贾徽之子。贾徽还是长沙相贾谊后代。贾徽对汉字体构造六书之说的形成发展有重大作用、精通西汉时的今文古文《尚书》文本。
      字典之祖《禹碑》,如果不是上古之物,伪造它的第一经手人,很可能就是这位"弟子服其劳"的贾徽先生。
      从师门传承上来说,《说文解字》这本字典,由来有自。
      5,岣嵝峰《禹碑》自现世以来,它与《洪范》文本之间的关系,历来研究者肯定都会注意到、思考过,但为何两千年来大家们却纷纷如大禹一般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因此至今也无人能清楚解读?
      古代交通不便,识字人口少,研究型学者更少,这碑刻又本来就末被广传。没有破译不足为奇。
      近代以来,研究者已多起来,为何仍是天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17 03:51
      回复
        说到底,六七百年前的大才子杨慎可能要负极大责任。他才气名声足镇千古,一曲《临江仙》,悍然压制文坛几百年。在他辛苦编附的精美文字文章前,敢于跳出圈去另寻思路的,都得压上自己的才智、胆色、名声掂量掂量。
        后世研究者,所误皆在强求文章畅通上。他们大都陷入杨慎拼凑八股文章的怪圈,没有考虑过碑上铭符集合根本就不是文章的最大可能性。77个古文字组成文章,个个不重复雷同,这种古文,史上本就罕有!饱经八股科考训练的杨慎能凑出仿《尚书》体八股文,只是明代科举文人习惯使然。
        一旦从杨慎的天书牢笼思想篱笆中跳出来,破解这天书,今天的近二亿大学文化人几乎人人都可以,随时可能办到。
        6,当然,千余年以来、两千余年来,古人为何无人将碑铭与《洪范》文本认真对应,从而解读出来?其中原因也可能比较复杂。
        一种情况,一千几百年来,因为蝌蚪文确实难以辩认;禹碑碑刻与洪范文本各自现身面世的时间地点,客观上就有、或有人为故意制造的相距数百千年、千万里时空差异。千年来人们思路受此困绕,真地已经无人知道两者的特殊联系。
        第二种情况,不少古人已经意识到了猜到了这种联系,但他们却不敢再研究下去。他们知道那是个巨坑、灾难!
        其性质,相当于发现手稿选集是某秘书某野心阴谋家某布哈林所伪造,教科书全得改写!四书五经十三经千年科举,考的全是伪造先祖圣贤语录。
        这在古代简直要命。
        第三种情形,千百年来,还有些不知情或已知情的古人,如杨慎式的,或无意或有心误导诱导。杨慎作为科举受益人代表人物,(虽然历史上他政斗失败失意,但他科场功名文名犹盛。)也是有可能为故意误导后人而去玩文字游戏以转移注意力,掩盖真相。
        禹碑自当铭《洪范》,
        蝌蚪佶屈赛殷盘。
        临江仙杨迷瞎马,
        天街神郭误生番。
        强牵怪字两眼泪,
        附会僻文一口痰。
        虚耗精神枉费力,
        祖典原本不为难。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6-17 03:52
        回复
          南岳衡山岣嵝峰《神禹碑》的解读思路与初步结论
          一,《神禹碑》是谁制作的?
          《神禹碑》又被称作《岣嵝碑》,由一堆古怪别扭符号拼凑而成,刻在南岳衡山岣嵝峰大石头上,其具体来历并无官方史料确证。
          岣嵝两字,东汉早期许慎著汉字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时,尚未见此字。到汉未三国曹魏时,张揖著《广雅》(《博雅》)时,才首次提到"衡州南岳有岣嵝峰",并写到"上有神禹碑"。(按:此记录有疑,或为《康熙字典》转录《博雅》条目后人传抄时误写或附入)
          晋代,衡阳人曾任长沙相的罗含,在《湘中记》里写有"岣嵝峰有黄帝赐大禹玉牒","上有神禹碑″。唐代韩愈有诗文"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记载了确实有蝌蚪奇文的石碑。
          这些都是较早的明确史料。现在,国内如长沙岳麓山、武汉汉阳长江汉水合流处等不少地方,国外如韩国多地都有摹印拓刻,皆托名为大禹鼓捣出来的古物。
          四千年前大禹时代就有这样的石刻?
          全国范围内从三皇五帝到殷商之前,在甲骨文之前,并没有一件这种近似文字乃至文章的符号类金石刻录物品。作为孤例,说它是大禹时的造物,当然不太可信,甚至概率无限趋零。
          它是谁制造的呢?
          在南岳衡山这样有数的地理名山上,用众多古怪符号摩崖刻在大石头上。在殷商周代之后魏晋之前,其工程量不小,影响也不会小,不太可能是民间人士作品。如果是早期道教创派人士所为,这算是道门盛事大事,应该会留有史料方志道观典藏记录。如果是各王朝所为,同样多半会有相关史料记录。但偏偏没有这两种最具可能性的记录。
          那么,会是谁制作的呢?
          有几个人选,但最有嫌疑的,恐怕要数王莽与刘歆这两人。
          在南岳衡山做这种摩崖刻石的事,非帝王参与,一般人还真不敢去做。但是,无论哪位帝王参与了这事,为何却没留相关史料记录?
          推测起来,原因无非是制作时并非正常情况,制作它的目的有非同寻常之处。多半与当时那位帝王得国不正,需要搞阴谋伪造神迹有关联。
          历史上有这类需求的帝王可就多了。汉末三国这些帝王里,开国君主们都有可能。
          但他们不但篡位禅代成功,还都传了几代人。如果要造神迹托天命,把这石碑作为工具法宝证明,就没有必要事成之后不留记录不大书一笔不特别宣扬。
          所以,这石碑多半是篡位事业搞成半拉子工程,是搞成了烂尾楼的作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6-17 03:52
          回复
            即便是这类半拉子帝王或草头大王,数量其实仍然不少。
            比如,秦末南方的各支起义军如陈胜吴广鱼腹藏书又自立为王的之类,汉末的南方诸候们尤其是袁、刘、孙三姓世家贵族乱世豪杰们,汉末的黄巾太平道起义,他们也都可能去制作这类物件。但他们都是拿起铁杆子真刀明枪直接干武装的,犯不着把这事只做不说,深藏名山而不声张。所以,他们之中哪位枭雄做下这件事的概率也不高。
            相比较起来,介于上述两种情形中间的王莽(以及刘歆等人),可能性就大多了。
            他篡位成功了,还做了十几年皇帝。但最后终究又没能立得住,死于非命,身死族灭。他所建立的大新朝也不归于史册正统,史书不为他立本纪而只归入列传。
            他与刘歆两人,一生都最喜欢制造符命图谶各种石刻神迹,又以虞舜后代自命,惯于伪造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古文史料。
            这石碑但凡有一点痕迹显示它本来是伪造或改造过的。那么,由他们伪造的可能性就会最高。
            南岳衡山这地方,与虞舜有较紧密关系;这石碑上那些疑似文字乃至文章的符号组合,又如此古怪离奇。所以,无论是从制作人所应具备政治地位,还是从其应具备的文化水准能力去判断,显然都可判定它并非寻常人所能为。
            把这些疑似文字文章的符号,与汉字、古文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对比起来研究,再结合这些符号独特的形状组合结构来判断,大致可判断其被制作的可能年代区间。从它所能发挥的功能去归类、从制作者试图完成的目标去判定、从制作的原由去分析,也可考虑一些线索得出若干推断。
            总体而言,可判断它大致上与周秦时期的金文、大小篆以及秦汉隶书这些字体,与《尚书》《楚辞》《汉赋》这些古文体,相对而言更接近或更早。也可推断出,在这些字体文体流行的年代区间内,时间越往前往年代区间的上限推,可能性概率相对也越高。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也就容易让人把这石碑与王莽篡汉联系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王莽篡汉前后,他曾伪造了那么多符命图谶石刻祥瑞神迹,史书对其都有比较清楚详细的记载。为何这件并非可以轻易忽略的石碑,却又没能被记载呢?
            况且,在汉代,南岳并非是现在的这个衡山,而是现今安徽霍山县(潜山县)的天柱山。王莽篡位时所伪造的大量神迹,大多都是在长安周边地区或人口密集、开发程度较高的地方。他并不强求更高难度,似乎没必要安排远距离不易掌握、当时开发程度低、交通不便、效果影响小、当时还属于南部边荒地带的衡山。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19 21:04
            回复
              二,《神禹碑》写了些什么?
              《神禹碑》上面总共有77个符号。
              1,先说说它们的排列布局。
              从上往下看,上面五排,每排九个符号,共45个符号。下面4排,每排8个符号,共32个符号。从左往右看,左边第1列,只有5个符号。从第2列到第9列一共8行,每行9个符号,总共72个符号。
              如果左边第1列也是9个符号,那么它们就组成为纵横都是九道的一个正方形,九九八十一个符号。但是少了4个符号,也就显得上宽下窄有残缺。
              这样比较整齐规范的总体排列布局,值得注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20 00:39
              回复
                2,再看看这些字符具体特点。
                首先,77个符号,没有雷同重复的。
                如果这些符号确实是文字符号,而且组成了完整文本,那它们彼此全无重复雷同的特点就比较古怪了。
                这个数量级的汉字符号所组成的文本,很少乃至根本找不出第二例完全是由不同的字来构造的。不要说常用汉字数量极其有限的古代文本了,常用汉字数量大为扩充的现代文本,也都很难构造出来77个完全不同汉字组成的语句段落。
                考虑到岣嵝峰上的这个石碑所可能具有的几种功能、作用,参考有类似功能的其它符号组合系统或文本,也就更加要令人觉得奇怪了。
                这类石刻作品可能有以下几种功能作用:记录帝王事业向祖先吹嘘昭示后人、祭祀天地秉告或誓约于神明、托天命代表天意给出隐晦神秘暗示,以便作出相应关键安排。
                功能与之类似的可作为参考的文献,恐怕只有真伪古文今文《尚书》里,那十几篇几十篇诰、命、制、册、祭等等之类文本。
                然而,即便是《尚书》诸篇,虽然都是极尽言简意丰如同天书之能事,但是也没有哪一篇哪一段能做到77字个个不同。
                其次,虽然77个符号没有雷同重复,但其中很多符号在各自的形体结构上却有共同特点。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很多符号在左右结构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对称结构。此外,所有这些符号从外观上整体上观察,也具有明显方块文字外型。
                这两个特点,与汉字的文字形体结构比较一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人看到这些符号,无论是唐宋古人还是现代学者,都很容易就认定它们是采用了特殊刻写方式的汉字。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6-21 00:08
                回复
                  这就不难根据左起第1列对应第一畴,而五个字符,大概率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
                  两者对比,这五个汉字,全是左右对称架构。而《岣嵝碑》上这五个符号,同样也全是左右对称结构的。在字符结构上,两者一致。这样子连续五个字符全都是对称结构的,在《岣嵝碑》九列九行总共77个字符里,甚至也唯此一例(?)!
                  《洪范九畴》第一畴,就是洪范五行段落。其中的关键字眼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一段落里的其余文字,全是对这五字的演绎扩充解释表述。《岣嵝碑》单列它们于左起第1列,并非偶然。
                  其次,既然思路走到了这地步,已设定了左起第1列五个字与《洪范九畴》第1畴关键字眼相对应。那也就不妨继续往后设定:《洪范九畴》各畴可能与《岣嵝碑》的九列之间也会互相对应!还可继续直接设定《洪范九畴》文本与《岣嵝碑》符号集合两者之间的对应方法!
                  即,《岣嵝碑》是对《洪范九畴》的再抽象,而《洪范九畴》则是对于《岣嵝碑》的扩大解释再表述。
                  从左往右排列,《岣嵝碑》的各列大体上分别对应《洪范九畴》各畴,但可能并不严格要求各列九符一定要两两对应各踌九字。《岣嵝碑》各列的九个符号,只需要分别对应《洪范九畴》各畴的关键字眼,具体数目可能会有参差不齐。
                  换言之,《岣嵝碑》只是《洪范九畴》里各畴的关键字眼,用特殊方式刻写后所组成的符号集合,它并非是一篇句组段落文本。
                  《岣嵝碑》作为符号集合,与由阴爻阳爻所排列组合成的八个、六十四个卦符集合一样,是《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那样的符号集合。而《洪范九畴》作为对应文本,则是与卦爻辞、卦传所组成的由周文王推演周公旦注解孔子释义的《周易》文本类似的具体文本。
                  《岣嵝碑》剩下的八列七十二个符号,大体对应着《洪范九畴》其它八畴各畴中的七十二个关键字眼。
                  它们都必须是各畴中可作为文眼句眼的关键字。
                  在文字结构上,有些同样有左右对称结构,但也有不是左右对称的。
                  它们很可能不但无一雷同,还很有可能各自独立,并不强求要组成词汇短语,不会形成主谓宾结构的语句段落,更不会表达出什么系统完整的意义。
                  它们的排列组合顺序,也许并不严格按九畴关键字一一对应,也可能不严格按文本中的先后顺序排序。
                  5,最后,根据上述所列示的标准、特点、要求,这77个字有可能是:
                  金木水火土
                  貌视言听思
                  食货祭司空宾徒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7-05 16:48
                  回复
                    岁月日星辰数
                    平强高正直刚柔
                    光天作民王父母義
                    敬农协建义明念向威
                    卜雨霁贞悔吉凶
                    旸燠寒风雨霁
                    寿富康宁好德考终
                    命短折疾忧贫恶弱
                    以上这77字,只是个人初步判断,不作为定论。具体的77个文本字眼,以及各字与各符号精准的一一对应关系,需要更细致的考察比较辨别。
                    这里只简单求证一下,拿比较有把握的几个关键字求证一下。
                    左第3列从上往下九个符号,似乎就正是"貌视言听思食货祭司"九个字,那么,这就可以初步实证了!?
                    其它的,这里就不再反复推敲比对,一一确认了。
                    三,若干问题
                    首先,还是前面那个问题,如果真是王莽刘歆他们伪造的这石碑,为何就没留下史料记录?
                    王莽刘歆他们是既有需要也有能力搞出这么个东西的,他们当时为了把那场篡位大戏尽善尽美地演好,真地是花了很长时间做了很多事。与后来的曹魏代汉、司马晋代曹魏相比,后来的这些篡夺禅代戏码全都是匆忙中仓促上演。
                    他们时间这么充足,准备这么充分,这个物件这个事情所占分量虽然没那么关键,但也不能算小。为何最后没能用上,特别是为何没有留下史料记录?
                    真的只是因为前面所述的,百忙之中这些属于锦上添枝叶的次要事项,因为距离太远操作难度大,又恰好遭遇各种时间差,最终才错失"假做真时"的机会?
                    或者是因为《洪范九畴》本身也是做伪假造之作,而且它与王莽改制的进程并不配套,相互衔接上有问题。为了配合王莽改制具体操作进程,需要经历不断修改的长期过程。甚至因为政治需要,文本中有些字眼后来不得不改,而《岣嵝碑》在此过程中因此便失掉了价值?
                    王莽改制过程中,经常朝令夕改,很多大政方针反复颠倒前后矛盾。《洪范九畴》恐怕也很难逃一改再版三修订的可能命运。于是《岣嵝碑》就无限期推迟了出山时机?
                    具体究竟是什么原因,现在似乎已经很难准确判定了。当然,这问题对于推断破译《岣嵝碑》似乎也沒那么重要了。
                    其次,此前,始终是将《岣嵝碑》与《洪范九畴》看成王莽刘歆伪造改造的"假货"。然而,它们的产生形成过程,有没有可能会是八卦符号与《周易》、《易传》、《系辞》的产生形成过程相类似情况呢?
                    即,首先确实有大禹治洪水过程中在石头上刻制了这个蝌蚪文字的《洪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7-05 16:48
                    回复
                      大禹时代的先人们用结绳记事时代记录方式,把最关键事情,确实先刻下来留文字在石头上了。后来的统治者、后人们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解释演绎,于是才有了《洪范九畴》这个《尚书》中的版本。
                      大禹所刻石或铸鼎的《洪范》,传到二千多年后的王莽时代,或许早已没了。
                      到王莽时,刘歆他们根据传下来的《洪范》古文,按政治现实需要再进一步修订完善后,再到岣嵝峰上去制作出新的《禹碑》。
                      换言之,真的本来就有大禹时代的《禹碑》 ,它就是《洪范》的原件。
                      应该说,在《洪范九畴》这文本真伪存疑有争情况下,这种历史过程发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毕竟,要王莽刘歆他们完全凭空去硬生生地造出这一整套的《洪范》与《岣嵝碑》,似乎有些高估了他俩的作伪能力水准吧?
                      史料里记载王莽刘歆对于各种托古改制确实是过于的沉迷,让人感觉他们不应该会在明知那些都是自己造假出来的东西情况下,到头来,别人都不信了,他们还自己依然会相信到迷信的地步。
                      反倒是,如果先秦《禹碑》当时确实留有残缺,而非全然伪造,王莽刘歆他们只是给予修缮。这种情况下,他们才更可能在生死关头仍然对这些似乎具有神秘天命天意气味的东西深信不疑。
                      王莽为了推动贯彻托古改制,打造大新朝儒家理想国,甚至先后用各种花样方式干掉了自己的四个儿子。他自己至死仍在对天人感应的无限迷恋中祭天,向神灵倾诉衷肠。
                      比他大五岁的刘歆,与他不是同年生,却是同年死。两人难兄难弟,不计较刘姓王姓两家族的国仇家恨,结为姻亲,在为儒家理想国奋斗路上始终是高度一致的同志战友,史谓堪称一对"骨肉君臣"。
                      他们两人,生前就能明白预见到各自身死族灭、理想破灭成闹剧悲剧。一个比一个更凄惨地死后,这对"骨肉君臣"做为史上最善于作伪的一对政治好基友,也称名于千秋史册。
                      假做真时真亦假,作伪做假,真地能做到他们这样忘命舍身舍家地步?
                      历史都是罗生门。
                      也许,正是彻头彻尾地全情倾力作伪过程中,他们的全部心血、理念灌注寄托之下,《洪范九畴》这些东西即便真地全是他们假造,心系神往之下,他们自己也沉迷其中了。甚至能人挡杀人神挡屠妖剁鬼。哪怕是亲儿子,只要陪同演出不认真、参与不倾力,也个个都一刀宰了没商量。
                      这是何等疯狂的一对绝对理想主义君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7-06 23:3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17 18:0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8-06 22:38
                          回复
                            1,2008年5月11日,在武汉汉阳龟山晴川阁第一次见到蝌蚪文符禹碑,颇有感触。独坐汉江与长江合流处,见地震云。当夜大雨如注,生平仅见。第二天即是汶川大地震。
                            2019年4月5日,翻阅《尚书》,忽然脑中灵光,一时思如潮涌,当即下笔,四五个小时即写成近万字《禹碑》蝌蚪文解读。又用了近半年时间演绎岀十来篇相关文字,年底赴湖南衡山,览翻刻岣嵝峰《禹碑》。同时,又是武汉,新冠病毒突如其来。
                            《禹碑》这东西,难道是某件上古封印法宝么?
                            武汉这地方,龟山蛇山合一。龟蛇合一,即是真武大帝,也是传说中大禹帝的爹妈。
                            解读禹碑,有点儿象是《水浒》里的洪太尉破坏天罡地煞封印。
                            禹碑.武汉.地震.瘟疫。好象有一点点联系呵。
                            2,《禹贡》里的九州:冀、青、兖、徐、扬、荊、豫、梁、雍。
                            甸、候、绥、要、荒。
                            《大禹谟》里,"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等等。
                            3,“思""食"两字十分形象,一个双手托着脑袋下巴,"思考"与思想者雕刻有一拼。一个手抓东西进食。
                            "月"字也有点意思。是月宫嫦娥抱玉兔?还是吴刚在砍树?
                            4,《洪范五行》水火木金土
                            《大禹谟》水火金木土
                            都是水字在前。
                            因为处于大洪水时代,第一个字才定选了水字?
                            最后一字是"弱",加水为“溺"?始于"水"而终于"弱",合而为"溺"。是"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要把《道德经》也囊收入内?
                            还是在当时大洪水情况下提前标示文明灭亡最可能的原因?
                            5,《禹碑》与本人的渊源有一点神秘色彩。说起来,就象《水浒》里破封印的洪太尉,非他不行,提前就预订了这号人,这件事。
                            历史上,明朝有个张素,字艳泉,在长沙当过军区政委,把《禹碑》送给杨慎解读,带起第一波《禹碑》解读热。同时期,南京有个“新泉书院",早期传到朝鲜韩国日本的《禹碑》版本,就是这个"新泉书院"拓版翻印的。带起《禹碑》第一波各地广印翻刻潮。
                            冥冥之中,若有意志。《禹碑》的解读与"张新泉"这个名字有关系?
                            张,这个姓氏在华夏文明文化体系内而论,与孔姓算是经历各代王朝而不曾断绝世系传承的唯二姓氏。一为万世师表,一为历代天师。本人的家谱,也正是张天师世系,"国圣至朝,万世学道。本在其中,永泰有兆"。
                            新,《禹碑》的岀世踪迹,每隔千年似乎大多与"新"字若相关联。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大洪水禹帝制作禹碑,华夏文明正式进入世袭王朝新时代。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武王伐纣、纣焚鹿台,甲骨秘埋,《禹碑》隐踪?,周革殷命,华夏文明正式开启封建制新时期。公元前后的王莽刘歆新朝,天柱山《禹碑》重刻?。公元千年左右的王安石等新法,衡山《禹碑》重刻?。公元二千年前后的新时代新中国,《禹碑》解读完成?。
                            泉,大概既揭示《禹碑》与水的关联,又指示历史上禹碑可能的地点地标?天柱山汉代禹碑在石牛洞、石谷流泉附近,衡山宋代禹碑附近也有山泉?
                            《年近五旬感怀》
                            四十七年匆匆过,重重复复零碎琐。
                            禹碑蝌蚪顺水流,今日乃知我是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1-03 13: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