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48,924贴子:30,650,009

回复:【长帖带图】【六边战士——马龙如何对抗反手优势球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示例:马龙vs雨果,马龙几个发球连续变换落点,导致雨果判断错来球落点
而拧拉失误


IP属地:江苏71楼2019-05-18 21:36
收起回复
    今天就先更到这里附上一个马龙的瞬移同样是侧短,张继科很机智的摆了一个短球,然而冒高被马龙飞过去爆挑了


    IP属地:江苏72楼2019-05-18 21:52
    收起回复
      5、对阵左手、并且反手优势的球员时,发侧下旋球至其正手位小三角
      这个战术在和林高远的比赛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每到关键球包括局点赛点时,马龙几乎都要使用这个战术,而林高远甚至几乎无法成功将球拧上台。有时发球侧旋成分较高,林高远拧拉还会出现漏球的情况,而小球技术林高远又不如马龙,偶尔几个回短都进入了马龙的节奏,目前看来,林高远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应对这一球。


      IP属地:江苏89楼2019-05-19 10:37
      回复
        示例:可以看到,从卡塔尔复出以来,马龙和林高远共交手两次,这两次中马龙几乎在关键球且自己拿发球权时,必定要发这个球,而林高远基本上每球必吃。






        IP属地:江苏90楼2019-05-19 10:42
        收起回复
          示例2:林高远接发球摆短,被马龙控制,挑打出界。
          可以看到林高远的小球技术不够好,和马龙打小球也几乎毫无办法


          IP属地:江苏91楼2019-05-19 10:52
          回复
            总结:以反手拧拉为主的选手对其正手位短球的处理都是个难点(或一度是个难点),拧拉虽然号称解决了台内短球的难题,但实际上面对质量较高的近网短球,特别是正手短球,拧拉的成功率、线路和质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对方为提高回球成功率只能选择回摆,也就落入马龙的套路。而对马龙来讲,发球至左手球员的正手小三角正是马龙所擅长的发反手小三角,从而得心应手。


            IP属地:江苏92楼2019-05-19 10:58
            收起回复
              可以看到,马龙的发抢套路多样,同时每个发球都极大地限制了对手的回球质量和线路,为下一板的抢攻创造机会。马龙的发球特点在于迷惑性强,发球旋转落点变化多,从而起到影响对方心理、牵制对方站位的作用,这确实有传统直板的遗风。
              (ps:希望小将们在发球上多下点功夫每次看比赛对手吃准了自己的发球还是只能发几乎不变的球真的很尴尬


              IP属地:江苏93楼2019-05-19 11:14
              收起回复
                下午将会开始更接发球部分可能会零散一些


                IP属地:江苏94楼2019-05-19 11:15
                回复
                  接发球及后续
                  1、接发球:
                  ① 爆拧打开线路,快攻左右大角。
                  马龙反手拧拉较少,但这是因拧拉后形成上旋相持体系,与他的前三板控制对手的体系不太相合,且反手对攻不是其强项,因而比赛中马龙拧拉较少。但有时马龙为寻求变化,主动拧拉,对手反而会感到不适。在19年世乒赛马龙对雨果及对梁靖崑时,马龙均有采用接发球爆拧反手大角,然后侧身冲正手的方式得分。反手狂飙增加了拧拉时的旋转,更容易使对手回球冒高。


                  IP属地:江苏98楼2019-05-19 13:23
                  收起回复
                    示例1:马龙vs林高远,接发球拧拉左手球员正手大角,然后侧身冲反手


                    IP属地:江苏99楼2019-05-19 13:25
                    回复
                      示例2:马龙vs梁靖崑,同样的战术,不过这一板拧的更爆


                      IP属地:江苏100楼2019-05-19 13:27
                      收起回复
                        ② 反手轻拧,回避相持。
                        在15年世乒赛决赛第六局冠军点时,马龙接发球轻拧,方博回球失误。同样,在17年全运会决赛第六局冠军点时,马龙同样接发球轻拧一板,使樊振东回球出界。在解说都以为马龙要拧拉从而形成反手相持时,马龙出其不意,轻拧一板短的,对手由于准备相持,站位较远而借不上力,只能向前够球发力而失误出界。


                        IP属地:江苏102楼2019-05-19 13:57
                        收起回复
                          示例:两次关键比赛的关键球均使用了此战术,但在实行之前,马龙均已采用了接发球拧拉并进入相持的方式来迷惑对手,从而增大了这个战术的成功率


                          IP属地:江苏103楼2019-05-19 14:00
                          收起回复
                            ③ 反手晃搓,迷惑对手
                            在接发球时,马龙常作势拧拉,在对手准备反手相持时,变为反手搓球,使对方向前跑动回球而失误或回球冒高,在一些时候,马龙甚至反手晃撇,回球至对方正手或反手小三角,进一步增大对方回球难度。
                            示例:


                            IP属地:江苏107楼2019-05-19 16:42
                            收起回复
                              ④ 反手翻挑,出其不意
                              马龙的技术极其全面,早年的马龙接发球变化很多,反手翻挑便是常见手段。反手翻挑难度较大,且适用性不高,因此拧拉的兴起使得翻挑几乎没有人再用。了近几年,随着马龙接发球的精简化,这项技术似乎已被他摒弃。然而,自三月末马龙复出以来,接发球时频频出现反手翻挑,或许正是由于多年几乎没有人使用,马龙的几个翻挑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晃搓形似拧拉不同,翻挑的前期动作看上去是普通的摆短或搓球,而出其不意的反手一翻,回球速度较快,配合落点十分奏效。
                              示例:


                              IP属地:江苏108楼2019-05-19 16: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