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海绵40度2.2海绵的省狂3对比40度2.2海绵的普狂2,两者同为2层薄的红双喜15号无机胶水做打底层,涂上一层典驰有机胶水,等待10分钟之后贴上底板试打,两者区别和感觉如下:
1、狂飙3手感爽脆、通透、柔和(柔韧),吞吐感和喷射感强烈,容易轻松获得又长又顶的击球弧线,二跳更顶。
2、狂飙2的手感真的硬,而且很实,有别于狂飙3爽脆通透柔和喷射的手感和出球弧线,狂飙2在击球的那一下,感觉球打在胶皮上面的感觉特别扎实、特别厚实。
击球的脆性感依然有但相比起狂飙3显得很微小,主要还是硬和实的感觉占主导。
3、因为硬和实,因此狂飙2跟狂飙3那种爽脆喷射的感觉就完全沾不上边了;如果习惯了狂飙3那种只需要包住球摩擦就能够获得高喷射和高质量的手法,那么在狂飙2身上就完全不适用了,因为狂飙2的高硬度,击球弧线更低平、更短,需要更多的迎前发力,并且要适当增加迎前发力撞击的比例,需要用迎前扣杀的手法打球,才能把弧线打长,并且把速度和威力打出来。
4、如果用狂飙3的纯摩擦式手法去打狂飙2,那么出来的球除了旋转强烈、弧线依然低平之外,并没有多少速度;相反,拉出来的球弧线不长,比较近网,加上球速慢,对于对手来说,威胁不大。
5、狂飙2需要你撞进去,狠狠地撞进去!或者说,要适当大幅度地增加击打的比例,这个时候你除了能够感受到狂飙胶皮独有的那种脆性之外(当然,这个脆性的比例相比于狂飙3来说比较少),你还能够感受到那种强悍的支撑力————没错,就是上面说到的,那种硬和实!
6、当你发力撞进去之后,狂飙2并没有多少喷射感,相反给你的感觉,是依靠硬海绵和又粗又矮的颗粒,把球硬生生顶出去的感觉!
7、相比于狂飙3二跳的顶和窜,狂飙2的二跳略老实一点点;但在充分发力扣杀撞击之后,球依然能够直达对面球枱的边线,并且二跳低平,球直线下扎,给对方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8、有人说狂飙2的海绵和狂飙3的海绵是一码事。 但在两者都呈内卷状态的情况下(2层薄的红双喜15号无机胶水作为打底层),把两者都涂上厚厚一层的典驰有机胶水之后(厚厚一层的意思是,把刷子从装满胶水的瓶子里面拿出来,刷子上面占满了厚厚的胶水,直接就涂在海绵上面),5分钟过后,省狂3已经变成鱿鱼卷,但狂飙2仅仅只是变得平整了而已;并且打起来的感觉,狂飙2并不算灌得很透,而狂飙3已经很透了。 可见狂飙2的海绵的吃胶水程度,如果要把狂飙2的手感灌成类似狂飙3那样的通透感,估计还得多涂一到两层典驰有机胶水。
综上所述:狂飙2实在是一款比较另类一些的胶皮,相比于狂飙3的长弧线和借力好的特点,狂飙2似乎需要具有更高水平的选手去挖掘它的潜能;独一无二的个性,也注定让它很难在业余乃至专业圈子普及起来。
如果有人说不知道到底胶皮硬是个什么感觉,或者说自己追求更硬的胶皮,那么可以让他试试40度的狂飙2。
狂飙2这种硬和实,相比起以往729那种47度甚至是49度硬海绵的粘性胶皮那种硬又不同;前者不仅硬,而且还够实,后者仅仅只是硬,但由于缺乏那种实(作者在这里把这种实理解为韧性),因此支撑力和后劲远不如狂飙2;并且729的那种硬,就是一种干巴巴的,又单薄的那种硬,但狂飙是很厚实、或者说是无比扎实的那种硬。
1、狂飙3手感爽脆、通透、柔和(柔韧),吞吐感和喷射感强烈,容易轻松获得又长又顶的击球弧线,二跳更顶。
2、狂飙2的手感真的硬,而且很实,有别于狂飙3爽脆通透柔和喷射的手感和出球弧线,狂飙2在击球的那一下,感觉球打在胶皮上面的感觉特别扎实、特别厚实。
击球的脆性感依然有但相比起狂飙3显得很微小,主要还是硬和实的感觉占主导。
3、因为硬和实,因此狂飙2跟狂飙3那种爽脆喷射的感觉就完全沾不上边了;如果习惯了狂飙3那种只需要包住球摩擦就能够获得高喷射和高质量的手法,那么在狂飙2身上就完全不适用了,因为狂飙2的高硬度,击球弧线更低平、更短,需要更多的迎前发力,并且要适当增加迎前发力撞击的比例,需要用迎前扣杀的手法打球,才能把弧线打长,并且把速度和威力打出来。
4、如果用狂飙3的纯摩擦式手法去打狂飙2,那么出来的球除了旋转强烈、弧线依然低平之外,并没有多少速度;相反,拉出来的球弧线不长,比较近网,加上球速慢,对于对手来说,威胁不大。
5、狂飙2需要你撞进去,狠狠地撞进去!或者说,要适当大幅度地增加击打的比例,这个时候你除了能够感受到狂飙胶皮独有的那种脆性之外(当然,这个脆性的比例相比于狂飙3来说比较少),你还能够感受到那种强悍的支撑力————没错,就是上面说到的,那种硬和实!
6、当你发力撞进去之后,狂飙2并没有多少喷射感,相反给你的感觉,是依靠硬海绵和又粗又矮的颗粒,把球硬生生顶出去的感觉!
7、相比于狂飙3二跳的顶和窜,狂飙2的二跳略老实一点点;但在充分发力扣杀撞击之后,球依然能够直达对面球枱的边线,并且二跳低平,球直线下扎,给对方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8、有人说狂飙2的海绵和狂飙3的海绵是一码事。 但在两者都呈内卷状态的情况下(2层薄的红双喜15号无机胶水作为打底层),把两者都涂上厚厚一层的典驰有机胶水之后(厚厚一层的意思是,把刷子从装满胶水的瓶子里面拿出来,刷子上面占满了厚厚的胶水,直接就涂在海绵上面),5分钟过后,省狂3已经变成鱿鱼卷,但狂飙2仅仅只是变得平整了而已;并且打起来的感觉,狂飙2并不算灌得很透,而狂飙3已经很透了。 可见狂飙2的海绵的吃胶水程度,如果要把狂飙2的手感灌成类似狂飙3那样的通透感,估计还得多涂一到两层典驰有机胶水。
综上所述:狂飙2实在是一款比较另类一些的胶皮,相比于狂飙3的长弧线和借力好的特点,狂飙2似乎需要具有更高水平的选手去挖掘它的潜能;独一无二的个性,也注定让它很难在业余乃至专业圈子普及起来。
如果有人说不知道到底胶皮硬是个什么感觉,或者说自己追求更硬的胶皮,那么可以让他试试40度的狂飙2。
狂飙2这种硬和实,相比起以往729那种47度甚至是49度硬海绵的粘性胶皮那种硬又不同;前者不仅硬,而且还够实,后者仅仅只是硬,但由于缺乏那种实(作者在这里把这种实理解为韧性),因此支撑力和后劲远不如狂飙2;并且729的那种硬,就是一种干巴巴的,又单薄的那种硬,但狂飙是很厚实、或者说是无比扎实的那种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