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商议刺杀元帝计划
这是重头戏,首先看第一部分,明教高层讨论。范遥一回来,无忌马上询问他惊天大计是什么,范遥直言“刺杀元帝”,此刻给了杨逍一个扶额的镜头,显然杨逍对此事有所保留,可能想和范遥先沟通一下情况,结果范遥直接就对无忌提出,这件事如果成功,功劳巨大,明教众人会充满成就感,而范遥和杨逍没有在众人商议之前先一步沟通的机会,导致此事有可能现在就下定论,做出仓促决定。
果然周颠大声赞成,想到成功后的成就感,就激动万分,此处镜头又给了杨逍一个扶额的特写,他还看了一眼亢奋的周颠,杨逍担心的情况果然即将发生。无忌询问执行办法,范遥见无忌有了兴趣,充满信心,而且声称即使有所牺牲也是值得的。杨逍这时候出声,建议无忌下决定之前,让范遥详细的说明此事。
范遥计划明教全部人手出动以便一击即中。无忌还是发现了计划中的问题,问他打通关节是指的什么。范遥这时候先看了杨逍一眼,他也预料到说出来无忌会不高兴,杨逍看见他看往这边看过来,却把眼神看向别处,暗示说出来无忌一定会不快。他们之间的眼神交流,说明两件事:
1)范遥非常信任杨逍,所以当他说到比较担心的内容的时候,会忍不住看向杨逍获得支持;
2)正如杨范两人之前分别在剧中有台词提及,他们彼此沟通过这件事,所以这里杨逍也知道范遥说的关节就是赵敏,而这也是杨逍虽然没有反对范遥之前去开展和部署这个计划,但对此事仍有所保留的原因。
范遥何等聪明,又和杨逍有默契,看出杨逍眼神回避的意思,因此他在说出赵敏名字之前,提前给无忌打预防针,告诉无忌可能会令他“不快”,然后强调这是“为了天下苍生”,然而优柔寡断的无忌在听到赵敏的名字之后,还是从原本的站姿,无力的坐回座位,低声说“赵姑娘她。。。”这一段对话中周颠还中途离席奔出去找赵敏,韦一笑等人来不及劝住,在讨论如此大事还随便离席,态度越来越不像话,也是对明教一堆江湖人好像官差一样去进行这类事项商议的讽刺。
无忌知道要利用赵敏,无法决策,范遥继续建议,杨逍看了无忌的表情,对范遥说“教主是不想利用赵姑娘”,他语调低沉,不是反驳范遥,更像是帮无忌在解释,随后范遥看了杨逍一眼,他也心知肚明,但是他坚持自己的见解,说明“大敌当前”“有所牺牲也是在所难免”。彭莹玉马上附议。
且看这一段范遥和杨逍见解有分歧的时候,两个都很理性和职业的人分别表态和对话的效果,是很良性的沟通。而五散人和杨逍持有反对相反意见的时候,沟通效果与这有很大差距,而无忌总是可以毫不犹豫选择杨逍的意见。但这次范遥的建议,可以带来的成就太惊人,无忌唯一的顾虑来自赵敏,他觉得不足以反对,却又不敢下决定同意。这件事在明教高层中议到这里,很难有一个让大家都能痛痛快快接受的结论。
再看第二部分。杨逍对于明教高层的结果可能会倾向于刺杀元帝有所准备,他也预见到这样的讨论还不是最充分合理的考虑到所有的问题,但是他个人江湖中人的局限性,还不能说服其他人暂停这个大计划。因此此刻朱老四出场,显然也是杨逍让他得到消息的。而此刻的朱老四在明教中,也绝对是个人物,他带着伤还是携其余三位兄弟来求见教主,要求表达意见。
刚才建议换帅的韦一笑马上阻挠他,并且暗示他级别太低,有事应该先汇报给顶头上司韩山童,而不是越级汇报给无忌。结果无忌直接亲热的喊“朱大哥”,同意甚至是欢迎他越级汇报。这本是无忌做得不职业的地方,但对于当时在场的明教高层这几位在乎级别的人来说,对无忌这个称号听起来都会不满,为后面范遥、韦一笑和五散人共同瞒住他去支持朱老四的谋害汝阳王计划埋下伏笔。
朱老四说他已经听说无忌要刺杀元帝,范遥马上问他如何得知,其实范遥也是脑子没转过来,这件事在他禀报给无忌之前,只有他和杨逍知道。而且朱老四是杨逍一手提拔的人才,范遥这件事之后回想肯定会想通,从他后面依然和杨逍互相信任来看,他本人足够有心胸,而且也不觉得杨逍这样做是耍手段,这是后话。但是此刻的范遥,似乎还没想通这些,所以本能的反问朱老四,杨逍看着范遥提出这个问题,微微一笑,心中有数且并不担心。首先如前面所说范遥对杨逍足够信任和服从,其次杨逍认为朱老四的介入能说出让范遥和大家都能认同的见解,因此让朱老四知道这件事是对整件事来说的也是正确选择。
朱老四不提知道此时的缘由,直说不可刺杀,无忌去扶他,他也不肯起身,愿意保持跪着的姿态发言,因为越级汇报本来是不对的,此处表现出他的职业性和对教主身份的尊重。这和蝴蝶谷大会后杨逍认为私自升朱老四为副香主是“造次”一样,无忌去扶杨逍的时候,杨逍也是退后一步,坚持保持行礼的姿态来说话。这个细节也体现出朱老四的情商。从这一幕开始后面几分钟的情节,都是朱老四人物刻画的重点篇幅。
这个开场白和态度,无忌显然很受用,于是杨逍鼓励朱老四发表见解“那就说出来,为何不可”。朱老四马上接话“杨左使,因大局不可”。。刚才范遥问朱老四他怎么知道的,他并不接话,但是杨逍说话,他马上接,还带上称呼“杨左使”,表示出下属应该有的恭敬。这一问一答,已经暗示了两人之间的默契,和我前面41-2中提到的相符。
然后朱老四个人表演,大局观的论点如醍醐灌顶,一言惊醒管理层。杨逍在听的时候踱步,说明他在思考每一句话,目光看向朱老四,表明朱老四的言论让他有欣喜。
和无忌关系最好的常遇春也帮腔,说之前的胜利得益于无忌英明,以及将士努力,但也是靠元帝昏聩,不但支持了朱老四的观点,还恭维了一下无忌,帮手的情商都如此之高,可见朱老四的本事,这也是他们的观点终将被接受的原因之一。
等朱老四把所有内容都彻底分析完毕,正确的结论已经呼之欲出。杨逍露出欣赏的微笑。证明他给朱老四创造条件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是明智之举。果然无忌深表赞同,如“醍醐灌顶”,于是扶起四人。这时候朱老四才肯起身,还再次强敌自己越级汇报,“多有冒犯”礼数不可谓不周到。如此双商超过的人物,也难怪杨逍欣赏。
当朱老四说请降罪的客气话,杨逍马上接话“何罪之有啊”,然后承认自己在内的江湖人不如朱老四等人更能看清楚形势,语调平和,虽然谦虚但是仍带有朱老四上级领导的气场。最后一句还直接问“对吧,范右使?”此处对范遥的提问,又表明三点:
1)杨逍和范遥彼此信任,当众点他的名让他承认自己观点的错误才不会影响两人关系;
2)杨逍相信范遥有这个度量,即使自己经营已久的计划被下级证明是错误,他也能坦然承认,不会有负面情绪;
3)连主导计划的范遥都承认和接受朱老四的意见,那么其他支持刺杀的人也就更无法反驳了。
果然杨逍看人准确,范遥直接坦承“范遥该死,乱出主意”。这个度量就足以证明为什么阳顶天让他在四大法王和五散人之上。韦一笑和五散人在多次讨论中被忤逆,反对他们的可不是下属,而是杨逍和张无忌这种上级,他们都没有范遥这样坦然承认的态度和胸襟。随着无忌表示赞同之后,范遥又在杨逍的引导下亲口认错,这件事就终于最后定论。
范遥也要无忌降罪,无忌马上承担到自己身上,还对朱老四等人行礼表示感谢,随后朱老四各种吹捧无忌,表示“万众归心”。请注意杨逍一直微笑,并看向四人。表明他欣赏的不止是朱老四,这四人都是对明教可堪大用的人才。虽然杨逍在这里是没有台词的布景板,仍然有信息量。
此事否决之后,杨逍还不忘提醒无忌赵敏已经抵达濠州,仍需善后。他考虑到无忌个人感受,声音轻柔。这事果然无忌已经忘记了,面露惊异之色。
这一段虽然我从杨逍的角度来分析,但是他其实是背景板,这一幕刻画的主要角色是朱老四。充分展现朱老四的大局观和高明眼界。以及朱老四为首的四人,智商情商双商在线。之前有亲认为朱老四的观点是杨逍授意他说出来,首先我认为这一幕就在重点烘托朱老四的才干,这些观点符合他的身份,不需要过度拔高杨逍,杨逍作为江湖人有他的局限性。而且如果只是帮杨逍传话,朱老四还带其他三人来共同表达观点,也是做戏做的太过了。反而因为这是他陈述自己的观点,所以不但精心准备力求在无忌面前陈述到最好的效果,还需要他临场发挥的能力,和其他三位兄弟帮忙补充,所以有三位兄弟掠阵,他更有把握。
其次我前面分析了,杨逍在布景板中的踱步的动作,和欣赏的眼神,都表现出他是初次听到这个内容的思考,所以还伴随有一些淡淡的欣喜,如果是他提前教会朱老四去说,或者和朱老四讨论及寓言过,那不会有这样的表现。而且如果他们真的做到这个份上了,编剧应该给一些他和朱老四有勾搭的眼神来辅助表达,但他的眼神只有一些欣赏,没有暗通款曲的意向。
最后杨逍如果一开始就能自己想通这样的观点,那他在范遥出发之前就可以说服范遥,以范遥的度量和对杨逍的信任,一定会欣然接受而不是固执己见,继续去卖力执行。那个时候范遥还没开始投入,说服他比现在这个阶段自然容易。
终上所述,第二部分的朱老四参与讨论,杨逍只是帮他创造条件能知道这件事并且及时参加讨论,说服无忌的功劳还是该归于朱老四这个大才。
本段视频请看这个贴
https://tieba.baidu.com/p/615953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