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我们家里迎来了第一个小生命。
那天,当我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坚信他会成为我生命中的一切。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从他出生之后,我的注意力几乎都在他的身上,哪怕是辞去了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工作,从此成为了一个全职妈妈,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他的身上。
每次看到他冲我笑时,我都感觉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了。尽管每天晚上我都要被他吵醒三四次,为他冲奶粉、换尿不湿;尽管我白天需要“三米之内,随时待命”,防止他磕磕碰碰;尽管我放弃了与我那些姐妹们购物狂欢的时光,用更多的时间来逗他开心。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他第一次开口喊“妈妈”的时候我激动的样子,还一直向他爸爸炫耀,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觉得之前被这个小家伙折磨的日子都是值得的。
后来,他开始上幼儿园了。我每天又多了一项任务——接送孩子上学。同时也多了许多忧虑,宝宝在幼儿园习不习惯、跟其他孩子相处的怎么样、会不会跟其他小朋友打架。
事实证明我的担忧都是多余的,这小家伙在幼儿园混得风生水起,没几天就有了个小女朋友,而我每天接他回家的时候也会多看两眼那个小女孩。只能说这小子继承了他爸的眼光,那个小女孩真的是水灵可爱(顺便夸一下自己)。
再后来又上了小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让他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自己穿衣服。
“看你的玩具多乱,赶紧收一下”
“你作业写了没有,赶快去把作业写完”
“快点起来穿衣服,上学要迟到了”
从这之后的日子,这几乎是我每天都要对孩子说的话。刚开始他会马上行动,把我交代的事情完成,当然我也会夸奖他一下。
然而,慢慢的,他开始用“等一下”应付我,我一直觉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再催他一下,或者自己给他收拾一下,而身为母亲这也理所应当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可是后来我意识到不对劲了。
那是在寒假的时候,老师布置好了每天的作业,我跟他约定好每天要自己主动完成,而我每天也会叮嘱他完成自己的作业。
可能是将近年关的那几天太忙了,每天只是跟他说一句“赶快去把作业写完”,他也就回了句“等一下”,而这小子自己每天都没有写,一直拖到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才开始着急。急得就知道哭,也不知道去写。
我也才回想起来,这段时间催促他做的事情,因为没时间跟他耗,最后都是由我来做的。难怪他把作业也一直拖着,拖到最后完成不了了才开始着急。
从这之后,我再也不惯着他拖拖拉拉的毛病,交代的事情马上就要去做,再也不能用“等一下”来应对。要知道,长大以后很多毛病都是因为小时候拖拖拉拉导致的。比如,不守时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没有计划、遇事容易缩头缩尾,最重要的是最后会变成拖延症。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都有同样的经历,当你跟孩子交代完任务后,总能听到孩子回你一句“等一下”,而这一等,等出来的却是孩子的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很多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拖延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你不急他就不急,这只是孩子还并不知道时间的概念以及其对一件感兴趣的事情的迷恋。但如果任由孩子一直如此发展,家长不加以任何管制的话,最后孩子极大可能会发展成拖延症的情况。
所以,面对孩子的“等一下”坚决不能妥协,对待孩子的拖延行为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等孩子养成习惯可能会害了他一生。
那天,当我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坚信他会成为我生命中的一切。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从他出生之后,我的注意力几乎都在他的身上,哪怕是辞去了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工作,从此成为了一个全职妈妈,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他的身上。
每次看到他冲我笑时,我都感觉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了。尽管每天晚上我都要被他吵醒三四次,为他冲奶粉、换尿不湿;尽管我白天需要“三米之内,随时待命”,防止他磕磕碰碰;尽管我放弃了与我那些姐妹们购物狂欢的时光,用更多的时间来逗他开心。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他第一次开口喊“妈妈”的时候我激动的样子,还一直向他爸爸炫耀,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觉得之前被这个小家伙折磨的日子都是值得的。
后来,他开始上幼儿园了。我每天又多了一项任务——接送孩子上学。同时也多了许多忧虑,宝宝在幼儿园习不习惯、跟其他孩子相处的怎么样、会不会跟其他小朋友打架。
事实证明我的担忧都是多余的,这小家伙在幼儿园混得风生水起,没几天就有了个小女朋友,而我每天接他回家的时候也会多看两眼那个小女孩。只能说这小子继承了他爸的眼光,那个小女孩真的是水灵可爱(顺便夸一下自己)。
再后来又上了小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让他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自己穿衣服。
“看你的玩具多乱,赶紧收一下”
“你作业写了没有,赶快去把作业写完”
“快点起来穿衣服,上学要迟到了”
从这之后的日子,这几乎是我每天都要对孩子说的话。刚开始他会马上行动,把我交代的事情完成,当然我也会夸奖他一下。
然而,慢慢的,他开始用“等一下”应付我,我一直觉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再催他一下,或者自己给他收拾一下,而身为母亲这也理所应当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可是后来我意识到不对劲了。
那是在寒假的时候,老师布置好了每天的作业,我跟他约定好每天要自己主动完成,而我每天也会叮嘱他完成自己的作业。
可能是将近年关的那几天太忙了,每天只是跟他说一句“赶快去把作业写完”,他也就回了句“等一下”,而这小子自己每天都没有写,一直拖到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才开始着急。急得就知道哭,也不知道去写。
我也才回想起来,这段时间催促他做的事情,因为没时间跟他耗,最后都是由我来做的。难怪他把作业也一直拖着,拖到最后完成不了了才开始着急。
从这之后,我再也不惯着他拖拖拉拉的毛病,交代的事情马上就要去做,再也不能用“等一下”来应对。要知道,长大以后很多毛病都是因为小时候拖拖拉拉导致的。比如,不守时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没有计划、遇事容易缩头缩尾,最重要的是最后会变成拖延症。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都有同样的经历,当你跟孩子交代完任务后,总能听到孩子回你一句“等一下”,而这一等,等出来的却是孩子的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很多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拖延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你不急他就不急,这只是孩子还并不知道时间的概念以及其对一件感兴趣的事情的迷恋。但如果任由孩子一直如此发展,家长不加以任何管制的话,最后孩子极大可能会发展成拖延症的情况。
所以,面对孩子的“等一下”坚决不能妥协,对待孩子的拖延行为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等孩子养成习惯可能会害了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