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烟花易冷
(十一)金帐(之伍)
晓芙怔了半晌方道:“我原来真冤枉了你呢。我以为你是副铁石心肠,今日方知你的心肠是最软的。”
杨逍苦笑道:“我也不知道我算什么样的人。很多事情,我知道怎样做不行,但怎样做才行,我却还没想明白。这些难题,只怕就是杜先生还在,也没办法解答。”
晓芙难得听他如此推崇这位“杜先生”,忍不住问他,“这位杜先生是谁?”
杨逍道:“他是我的开蒙先生。”
晓芙轻轻“咦”了一声,“也姓杜啊?”
杨逍声音明显轻快了些,“他是杜婆婆的父亲。”
晓芙心中更生亲切之感,轻声问道:“杜先生也来过这里呀?”
杨逍道:“杜先生是国子监的祭酒。那时候我姑祖母只是个贵妃,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临安南下,而皇后全氏没有走,嫡子赵显在临安即位,临安城破,被抓北上。连同一起北上的除了文武百官,还有国子监几百个老师和学生,像牛羊一样驱赶着,一路走到上都。一路走,一路死,等到了上都,只剩下了百来个太学生了。杜先生后来逃出来了,凑巧碰到了我祖父,我才有幸成了他的学生。”
晓芙赞道:“原来是国子监祭酒的高足,失敬失敬。”
杨逍吻了吻她面颊,微笑道:“你可猜错了,杜先生顶恨我顽劣。再说,若是在先朝里,便是寻常明经科的举人也入不了他的眼,哪里瞧得上我们这种没有正经出身的外戚?但他虎落平阳,也就说不得了。他逃亡时正赶上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凑巧我祖父正好回中原寻访北上旧人,救了他性命。若不是有这么一层患难交情在,我早就被逐出门墙了。”
晓芙笑道:“不会吧?你挺灵光的啊?”
杨逍微笑道:“他教惯了那些太学生,哪里吃得消我这样的顽童?”
晓芙微笑道:“难怪玉国和你投缘,原来你们是同道中人。”想了想又问道:“对了,那个小皇帝后来怎么样?只怕,结局也不会好吧。”
杨逍感慨道:“他……多活了很多年。忽必烈的皇后发了善心,对他们母子很是照顾。皇后死后,他就去乌斯藏出家了。最后因为一首诗,终于被赐死了。”
晓芙惊异道:“一首诗?”
杨逍慢慢念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晓芙疑惑道:“这首诗很耳熟啊。”
杨逍叹道:“和王摩诘的杂诗很像,对不对?”
晓芙恍然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首诗没什么啊?”
杨逍叹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早晚是这个下场。”
晓芙沉默了半晌方道:“真可怜。” 心中难过,不想再说这个话题,转而问他,“后来辛然找到了没有?听起来他还真是个讲义气的好人呢。”
杨逍无奈地笑笑:“天下人在你眼里几乎全是好人。”
晓芙伸手过去在他腹上拍了拍,微笑道:“天下人在你眼里都是一肚子坏水,还不是因为你自己一肚子坏水。”
杨逍笑道:“这叫沧浪之水。辛然这家伙才是一肚子坏水,劫了套蒙古怯薛的质孙服穿,还用蒙古话骂骂咧咧地吆三喝四,挺像那么回事。”他知道晓芙定要疑惑,主动解释道:“怯薛是皇帝的亲信侍卫,都是蒙古贵族,这倒没有什么。倒是质孙服有趣,皇帝赐给一模一样的衣服,几千个人一起穿了来赴诈马宴。”
晓芙想象了一下那个场面,忍不住笑出来,“那场面当真有趣。”杨逍也笑了,“我亲眼见了,虽是好衣服,都穿成一样的,倒像是军中开席一样,很合他们军民一体的本色。”
晓芙道:“辛然穿了质孙服,岂不是很难找?”
杨逍道:“幸亏他有个藏不掉的特征,耳朵后面长了个小肉珠子,常老六眼尖,总算把这家伙给劫了下来。”
晓芙笑着问道:“他可听你的话?”
杨逍笑道:“他哪里肯听?我懒得跟他多说,直接点倒了,叫常老六赶紧扛了他散了。也亏得拦住了他,我亲眼看着皇帝布下的天罗地网,把那伯颜家的几个亲信一网打尽了,玉国又要加官进爵了。”
晓芙微笑道:“我只说玉国是个实诚人,哪知道如今也这样坏了,都是被你带的。”
杨逍呼冤道:“玉国是个伶俐人,家学渊源,又在京里混了一年,官场本就是天下最龌龊最虚伪的所在,有些长进也是应该的,于我何干?”转念又道:“我给你说个新闻,昨夜我还遇到咱们的一个故人,如今竟在另一处更龌龊更虚伪的地方,你要不要听?”
(十一)金帐(之伍)
晓芙怔了半晌方道:“我原来真冤枉了你呢。我以为你是副铁石心肠,今日方知你的心肠是最软的。”
杨逍苦笑道:“我也不知道我算什么样的人。很多事情,我知道怎样做不行,但怎样做才行,我却还没想明白。这些难题,只怕就是杜先生还在,也没办法解答。”
晓芙难得听他如此推崇这位“杜先生”,忍不住问他,“这位杜先生是谁?”
杨逍道:“他是我的开蒙先生。”
晓芙轻轻“咦”了一声,“也姓杜啊?”
杨逍声音明显轻快了些,“他是杜婆婆的父亲。”
晓芙心中更生亲切之感,轻声问道:“杜先生也来过这里呀?”
杨逍道:“杜先生是国子监的祭酒。那时候我姑祖母只是个贵妃,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临安南下,而皇后全氏没有走,嫡子赵显在临安即位,临安城破,被抓北上。连同一起北上的除了文武百官,还有国子监几百个老师和学生,像牛羊一样驱赶着,一路走到上都。一路走,一路死,等到了上都,只剩下了百来个太学生了。杜先生后来逃出来了,凑巧碰到了我祖父,我才有幸成了他的学生。”
晓芙赞道:“原来是国子监祭酒的高足,失敬失敬。”
杨逍吻了吻她面颊,微笑道:“你可猜错了,杜先生顶恨我顽劣。再说,若是在先朝里,便是寻常明经科的举人也入不了他的眼,哪里瞧得上我们这种没有正经出身的外戚?但他虎落平阳,也就说不得了。他逃亡时正赶上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凑巧我祖父正好回中原寻访北上旧人,救了他性命。若不是有这么一层患难交情在,我早就被逐出门墙了。”
晓芙笑道:“不会吧?你挺灵光的啊?”
杨逍微笑道:“他教惯了那些太学生,哪里吃得消我这样的顽童?”
晓芙微笑道:“难怪玉国和你投缘,原来你们是同道中人。”想了想又问道:“对了,那个小皇帝后来怎么样?只怕,结局也不会好吧。”
杨逍感慨道:“他……多活了很多年。忽必烈的皇后发了善心,对他们母子很是照顾。皇后死后,他就去乌斯藏出家了。最后因为一首诗,终于被赐死了。”
晓芙惊异道:“一首诗?”
杨逍慢慢念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晓芙疑惑道:“这首诗很耳熟啊。”
杨逍叹道:“和王摩诘的杂诗很像,对不对?”
晓芙恍然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首诗没什么啊?”
杨逍叹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早晚是这个下场。”
晓芙沉默了半晌方道:“真可怜。” 心中难过,不想再说这个话题,转而问他,“后来辛然找到了没有?听起来他还真是个讲义气的好人呢。”
杨逍无奈地笑笑:“天下人在你眼里几乎全是好人。”
晓芙伸手过去在他腹上拍了拍,微笑道:“天下人在你眼里都是一肚子坏水,还不是因为你自己一肚子坏水。”
杨逍笑道:“这叫沧浪之水。辛然这家伙才是一肚子坏水,劫了套蒙古怯薛的质孙服穿,还用蒙古话骂骂咧咧地吆三喝四,挺像那么回事。”他知道晓芙定要疑惑,主动解释道:“怯薛是皇帝的亲信侍卫,都是蒙古贵族,这倒没有什么。倒是质孙服有趣,皇帝赐给一模一样的衣服,几千个人一起穿了来赴诈马宴。”
晓芙想象了一下那个场面,忍不住笑出来,“那场面当真有趣。”杨逍也笑了,“我亲眼见了,虽是好衣服,都穿成一样的,倒像是军中开席一样,很合他们军民一体的本色。”
晓芙道:“辛然穿了质孙服,岂不是很难找?”
杨逍道:“幸亏他有个藏不掉的特征,耳朵后面长了个小肉珠子,常老六眼尖,总算把这家伙给劫了下来。”
晓芙笑着问道:“他可听你的话?”
杨逍笑道:“他哪里肯听?我懒得跟他多说,直接点倒了,叫常老六赶紧扛了他散了。也亏得拦住了他,我亲眼看着皇帝布下的天罗地网,把那伯颜家的几个亲信一网打尽了,玉国又要加官进爵了。”
晓芙微笑道:“我只说玉国是个实诚人,哪知道如今也这样坏了,都是被你带的。”
杨逍呼冤道:“玉国是个伶俐人,家学渊源,又在京里混了一年,官场本就是天下最龌龊最虚伪的所在,有些长进也是应该的,于我何干?”转念又道:“我给你说个新闻,昨夜我还遇到咱们的一个故人,如今竟在另一处更龌龊更虚伪的地方,你要不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