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吧 关注:35,315贴子:17,018

【十三朝古都洛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三朝古都洛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5-22 18:01回复
    ————【十三朝古都洛阳】————
    史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夏:《竹书纪年》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
    商:《甲骨文》“癸丑[王卜]在洛师”《元和郡县志》“偃师西亳,汤都也”《括地志》云: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
    西周:《何尊》宅兹中国(洛阳)自兹乂民。《克钟铭文》“王亲命克,遹泾东至于京师(洛阳)《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汉书》:昔周公营洛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番屏四方,故立京师。
    ———【东周汉魏晋魏隋唐】———
    唐《通典•州郡典•卷第一百七十七•河南府》:
    隋初为洛州,炀帝之初,移都创制,复曰豫州,寻改为河南郡,置尹。大唐平伪郑王充,置洛州。开元元年,改为河南府。“凡周、汉、魏、晋、后魏、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唐宰相:杜佑
    ————【五代十国】————
    后梁:迁都洛阳四年后还都开封
    后唐:定都洛阳
    后晋:定都洛阳后迁都开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5-22 18:02
    回复
      2025-05-14 22:27:37
      广告
      日常,鼎!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5-24 23:43
      收起回复
        谢谢提供图片!本人已经镇楼图ps成如下结果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05 21:37
        回复
          ————【十三朝古都洛阳】————
          史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夏:《竹书纪年》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
          商:《甲骨文》“癸丑[王卜]在洛师”《元和郡县志》“偃师西亳,汤都也”《括地志》云: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
          西周:《何尊》宅兹中国(洛阳)自兹乂民。《克钟铭文》“王亲命克,遹泾东至于京师(洛阳)《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汉书》:昔周公营洛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番屏四方,故立京师。
          ———【东周汉魏晋魏隋唐】———
          唐《通典•州郡典•卷第一百七十七•河南府》:
          隋初为洛州,炀帝之初,移都创制,复曰豫州,寻改为河南郡,置尹。大唐平伪郑王充,置洛州。开元元年,改为河南府。“凡周、汉、魏、晋、后魏、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唐宰相:杜佑
          ————【五代十国】————
          后梁:迁都洛阳四年后还都开封
          后唐:定都洛阳
          后晋:定都洛阳后迁都开封
          —————【万国来朝】—————
          《隋书·音乐志》“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伎人皆衣锦绣缯采。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眊者,殆三万人。”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锦罽絺绣。其营费钜亿万。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弹弦擫管以上,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元宵节赏灯风俗源于洛阳,而城楼布灯习俗则发轫于端门。
          隋炀帝常于东京皇宫紫微城正殿——乾阳殿接受万国朝贺,设九宾之礼。隋炀帝作有《冬至乾阳殿受朝诗》:“北陆玄冬盛,南至晷漏长。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又令大臣牛弘、许善心等人作《奉和冬至乾阳殿受朝应诏诗》。
          大业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 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 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隋书·炀帝纪》)
          ——【大唐盛世,万国趋河洛】——
          —【帝国最高礼仪“封禅大典”】—
          【唐高宗和武皇后封禅泰山】
          丙寅,上发东都,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
          丙戌,车驾发泰山;辛卯,至曲阜,赠孔子太师,以少牢致祭。癸未,至亳州,谒老君庙,上尊号曰太上玄元皇帝。丁丑,至东都,留六日;甲申,幸合璧宫
          【武皇封禅嵩山】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上万岁通天元年
          腊月,甲戌,太后发神都;甲申,封神岳;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天下百姓无出今年租税;大酺九日。丁亥,禅于少室;己丑,御朝觐坛受贺;癸巳,还宫;甲午,谒太庙。【万国天枢】“载元年甲午,公元六九四年,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纪功德,黜唐颂周;以姚璹为督作使。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天册万岁元年乙未,公元六九五年夏,四月,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开元盛世唐玄宗封禅】
          辛酉,车驾发东都,百官、贵戚、四夷酋长从行。每置顿,数十里中人畜被野;有司辇载供具之物,数百里不绝。
          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己丑,上备法驾,至山下,御马登山。留从官于谷口,独与宰相及祠官俱登,仪卫环列于山下百馀里。上问礼部侍郎贺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对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见。”上曰:“吾为苍生祈福耳。”乃出玉牒,宣示群臣。庚寅,上祀昊天上帝于山上,群臣祀五帝百神于山下之坛;其馀仿乾封故事。辛卯,祭皇地祇于社首。壬辰,上御帐殿,受朝觐,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十二月,乙巳,还东都。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6-21 15:18
          回复
            针对网上黑洛阳的黑料一一反击
            1:夏朝不存在?二里头宫殿不能完全认为是夏朝?OK,那我们就用目前学术界最严谨的说法“华夏第一王都”来称呼二里头,这点应该没有异议吧?二里头文化持续了约两三百年时间,年代范围在1800BC-1500BC之间,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作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也是洛阳的建都之始。二里头时期的文化影响范围并不是只有洛阳而是整个中原。广域的国家形式已经出现。而二里头是这一时期的毫无争议的行政中心。名字叫什么不重要,但可以知道洛阳作为中国广域的政治中心时间最早、时间很长。
            2:商朝洛阳只是暂都地?夏商交替被学术界界定在公元前1600年,而偃师商城被视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王朝交替(夏商)的见证,期始建年代虽然到不了公元前1600年,但绝不晚于公元前1550年。二里头遗址第四期(商文化)和偃师商城一期相呼应,直到郑州商城公元前1500年才始建这期间有100年的时间洛阳都是政治中心,这也叫做暂都吗?
            3:西周洛阳仅是军事重镇?看文献记载周武王在河洛踩点的记录。后有成王都洛、置九鼎,周公制礼。出头的西周铭文记载“王在成周”的铭文多不胜数,更有多起周王在成周即王位的记载。由此可见西周时期成周洛邑绝对是属于王都的地位。考古界在洛阳一口气出土了400多座西周贵族墓地,期中不乏形制规模达到列侯甚至天子规模。青铜大型作坊、祭祀区也不缺,城建规模也符合周礼记载。目前成周城被认为在洛阳瀍河一带。而西都丰镐遗址已发掘了近90年,至今连个遗址平面图都没有,宫殿面积还不如二里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来宗周在岐(宝鸡)的言论
            4:唐朝和洛阳无关?这是有多么自欺欺人才能说出这种话?唐高宗657年营建东都洛阳,唐睿宗和武则天时期改名“神都洛阳”(没错,唐朝时期洛阳就是神都了)唐玄宗开元年间也以洛阳为都,盛唐时期的六位皇帝(太宗~玄宗)有三位(中宗、睿宗武皇)都是在洛阳登基称帝,前前后后政府以洛阳为都在洛阳周边活动的时间长近50年(对于从开国到安史之乱137年的唐朝来说已算不短,若算盛世洛阳占的比重则更大)某地人直接喊话要让洛阳删除唐朝,真是让人感到无比汗颜……至于长安是京师就能压洛阳一头吗?唐朝文献记载的长安和洛阳PK,要么是东西两京,东西二宅,或是“咸洛京师”,在唐朝的皇帝、大臣、诗人的笔下和口中,长安顶多和洛阳持平!要么变成西京,要么咸洛共为京师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7-05 10:30
            回复
              “五都贯洛”在洛阳盆地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密集,联系密切,时间跨度大,在全世界罕见。
              我来简短的介绍三个对后世影响巨大的都城:
              1:夏都二里头遗址:在二里头遗址,各种层次的建筑物共存:从雄伟壮观的大型宫殿(宗庙)建筑,到地面起建的单间或多间贵族住宅,再到社会底层居住的半地穴式“窝棚” 。 大型建筑所动用的劳力相当惊人,以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1号宫殿基址为例, 其夯土的土方总量达2万立方米以上,如果每人每天夯筑0.1立方米的话,就需要20万个劳动日。宫殿区位于遗址地势最高的地方, 面积不小于12万平方米,其外围有垂直相交的大道,晚期筑有宫城。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7-05 10:51
              回复
                考古人许宏喜欢用5个“中国之最”来形容二里头遗址:这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还发现了最早的车辙痕迹,将中国发明双轮车辆的年代前推了300多年。而且二里头遗址还首创了“三门道”城门。二里头宫殿制度开辟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先河,一直影响到现在的紫禁城。关于二里头其它信息大家也可以去看许宏的论文“最早的中国”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7-05 11:02
                回复
                  2025-05-14 22:21:37
                  广告
                  中国社科院竖立在洛阳偃师的石碑“华夏第一王都”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7-05 11:05
                  回复
                    2:汉魏洛阳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都城里坊制以及中国都城建筑的“建中立极”制在此形成,并为后世都城效仿。周汉晋魏风云际会,先后八十余位帝王执政于此,是中国古代到中世纪的社会形态及文化形态转变的重要时期。罗马帝国与古中国仅有的4次交往,3次(包含首次)皆在汉魏洛阳故城中,故有“西罗马,东洛阳”之说;见证了陆上丝绸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欧洲的过程以及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05 11:13
                    回复
                      “建中立极”以大朝正殿为基点,形成宫城的中轴线,进而引申为都城的中轴线建制,严格来说,是从汉魏洛阳城的曹魏都城开始。自此,历代都城中轴线的规划无不遵循这一模式。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7-05 11:32
                      回复
                        “正殿之祖太极殿”由位于北魏宫城主要建筑轴线中部、东西向分布的三座大型夯土台基建筑为主体构成,东西总宽达220米!结合记载当分别是太极殿和太极东、西堂遗址。中心主殿东西最宽102.3米,南北进深58~61米,殿基南侧和北侧各设有两条踏道。在主殿与东堂之间,有东閤门的遗迹。太极殿的建立所标示的都城单一建筑轴线、 单一宫城居北居中、 中心正殿太极殿中的布局; 太极殿为大朝、 东西两侧并列的东西堂为常朝的东西堂制度;中心正殿前设三道宫门、 宫城三大殿南北纵列的 “五门三朝” 制度等, 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及宫城布局的一个新时代,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7-05 12:13
                        回复
                          大名鼎鼎的百米巨塔“永宁寺塔”相信不需要我过多介绍了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7-05 1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