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吧 关注:75贴子:1,423
  • 5回复贴,共1

【文献】润物细无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我们学校……哦,不对,是石油学院图书馆的电子文献,维普上的论文文献,网络上搜不到的,很珍贵的哦~~~~~~


1楼2009-07-20 18:03回复
    润物细无声
    ———宋词对《诗经》题材、章句之承传
    方  宜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诗经》肇启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 对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影响深
    远。而逮及有宋一代,宋词对《诗经》多方面取法,或沿用《诗经》的题材,或化用《诗经》中的句意。
    通过汲取《诗经》的营养,宋词绽放更为灿烂的光彩。
    关键词:《诗经》; 宋词; 接受


    2楼2009-07-20 18:03
    回复
      江淮力争北伐,败于符离,朝廷和议遂起。于是张孝祥写下
      这曲令人扼腕之慷慨悲歌。
      刘克庄的《生 子·元夕戏陈敬叟》首句:“繁灯夺霁
      华,戏鼓侵明发。”明发:天刚朦朦亮。《诗·小雅·小宛》:
      “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小宛》主要是说贤者自警。而刘克
      庄在元夕夜有感:虽然元夕的灯光赛明月,到天明仍箫鼓喧
      阗,但更多的是今时与昔日的不同。尾句“人散市声收,渐入
      愁时节”与开头的乐对比。阐发“乐”仅仅是一时,愁却“永
      恒”的感悟。
      吕滨老的《薄幸》:“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
      院。”“角枕”出自《诗·唐风·葛生》“角枕璨兮”。枕以角装
      饰者,原是出征士兵之妻子睹物之哀怨,本词写失恋女子怀
      旧伤心之作,回忆当时典当首饰换酒,角枕题诗的山盟海誓。
      姜夔自度曲《琵琶仙》:“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
      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蛾眉”一词在《诗·卫风
      ·硕人》中“螓首蛾眉”。《硕人》是歌颂卫庄姜美而贤。姜
      夔在词中用“蛾眉”描绘歌女的容貌奇绝出众。该词意境空
       ,与歌女离愁别恨似有若无、似是而非。
      二、取《诗经》描写的题材,刻画当时的社会风貌,对《诗
      经》中人物原型作放大或变形处理,熔铸时代特性
      (一)爱情
      ( 1) 负心汉
      《诗·卫风·氓》里被抛弃的女子以自己惨痛经历告诫
      后者:“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
      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而在宋词中,负心汉的
      角色从欧阳修《蝶恋花》得到反映: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
      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
      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游冶即艳游。唐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因以章台为
      歌妓聚居之所。迟暮的少妇困闭于深似海的侯门,而丈夫却


      4楼2009-07-20 18:04
      回复
        骑着华丽的骏马到妓【百度你大爷!】女群聚之地游春,少妇内心极度悲痛却
        又无可奈何。而等待她的只有“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凋零命
        运。
        ( 2)相思苦
        《诗·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三秋、三岁;不得已的离别,使爱情的
        痛苦多于甜蜜。晏几道在《生查子》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不似相逢好。
        开头两句点明相爱的人别离心态:两地隔千山万水,思
        念魂牵梦绕不已。只有梦中相见,却关山阻隔,音书难通,漫
        长的期待中,黑发如银霜。最好的问候是相聚胜离别。
        (二) 羁旅行役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其主旨突出送别时的悲
        伤。另外《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
        思,雨雪霏霏。”别离时以乐景写哀,团聚时以哀景写乐,倍增
        其哀乐。
        宋词中不乏羁旅行役之作,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
        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词正如贺裳
        《皱水轩词筌》所说:“深得《采薇》、《出车》‘杨柳’、‘雨雪’
        之意。”
        当然因羁旅送别而感慨亦有之,如陈亮《水调歌头·送
        章德茂大卿使虏》:“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
        东。”“洋洋”语出《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河”指
        黄河。指出堂堂汉使,岂能像河水那样只向东流,年年向金
        廷朝拜。
        (三) 节序
        《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农历三月上旬的上巳日,古人要到水边嬉戏,以除不祥。
        辛弃疾《新荷叶》,稼轩在词前有一小序:“上巳日,子似谓古
        今无此词,索赋。”子似即吴绍古,字子似,曾任铅山县尉,辛
        弃疾居铅山时常与其唱和。其词有:“曲水流觞,赏心悦事良
        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
        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有女如云。《新荷叶》主要不是节序活动的反映,而是对人生
        的感叹。辛弃疾此时被迫退隐山林,建功立业之志和时不我
        待冲突。如果说《溱洧》是原始的爱情与生命的赞歌,那么,
        对生命意识的追寻与揭示,也是《新荷叶》的题旨。词人借上
        巳日表明对人生与生命的理解。并没有背离原始的意义。
        传统的“七夕”在《诗经》中亦有反映。《诗·小雅·大
        东》:“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 ,不以其长。维天有汉,
        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
        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 天毕,载施之
        行。”
        同样的在宋词里,柳永《二郎神》:“运巧思、穿针楼上
        女,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张先《菩萨蛮》:
        “双针竞引双丝缕,家家尽道迎牛女。不见渡河时,空闻乌鹊


        5楼2009-07-20 18:05
        回复
          骑着华丽的骏马到妓女群聚之地游春,少妇内心极度悲痛却
          又无可奈何。而等待她的只有“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凋零命
          运。
          ( 2)相思苦
          《诗·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三秋、三岁;不得已的离别,使爱情的
          痛苦多于甜蜜。晏几道在《生查子》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不似相逢好。
          开头两句点明相爱的人别离心态:两地隔千山万水,思
          念魂牵梦绕不已。只有梦中相见,却关山阻隔,音书难通,漫
          长的期待中,黑发如银霜。最好的问候是相聚胜离别。
          (二) 羁旅行役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其主旨突出送别时的悲
          伤。另外《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
          思,雨雪霏霏。”别离时以乐景写哀,团聚时以哀景写乐,倍增
          其哀乐。
          宋词中不乏羁旅行役之作,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
          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词正如贺裳
          《皱水轩词筌》所说:“深得《采薇》、《出车》‘杨柳’、‘雨雪’
          之意。”
          当然因羁旅送别而感慨亦有之,如陈亮《水调歌头·送
          章德茂大卿使虏》:“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
          东。”“洋洋”语出《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河”指
          黄河。指出堂堂汉使,岂能像河水那样只向东流,年年向金
          廷朝拜。
          (三) 节序
          《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农历三月上旬的上巳日,古人要到水边嬉戏,以除不祥。
          辛弃疾《新荷叶》,稼轩在词前有一小序:“上巳日,子似谓古
          今无此词,索赋。”子似即吴绍古,字子似,曾任铅山县尉,辛
          弃疾居铅山时常与其唱和。其词有:“曲水流觞,赏心悦事良
          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
          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有女如云。《新荷叶》主要不是节序活动的反映,而是对人生
          的感叹。辛弃疾此时被迫退隐山林,建功立业之志和时不我
          待冲突。如果说《溱洧》是原始的爱情与生命的赞歌,那么,
          对生命意识的追寻与揭示,也是《新荷叶》的题旨。词人借上
          巳日表明对人生与生命的理解。并没有背离原始的意义。
          传统的“七夕”在《诗经》中亦有反映。《诗·小雅·大
          东》:“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 ,不以其长。维天有汉,
          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
          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 天毕,载施之
          行。”
          同样的在宋词里,柳永《二郎神》:“运巧思、穿针楼上
          女,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张先《菩萨蛮》:
          “双针竞引双丝缕,家家尽道迎牛女。不见渡河时,空闻乌鹊


          7楼2009-07-20 18:10
          回复
            资料好珍贵哦 
            好好敬礼~


            8楼2009-07-20 2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