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行一个新词:摸鱼式加班。意思指有些人上班不认真,但下班后,领导不走自己也不走,以加班的名义怒刷存在感,博得领导的好印象。
这种摸鱼式加班,正在毁掉年轻人。
1
前不久,工作才8个月的表妹向我吐槽,她想跳槽了,因为受不了公司的加班文化。
表妹刚入职时,下班时间到了,竟没有一位员工起身下班。因为是新人,她入乡随俗,没好意思先走,后来才知道公司有个“领导不走我不走”的潜规则。
工作了一段时间,她越来越体验到公司“形式主义加班”的文化。她时不时被上司要求在办公室待命,周末也常被要求去办公室加班。有时候明明和她无关,可领导要求其他人也要来陪加班,来了之后也没有什么事,大家互相干瞪眼大半天。
其实受摸鱼式加班之苦的员工,并不少见,网友的留言扎心了:
“身边好多这种弄虚作假的,一边玩王者农药一半等领导下班;五一加班去打游戏,发朋友圈装加班拿三倍工资…偏偏领导就喜欢这种人,工资加的也最多,凭什么?”
“我们工地上只要是领导检查,你就是没有活儿也得在那待着,还必须搞出一副真抓实干、热火朝天的样子。要是赶上午饭时间领导检查,那就得等到检查完才能开饭。”
“前公司3000多人,我们部门好多人加班就是为了凑加班时长。同期入职的人工作都没有我做得好,我上班好好工作,准时下班,反而被视为没有上进心,甚至以缺乏积极主动性为由绩效给我评C,气得我直接辞职。”
“周六周日一大早因为点小事,部长临时通知我去加班,到单位1个小时,完成工作只需要半小时,然后他没啥事就在办公室看小说,一直看到下午孩子课外班下课。部长不走,也不让我们走,一个部长看小说,四个科员在办公室陪着干瞪眼,一坐就坐4、5个小时,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职场如戏,全靠演技,为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混个脸熟,博个好印象,摸鱼式加班愈演愈烈。“怒刷存在感”的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微信群加班”蔚然成风。
这种摸鱼式加班,正在毁掉年轻人。
1
前不久,工作才8个月的表妹向我吐槽,她想跳槽了,因为受不了公司的加班文化。
表妹刚入职时,下班时间到了,竟没有一位员工起身下班。因为是新人,她入乡随俗,没好意思先走,后来才知道公司有个“领导不走我不走”的潜规则。
工作了一段时间,她越来越体验到公司“形式主义加班”的文化。她时不时被上司要求在办公室待命,周末也常被要求去办公室加班。有时候明明和她无关,可领导要求其他人也要来陪加班,来了之后也没有什么事,大家互相干瞪眼大半天。
其实受摸鱼式加班之苦的员工,并不少见,网友的留言扎心了:
“身边好多这种弄虚作假的,一边玩王者农药一半等领导下班;五一加班去打游戏,发朋友圈装加班拿三倍工资…偏偏领导就喜欢这种人,工资加的也最多,凭什么?”
“我们工地上只要是领导检查,你就是没有活儿也得在那待着,还必须搞出一副真抓实干、热火朝天的样子。要是赶上午饭时间领导检查,那就得等到检查完才能开饭。”
“前公司3000多人,我们部门好多人加班就是为了凑加班时长。同期入职的人工作都没有我做得好,我上班好好工作,准时下班,反而被视为没有上进心,甚至以缺乏积极主动性为由绩效给我评C,气得我直接辞职。”
“周六周日一大早因为点小事,部长临时通知我去加班,到单位1个小时,完成工作只需要半小时,然后他没啥事就在办公室看小说,一直看到下午孩子课外班下课。部长不走,也不让我们走,一个部长看小说,四个科员在办公室陪着干瞪眼,一坐就坐4、5个小时,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职场如戏,全靠演技,为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混个脸熟,博个好印象,摸鱼式加班愈演愈烈。“怒刷存在感”的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微信群加班”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