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泰州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刘江元的文章
著名戏曲理论家百岁老人郭汉城先生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戏曲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机遇。”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即将迎来东风剧团建团60周年之际,作为群众性学术组织胡小凤艺术研究院的成立,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戏曲美学的新时代,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
东风剧团是在毛主席、周总理、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爱和巨大鼓舞下,在陈素真、宋淑云、桑振君等一代豫剧名家的培养下,经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等一代戏曲大师的点睛指导,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邯郸、河北乃至国家的一个功勋艺术团体。
东风豫剧南学豫剧唱腔,北学京剧表演,把豫剧的豪放活泼和京剧的精美典雅有机融合,形成了“典雅细腻、新颖含蓄”的北派豫剧风格,推动了中国豫剧的极大发展与创新,为新中国的豫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胡小凤是这个功勋艺术团体的主要代表人物。
1958年,胡小凤进入邯郸专区戏曲学校豫剧班学习,从学戏开始,她就师出名门,受到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宋淑云等要向京剧表演学习,追求规范、高雅的熏陶和教诲。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邯郸专区戏曲学校豫剧班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获得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注。1959年9月23日,毛主席在邯郸观看了孩子们演出的《穆桂英挂帅》高兴地说:“13岁的孩子演53岁的穆桂英,演得好!”1960年1月12日,郭沫若在他的名著《蔡文姬》刚刚出版不久,就赠予胡小凤,在扉页上题词:“小朋友,胡小凤,希望真像凤凰一样在万里长空中飞舞。”
胡小凤没有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期望,她在艺术世界的万里长空中砥砺腾飞。在胡小凤的艺术生涯中,她13岁饰演53岁的穆桂英,得到毛主席的称赞;14岁饰演的大唐天后武则天,把握分寸得当,气度气势感人;她塑造了大方脱俗、大家风范的穆桂英,大义凛然、窃符救赵的如姬,从容深沉、坚毅果敢的党代表柯湘以及为革命宁死不屈的江姐、出污泥而不染的赵艳蓉、对爱情忠贞不二的黄桂英,才华出众的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等等,其人物塑造个性鲜明,表演艺术独具特色。主要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大祭桩》《樊梨花》《武则天》《虎符》《杜鹃山》《江姐》《芙蓉女》《天国梦》等。
1988年10月,胡小凤率东风二团赴河南郑州演出大获成功,河南省文联、剧协、艺术研究所等单位为此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专家评价胡小凤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经过个人努力和创新,创立了豫剧的北派艺术,这是“豫剧北派艺术”作为学术概念第一次被提出。1990年6月,胡小凤晋京获得第八届中国戏曲梅花奖。中国文联、剧协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分别组织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给予胡小凤的表演艺术评价如下:1.具有梅派风格,大家风范。2.典雅细腻,不同于河南豫剧,形成了豫剧北派艺术,与河南五大流派不相上下。3.建议对豫剧北派进行研究,建立这一流派的理论体系。
胡小凤的豫剧表演艺术以追求剧本文学性、思想性的高品位,唱腔设计的高审美、原创性,以及大家风范的舞台表演气度获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戏曲专家、学术专家的充分认定。
(未完待续)
著名戏曲理论家百岁老人郭汉城先生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戏曲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机遇。”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即将迎来东风剧团建团60周年之际,作为群众性学术组织胡小凤艺术研究院的成立,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戏曲美学的新时代,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
东风剧团是在毛主席、周总理、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爱和巨大鼓舞下,在陈素真、宋淑云、桑振君等一代豫剧名家的培养下,经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等一代戏曲大师的点睛指导,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邯郸、河北乃至国家的一个功勋艺术团体。
东风豫剧南学豫剧唱腔,北学京剧表演,把豫剧的豪放活泼和京剧的精美典雅有机融合,形成了“典雅细腻、新颖含蓄”的北派豫剧风格,推动了中国豫剧的极大发展与创新,为新中国的豫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胡小凤是这个功勋艺术团体的主要代表人物。
1958年,胡小凤进入邯郸专区戏曲学校豫剧班学习,从学戏开始,她就师出名门,受到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宋淑云等要向京剧表演学习,追求规范、高雅的熏陶和教诲。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邯郸专区戏曲学校豫剧班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获得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注。1959年9月23日,毛主席在邯郸观看了孩子们演出的《穆桂英挂帅》高兴地说:“13岁的孩子演53岁的穆桂英,演得好!”1960年1月12日,郭沫若在他的名著《蔡文姬》刚刚出版不久,就赠予胡小凤,在扉页上题词:“小朋友,胡小凤,希望真像凤凰一样在万里长空中飞舞。”
胡小凤没有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期望,她在艺术世界的万里长空中砥砺腾飞。在胡小凤的艺术生涯中,她13岁饰演53岁的穆桂英,得到毛主席的称赞;14岁饰演的大唐天后武则天,把握分寸得当,气度气势感人;她塑造了大方脱俗、大家风范的穆桂英,大义凛然、窃符救赵的如姬,从容深沉、坚毅果敢的党代表柯湘以及为革命宁死不屈的江姐、出污泥而不染的赵艳蓉、对爱情忠贞不二的黄桂英,才华出众的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等等,其人物塑造个性鲜明,表演艺术独具特色。主要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大祭桩》《樊梨花》《武则天》《虎符》《杜鹃山》《江姐》《芙蓉女》《天国梦》等。
1988年10月,胡小凤率东风二团赴河南郑州演出大获成功,河南省文联、剧协、艺术研究所等单位为此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专家评价胡小凤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经过个人努力和创新,创立了豫剧的北派艺术,这是“豫剧北派艺术”作为学术概念第一次被提出。1990年6月,胡小凤晋京获得第八届中国戏曲梅花奖。中国文联、剧协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分别组织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给予胡小凤的表演艺术评价如下:1.具有梅派风格,大家风范。2.典雅细腻,不同于河南豫剧,形成了豫剧北派艺术,与河南五大流派不相上下。3.建议对豫剧北派进行研究,建立这一流派的理论体系。
胡小凤的豫剧表演艺术以追求剧本文学性、思想性的高品位,唱腔设计的高审美、原创性,以及大家风范的舞台表演气度获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戏曲专家、学术专家的充分认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