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赵公明”这尊道教神灵,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手托元宝的“财富之神”,然而并非如此,这位神灵从古至今的神格形象有着一个从恶至善的转变过程,其形象经历了瘟鬼、瘟神、杂神乃至正神的阶段,而真正使赵公明广为人所知,则源于道教内部对其神格的归正———由瘟鬼杂神变为守卫正一玄坛的元帅正神。这个改变与道教祖师张道陵的传说正是一段佳话。而成为玄坛神之后的赵公明,在神格上有了比较大的改变:
一是与殷郊、温琼、马胜、关羽等并列,成为道教著名的元帅神之一;
二是神职丰富多样,和合利财成为其显化的主要功能之一。
而在历史中,也不乏作品折射出赵公明背后瘟神形象的影子。《封神演义》作者对于赵公明形象的处理,不同其蓝本《武王伐纣平话》,作者用玄坛元帅的勇武形象替换了留有瘟鬼痕迹的赵公明,并依循自己的价值取向,改写了道教传说中玄坛神的身世命运。这样的改写亦不同于《东游记》《三宝太监西洋记》等作品,着意凸显出玄坛神招财利市的神职,有力的促进了赵公明神格财神化的进程。当然,这种改写方式与其说是作者的创造,不如说是作者在玄坛神已然具有的招宝、纳珍、招财、利市的神职体系之上,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处理。而目前学术界多认为“赵公明”出自东晋时的《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