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吧 关注:35,312贴子:17,015
  • 12回复贴,共1

AC618年-AC907年间,洛阳作为实际都城年限考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618年唐建立到907年唐灭亡这289年中,即按名分,又按是否真正属于政府驻地进行考证。 洛阳作为都城的年限兹论如下:
618年-619年 隋都 隋皇主619年禅位与王世充。都一年。隋政府所在地。确认无误。
619年-621年,郑都 都两年。郑政府所在地 。 确认无误。
李渊时代,洛阳地位变化较大,但当时即使是东都,因非是政府所在,也不属于政治中心。此时洛阳地位如下:
武德四年,平王世充,废东都,置总管府。
武德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置洛州大行台,改为东都。
武德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改东都为洛州。
也就是东都同年废,同年又立,武德六年又废。
唐太宗时期洛阳的地位有争议,太宗居洛阳两年半。据《太平御览.叙京都》记载:贞观六年,改洛阳复为东都,旧宫为洛阳宫。
这个和其他史料记载不一致,其它史料只记载了改为洛阳宫的记载。如按《太平御览.叙京都》也可算2年半。这个和唐高宗显庆二年复立东都有矛盾,但也不排除中间废东都。比如:贞观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复为洛阳州。这是不是把东都又给改为洛阳州有关联,还是后来什么时间废东都,成为疑案。但毕竟当时也曾是两年多政府所在地,且唐太宗时期洛阳也曾是两年多中央政府所在地。同期文献中,马周、尉迟敬德等人给太宗奏折中都把长安洛阳称为西京、东都。甚至太宗征高丽时一个宰相留守洛阳,而另一个宰相留守长安。把长安、洛阳两京称为心腹,其它州县称为四肢。唐太宗时期,唐政府科举考试地因长安老是闹饥荒曾设立在洛阳。
唐高宗时期,复立东都时间所留下史料中又有显庆元年和显庆二年两种,这个无关紧要。唐代人认为:
凡周、汉、魏、晋、后魏、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又云:洎乎我唐高宗,以伊洛胜概,每乐巡幸,...遂成都洛。
可见洛阳当时是帝都之一无疑。高宗中央政府在657-683年驻跸洛阳12年,在长安洛阳间来往十三次,路途占了近2年,长安洛阳平分,各占1年时间后,显庆后在长安12年,在洛阳13年。还有近1年多巡行其它地方。
683年到706年10月中宗离开洛阳这段时间,共历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三位皇帝,23年内,除了武皇701年10月离开洛阳去长安,703年10月又返回洛阳这2年外,其余时间都在洛阳。合计21年。
有很多把唐太宗居住洛阳的2年半不算,也把武则天居住长安的2年不算,算是一种相互抵消。所以有些人算23年。
唐玄宗开元时代中央政府在洛阳10年8个月没什么争议,且三秦九洛,咸为京师。考虑唐玄宗在长安和洛阳来往10次,路途均分给长洛两地。在洛阳你具体可以算到11年多些12年不足,按12年或者按11年都没问题,影响不大。
安史之乱起,燕政权建立后,曾建立三京,即洛京洛阳、燕京幽州,秦京长安,只有洛阳是其政府所在地。先后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位称帝,都洛4年。
唐昭宗时期,朱温904年整月毁长安协昭宗迁居洛阳,历经唐哀帝至907年闰八月唐亡,又经历3年8个月。
也就是说:在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时间段内,如李世民和武则天时间不相互抵消,洛阳作为帝都,最少历时:
1+2+2.5+13+21+11+4+3.5=58年。
当然这58年名义上是五个政权的总和,即隋、郑、唐、周、燕。
周在历史上历来算作唐。武则天时期起到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作用,且李唐帝王始终认为那是他们家的家务事,史学家也都如此认为,且武则天传位与李显时,李显本来是周之第二个皇帝,后来又改周复为唐。因此,武则天这段还是算作唐,要不然唐代早早就被打断为前后唐两个政权。因此洛阳这段时间内其实就是四个政权建都:隋、郑、唐、燕。
其中唐代洛阳作为政治中心时间,以帝王居住时间算只有 :51年。
唐代长安作为政治中心时间,安史之乱后因天子九迁,长安六陷,多次丢失都城长安。安史之乱以前,两都制时期,除了常驻西京和东都外,又多跑北京太原等地,实际上唐代政治中心在长安将近230年。
当然唐代一统时间内,即公元628年真正实现统一算起到公元655年安史之乱止127年间,不考虑北京太原,西京长安作为政治中心将近70年,东都洛阳作为政治中心将近48年。
当然唐朝因为相当一段时间实行两都制,我们可以公平地把唐代洛阳的建都时间按如下方式计算:
抛出有争议的贞观元年复为东都、显庆元年复立东都,也既显庆二年以前,抛开不算。
从显庆二年到开元二十四年,这80年间是毫无疑问的典型两都制。但都洛时间明显长于长安,洛阳更像主都,长安更像顺从地位,明显洛阳有所吃亏。
更为公平的算法应该是自显庆二年计算到安史之乱开始的天宝十四年为止。这段时间长达跨度是98年。
在此98年中,去除去北京太原等外地时间都抛出,唐朝帝王在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时间基本相当。都是接近半个世纪。没什么差别。
名份上在安史之乱之前,两都地位也类似。东都有时也叫神都、都城。个别时间称为东京;西京有时也叫京城、西都。
再加上唐末建都洛阳的3年8个月,算4年吧
因此唐朝洛阳作为和长安并列第一政治中心或者单独第一政治中心也既主都时间是:98+4=102年。其余时间作为唐政权的第二政治中心存在。
如果考察界定在唐代(618-907)存世时间段内,洛阳还要加上作为隋代政治中心皇泰主1年,郑政治中心2年,安史燕政治中心4年。因此在618年到907年这个时段内,我们完全可以说洛阳作为政治中心的隋、郑、唐、燕帝都在618-907年此时间段内是108年或者109年。


IP属地:陕西1楼2019-06-16 08:37回复
    109年比较合理。
    上述仅仅是指618年到907年时间段内。


    IP属地:陕西2楼2019-06-16 09:13
    回复
      唐朝洛阳算102年应该是最为合理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16 20:02
      收起回复
        唐太宗洛阳时间表:
        2年半。
        唐高宗洛阳时间表:
        1、显庆二年二月,辛酉,车驾至洛阳。显庆三年二月,丁巳,上发东都。居洛1年。
        2、显庆四年闰十月车架至东都。龙朔二年三月甲午车驾发东都。居洛2年5个月。
        3、麟德二年二月丁酉,至合璧宫。 乾封元年三月十七离开东都。居洛1年1个月。
        4、咸亨二年正月正月,甲子,上至东都。咸亨三年冬,十月,壬戌,车驾发东都。居洛1年9个月。
        5、 咸亨四年十一月至东都。仪凤元年闰三月西还。居洛2年5个月。
        6、调露元年春,正月,己酉,上幸东都。永隆元年十月己酉,车驾西还。居洛1年9个月。
        7、永淳元年四月乙酉,车驾至东都。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上崩于贞观殿。居洛1年8个月。
        =======================================================================
        合计:1年+2年5个月+1年1个月+1年9个月+2年5个月+1年9个月+1年8个月=12年
        注意:十几次在东西两都间的迁徙,每次一两个月,两都平分后,长安和洛阳各一年。
        唐高宗在东都洛阳总计13年
        唐玄宗洛阳时间表:
        717-718年
        720-722年‘
        724-727年
        729-731年
        734-736年
        在洛阳10年8个月。
        唐玄宗往返两都十次,路途两都均分后,大约11年多点,不足12年。
        武皇、中宗、睿宗洛阳时间表:
        683年12月-706年10月
        扣除武皇701年10月-703年10月,合计21年。
        唐昭宗、唐哀帝洛阳时间表:
        904年1月-907年闰8月
        3年8个月


        IP属地:陕西4楼2019-06-17 00:17
        回复
          按之前的算法,隋唐洛阳建都71年,其中唐含武周56年,隋朝15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7-16 16:55
          收起回复
            收藏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9-03 09:47
            回复
              所以,98年的两京巡幸阶段,就都算给洛阳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12-16 08: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