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松,各家有各家的不同看法、及说法、非常多。比如:用意不用力、大松特松,大软特软等等。我个人看法放松的前提首先是上悬下坠、使骶柱沉着有力,随螺旋气力一同坠底、周身骨节拔开、气注骨缝,使肌肤骨节处处张开、促使重心得到了稳定,从而也加强了合力,这是才能开合有度,八面支撑。松是为了发、是积蓄力量,松的越透、发放爆发力也就越大。有些人把放松体会成了绵软无力、内敛为死力。比如:懒扎衣一式,在落式时是裆胯随呼气螺旋坠骶骨,随气入骨整体为松胯、沉肩、坠肘、坐碗、力达指肚。如果下坠圆裆绵软无力,则是腕部及指端软化无力、虚弱漂浮、同时腰脊软塌、而不是松沉、直竖,以致腰身转动时左右摇晃,前合后仰,做不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我们求的是一种轻灵而又沉重富有弹性和柔性的内劲,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以致刚柔相济,要有神似的“忽隐忽现、忽明忽暗”,甚至连刚柔的痕迹都隐藏于神。一不留神,显示可能是刚、也可能是柔,从而达到“纯以神行”以至似松非松、棉里裹铁。如手臂极为绵软而又极为沉重,全身极为轻灵而又极为稳重,进入到积柔成刚、似松非松、刚柔相济绞转磨荡,即势子运转过程是轻松的,到定式时是沉着坠底,从而达到张弛有度极为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