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拳论艺坛吧 关注:146贴子:2,858

【和喜欢练太极拳的吧友交换一下如何放松的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放松,各家有各家的不同看法、及说法、非常多。比如:用意不用力、大松特松,大软特软等等。我个人看法放松的前提首先是上悬下坠、使骶柱沉着有力,随螺旋气力一同坠底、周身骨节拔开、气注骨缝,使肌肤骨节处处张开、促使重心得到了稳定,从而也加强了合力,这是才能开合有度,八面支撑。松是为了发、是积蓄力量,松的越透、发放爆发力也就越大。有些人把放松体会成了绵软无力、内敛为死力。比如:懒扎衣一式,在落式时是裆胯随呼气螺旋坠骶骨,随气入骨整体为松胯、沉肩、坠肘、坐碗、力达指肚。如果下坠圆裆绵软无力,则是腕部及指端软化无力、虚弱漂浮、同时腰脊软塌、而不是松沉、直竖,以致腰身转动时左右摇晃,前合后仰,做不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我们求的是一种轻灵而又沉重富有弹性和柔性的内劲,积柔成刚、刚复归柔、以致刚柔相济,要有神似的“忽隐忽现、忽明忽暗”,甚至连刚柔的痕迹都隐藏于神。一不留神,显示可能是刚、也可能是柔,从而达到“纯以神行”以至似松非松、棉里裹铁。如手臂极为绵软而又极为沉重,全身极为轻灵而又极为稳重,进入到积柔成刚、似松非松、刚柔相济绞转磨荡,即势子运转过程是轻松的,到定式时是沉着坠底,从而达到张弛有度极为流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05 13:46回复
    [学太极拳,是否能将师傅选对,或遇明师。缘分呀]!
    首学太极,绝对要得到师傅的言传身教和体会妙学。要细心揣摩,这样才能悟到。绝对不能以学会拳架为目的,必须要领悟其内在的实质。每一势往往数千言不能声其妙,一经拳理和现身对照甚觉容易,“所难者不明理,尤难者打规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05 14:01
    回复
      2025-05-14 00:22:50
      广告
      1
      打太极为什么要放松
      太极拳是一种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的运动。心静体松、缓慢柔和、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技术特点,只有在周身放松的前提下才能完成,这就决定了放松是打太极拳的第一要素。打太极拳需要放松,就像赛跑需要速度、跳高需要弹跳、推铅球需要力量一样。
      只有放松才能使肌肤关节处处张开,周身通经活络、气血通畅,起到太极拳养生保健的作用。俗话说:“通者不痛,痛者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在意念引导下的放松,才能使演练出的太极拳轻灵、沉稳、柔和,才能以意行气,打出太极拳的内劲,表现出太极拳的韵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16 16:15
      回复
        2、什么是放松
        松,是松开、解开,太极拳称为松静、松柔、松劲。松是指练拳时,在保持正确姿势的情况下,在心境清静的状态下,有意识地让心脏、全身关节和肌肉进行最大限度的整体放松,形成一种由内向外有机的放松整体。陈鑫在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意思是说,练拳时要心境安静、动作柔缓、细腻,肌肉、关节、韧带没有一处不放松。
        沉,意为下落、下降,太极拳称为沉静、沉稳。太极拳演练中的沉,是在放松的前提下,息心静意,气沉丹田,在形体上做到沉肩垂肘、松腰落胯,使之下盘稳固,两足有力,一代名师李稚轩比喻太极拳的沉犹如载重之船,上有重力下沉,下有浮力上承,有明显的沉稳之意。
        松与沉足太极拳的两个要素,是统一的整体,故有松沉之说。松与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松是在沉的基础上的放松,沉是在松的前提下的沉实;没有沉的松是松懈、漂浮,没有松的沉是沉重、僵滞,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6-16 16:19
        回复
          3、怎样学会放松
          太极拳的放松是不容易培养起来,也是不容易坚持下去的一种素质。学会放松,必须知道打太极拳为什么要放松,增强学练放松的决心,知道什么样是放松。使学练放松做到有的放矢。
          学会放松首先要做到心境清静、意念专一、排除杂念,用意念引导动作。用思维活动把握、支配和调控演练技术,使精神贯注到每一个动作细节,心静是放松的前提。
          放松是由内向外的整体放松,必须先做到内松。内松是心松、意松、精神放松,有意识、积极地引导全身关节、肌肉、韧带放松。全身不该用力的地方毫不用力,全身没有一处不放松,逐步做到松的静、松的透,内松才是放松的主导。
          腰是全身运动的枢纽,人体旋转、进退、虚实的变化、动作的转换全贯穿于腰的运动。腰松是放松的关键。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6-16 16:22
          回复
            4、放松练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沓的,不能把放松做成松软漂浮,也不能把内意收敛理解成无精打采,甚至闭目养神。
            (2)放松的练习要始终坚持“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将由内向外放松贯穿练拳的始终,不能虎头蛇尾,打打就忘了放松,或打这套拳放松,打那套拳不放松。也要培养集体练拳、配乐练拳时的积极放松。
            (3)太极拳的动作是靠肌肉的伸展和收缩交替完成的,完成动作的力,在放松意念的引导下,应该是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就是太极拳的“内劲”。即在动作蓄发转换过程中要最大限度放松,在动作定势时应是沉稳、贯劲,但是这种沉稳是含蓄的,这种贯劲是轻灵而富于弹性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6-16 16:24
            回复
              5、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劲
              内劲是蕴于体内的一种劲,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周身关节、肌肉和韧带做以最大限度的放松,在演练动作的运行、蓄发、转换和定势中,以意引气,将在丹田处集聚的内气,运行到全身关节,送达肌肤,贯注于四梢,复归丹田。这样缠绕往来,循环不已,从而形成一种浑厚、松沉、富有弹性的内劲。
              内劲是在保证完成动作规格,由内向外放松的前提下,演练者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太极拳演练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表现太极拳韵味的必备素质。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16 16:26
              回复
                6、如何锻炼与培养内劲
                一、意气为主帅
                在太极拳演练中,用意念引导动作,用意念引导放松,也要以意行气,引导内气的集聚,引导内劲的运行。从而形成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行动,使之内外台一,开合有致。
                《十三势行工歌》中说:“意气君来骨肉臣。”武禹襄解释为:“心为令,气为旗,意为帅,身为驱使”,都说明了太极拳“以意行气”,由内向外的道理。
                二、松柔是关键
                只有由内向外做到整体的放松,使周身关节张开,气血周流无滞,才能在丹田处集聚内气,以意引气,把内气运行到关节、肌肤,贯注四周,形成内劲,只有放松,才能产生内劲。
                太极拳的内劲,是在肢体放松的状态下,通过松柔的螺旋形运动完成的,是极为轻柔。富有弹性,藏蕴于体内,含蓄而隐匿,不彰显外露的。松柔是锻炼内劲的关键。
                三、协调连贯是保证
                内劲的运转。在拳势的运行中应该无时不在,做到节节贯穿,势势相连,处处合住。这是内劲运转的保证。
                节节贯穿,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上肢动作以腰带背,以肩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只有肢体动作节节贯穿,才能使气血畅通,内劲顺达。
                势势相连,前一个动作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豹开始,势问的衔接转换要有蓄发,要圆顺,连绵不断,形成势势相连。势间转换使内劲渐充,复归往来。
                处处合住,每一个技术动作运转到位,都要形成定势,一势即成,是一身备五弓,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稳,体内贯劲,静如山岳,动如江河,形成全身整体合劲的过程。
                只有肢体动作协调连贯,才能使内劲随拳势的运转忽隐忽现,无时不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16 16:28
                回复
                  2025-05-14 00:16:50
                  广告
                  拳谚云:“教不严,拳必歪,学不专,拳必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练拳的一般步骤学习是:开始遵守规矩,继而化乎规矩,最后才能神乎规矩。
                  关于如何守规矩,老子有一句很精辟的话,拳友切记:“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下面是历代太极拳先贤们留下的规矩方圆,我们练拳的质量,差不多和掌握它们的程度成正比的:
                  1、太极拳之方法,其最主要者为:“虚实开合,起落旋转”八字。
                  2、太极拳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
                  3、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
                  4、两胯为天机,贵在松活。
                  5、“不懂顶头悬,白练几多年”。意识上百会穴有一小绳上提,下巴要微内收。脖子要后靠,靠着衣领。
                  6、太极拳讲究“留余”,腿不能蹬直,手也不能伸直。要留点余地,留余地是为了更好的变化。即便在发劲的时候也要打出八九分,留上一两分,不能把全身的劲整个往外打。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6-16 19:17
                  回复
                    7、人有四个生理的自然弯曲,颈椎、胸椎、腰椎和尾闾。颈椎是向前的,下颚内收,顶劲领起,是为了把颈椎拔伸。胸椎是向后的,含胸是为了胸椎的拉伸。腰椎又是向前的,塌腰不是往前顶腰,这样就把腰顶死了,内气不能畅通,上下身形成脱节。腰、裆、胯是连接人体上下体的枢纽,这一块一定要它通畅、松活,才能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应在松胯的前提下尾闾下垂,尾闾像一个秤砣一样往下坠,往下拉。与顶劲形成对拉整个身躯像一张弓。一身备五弓,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身弓。在松胯下沉的基础上,打拳就像坐在凳子上,尾闾向下一个垂线,两个膝关节向下一垂线,形成一个不停变化的三角形。
                    8、屈膝松胯开裆,开裆要很饱满地向外撑劲。开裆不是两膝越往外开叫开裆,而是会阴穴开才是开。腿前后都开才是开。
                    9、虚脚的扣很重要,要先扣脚尖再外翻,劲才饱满。
                    10、太极拳又称为“掤劲拳”。从起势开始一招一式掤劲都不能丢,动作要饱满,掤劲是太极八法中的第一劲,也是贯穿始终的。
                    11、太极拳符合儒家道家的哲理,不丢不顶,不卑不亢,不贪不欠。做人也是这样,拳练好了也是对你人的修炼。
                    12、练拳时要做到“三平”:头要平,肩要平,胯要平。
                    13、太极拳要求要有整体劲,外三合要合好,还要交叉相合。揽扎衣时右手像有根绳子把左脚带过来;单鞭也同样,左手打开时右脚跟着扣过来。后塌前碾缠的劲要出来。击地拳转身时、金刚捣碓提腿震脚时、第三金刚捣碓转身时都像是有皮筋扯着一样,既协调又清清楚楚。
                    14、先倒重心再转腰,不要倒重心和转腰一起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6-16 19:18
                    回复
                      15、松还有几个阶段:第一是不知松,动作僵硬,说得多了你有了一点体会,但还是不会松。第二是不敢松,有放松的意识了,但腿上没劲,想松松不了,一开步松沉腿直发抖也松不下来。第三是不能松,到了一定时间,腿上有劲了,也知道松的好处和怎样松了,但细节做不好。真正松开的目的并不是把劲都丢掉,是为了让全身各部位协调起来,更好地重新组合。
                      16、欲右先左,欲左先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发劲时要发声,通过鼻口自然发出“哼”的声音。
                      17、太极拳有很多剪刀劲,反方向的劲。手和膝用的是相反的力量,膝在人腿外内扣时上肢的劲向外走,反之膝在人内时劲向里走(或脚向外扫,上肢的劲向里来),相反的方向运动成为剪刀力。掌握了这个原理,可自由发挥。
                      18、虚脚要扣,扣好再松胯。才能够圆裆,圆裆可下盘更稳,八面支撑。
                      19、倒换重心时要始终保持裆走后弧,膝走八字的方式。这是一个规律。
                      21、打拳过程中,上肢(如单鞭)既不能挺,双手不能拉得太直,也不能丢,要舒展饱满。手型在到位的时候要坐腕,中指领劲,形成外边有棚劲,里边有撑劲。
                      22、只要做到以腰为轴有序转换,快慢相间,节节贯穿,开合有变,动作才能做到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23、外三合就好像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
                      24、 “立身中正”不是时时刻刻表现在外形上,而是一个随遇平衡的中正,外形的变化不影响身体重心的稳定即可。
                      25、 所谓扣膝合裆,就是扣膝裆才能合。扣膝才能足下生根,进退自如,力撑八面。
                      26、太极拳的根基在于脚,“先有好脚,才有好拳”。
                      27、实腿一侧旋转下沉,坐腿掖胯,力自然就会从脚而起。
                      28、常人误识:体不松而用招;招不熟而言劲;劲不懂而炼气。
                      29、手起身落,手落身合。
                      30、步法的运动归根到底是身体重心的移动,虚实的转换。
                      31、步幅大小要恰当:步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
                      32、脚紧全身僵,足弓则周身滞。
                      33、太极拳之妙全在用劲,劲圆劲自活,劲整劲自实。
                      34、坐胯为实,落胯为虚,能坐能落,有实有虚,有虚实自有中定。
                      35、胸松气则畅,胸含劲则聚。
                      36、转关在肩,运化在胸腰。而腰部的松活关键又在两胯,胯不松,腰也不会活。
                      37、中指劲到,余指劲也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6-16 19:20
                      回复
                        太极拳“以意行气”,由内向外的道理,
                        就是“心为令,气为旗,意为帅,身为驱使”。
                        在太极拳演练中,用意念引导动作,用意念引导放松,也要以意行气,引导内气的集聚,引导内劲的运行。
                        从而形成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行动,使之内外合一,开合有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6-20 19:56
                        回复
                          练太极拳方向不对,再努力也白搭。
                          有一个小寓言,大意是:
                          一位青年到一座山上拜一位剑术高人学剑道,年轻人见了道人首先就问啊:“师傅,正常学通剑术得多长时间?”道人说,:“至少得七年。”
                          年轻人很是急切的又说:“师傅,我想很快学会剑术,学成下山还得急用呢,我会勤奋的学习的,这样得多长时间?”
                          道人说:“这样的话,至少得十四年。”
                          年轻人又急说:“假如我十分努力,加倍于常人几倍的勤奋,日夜练习,得多长时间?”
                          道人说:“如果这样的话至少得三十年。”
                          年轻人纳闷,心想,“看来我再加倍努力,师傅会说,一辈子也练不成的啊!”于是又问,我该如何做才能更快呢?
                          道人说:“不要求更快,一切都是自然最好,你先在此劈柴做饭净修一段时间,待到心清神宁然后再开始学剑。”
                          其实,不难理解这个寓言,所谓,平常心是道,磨刀不费砍柴工,水到渠成。揠苗助长不是适得其反吗。一个废寝忘食的人,最终能会有健康的好身体吗,连身体都没有,力量、智慧、精力、创新创造哪里来呢?
                          人类只有按自然天道,才能与天地万物平衡和谐而又反益其身心。而不是完全靠意志靠坚持的所谓的人为的勤劳。太极拳就是这种遵循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古老文化杰出代表。具有普世价值,对于当今全球的危机必然会有莫大功益。
                          一位青年到一座山上拜一位剑术高人学剑道,年轻人见了道人首先就问啊:“师傅,正常学通剑术得多长时间?”道人说,:“至少得七年。”
                          年轻人很是急切的又说:“师傅,我想很快学会剑术,学成下山还得急用呢,我会勤奋的学习的,这样得多长时间?”
                          道人说:“这样的话,至少得十四年。”
                          年轻人又急说:“假如我十分努力,加倍于常人几倍的勤奋,日夜练习,得多长时间?”
                          道人说:“如果这样的话至少得三十年。”
                          年轻人纳闷,心想,“看来我再加倍努力,师傅会说,一辈子也练不成的啊!”于是又问,我该如何做才能更快呢?
                          道人说:“不要求更快,一切都是自然最好,你先在此劈柴做饭净修一段时间,待到心清神宁然后再开始学剑。”
                          其实,不难理解这个寓言,所谓,平常心是道,磨刀不费砍柴工,水到渠成。揠苗助长不是适得其反吗。一个废寝忘食的人,最终能会有健康的好身体吗,连身体都没有,力量、智慧、精力、创新创造哪里来呢?
                          人类只有按自然天道,才能与天地万物平衡和谐而又反益其身心。而不是完全靠意志靠坚持的所谓的人为的勤劳。太极拳就是这种遵循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古老文化杰出代表。具有普世价值,对于当今全球的危机必然会有莫大功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6-28 19:47
                          回复
                            太极拳理论家陈鑫说,“太极拳,天机之自然开合,一丝不假强为,自然而然,有一丝不自然便不是太极拳,不得以太极拳之名。”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坚持了勤奋了一辈子,天天也很勤奋,可是,依然没有大成效,摸不著太极拳的门。正应了一句,练拳者多如牛毛,能成者凤毛菱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6-28 19:49
                            回复
                              2025-05-14 00:10:50
                              广告
                              但是,我们又说,人人各具一太极。可是为什么你又练不出太极。所以按现在看,没有别的原因,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比勤奋努力重要。若根本没上道,不按规律行事,如何能得到,太极大道,那么,虽勤练又如何能得纯粹太极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6-28 1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