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吧 关注:207,518贴子:291,412
  • 0回复贴,共1

玫瑰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玫瑰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玫瑰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轻壤土,在粘壤土中生长不良,开花不佳。宜栽植在通风良好、离墙壁较远的地方,以防日光反射,灼伤花苞,影响开花。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玫瑰霜霉病的防治技巧。
玫瑰霜霉病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嫩枝、叶柄、花梗、花蕾和花。叶片受浸染后,叶面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纤毛状,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在扩大镜下,病部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病斑往往几玫瑰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个相连,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使得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但个别品种上边缘也可整齐光滑。病斑逐渐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周围叶肉大面积变黄。病叶易于脱落,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干状,也有些月季品种不脱落。在幼嫩枝条和花梗上感染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斑点,微下陷。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张新叶。嫩枝上的病斑点,初期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有下陷。花梗上的斑点较小。当气温上升到25℃左右,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的闷热天气,发病最为严重,阴雨季节病害蔓延最快,侵染也重。

发生规律
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传播。分生孢子也是初侵染来源之。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危害,因而多雨、多雾、多露时易于发病。据试验,叶上有滞留水分时,孢子6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20~25℃pH值为7~8,潜育期10~11天,老叶潜育期略长,为13天,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但炎夏高温(30℃)干旱季节病害扩展缓慢。植株衰弱时容易感病。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关差异,一般浅色花、小朵花以及直立性品种易于感病,但无免疫品种。该病菌能在落叶上,枝条上或土壤里越冬,待温度湿度适宜时,借助雨水、风吹,或浇水时溅起的泥土传播,尤其是在多雨、多雾、露水重的天气传播更快。若下午浇水过晚,入夜前叶面浮水未干,也能促使本病发生。此外,植株种植过密或场地通风不良,也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温度25℃是发病高峰,只要温度20℃以上,湿度100%,连续3个小时,霜霉病的发病率就可达100%,规避了上述条件也就达到了防治霜霉病的目的。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清除病源。晚秋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枝叶及地面残枝落叶、病果,集中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
2、科学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管理。及时整枝、及时掰副梢,摘心,去徒长枝,防止枝蔓和叶片过于密挤,使枝、叶、果留量保持适宜比例。保护地栽培应重视通风排湿、温度和光照管理。另外,选用抗病品种。

使用方法:
一、预防:每组兑水16-20公斤,均匀叶面喷雾600-700平方;能提高免疫力,不受真菌侵染。
二、治疗:每组兑水16-20公斤,叶面均匀喷雾350-400平方,7-10天重喷一次即可。喷雾兼顾正反面,利于作物吸收,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一、勿与强碱性农药混用,以免分解。
二、请勿在高温50℃下存放,高温会失去菌体活性。
三、本品粘附性强,2小时后遇雨无需重喷。


1楼2019-05-28 16: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