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黄铁改余者,西南最大之姓氏传销组织也。其谱遍传“铁姓改余姓”谱叙,叙中记载第一代为南宋人铁世义,住居南京城东门外九华山下桂花村,世义生二子,长子林,次子高,子林生木真、木耳,子高生铁木健,铁木健生九子一女,九子一婿皆中大元进士,官拜四太守五尚书一侍郎,后因元顺帝春闱得梦,九根铁枪挺立金銮殿上,翌日早朝令众臣圆解。时有奸相庞悲趁机构陷铁氏意图谋反,幸有玉帝差王灵官报信,九子一婿遂弃官而逃,一路西奔,又元末红巾军蜂起,人多影大,势难共行,因之改姓分手,各自亡命西涯,并联诗一首以为记。诗曰:我本元朝宰相家,红巾赶散入西涯。庐陵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插柳桠。否泰由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失散归何处,如梦游云浪卷沙,余家本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万家。后孙不认宗与祖,身生白癞丧黄沙。诗毕而散。后十人星散四川各处。此即铁改余故事之梗概。今有六疑,与诸君共商。
一者断代严重。
至今穷遍西南,未见自十人始不断代谱,大多“铁谱”,因明季川内兵乱,谱多失传,其可考不断代一代祖多为明末人,距元末二百多年近十代人无可考证,属典型的断代认祖。不知父祖,遑论曾高,此其疑者一。
二者于史不符。
观正史野记,未见有宰相、南平王铁木健之传记,亦无“铁府”一门九子十进士之说,职任尚书、太守之事,更为荒谬不经,况元朝本无太守一职。姑按谱中所叙,弟兄俱任要职,一朝有难,弃官而走。尚书属京官,当住大都即今北京,太守地方官,散居各处。纠结共奔,不往北走,偏向西南而行,不知此时楚有义军乎?此其疑者二。
三者由铁变黄。
老谱叙从未有此铁乃彼铁(铁木真)之说,近人余一海假托明兵部尚书余子俊之名,伪撰黄金世系,泼污先贤。子俊公一生致力陕北边墙,旨在抵御北胡,功勋卓著。不意后世不肖污其为胡人,且托其名著立伪谱以惑族人,今西南蒙余组织动辙必称“子俊公所著……”,实民国余一海之作。诚千古奇冤也。此其疑者三。
四者各谱互无佐证。
以九子之行二秀二公为例,笔者便知有秀二公者四。一为长寿秀二公,实为扶二公,名从政字必达,公殁葬长寿,娶聂氏生子四,天祜天祐天祥天祚;二为洪雅秀二公,娶□氏亦生子四,有字派,此秀二公殁葬洪雅。三为泸州秀二公,生一子名星。四为大足秀二公,生三子必字派。此四处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今皆以秀二裔自居,然彼此相安无事,团结共拜圣祖成吉思汗,美其名曰“求同存异”。篇幅所限,此处仅以秀二公为例,其余如秀一根八等,亦如此类。此其疑者四。
犹为疑者,遍阅铁谱,铁木健孙辈皆无铁姓之名,以常理度,分手时九子一婿诸公中,长者秀一公年届半百,幼者根九公也近不惑,其子辈当也成年,改姓之前无名讳乎?然无一谱有载。此其疑者五。
六者基因各异。
同根所生,父系基因万年不变,除非老王作怪。今有明达之余氏,资费广测西南各支余氏,其数据各各不同,显系异祖之后,且无一非汉人之血。果惟祖婆不贞乎?此其疑者六。
有此六疑,如余某森余某波余某栋流,请试解之。
愚忝姓余,虽不肖,然爱族敬祖之心,天人可鉴!故不敢越祖攀贵,以污真先人于九泉矣!
今有文中提及之余某栋,初认秀四,后认根六,今又欲以秀四为祖,其认祖直若儿戏,以残烛之年,尚厚颜捉笔篡谱,蛊惑族人,不为人子,不为人子。
另:合川钓鱼城抗蒙守将余玠公,其裔在川者,值此惑势,余恐其不免裹胁化胡,果若此,则天下汉人之深痛矣!
一者断代严重。
至今穷遍西南,未见自十人始不断代谱,大多“铁谱”,因明季川内兵乱,谱多失传,其可考不断代一代祖多为明末人,距元末二百多年近十代人无可考证,属典型的断代认祖。不知父祖,遑论曾高,此其疑者一。
二者于史不符。
观正史野记,未见有宰相、南平王铁木健之传记,亦无“铁府”一门九子十进士之说,职任尚书、太守之事,更为荒谬不经,况元朝本无太守一职。姑按谱中所叙,弟兄俱任要职,一朝有难,弃官而走。尚书属京官,当住大都即今北京,太守地方官,散居各处。纠结共奔,不往北走,偏向西南而行,不知此时楚有义军乎?此其疑者二。
三者由铁变黄。
老谱叙从未有此铁乃彼铁(铁木真)之说,近人余一海假托明兵部尚书余子俊之名,伪撰黄金世系,泼污先贤。子俊公一生致力陕北边墙,旨在抵御北胡,功勋卓著。不意后世不肖污其为胡人,且托其名著立伪谱以惑族人,今西南蒙余组织动辙必称“子俊公所著……”,实民国余一海之作。诚千古奇冤也。此其疑者三。
四者各谱互无佐证。
以九子之行二秀二公为例,笔者便知有秀二公者四。一为长寿秀二公,实为扶二公,名从政字必达,公殁葬长寿,娶聂氏生子四,天祜天祐天祥天祚;二为洪雅秀二公,娶□氏亦生子四,有字派,此秀二公殁葬洪雅。三为泸州秀二公,生一子名星。四为大足秀二公,生三子必字派。此四处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今皆以秀二裔自居,然彼此相安无事,团结共拜圣祖成吉思汗,美其名曰“求同存异”。篇幅所限,此处仅以秀二公为例,其余如秀一根八等,亦如此类。此其疑者四。
犹为疑者,遍阅铁谱,铁木健孙辈皆无铁姓之名,以常理度,分手时九子一婿诸公中,长者秀一公年届半百,幼者根九公也近不惑,其子辈当也成年,改姓之前无名讳乎?然无一谱有载。此其疑者五。
六者基因各异。
同根所生,父系基因万年不变,除非老王作怪。今有明达之余氏,资费广测西南各支余氏,其数据各各不同,显系异祖之后,且无一非汉人之血。果惟祖婆不贞乎?此其疑者六。
有此六疑,如余某森余某波余某栋流,请试解之。
愚忝姓余,虽不肖,然爱族敬祖之心,天人可鉴!故不敢越祖攀贵,以污真先人于九泉矣!
今有文中提及之余某栋,初认秀四,后认根六,今又欲以秀四为祖,其认祖直若儿戏,以残烛之年,尚厚颜捉笔篡谱,蛊惑族人,不为人子,不为人子。
另:合川钓鱼城抗蒙守将余玠公,其裔在川者,值此惑势,余恐其不免裹胁化胡,果若此,则天下汉人之深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