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 关注:56,528贴子:429,065

回复:【书法】影响中国书法史的“大家”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怀瓘在更广阔的艺术理论视野背景下对书法艺术进行了探讨和阐释。他认为,书法和文学一样,是可以“化育天下”的“不朽盛事”。与文学相比,“文则数言乃成 其意,书则一定已见其心”(《文字论》)。”书法的图形语言表达,比文学更直接简约。他提出:一流的书法家应该“直师自然”,“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 精”(《文字论》)”, “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从大千世界汲取各种生命和运动形式之美,化为变化无***墨语言,“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议》)。真正的书法鉴赏应该是超功利的——“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只在精神层面交流……等等。
以“自然本体论”为中心,张怀瓘从艺术哲 学高度对书法艺术的本源、人生价值、社会意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同时从技术、审美标准、历史评价标准等多维度,提出了相应的理论,编织了气势恢宏的理论 自成体系,极富思辨性。在整个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可以说超越前人。因此学书法的人,不读张怀瓘书论,就不能说已经理解了中国文人的书法理想是什么。


IP属地:陕西17楼2019-05-28 12:25
回复
    七、喜怒窘穷一寓于书:唐代/张旭

    草书发展到唐代,在东晋“今草”基础上又有飞跃发展。草书的字形进一步被打开,草书中汉字的实用信息传递功能进一步被消减,书法的抒情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一 种与音乐相类似的通过汉字书写表现情感的纯艺术——“狂草”由此诞生。推动草书艺术走峰巅的,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奇人——大书法家张旭。


    IP属地:陕西18楼2019-05-28 12:26
    回复
      唐代大文豪韩愈曾描述曰:“往日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伕、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 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 名后世。”
      唐人好以书饰壁,相传张旭经常是狂饮大醉,然后举笔“呼叫狂走,乃下笔”。甚至疯狂地“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因此他在历史上得了一个外号“张颠”。


      IP属地:陕西19楼2019-05-28 12:27
      回复
        张旭的草书纵横奔放,气势凌厉,一如李白的诗,弥漫着一股盛唐时代特有的浪漫气息。这里凝聚着他一生的悲欢,也融铸着他一生的愤懑忧郁。时人以李白之诗、裴旻之剑、长史之草书为盛唐“三绝”。


        IP属地:陕西20楼2019-05-28 12:27
        回复
          张旭《晚复帖》
          足下晚复,不知疾痛如何?深极忧难比也,上下安之。


          IP属地:陕西21楼2019-05-28 12:29
          回复
            八、鲁公变法出新意:唐代/颜真卿

            由于唐太宗的提倡,在唐前期的书坛,率以“二王”妍美书风为宗。至盛唐时代颜真卿出,“鲁公变法出新意”,书坛风气一变。
            颜 真卿早年从张旭学书,得笔法。他善于向民间书法学习,变法出新,自成一家。他的楷书,点画浑劲,体势宽博,被称为“颜体”。这里不但凝聚了有史以来书法笔 法的各种体式美(如篆之圆、隶之方),而且融入了士大夫积极入世的理性精神;在传统理想人格与艺术形式之间,找到了一种和谐的形式。他的行书线条浑朴自 然,字势奇逸,在书法史上也自成一家。
            颜真卿为悼念其在安禄山叛乱中牺牲的侄子季明而写的文稿《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IP属地:陕西22楼2019-05-28 12:30
            回复
              颜真卿《祭侄文稿》
              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


              IP属地:陕西23楼2019-05-28 12:32
              回复
                今天就到这里


                IP属地:陕西24楼2019-05-28 12:32
                回复
                  原创贴,支持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3-06 14:53
                  回复
                    既然草书领域的大神张旭都提到了,怀素自然也是必不可少。
                    下图为怀素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局部,释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0-03-06 15:16
                    收起回复
                      颠狂奔放不随潮流:唐代/怀素
                      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怀素本是一个叛逆者,在盛唐走向晚唐的时代,唐朝书法氛围崇尚法度;王羲之在初唐,受到唐太宗的追捧,时人更、是趋之若鹜,怀素并不在意当代的艺术潮流。他更多地在“一笔书”的领域探索,继承了张芝、崔爰、杜爱以及王献之的书法传统。如果说,怀素青少年时期的书法,凭借的是艺术直觉。那他三十岁以后的艺术探索,则是在艺术传统中求索。而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笔法传承,笔法则是魏晋书法的 “核心机密”。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怀素的草书以篆书入笔,藏锋内转,瘦硬圆通,用笔迅疾,气势宏大,虽然狂放,但并没有为追求新奇而无视法度。相反,他的草书严谨,结字简练,体现独特的草书艺术风格。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0-03-06 15:33
                      回复
                        李白在《草书歌行》中评价: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03-06 15: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