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吧 关注:426,575贴子:1,882,266

奶农倒奶,必然性和偶然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度娘。


1楼2019-05-11 22:31回复
    一晚上写的,有的地方实在懒得标注参考文献了。


    2楼2019-05-11 22:32
    回复
      《倒奶,必然性和偶然性:在经济领域》
      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一篇2015年的某网社论《专家:中国奶农倒奶与资本主义倒奶有本质区别》里面的这一段话:“资本主义倒奶”具有必然性,其根源于社会化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这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基本矛盾衍生出的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化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直接构成了驱动“资本主义倒奶”的动力系统;而“社会主义倒奶”具有偶然性,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否定了“倒奶”的内在必然性,而价值规律和国际资本主义扩张为“倒奶”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客观可能,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却又可以能动性地进行纠偏控制。因此,“社会主义倒奶”仅是一种可治性的经济波动的表现形式,而“资本主义倒奶”则注定是一种痼疾性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这篇2015年的文章,因为最近粽国矛盾的不断激化而被扒出来了。这篇社论里面还有很多暴论,这里就不一一批判了。最后说一句,这篇社论的作者是粽国的著名政治经济学学者余赋,他在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等领域做出了不少贡献,不知他的脑子为什么一涉及这事就不清楚起来。
      社论里的这一大段话说白了就是说,资本主义出现商品的毁灭这一现象,是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的必然性,而粽国出现商品的毁灭则是某种偶然的市场波动造成的。这里作者割裂了偶然性和必然性。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必然性,偶然性无法发挥作用,没有偶然性,必然性无法表现出来。大家在高中学历史的时候,很多老师肯定都会问:“如果那个塞尔维亚青年没有一枪崩了大公,一战会不会爆发鸭?”我们知道肯定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非用武力无法解决的地步。偶然性和必然性这一理论在经济领域也是适用的。
      我们知道,商品的毁灭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天天发生,但是它们是不容易察觉的。容易察觉的商品的巨大规模的毁灭,生产的巨大停滞主要发生在危机时期。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又似乎各资本主义国家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所以我们就来看看1974年由于石油价格上涨而导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吧。事情是这样开始的:1973年10月中东爆发战争,石油出口国宣布减产10%,并且针对美国进行禁运。这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并引起了通胀。1974年春美国的通胀年率达到15%。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了一次衰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1974年7月致1975年4月间下降了10%。以及失业。1975年春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登记的失业人数从800万人上升到1500万人。这次危机独特的是在衰退的同时通胀也在继续,但是这不是我们要关注的。这次危机不是一次小小的经济波动,它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局面,并且为1979年石油价格再次上涨引发的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提供了准备(资料摘自《战后资本主义的大繁荣及其破产》)我们知道,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危机是同2008年金融危机,1929年大危机足以比肩的资本主义危机。
      我们看到,似乎原料价格上涨引起的生产紊乱是完全由偶然因素导致的。很多宏观经济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把1974年的滞胀描绘为经济受到石油价格上涨这一外来因素导致的“供给冲击”。但是实际上,在油价上涨之前,资本主义制度就已经进入了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繁荣阶段价格上涨,工资增加,金融市场紧张引起的利息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企业这时为了盈利便会疯狂地扩大生产。这被称为“经济过热”。而在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出现了经济过热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利润率从1968年的17.2%下降到1973年的13.6%,其中制造业利润率从23.6%下降到19.3%,失业率也很低。(《战后资本主义的大繁荣及其破产》)各国开始实行紧缩政策试图遏制过热也证明了这一点。很多人都对当时的繁荣有一定印象。比如一位宏观经济学家说他那时还小,一切都似乎很好,然后石油危机突然就来了。(书不在手边)更不要说如果美国人不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以色列,也不会有中东战争这种破事。可见,石油价格上涨只是一个导火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对原料价格波动引起的生产紊乱有杰出的论述。他是这么说的:“如果原料的价格上涨了,那么,在扣除工资以后,它就不可能从商品的价值得到完全补偿。因此,剧烈的价格波动,会在再生产过程中引起中断,巨大的冲突,甚至灾难。”(《资本论》2004年版 第二卷 P134)“资本主义生产越发达,因而,由机器等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突然增加和持续增加的手段越多,积累越快(特别是在繁荣时期),机器和其他固定资本的相对生产过剩也就越严重,植物性原料和动物性原料的相对生产不足也就越频繁,上面所说的这些原料价格上涨的现象以及随后生产的反作用也就越显著。因此,由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主要要素的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引起的激变,也就越频繁。”(《资本论》2004年版 第二卷 P135)我们看到,马克思认为,原料价格上涨这一偶然因素引起的激变的频繁,是通过1.资本主义生产发达这一事实2.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这一规律导致的相对生产过剩这一必然性,来发挥作用的。如果没有不变资本的相对生产过剩,如果社会有计划地生产机器等生产资料,使之于原料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比例,那么生产无政府状态这一必然性就丧失了,原料的价格上涨就不会造成巨大的,毁灭性的破坏。如果原料价格不上涨,那么这一必然性便会以其他方式,由其他的偶然因素发挥作用而表现出来。(PS:今年猪价要涨,到时候通胀了,我们要记住马克思的这段话。)
      资本主义的一次次危机都证实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我们知道,1929年危机的导火索是股市崩溃,这是偶然因素,而必然因素是资本主义的普遍生产过剩。我们知道,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索罗斯投机泰铢引起的,但是谁也不会否认东南亚国家自己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我们知道,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次级贷款崩溃,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但是金融资本贪婪地攥取利润,生产领域普遍生产过剩这一资本主义必然规律作为必然规律在发生作用。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这里将偶然性和必然性割裂开,来否认一些事情,不过是用了他批判的西方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把戏。格里高利(为什么我看到这个名就想到了某教皇格里高利八世......)曼昆是位很著名的西方经济学家。他在他编写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描述总需求变化导致的危机时,便说总需求的变化是由于偶然的,心理的原因导致的,危机是由偶然事件导致的,是没办法的,并且打趣地说这或许是人类社会的悲剧所在。我们知道,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之心路人皆知,不过是要论证资本主义的永恒性罢了。然而社论作者余赋博士,在这里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我们就认为他是犯了个错误吧。
      那么2014年的倒奶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余赋博士其实做了不错的论述。一就是垄断企业实行后向一体化,导致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他是这么说的:“此次“倒奶杀牛”是一次非典型的供给过剩事件,国内乳品企业自控奶源大幅提高是导致散户奶农倒奶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知道,垄断企业扩大垄断范围,这绝不是什么偶然因素,而是经济规律。二是国际价格波动。他是这样说的:“2014年国际奶粉价格大幅下滑,从2014年1月份到2014年10月,新西兰进口奶粉价格从42000元/吨跌到21000元/吨,乳品企业调整了部分产品的生产配方,用奶粉替代生鲜乳,减少了生鲜乳的使用量,进口增长冲击是此次奶源过剩的主要原因。”这确实是偶然的,但是如果企业不为了盈利生产,而是为了人们的福利,那么大可以收购奶农的鲜奶作为近期生产要消费的原料,而囤积新西兰奶粉以节省将来原料的成本。我们知道实际上不是这样,企业为了盈利,所有的储备基金都要来购买便宜的原料。可见,企业为了盈利而生产这一必然性在这里发挥了作用。最后,他指出中国人对鲜奶的消费明显不足。但是这反过来恰恰证明了鲜奶市场出现了结构性的供给过剩,因为消费习惯是不容易巨大变动的,恰恰证明了生产处于何种的无政府状态。
      而且我们知道,中国的倒奶事件发生了许多次了。2002年似乎就发生了奶农成吨地倒牛奶的事件。而且就像一位同志说的,农产品剧烈的价格波动是每日新闻的内容。其实这是必然的,马克思早就指出,合理的农业和资本主义是不相容的。而且我们知道,中国绝对不是没有生产过剩。钢铁产业就是这样的例子。“原燃料与钢材价格形成倒挂,导致多家上市钢企一季度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其中,太钢不锈(4.280, 0.08, 1.90%)(000825.SZ)净利润跌幅为79.46%,其一季度预告净利润为3亿-4亿元,其去年同期则为14.61亿元。鞍钢股份(5.130, 0.10, 1.99%)(000898.SZ)和凌钢股份(3.160, 0.05, 1.61%)(600231.SH)也预计一季度净利润跌幅达78.22%和72.94%。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受几种因素的影响,钢产量增长过快,同比增长9%,粗钢产量占全球52%,创新高。根据相关预测,2019年新增产能将为我国带来2300万吨以上的粗钢增量,此种情况下或将加剧钢铁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这是今年4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中《钢企一季度净利断崖式下滑 新一轮产能过剩抬头》这篇文章中所报道的。
      可见,余赋博士对14年倒奶事件的分析可以说是不很准确的。我很敬佩余赋博士的博学,尤其是他在数学方面的知识。我在这里并不是要针对他,只是作为一名民间的马克思主义初学者,想要借这件事被重新发现的机会指出他的错误,回答一些问题,再练习一下作文罢了。如果我的文章写得不对,贻笑大方了,那就当个笑话笑笑罢。


      3楼2019-05-11 22:32
      回复
        收藏了,准备学习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5-11 22:34
        回复
          马克思啊,保佑我贴不被吃,楼不被吃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5-11 22:36
          回复
            《倒奶,必然性和偶然性:在经济领域》
            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一篇2015年的某网社论《专家:瓷器奶农倒奶与ZBZY倒奶有本质区别》里面的这一段话:“ZBZY倒奶”具有必然性,其根源于社会化生产和生产资料ZBZY私人占有制之间的这对ZBZY基本矛盾,基本矛盾衍生出的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与ZBZY生产有无限扩大化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直接构成了驱动“ZBZY倒奶”的动力系统;而“社会主义倒奶”具有偶然性,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否定了“倒奶”的内在必然性,而价值规律和国际ZBZY扩张为“倒奶”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客观可能,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却又可以能动性地进行纠偏控制。因此,“社会主义倒奶”仅是一种可治性的经济波动的表现形式,而“ZBZY倒奶”则注定是一种痼疾性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这篇2015年的文章,因为最近瓷器矛盾的不断激化而被扒出来了。这篇社论里面还有很多暴论,这里就不一一批判了。最后说一句,这篇社论的作者是瓷器的著名政治经济学学者余某,他在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等领域做出了不少贡献,不知他的脑子为什么一涉及这事就不清楚起来。
            社论里的这一大段话说白了就是说,ZBZY出现商品的毁灭这一现象,是因为ZBZY基本矛盾导致的必然性,而瓷器出现商品的毁灭则是某种偶然的市场波动造成的。这里作者割裂了偶然性和必然性。我们知道,MKS主义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必然性,偶然性无法发挥作用,没有偶然性,必然性无法表现出来。大家在高中学历史的时候,很多老师肯定都会问:“如果那个塞尔维亚青年没有一枪崩了大公,一战会不会爆发鸭?”我们知道肯定会,因为ZBZY国家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非用武力无法解决的地步。偶然性和必然性这一理论在经济领域也是适用的。
            我们知道,商品的毁灭在ZBZY社会里天天发生,但是它们是不容易察觉的。容易察觉的商品的巨大规模的毁灭,生产的巨大停滞主要发生在危机时期。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又似乎各ZBZY国家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所以我们就来看看1974年由于石油价格上涨而导致的ZBZY世界的危机吧。事情是这样开始的:1973年10月中东爆发战争,石油出口国宣布减产10%,并且针对美国进行禁运。这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并引起了通胀。1974年春美国的通胀年率达到15%。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了一次衰退。发达ZBZY国家的工业生产在1974年7月致1975年4月间下降了10%。以及失业。1975年春季,发达ZBZY国家登记的失业人数从800万人上升到1500万人。这次危机独特的是在衰退的同时通胀也在继续,但是这不是我们要关注的。这次危机不是一次小小的经济波动,它瓦解了ZBZY世界的繁荣局面,并且为1979年石油价格再次上涨引发的ZBZY世界危机提供了准备(资料摘自《战后ZBZY的大繁荣及其破产》)我们知道,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危机是同2008年金融危机,1929年大危机足以比肩的ZBZY危机。


            12楼2019-05-11 22:57
            收起回复
              我们看到,似乎原料价格上涨引起的生产紊乱是完全由偶然因素导致的。很多宏观经济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把1974年的滞胀描绘为经济受到石油价格上涨这一外来因素导致的“供给冲击”。但是实际上,在油价上涨之前,ZBZY制度就已经进入了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繁荣阶段价格上涨,工资增加,金融市场紧张引起的利息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企业这时为了盈利便会疯狂地扩大生产。这被称为“经济过热”。而在1973年,ZBZY世界已经出现了经济过热了。发达ZBZY国家企业利润率从1968年的17.2%下降到1973年的13.6%,其中制造业利润率从23.6%下降到19.3%,失业率也很低。(《战后ZBZY的大繁荣及其破产》)各国开始实行紧缩政策试图遏制过热也证明了这一点。很多人都对当时的繁荣有一定印象。比如一位宏观经济学家说他那时还小,一切都似乎很好,然后石油危机突然就来了。(书不在手边)更不要说如果美国人不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以色列,也不会有中东战争这种破事。可见,石油价格上涨只是一个导火索。
              MKS在《资本论》中也对原料价格波动引起的生产紊乱有杰出的论述。他是这么说的:“如果原料的价格上涨了,那么,在扣除工资以后,它就不可能从商品的价值得到完全补偿。因此,剧烈的价格波动,会在再生产过程中引起中断,巨大的冲突,甚至灾难。”(《资本论》2004年版 第二卷 P134)“ZBZY生产越发达,因而,由机器等组成的不变资本部分突然增加和持续增加的手段越多,积累越快(特别是在繁荣时期),机器和其他固定资本的相对生产过剩也就越严重,植物性原料和动物性原料的相对生产不足也就越频繁,上面所说的这些原料价格上涨的现象以及随后生产的反作用也就越显著。因此,由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主要要素的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引起的激变,也就越频繁。”(《资本论》2004年版 第二卷 P135)我们看到,MKS认为,原料价格上涨这一偶然因素引起的激变的频繁,是通过1.ZBZY生产发达这一事实2.ZBZY生产无政府状态这一规律导致的相对生产过剩这一必然性,来发挥作用的。如果没有不变资本的相对生产过剩,如果社会有计划地生产机器等生产资料,使之于原料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比例,那么生产无政府状态这一必然性就丧失了,原料的价格上涨就不会造成巨大的,毁灭性的破坏。如果原料价格不上涨,那么这一必然性便会以其他方式,由其他的偶然因素发挥作用而表现出来。(PS:今年猪价要涨,到时候通胀了,我们要记住MKS的这段话。)
              ZBZY的一次次危机都证实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我们知道,1929年危机的导火索是股市崩溃,这是偶然因素,而必然因素是ZBZY的普遍生产过剩。我们知道,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索罗斯投机泰铢引起的,但是谁也不会否认东南亚国家自己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我们知道,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次级贷款崩溃,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但是金融资本贪婪地攥取利润,生产领域普遍生产过剩这一ZBZY必然规律作为必然规律在发生作用。


              13楼2019-05-11 22:59
              回复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这里将偶然性和必然性割裂开,来否认一些事情,不过是用了他批判的西方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把戏。格里高利(为什么我看到这个名就想到了某教皇格里高利八世......)曼昆是位很著名的西方经济学家。他在他编写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描述总需求变化导致的危机时,便说总需求的变化是由于偶然的,心理的原因导致的,危机是由偶然事件导致的,是没办法的,并且打趣地说这或许是人类社会的悲剧所在。我们知道,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之心路人皆知,不过是要论证ZBZY的永恒性罢了。然而社论作者余某博士,在这里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我们就认为他是犯了个错误吧。
                那么2014年的倒奶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余某博士其实做了不错的论述。一就是垄断企业实行后向一体化,导致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他是这么说的:“此次“倒奶杀牛”是一次非典型的供给过剩事件,国内乳品企业自控奶源大幅提高是导致散户奶农倒奶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知道,垄断企业扩大垄断范围,这绝不是什么偶然因素,而是经济规律。二是国际价格波动。他是这样说的:“2014年国际奶粉价格大幅下滑,从2014年1月份到2014年10月,新西兰进口奶粉价格从42000元/吨跌到21000元/吨,乳品企业调整了部分产品的生产配方,用奶粉替代生鲜乳,减少了生鲜乳的使用量,进口增长冲击是此次奶源过剩的主要原因。”这确实是偶然的,但是如果企业不为了盈利生产,而是为了人们的福利,那么大可以收购奶农的鲜奶作为近期生产要消费的原料,而囤积新西兰奶粉以节省将来原料的成本。我们知道实际上不是这样,企业为了盈利,所有的储备基金都要来购买便宜的原料。可见,企业为了盈利而生产这一必然性在这里发挥了作用。最后,他指出瓷器人对鲜奶的消费明显不足。但是这反过来恰恰证明了鲜奶市场出现了结构性的供给过剩,因为消费习惯是不容易巨大变动的,恰恰证明了生产处于何种的无政府状态。
                而且我们知道,瓷器的倒奶事件发生了许多次了。2002年似乎就发生了奶农成吨地倒牛奶的事件。而且就像一位同志说的,农产品剧烈的价格波动是每日新闻的内容。其实这是必然的,MKS早就指出,合理的农业和ZBZY是不相容的。而且我们知道,瓷器绝对不是没有生产过剩。钢铁产业就是这样的例子。“原燃料与钢材价格形成倒挂,导致多家上市钢企一季度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其中,太钢不锈(4.280, 0.08, 1.90%)(000825.SZ)净利润跌幅为79.46%,其一季度预告净利润为3亿-4亿元,其去年同期则为14.61亿元。鞍钢股份(5.130, 0.10, 1.99%)(000898.SZ)和凌钢股份(3.160, 0.05, 1.61%)(600231.SH)也预计一季度净利润跌幅达78.22%和72.94%。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受几种因素的影响,钢产量增长过快,同比增长9%,粗钢产量占全球52%,创新高。根据相关预测,2019年新增产能将为我国带来2300万吨以上的粗钢增量,此种情况下或将加剧钢铁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这是今年4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中《钢企一季度净利断崖式下滑 新一轮产能过剩抬头》这篇文章中所报道的。
                可见,余某博士对14年倒奶事件的分析可以说是不很准确的。我很敬佩余某博士的博学,尤其是他在数学方面的知识。我在这里并不是要针对他,只是作为一名民间的MKS主义初学者,想要借这件事被重新发现的机会指出他的错误,回答一些问题,再练习一下作文罢了。如果我的文章写得不对,贻笑大方了,那就当个笑话笑笑罢。


                14楼2019-05-11 22:59
                回复
                  要楼没了说一声啊,***现在用小号都看不出哪楼没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5-11 23:03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5-11 23:17
                    回复
                      所以这里显示有人点赞了三楼,三楼到底在不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05-11 23: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