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吧 关注:19,425贴子:90,349

砂金工程师求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帖不见了,发个新帖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9-05-25 04:37回复
    金矿大讲堂(砂金篇)又添新内容,完整知识体系,海量照片阅读。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6-02 04:30
    回复
      金矿大讲堂首发原创文章
      1 什么是回收率?
      选矿回收率就是指精矿中金属的数量或者有用组分的数量与原矿中金属的数量或有用组分数量的百分比。
      回收率分为实际回收率和理论回收率。
      而我们在砂金的实际生产中,却发现回收率把人搞的很乱。比如,用振动筛开釆砂金,在国内干的好好的,到非洲后,回收率下降的很厉害,基本上一停水,就看到溜嘴处,成片的毛细粒金流失了,为什么呢?
      这里就需要对回收率进一步的理解,要上升到实验室的水平,没错,就是我们搞选矿试验用的,粒级回收率!
      大家都知道,国内的金,普遍粒度比较粗大。而非州很多国家,以毛细粒金为主。再生搬硬套国内的生产经验,一定会被按在地上磨擦的。
      其 根本原因就是振动筛及振动筛的工作条件,决定了它对粗粒金的回收率达到心理预期,对毛细粒金的回收,效果惨不忍睹,如果有在非洲确实用过振动筛的,一定深有体会吧?(其实也不是振动筛对毛细粒金回收率低,而是有原因的,以后会讲提高毛细粒金的方法)。
      综上所述,如果有人问振动筛的回收率多少?直接回答一个数值,一定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到非洲会被磨擦。准确的回答是粗粒级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毛细粒金就真的不行了。这就是不能只谈回收率,而不谈粒级回收率的原因。
      粒级回收率的定义,就是在回收率前面加上一个人为设定的粒度级别!
      这也不是关工的一家之言,而是回收率的细分,实验室工作的技术员都知道!而搞黄金实际开釆的,知道的确不多。
      我们搞砂金生产,粗略的分粗和细就可以了,实验室要用套筛严格筛出五六个粒度级别的。比较成熟的就是摇床,各粒级回收率都有精准的数值。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6-15 07:58
      回复
        金矿大讲堂内容赏析
        3 什么是立方米测定?
        立方米测定就是在勘探过程中,圈定一平方米的面积,从底板向上取出一立方米原矿,用人工淘洗出来,以产出金的重量,来计算品位。
        众所周知,砂金矿是所有矿床中,勘探样品代表性最差的!没有之一!特别是以粗颗粒金为主的残积型砂金矿床中,更是谬之千里!这种矿,即使民采,也不会拿簸子摇多少金来决定干与不干。这种矿,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立方米测定!用淘金的老话说,就是拿溜秃噜,只有加大样品量,才能得到比较贴近实际的品位。
        而在以毛细粒金为主的矿床中,勘探样品的代表性会好很多。在勘探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的做2--3个点的立方米测定,只有这样,你的探矿结果才能达到最大的准确率!
        关工在非洲探矿的时候,有一次黑人矿主和老板见簸子里摇出很多的金,十分高兴,大有拍板开工的意思。我确有些担心,有三点,一是这里是坡积矿床,本身特点就是金的分布不均,一个好点说明不了什么。二是从山形地貌看,这里应该是最有利于金的富集,应该是最富的点,但是金并没有好到我的心里预期。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金虽然多,但是以微细粒的片状金为主,这样对重量、回收率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基于这些,我提出了对这个点进行立方米测定。黑人十分不配合,认为我多此一举。明明告诉他们做个一立方米的箱子,他们只做了一个0.3立方米的箱子,我也只好将就了,最后测定的品位只有0.3的品位。后期又勘探了几个点,对比还没有这里好,这个沟的探矿,就无疾而终了。幸运的很,这次的立方米测定还有一张照片留存,看到没有?那个光膀子的就是黑人矿主瑞内,我的倔强让他上了肝火,甩开膀子,亲自上阵了,心里估计是骂我的。
        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矿,矿主一般会说品位多少多少,更有甚者,拍着胸脯说他的矿品位不但高,还真是可信!面对这种情况,立方米测定就成了杀手锏了,你说你的矿品位1克,那么,我就取一立方米的矿,请你给我洗出一克来,真假简单明了!说一千道一万有什么用呢?只有实际做了,才是寻求真相的唯一途径!
        我的探矿生涯中,应用到立方米测定的时候不是很多,但每次都是无往而不利,希望同行们重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6-16 07:10
        回复
          金矿大讲堂原创文章目录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6-17 01:33
          回复
            可以教教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6-19 21:50
            收起回复
              时至今日,提起中溜,在非洲开采过砂金的人,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06年----2011年间 ,无数的中国淘金人奔赴广袤的非洲大陆,去圆自己的淘金梦!其中,奔赴加纳的人最多,东北人、湖南人、广西人都有。他们带去的设备同样是各不相同,有振动筛,有湖南船,有广西砂泵,有跳汰摇床、还有滚筒筛。
              几年下来,振动筛、湖南船、滚筒筛、跳汰摇床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非洲的矿床与国内不同,不适合这些设备的开采。于是乎,纷纷铩羽而归,只有广西砂泵勉强生存了下来。
              广西人确实生存下来了,也有人碰到很富的矿体,发了财。但是,他们的心里还是苦的,因为砂泵的处理量实在是太小了,即使配合挖掘机开采,处理量一天也很难过一百方。
              直到2011年下半年,终于有广西人发明了中溜!
              中溜一经问世,立刻改变了砂金的开采方式,颠覆了原矿只有分级入选,设备回收率才好的选矿学铁律。出色的利润回报,使得中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刻推广开来。关工所在团队,也是在2011年下半年,及时采用了中溜开采砂金,最初的中溜是这样的(见图一)。
              图一 中溜开采砂金

              这样的中溜,制作成本不足三万人民币,加上一个四缸机的砂泵供水,配合两台挖机作业,八小时处理量基本3----5百立方米。即便品位0.3g/m³,也能做到日产一百克左右,不亏损。在加纳称得起矿的,品位都不低于0.3g/m³吧?这就是中溜的魅力!
              2013年4月,加纳开始了大清查,中国淘金人在加纳遭遇了重创。一年后,沉渣泛起,中国淘金人又活跃了起来,这时候,东垮的砂金基本已经枯竭,特别是奥汾河主流河道,开采砂金的已经十分罕见了,一些支流还有人在开采。而大部分的中国人向西移动,转战到了宝底以东区域,进店、赌场、饭店、旅店、配件商店等,纷纷离开东垮,赶去了宝底一带。
              这时候,几乎所有的中国淘金人,都是采用了中溜+砂泵的开采方式,这种开采方式,是把中溜放在采坑里,砂泵扫尾,抽中溜的溜槽尾矿,直接抽到岸上溜槽里。
              这种配置,好处很多,挖掘机使用更灵活,间接增加了处理量。而砂泵,既排尾又能多回收10%左右的金。同等条件,中溜+砂泵比单一中溜应该多产30%的金。
              中溜也改变了模样,成了这样子的,见图二。
              图二 改进型中溜

              这种中溜,格筛加粗,同时改成了方孔,不容易堵塞。溜槽也做成了一体,搬家更方便,挖机一吊就走。供水管也抛弃了过去那又长又硬的PE管,而是六寸水管直供。
              改动很大,也基本改到了巅峰,很难再想出什么地方还能改了!
              时光如梭,转瞬间,到了2017年,这看似改无可改的中溜,被黑人又做了改动!
              黑人老板采用的是中溜+中溜的设备配置,就是其他不变,应用两台中溜,并排放在一起,一台挖机给两个中溜上料。
              众所周知,中溜是人工洗料,砂子大都有些粘,很久冲洗不干净,这样,就产生了挖机等待时间。而多加的一台中溜,恰恰利用了挖机的等待时间,选矿处理量几乎翻了倍!
              这时候,水量一定是不足的,黑人只是把四缸机换成了六缸机,一台水泵供水,水一样够用。
              到了现在,可以看出,中溜+中溜 的设备配置,较单一中溜选矿,同等条件,应该多产金80%左右(保守的说,其实想说多产金百分之一百的),优于中溜+砂泵。注意,不只是看,三种配置本人都用过,这是综合三种配置的生产实际得出来的经验。
              之所以写这些,是想给奋斗在非洲的朋友们一点建议,如果条件允许,请你试试中溜+中溜的设备配置,也许,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IP属地:黑龙江18楼2019-06-22 12:13
              回复
                金矿大讲堂内部学员实战经验传授一瞥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9-06-27 05:19
                回复
                  黑龙江省是我国砂金主要产区,开采历史悠久,民间寻找砂金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根据地貌和砂金富集规律确定远景区段
                  1.看“三山”、“四不露”,一即“座山”、“关门山”、“迎门山”、“沟前不露口”“沟后不露堵”、‘沟中不露风”和“全沟不露骨”。
                  “座山”为河谷上游的产金山。它以高大(不露堵”)和“马牙石”脉(石英)多为特征。经验认为,有座山存在在河谷中形成砂金金矿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山门 ”即河谷钳形山,又称“关门嘴子”。“迎门山”为河谷转弯处河流的迎面山,又称“不露嘴”,“不露口”。这种地貌都是砂金成矿的有利标志。在“关门山”的上方或“迎门山”前方的河谷内,都是砂金富集的地段。 “不露风”又称“不露腰”,产砂金的河各两侧山要比较高些,“风”好似刮不出去。“不露骨”指河床底板的岩石不出露,表明河谷处于堆积阶段。
                  2.“小沟出嘴”、“大沟有腿”、“不大不小在肚里”。小沟指长度在3km以下的小沟谷。“小沟出嘴”是讲要注意在小沟出口处寻找砂金矿。长度在lOkm以上时为大沟。“大沟有腿”即在较大的河谷中发现了砂金矿,那么在其上游的某些支谷里也有可能找到砂金矿。反之,如支谷有砂金矿,在主谷里也可能有砂金矿存在。不大不小(中沟)长度3-10km,主要成矿在本谷内。
                  3.“金出阴坡”。据寒冻地区民间经验,冲积砂金矿,特别是阶地矿,多分布于河谷阴坡一侧。即东西走向的河谷,在河谷南侧谷坡的阶地上砂金矿多,而在北侧很少,对南北走向的河谷,矿金矿多分自于西侧阶地上,东侧成矿。
                  这些文字相信很多人看到过,也有很多人专业学习到过。当看到这些材料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以为捡到宝了吧?
                  但是!说实话,民谚确实有,但是作者胡言乱语,极为可笑。 在黑龙江南岸,也就是中国这一端,黑河金矿所在地,特别是法别拉河流域,他那些东西也不是都对,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些话说出口的。到了黑龙江北岸,俄罗斯那一端,他这些瞎话就更站不住脚了。按他的说法,金应该出在黑龙江阴坡,就是南岸,俄罗斯的北岸是阳坡,没有才对,可是!北岸俄罗斯的矿,并不比南岸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实打脸了。也不要解释说黑龙江不是矿,它是,黑龙江有金,就是少而已,据资料记载,黑龙江每年流入大海的金为8吨。
                  这里的阴阳其实是阳刚和阴柔,古人讲究阴阳八卦的。一条河流,一侧的山势高大险峻陡峭,那么为阳。一侧为低矮平缓舒展,那么为阴。金一定出在阴坡,这是100%的 。在沟的中心划一条中心线,那么中心线到阳坡基本不 用布置钻孔了。从中心线到阴坡才是出金布钻的位置,配合山形地貌、沟的弯曲、坡度等因素可以预测金的 富集地段,金线也很有可能拓宽到坡上和坡顶。
                  当沟两侧的山脉高矮差不多的时候,就有可能形成满沟都是矿体,乃至于矿体扩宽到两面的阶地、排子上,就是传说中的满堂红。但是,哪怕是一侧的山低了一点点,或者平缓一点点,阴坡的金还是比阳坡的富一些,金的富集矿段也必然是出于阴坡。有过开采经验的朋友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开采过或者考察过的过采区,“金出阴坡”是不是放之四海皆真理?文章1,刚果金的河床砂金矿,关工说那湖南船的老板不懂,就是基于此!船不能下在高山、陡山脚下。
                  再说说.“小沟出嘴”、“大沟有腿”、“不大不小在肚里”。我只听说过小沟的嘴大沟的腿,和小沟出在嘴上,大沟出在腿上,小沟出在嘴上,是说小沟的金多存在于沟嘴,我个人认为小沟出在嘴上的情况不是很多,这和小沟的坡度有很大的关系。坡度大,不利于金的沉积,那么只能出在嘴上,我见过的出在嘴上的,不 是很多 ,但是很富。若是坡度小,人站在沟里。有种上下游颠倒的感觉,这样的小沟,金一定出在沟里。不会到沟嘴,同样是很富,这种情况很多。大沟出在腿上,是说一条大沟,假如在阴坡一侧突出一个山腿,那么在山腿对应的方向,偏上游偏河流中心,是出爆头的有利位置,也是沙金开采的首选的先期开工的地段。有 古采的地方,这位置是剩不下来的,基本被掏空了,理论上这里河流形成了涡流,极有利于金的沉积,和关门嘴子迎门山道理是类似的 。这一条也是屡试不爽的,金友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发过大财的地方,你看看下游是否有一 个 山腿伸向河谷中间。我的 心得就是这样。
                  关山门 ”即河谷钳形山,又称“关门嘴子”。“迎门山”为河谷转弯处河流的迎面山,又称“不露嘴”,“不露口”。这是出爆头的典型山形地貌。搞沙金的基本都知道。迎门山一定出在阴坡,小了就是大沟的腿。大了 就是迎门山。在关门嘴子和迎门山的地段,金子在形成涡流的心滩位置。
                  马牙石学名叫石英石,白色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与金伴生,沙金里有石包金和 金包石的大的颗粒状金,很常见,特别是残积和坡积矿更多,这种金要捣碎才能得到不是很纯净的沙金,个人买这样 的 沙金冶炼损耗是很大的,亏。沙金细比粗好。捣出来的石头90%是马牙石,也有沟是其他比如钠长石一类的石头,不 常见,老人是说有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9-06-29 09:38
                  回复
                    老人是说有马牙石的地方 金好。我个人感觉没有指导意义,因为有金的地方90%有马牙石,没有金的地方马牙石也不 少,这种石头太多了。
                    沙金富集的地点还有很多特征,比如河流转弯,变宽变窄,坡度的变化 河流中的 心滩等等。还有传说中的指示草,这就需要 多看矿体,多综合思考了。这就需要多年得磨练,才能看的更准。
                    金矿大讲堂已经整理出了全套的如何寻找砂金富集点,最全面的民间谚语,最合理、最准确的诠释,大量的真实实战案例,从地表到底板,立体全方位的揭示砂金的富集规律。参考了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本人近四十年开采砂金,走遍国内外的经验总结,会对你的考察勘探,起到巨大的帮助。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9-06-29 09:4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9-06-30 19:58
                      回复
                        求书


                        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19-07-02 12:50
                        回复
                          中国淘金业的兴衰史我们得到的黄金,按来源分为三大类,一是脉金也叫岩金,二是砂金,三是其他金属矿山回收的副产品。砂金,目前在中国已经禁采,使得原本规模不大的砂金开采,更是增添了一丝的神秘。砂金开采有一个历史流传下来的通俗的名字,叫做淘金。顾名思义,淘金人就是开采砂金的一群人。
                          中国也是人类历史上使用黄金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在商代中期,就已经掌握了金器的制造技术,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商文物就有金箔。古代与砂金密切相关的人就是诗人刘禹锡了,他一生中写下了二十多篇关于淘金的诗句,而最有名的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至今仍然耳熟能详。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环境下,中国的淘金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而起源,则是在清朝末年,黑龙江的漠河。1888年,黑龙江矿务道员李金镛两次从墨尔本、爱辉到漠河,开辟了闻名中外的“黄金之路”。创办了漠河金矿,矿务局正式成立。设了三个金厂:漠河金厂、奇乾河金厂、洛古河金厂。
                          “黄金之路”一共二十四站,有一些驿站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了不小的村镇,地名仍旧延续当初的称呼,比如二站乡、三站村、十八站乡等。
                          1889年(光绪十五年)漠河金矿向清政府上交黄金3万两(一斤等于十六两)。到了第二年的1890年,漠河黄金产量达到了6万2千两。

                          近代中国淘金业鼻祖黑龙江矿务道员李金镛
                          1898年,黑龙江金矿总局衙门移至爱辉(现黑河市)。1912年、1919年民国政府黑龙江沿岸金矿督察局、黑龙江金矿局先后在爱辉成立,爱辉成为东北地区淘金业生产集散中心。
                          中国淘金业的发展史,也是帝国列强的掠夺史,淘金人的屈辱史!
                          1858年爱辉被迫通商,俄、英、美、日、朝等国商人或淘金或探险,官商对外贸易达到高潮,爱辉被称为“万国商埠”。

                          李金镛创办的爱辉奇乾河金厂把头曹玉顺购买马匹所持护照
                          1919年---1928年期间,东北军政要巴英额、张学良、杨宇霆组建了逢源金厂(黑河市五道沟金矿前身),兴安金厂(黑河市罕达气金矿前身)。
                          爱辉淘金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共有金厂一百多处。当时的手工业淘金,夏季以水道(水道是一种利用河流淘金的方式)开采为主,冬季以坐碃为主。随着大范围的淘金,无数令人咂舌的富矿被发现、被开采。
                          每一次富矿的出现,都带来一次淘金热潮。在爱辉,民国期间就先后出现了“观都、呼玛金潮”、“兴安、逢源金潮”、“棱川金潮”,其中以“兴安、逢源金潮”为全国之最。
                          “那次爆头(富矿)一棚子活,出了二、三百个金子”是流传到九十年代的老话,每每有年逾古稀的淘金老人说道此处,脸上都是自豪的笑容。按现在的算法,就是一立方米五百克以上的品位,举世罕见!其实,解放后的黄金生产,也几乎全部是继续开采他们采过遗弃的边矿。即便如此,九十年代的淘金人,碰到一立方米几十克的品位也屡见不鲜。作者本人也有幸在逢源金厂旧址碰到过一次,那次是“一个明碃吊八个半金儿”,就是我干的那个矿,品位是一方米10克。可惜富矿范围不大,几天就干完了。
                          古人淘金有一套传奇般的技术,就是会看山形地貌、会看金脉。所以,只要你干好了,必定会碰到古采,古人已经把富的吃掉了,留给我们的是当时的贫矿,富矿少的可怜。
                          “爆头”的出现,不仅使得各省商人纷纷到爱辉投资兴办金厂,就连远在俄国西伯利亚淘金的中国人,也纷纷返回爱辉逢源金厂淘金。他们的回归,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和淘金业的蓬勃发展。
                          当时,逢源金厂鼎盛时期,年产黄金14.2万两,淘金人达到1。5万人。商号、烟馆、妓院林立,通宵营业,成为关外著名的“销金窟”。

                          从西伯利亚返回的中国淘金人
                          民国时期,逢源和兴安金厂生产黄金105.7万两,而爱辉在一百多年的采金历史中,生产黄金260.41万两,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砂金第一县”。

                          逢源金厂淘金水道精选砂金
                          纵观民国时期淘金业的发展,资源不可谓不富、不可谓不多,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但是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家的压迫,不可能改变国家积贫积弱、被瓜分、被奴役的危局。
                          1933年1月,爱辉沦陷,日本侵略者全面控制爱辉淘金业。
                          在逢源金厂的二支沟,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黄金比较富的矿区。据老人讲自己的亲身体会,当时,一小推车只允许装两锹砂子,然后盖上红布,由两名日本兵持枪压着一名中国淘金人,推出洞子(巷道)。等于一个日本兵看管一锹砂子,足见含金之丰富。
                          1936年日本侵略者在爱辉罕达气建造了第一艘140升(挖斗容积)钢木结构采金船,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艘采金船。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从爱辉掠夺黄金59.68万两。

                          日伪株式会社在罕达气建造的140立升采金船


                          IP属地:黑龙江28楼2019-07-07 08:17
                          回复
                            砂金的生产技术一
                            探矿取得较好的结果后,就应根据矿体特征及资金情况,最终选定洗矿设备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中溜采坑的开拓,适合所有不用自卸车拉料,挖机倒料和上溜的情况。
                            一、首先就是位置的选择
                            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尽量靠近河边,不过河为佳。
                            2、尽量靠近驻地,管理近便。初期生产设备需要调试、人员需要培训。所以,靠近营地,会节约很多时间。
                            3、要考虑突发洪水的危害,及早因地制宜的进行预防。
                            4、地表植被需清理干净,粗大树木埋入毛堆,会给翻二毛带来了麻烦。细碎的树木草屑会随着雨水进入水泵池,对水泵笼头造成堵塞。 5、设备位置、水泵位置需提前规划好。
                            二、采坑的尺寸
                            砂金矿床以3.5米至5.5米的毛(覆盖层或表土层),一米左右厚的含金砂为多见,我们讲的也是这个厚度范围内的,极薄和极厚的矿,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
                            1、采坑以40米×40米左右为佳!这需要根据矿床的采剥比及实际情况,找出最合理的、最精确的采坑尺寸。
                            经过多次的生产尝试,大于这个尺寸,初始的毛需要挖机翻六次,才能彻底翻离采坑。造成了时间和财富上的浪费,严重则不能保持连续上溜。过长时间的翻毛,若是雨季赶上大雨,坑水排除困难。
                            而采坑过小,会造成出砂量过少,同样给连续上溜带来麻烦。过小的采坑,势必会使得溜槽搬动频繁,工人既劳累又影响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坑内的底水不易控制!
                            我们开挖采坑,在挖毛阶段,大部分时间无需使用水泵,而到了透水层乃至上溜的过程中,采坑的四个边,都要有排水沟,时刻保持通畅,以便积水能及时排出去。过小的采坑,水道沟、斜坡道、毛堆及韩含金砂堆、水泵池、挖机等全部拥挤在狭小的范围内,采坑内乱作一团,会造成排水困难、翻毛不彻底、找底不干净等等不利的情况,轻则看似外行在做,重则生产不能进行。
                            2、挖坑实战
                            关工曾碰到过外行老板,嫌弃本人挖采坑过大,翻二毛过多,浪费金钱。他赤膊上阵,亲自指挥挖了个10米×30米的采坑。和我说两边翻毛,细长的采坑合理,毛一次翻好,下个坑再回填,土方量比我小得太多了。
                            水泵池呢?边沟呢?挖机旋转都困难,只能站在中间,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大家知道,加纳奥汾河流域很多地方含金砂和毛之间,有一层碳化的木屑,有大有小,在积水中并不是全部漂浮在上面,而是上下都有,好像专门为堵水泵笼头而生,致使水泵根本无法抽水!老板并不气馁,干脆撤掉了水泵,直接在水里捞月,连水泵的油钱都节省了,成本低到了极致。
                            等这个采坑挖完,积水已深达两米!至于含金砂挖没有挖完,两米深的浑水,看不到,鬼才知道挖完还是没挖完?产量下降是毫无疑问的!
                            老板却没有认错的态度,说什么都要实践才知道对错,经过实践,他知道了这样不行,这经验是宝贵的,如果长期干砂金矿,这就是赚了。
                            哦,赚就赚吧,反正是老板自己的钱,与关工没关系。
                            3、采坑的分层开采
                            采坑边界及中心线确定后,分别由NS线向两侧翻毛,即W和E线方向,见图一。这层应该将大部分的毛挖起来,一般3米左右为宜。这一层若有积水,可让挖机溜留高于当时水面的格子,见图三,阻挡水涌向挖掘面。

                            图一、二
                            第一层挖完,开始挖第二层,这一层要挖到含金砂,一般2米左右,总之,不能大于第一层,最少差一米以上才好。因为这层不但水多了,或多或少的无金细沙都要挖起来,这样就不易起堆,量过大是很麻烦的。
                            第二层的起点是WE线,如E点作为起点,当含金砂出露一定面积后,贴着AB线挖出水道沟。如果底水大,及时用三寸自吸式汽油泵抽水(离心泵不行,一是笼头大抽水不彻底,二是灌水不易,三是动力不好弄,尽量不采用),这时候抽水不能打折扣,如果带水作业,会造成清理砂毛不彻底,即贫化品位,粘泥物质又裹挟金在溜槽上流失。
                            挖到B点的时候,及时把水泵池挖出来。水大则提前架设好离心泵备用。
                            B点的选择,要靠近河边并是A点的下游,不能和A点相反,就是进水和出水提前安排好。如有特殊情况,除了A设备点外,三个角都可以任选一点做为最终的水泵池。
                            这一层最核心要旨是让含金砂完全暴露出来,含金砂中石头多,听声和目测均可判断出来。原则上一锹的泥土都不要留,同时,含有相对大的石头不能挖出去,造成损失。这对挖机师傅的技术要求很严!不能讲情面,技术不行要换人的,见图三是挖毛的完美状态。

                            图三 完美翻走毛砂是这样的,注意水道沟的存在
                            千万不要小看砂毛的清理,因为含金砂也不是平的,当你留下哪怕十公分,有时候就变成了半米。这里也是老板最犯心思的地方,生怕他的钱被扔了出去!关工在翻毛上,两个工地吃过亏,最严重的一个是见到砂子就提斗,为了不损失金,故意留泥土,最后翻出来的“含金砂”是应该翻出来的五倍!可怕不?二百克的产量变成40克左右,什么概念?
                            如果想以后少遭罪,这地方就是动手干起来,也不要让步!我们做技术服务的不容易,先干仗事小,老板能容忍。等40克出来再争辩,即无力又容易把仗打大了,多冤啊?!别吃关工吃过的亏。以后即便纠正过来,多数老板也是不领情,因为他心中早已经存在了隔阂,否则,也不会在翻毛的问题上,不听工程师的,故意留土,这隔阂是不可弥补的,最好是见好就收,产量上来就走人,不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好了。

                            图四 这个水道沟没挖,造成了翻毛砂不彻底,留下了格子,有一定的贫化,不是很严重
                            4、底板的清理
                            底板的清理是整个砂金开采的重中之重,民谚讲“砂金不带底,白搭两斗米”,是有它的道理的,原理关工在《如何寻找砂金富集点》中有详尽的阐述,这里不重复。
                            底板的清理,一个关键点两点要求,一个关键点就是尽最大努力把水处理干净!这里说处理而不说抽水,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水不止是拿泵抽一个办法。常见的比如水量不大的时候,在清理干净的底板上,随手挖出一个个的小坑,1--2立方的坑就行,让含金砂渗出来的水流入其中。还有就是用挖机斗把水挖到水道沟中,流向水泵池。还有许多,都是需要实际生产中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不要死教条的看关工的文章,关工的文章是抛砖引玉,不是法律条款。
                            两点要求一是软底不能留一块鹅卵石在底板上,清底务尽!二是软底带低不能超过二十公分。这个底是不含金的,还会带来含金砂的贫化,金在溜槽及格筛处流失。后果虽与清砂毛道理相同,但操作上更严格!挖机达不到要求,换人没商量,这里才是老板的金子回收或扔掉的关键!完美的清底见图五。

                            图五 关工有权管理的工地这底清的没毛病,清完的底找不到鹅卵石


                            IP属地:黑龙江30楼2019-07-11 11:02
                            回复
                              过采区如何找金子1最近,不少朋友问我,过采区什么地方可能剩下金子,今天就给大家指点一下迷津。当然,问的朋友大都是一个簸子、一盘小溜走天下的拉毛砂的人,这行当国外也有,加纳叫“噶那木塞”。
                              过采区找金子,不但拉毛砂要用,大规模的机械开采也要用,这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源动力!呵呵
                              要想在过采区准确找到金子,首先要弄明白过去人是怎么干的。其实,过采区找金子,比没有过采区的沟,找金子的富集区,要简单得多。当然,必备的条件是有较多的看山形地貌的经验,其次,要对过去的开采方法十分的熟悉,才能在脑海里展现出过去淘金的场景,进而找出他们的漏洞。这样的话,找到过采区剩下的金子,并不难。
                              下面就各种开采方式剩下的金子,分别进行分析:
                              首先郑重声明,下面所讲都是经验老到的淘金人剩下的金子。而有些外行老板瞎指挥剩下的金子不在讨论之列,讲话了 ,他走路丢一包金子,谁能找的到呢?
                              一、坐碃
                              无论坐小碃还是坐大碃,道理都是一样的。除非是碰到极富的矿,坐大碃可以把矿柱(俗称腿子)抽干净,而小碃几乎做不到,个别情况不在分析之列。
                              坐碃第一重要、第一富的部位,就是古人剩下的矿柱!可以通过地表的塌陷情况,分析过去巷道掘进的方向、宽窄。如果塌陷的不多,很清晰,就可以用推土机或者挖机或人工把毛剥掉。剥到什么程度?谁也不能提前知道,等见到砂子就要叫眼(簸子是淘金人的眼睛,什么都要拿簸子来说话),而不是看到过去的腿子(木材支护的立柱)才去叫眼。
                              因为手工地下开采受到的限制比较多,在砂层比较厚的情况下,他们巷道的高度不是按金子的多寡来定的,而是根据工作方便而定,顶天两米高,一般一米五,人弯腰能推小车就行。我们知道,金子是底部最富的,所以,他们地下开采,取一米半的料,已经满足了,取太贫的不如多掘进。
                              矿柱的厚薄代表着贫富!掘进巷道有一定的危险性,矿柱留的越少,说明古人冒着生命危险取料,能贫吗?如果两个巷道的间距是一尺,俗称“夹皮墙”,那么,这就是最富的矿柱,我们现在要清理干净。
                              如果矿柱一米厚,就差了很多。但是,在现在也是属于极富的矿,试想一下,和古人洗一个品位的含金砂,你得多幸福?值得恭喜。
                              如果碃只是四个方向,开了4个门掘进,没有分叉,那么,档次又低了一等。只能说明这伙古人干的不咋地,老话叫“头绪一般”,或者是找头绪,赔钱硬着头皮干的。这样的地方,手工干好时候多,不排除不好。如果附近还有碃,那么,这是机械化开采的最爱,机械化开采需要大量的矿量,品位当然越高越好。
                              如果是一排碃,间距一样,很有规律,没有开门掘进巷道,上面没有上过溜的毛砂,哪怕是间距二十米,也不能说下面金好。这百分百的是“压孤丁”,是古人找金挖的,结果是并没有找到!这种地方成功概率很低,可以忽觉不考虑。
                              第二重要,第二富的部位,就是腿子窝!无论是中间的光棍顶子、还是穿鞋带帽的光棍顶子,抑或穿鞋的矿柱边上的立柱(上面是横梁,带不了帽),在它们的底部,干活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撒落一些古时候的含金砂,这量很少,但是很富。
                              第三重要,第三富的部位就是底板!对于糟碴底、能破碎的大碴底,用现代人的话讲,古人找的并不干净。因为现在和过去的标准不一样,再加上干活撒落的,取天棚砂垫的小车路,都有金子。这个一般是再古人找完底板的基础上,再找三十公分,能破碎的大碴底,能挖多深挖多深,直到在石头缝里即看不到砂子也看不到粘泥,就OK了。
                              还有就是软底,软底一般是粘泥性质。那么,只要用手一捻,还有砂粒,就有价值洗,而且金不少。没有砂粒了,基本就是没价值的低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间隔几米要挖一下,看看有没有二层砂子、二层底,若有,那么恭喜你,干的可能比古人的品位还高。
                              第四重要,第四富的就是天硼砂了,顾名思义,就是古人坐碃巷道上面的砂子,有一定的概率有金。如果含金砂很薄,古人取得含金砂上部都没金,我们就更别想了。
                              第五重要,第五富的部位就是古人上过溜的毛砂,如果是粘砂子,毛砂亦很富很富!如果散砂子,就赌古人回收率低了,肉肥汤也肥嘛!在高寒地区,古人坐碃的毛砂基本都有价值,一是寒冷,上溜是加热的循环水,浑水跑金多。二是也是寒冷,溜槽上多多少少会结冰,也会跑金。三是寒冷加上粘砂子,好,你可以去乐了。
                              第六点,不要忽略了古人坐碃扔出来的什么黑土啊,黄土啊。这也需要叫眼或者上一天小溜看看,里面有可能含有古人不要的贫含金砂。


                              IP属地:黑龙江31楼2019-07-14 06: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