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吧 关注:106,295贴子:2,274,324

回复:190517【东吧有爱】藤阁的阅读与书摘(继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Y119 《北欧众神》
原作名: Norse Mythology(2017)
作者: [英] 尼尔·盖曼
译者: 胡婧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9








第一次了解北欧众神的故事。离奇玄异,形象多彩。因为没有看过漫威系列,就觉得愈发陌生,少了些亲切感。但里面的故事真是太好玩了!特别是《芙蕾雅的奇异婚礼》那篇,托尔装扮成新娘大吃大喝的样子,看着就捧腹不止。

真是来自于人类童年时期的故事,直白天真,不像施瓦布的《希腊神话和传说》中的叙述,自带贵族气质,高昂壮阔,一波三折;本书的行文更像是格林童话的叙述,适合给孩子娓娓讲述。不过其中满含的欺骗、血腥、惨烈,给孩子讲还真得选择一番。


不了解而想了解北欧众神的话一定看看吧,简易,有趣。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2楼2019-10-10 10:16
回复
    Y120《我辈孤雏》
    原作名: When We Were Orphans(2000)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译者: 林为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3






    第一本石黑一雄。
    感觉不错,前一半故事讲得尤其好,从现实推向历史,由一个细节牵涉过往的脉络,有声有色,细腻深沉。尤其是开头,读了觉得这肯定是一本推理小说啊,“我”大学毕业到伦敦找了房子,开始侦探生活,遇到大学同窗,谈及上学时就以推理出名……这不就是福尔摩斯的生平吗!
    故事从“我”回到上海以后开始混乱:到底“我”为什么要回去,回去还顺手接了个案子但又没有了下文,特别是穿越战区那段,不知道作者心里还有多少要表现的理念要统统塞到这样一段经不起推敲的情节中。


    以前看吧友评论台版的《沉默的游行》,说台译本太过文气,当时还有点不理解;这次看这本,一开头就觉得用词有点怪,一口一个”在下“的,及至看到“计程车”这个词,恍然明白原来又是直接拿过来的台译本,于是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太过文气“!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3楼2019-10-10 10:27
    收起回复
      Y121 《我的阿勒泰》(2010)
      作者: 李娟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8-8


      李娟较早期的作品,写的较早期的事。叙述固然不及”羊道“系列老练沉稳,却富含天真和青春的力量。在这里,她不是不动声色的观察者,对万事万物由表及里的思索者;她是自己动荡艰辛生活的经历者,是不知前路如何的迷茫者,是时常游离于生活之外却又深陷其中的孤寂者。这样的李娟,一样可爱。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4楼2019-10-10 10:39
      回复
        Z107 《解说疾病的人》
        原作名: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1999
        作者: [美] 裘帕·拉希莉
        译者: 卢肖慧 / 吴冰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0






        短篇小说集,作者裘帕·拉希莉,生于英国,在美国长大,孟加拉裔第二代移民,以出道处女作创造普利策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得奖者纪录,并保持至今。


        目录 · · · · · ·
        停电时分 / 1
        柏哲达先生来搭伙 / 29
        解说疾病的人 / 55
        真正的门房 / 89
        性感 / 107
        森夫人 / 143
        福佑之宅 / 175
        比比·哈尔达的治疗 / 203
        第三块大陆,最后的家园 / 223
        几个故事里的主角都是印度或孟加拉裔的土著或移民,看起来似乎作者只是另一个处于身份转换中倍感困惑的作家,书写的无外乎乡愁,碰撞,迷茫。但故事的内容却十分丰富,有的除了生活习惯外,看不出文化背景,他们感受到经历到的不过是“人”的困境;有的主角是移民生活的亲历者,有的只是旁观者;有的成功地融入了新的文化环境,有的却迟迟徘徊,甚至排斥异族的生活方式。而对于对这几种标签都不熟悉的读者来说,有的感情新奇,有的感情亲切,更多的时候是惊异:原来这样遥远陌生的人们跟我们自己的感情如此想像!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5楼2019-10-17 11:02
        收起回复
          《解说疾病的人》之《第三块大陆,最后的家园》 第255页 (据说这个故事源于作者父亲的亲身经历:这个遍布荆棘的世界终究还是美好的)




          在儿子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最初激励我游历世界的那股勃勃雄心。几年以后,他就要毕业,独自走自己的路,无人保护了。但是我心里默想,他的父亲依然健在,母亲快乐而坚强。任何时候他感到沮丧,我都会告诉他,如果我能在三块大陆谋得生存,那就没有他征服不了的困难。那些宇航员,那些永远的英雄,他们在月亮上不过待了几个小时,而我在这个新的世界里生活了近三十年。我知道我的成就不过普普通通,我不是唯一一个,也断不是第一个远离家园追寻幸福的人。很多时候,我仍然会为我走过的每一英里路、吃过的每一餐饭、认识的每一个人、睡过的每一个房间而迷茫不解。这一切尽可以显得平平常常,然而总有一些时候,它们却是超乎我想象的奇迹。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6楼2019-10-17 11:05
          回复
            Y123 《刀锋上的救赎》
            作者: 指纹
            新星出版社 2017-6







            看这本书的心情实在是太复杂了!!!冲着指纹的名号去的,毕竟《白夜追凶》的编剧,简直就是作品质量的保证。结果呢?
            一翻书就惊艳了!真地道啊,硬汉派的笔调!主角正牌警察,佐以顶尖心理学家和法医保驾,一开始就是观察、推测、预判、心理对决,真是好看!而且而且啊,喜欢布洛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把纽约这个城市的地图徐徐展开在我们面前,哪条小巷,哪条大道,哪个画廊,哪个车站,哪条地铁线,简直让人身临其境。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家能好好写写我们自己的城市呢?
            指纹做到了! 小月河,阜成门,人民大学西门,东四十条,海淀黄庄,太熟悉的地名,太熟悉的地方,我就在跟着作者的车在背景的街道上巡行呢!就冲这一点,就爱死指纹!
            不过,那个“彬”的称呼是怎么回事?


            然后,作者就离开北京了!离开以后,哪怕是再回来,味道就不对了,纯是港派电影的味道了。独闯这儿独闯那儿,以一搏几还义薄云天义无反顾的,这家伙玩low了。


            半本大师作。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7楼2019-10-17 11:17
            回复
              Z108 《文字的故事》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





              解说汉字来源和发展的普及读物。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一下我们是怎么来的,怎么成为现在的我们。独特的汉字赋予我们文化的、记忆的乃至性格的烙印,应该去认识一下,哪怕只是肤浅的一层。
              作者的讲解风趣流畅,一些比喻使用得得心应手,很好看,也很有收获。缺点是比喻用得太多太滥了一点,思路跑得太跳跃了。
              台湾作家的风格倒真是一致的夸张。从白先勇到蒋勋再到这里的唐诺,夸人是真狠。动不动就是写什么什么最好的谁谁谁,这方面最出色的谁谁谁,最不济的也要在职业前面加个“名”,名诗人阿城,名小说家某某某。不太适应。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8楼2019-10-24 10:50
              收起回复
                《文字的故事》(一)第10页 (一个字,能解说得如此细腻,叹服。)

                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望”字也是进行中、尚未完成的“看”。未完成是因为我们尚未看清楚,或看清楚了但尚未想清楚,整理清楚,或甚至我们想看到的某个对象事实上还没出现或永远不会出现,因此,除了眼前事物清晰显像于我们视网膜之上的自然生理作用外,“望”,于是还有着期盼”“凝视”、“等待”乃至于“失落”、“孤独”的意义层次。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9楼2019-10-24 10:56
                回复
                  《文字的故事》(二)第38页 (由象形文字向字母文字的转变)

                  语言怎么解决这样的困境(用文字表示一个抽象概念)呢?让我们回想一下--事实上,用声音而不是线条造型来命名的语言根本就没意识到如此的断裂困境,管你具象抽象,管你要怎么进行细部分割,它一视同仁赋予一个独特的、不和他者混淆的声音就行了,非常简单方便。文字的发展,能否从这里找到困境突围的启示呢?应该可以,既然我们已经晓得了,这个困境系起自于抽象概念的无实像可摹写,以及实像细微差异的难以摹写,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放弃和实像的继续纠缠,干脆把自己彻彻底底放空掉,像声音一样让自身变成纯粹的符号,不是也就和语言一般,当场就把困境给变不见了吗?--这个聪明的方法,便是拼音文字的出现,它是文字的谦卑(或说自我矮化,甚至投降,随便你)脱困之道,它回头依附强大、灵动而且行之久远的语言系统,退居成纯粹的语言记录工具,顺应语言的发展逻辑行动,语言一完成命名,文字便如影随形,模仿这个声音跟上去。惟一得花点心思的,便是找出组简明的记录声音方法就行了,这也就是今天我们称之为字母的声音记录符号系统,它多少随着不同地区人们的发音差异和不同时间的语言变化而有所参差,得作些微调。比方说今天的英文便只二十六个拼音符号,造型、发音乃至于数量和俄文、希腊文皆有些许差异,日本人笨拙些,用到了五十个音,但其原理和发展逻辑是一样的。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0楼2019-10-24 11:01
                  回复
                    《文字的故事》(三)第45页 (其他文字最终变为表音文字时,面临同样困境的汉字通过“形声字”找到了突破口,从此断然与其他文字分道扬镳。)

                    这个秩序大体上是,它抹去一部分具象的乐趣,空洞化为声符,以此声音符号回头和一路命名无碍的语言重新取得亦步亦趋的稳定勾联,让动力十足、什么也阻挡不了的语言确实扮演此一文字生产线的发动机角色.中国的此一造字列车从此轰然开动起来;另一方面,它用分类学的秩序概念来面对万事万物(这方面是拼音文字完全让渡掉的)、保留住一部分事物的外在形态、轨迹和内在本质印象,好好封存在另一侧的概念符号亦即意符之中(仿日本著名料理节目的经典名句语法及其概念:“把松版牛排表面快速煎至焦黄,让肉汁封在里面。”)让万事万物各从其类--因此,当一个字不太熟识地忽然跳到我们眼前时,我们可从声符去尝试它的声音(“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没有中间自己编”的民粹式声符理解方式),从意符去感受它的属性,更敏感更多心的人并且由此可寻回这个字的可能经历,甚至回到最原初的始生之处之时。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1楼2019-10-24 11:04
                    回复
                      《文字的故事》(四)第54页 (一旦突破瓶颈,汉字就开始水滴石穿地塑造着中国和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文字和语言分离的总体横剖面便是--在中国文字的统治疆域之中,随时并存着千种万种不同的语言,彼此之间的差异可以大得不得了,别说是无法顺利沟通了,完全听不懂的情况比比皆是,但它们却一直共用同一种文字,于是这些天南地北说不同语言的人念一样的书,承接一样的历史经验与成果,可以通过文字全面对话,尽管他们之间语言的断裂程度可能远大于比方说今天两个西欧国家,他们之间可能有高山大河的天然地形阻绝而不相往来,长达几百几千年各活各的,按理说应该各自岔开方向发展愈离愈远才是。
                      在此种文字之下,《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看来就不可能成立了。话说上帝为阻止人们联合起来建造高塔直通天庭,会威胁到神的地位,遂使坏变乱人类的语言,人类果然从此分裂。这个神话是向着拼音文字的历史来的,对西方之前之后的历史可能有极其惊人的洞视能力和预言能力,但拿到中国来却完全不适用,对付中国人得多一番手脚,还要把不随语言而转的文字一起给毁了才行。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2楼2019-10-24 11:06
                      回复
                        《文字的故事》(五)第89页 (从《如何看一幅画》中没有了解到的一点绘画知识)

                        我在想,也可能不仅仅是莫奈对空间中构图的选择和最美好视觉焦点的捕捉面已,而是这对眼睛神奇地望向时间,准确地在连续的,绵密的、不分割的、从不为任何人犹豫过任一弹指任一刹那的时间之流中抓个数学点,让它硬是停顿下来,保存下来--如此接近奇迹的时间之眼才值得赞叹,才能抗衡并让《圣经》中上帝耶和华的夸夸大话“除了我,谁能令日头停止?”成为牛皮。众所皆知,莫奈的印象派不是静态无意见的写生,不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的恒定风景摹写,他们强调光影变化,强调事物之一瞬,在广漠的时间长河之中他们只取那惊心动魄的一刹那。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3楼2019-10-24 11:09
                        回复
                          Y124 《水的形状》
                          原作名:La forma dell'acqua1994
                          作者: [意] 安德烈亚·卡米莱里
                          译者: 张莉

                          新华出版社 2018-3




                          蒙塔巴诺探长第五部,看的时候就纳闷儿,怎么没看到坎特雷拉和米米呢,而且局长居然还是探长的好朋友,能时常邀请到家里吃饭聊天的那种!
                          看完去豆瓣看评论,才知道这原来是第一部啊!
                          人设初立,舞台尚待完善,配角还没全体就位。
                          不过故事还不错。
                          喜欢警长的一个方面就是,你的正义没有那么铁板一块,你是一个人,最好保持人的温度。你捍卫法律,但你不是机器,你是法律的执行者,当然可以承担责任,你的正直纯良不用那么洁白无暇。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6楼2019-10-31 11:21
                          回复
                            Y125 《摇摆的心》 2011
                            作者: [日] 沼田真帆香留
                            译者: 王玲玲

                            南海出版公司 2017-10






                            日本作家写的这些心理变态的故事,也真是够了。
                            日本作家关心边缘人,底层人,心理暗疾的人,对他们温柔以待,给他们温暖和爱,希望和出路。
                            这很好,只是,那些被这些弱者牺牲掉的正常人呢?
                            没有一个牺牲应该被遗忘,同样,没有一个无辜应该被忽视。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7楼2019-10-31 11:25
                            回复
                              Y126 《九篇雪》(2003)
                              作者: 李娟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3







                              好像是李娟最早的作品集了。
                              在序言里,李娟自叙以前不喜欢这一本,感情太外露太幼稚了。但现在重读下来却发现自己原来那样勇敢,那样横冲直撞,醒悟了自己原来正是一路摸爬滚打才成就了现在这样一个自己。
                              读此书的感觉正是这样。
                              以前文中的李娟,那样恬淡怡然,与自己的生活既亲密又疏离,既热爱又旁观,永远意味深长,永远充满好奇和探索,永远充满自嘲。
                              但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沉痛和呐喊,看到了绝望和撕裂,看到了疼痛和拒绝。这里有那么多跳跃的思维,那么多难解的隐喻,那么多凄凉孤寂苍白的象征。总之,这不是以前的那个李娟。
                              不知道如果第一本就看“九篇雪”就不会迷恋李娟,这一本,读起来沉重,艰涩,甚至不舒服。
                              然而也重新认识了李娟的才华。原来她可以玩文字技巧玩得这么好,原来她的思想可以高飞到如此的境界,原来她自然流畅并不是天生而然,而是不断打磨不断探索的结果。
                              对于李娟,这一本里有她难忍疼痛的呐喊;对于我这个读者,在这声令人不那么舒服的呐喊里,看到了热血执拗地流淌。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1楼2019-11-07 1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