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城河与冈州大道的变迁
当你飞驰或慢歩在这条贯穿会城东西又连接南北两区的冈州大道时,你可曾想到,这条绿化得美轮美奂的冈州大道,其底下却是一条河,一条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人工河:会城河。据史料记载,会城河于明成化年间(约1465年)由知县陶鲁开凿,最初的会城河长1856丈(约 6186米) ,河面阔5丈(约16.7米),底阔2.5丈。后来根据时代发展逐步加长贯穿整个会城,使之东接江门河,西连潭江。会城河畅通后,即成为五邑地区重要的运输河道,它将西江、潭江、银洲湖和南海贯穿起来,船运繁忙,河两岸兴建了很多店铺,会城鼎盛时期,两岸的店铺有四五百间,主要经营食物,如蔬菜批发、鱼栏、水果、柑皮等,其生意比城内还要兴旺。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会城河依然有大小船只来往穿梭,它们载着葵扇、陈皮等新会特产运往各地。而河北岸的浐湾路,更一直是商业繁华之地,林立的古旧商铺依然残留着早年雕刻的各种招牌;改革开放后,浐湾路作为新会第一个小商品批发集散地而一直延续至今。然而,随着会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来自生活和工业的污染,使会城河不断淤塞,不但逐渐失去通航能力,而且河水变黑发臭,河水发臭期每年近300天。昔日可以洗衣物的清澈河水,逐渐变成臭气熏天的墨黑臭水,不得不让行人捂鼻而过。覆盖会城成了新会人唯一的选择。1995年2月23日,会城河综合治理工程打下了第一条桩,拉开了会城河的覆盖工程。投入巨资覆盖的会城河,终变成了今天这一条连接南北两区双向六车道的冈州大道。如今的冈州大道,不但是贯穿会城东西的交通大动脉,还是会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走在冈州大道上可以看到,笔直的双向六车道十分宽阔、整洁,车流来来往往,川流不息;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不同品种的花木错落有致,给人以心旷神怡,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下图:冈州大道之南隅路口至中心路口一段,也是昨日河滨公园的一段。】
当年因河而成一河两岸的会城,在我九十年代初刚到贵地时,其在城区那一中心河段,北岸为冈州路、环城路(一、二、三路)、浐湾路,南面为贤洲路和河南街;一河两岸,从东至西,分别由募前桥、义驿桥和新桥三座桥将南北连接。而在环城二路(即现南隅路口至知政南路口左右)边临岸一段的长堤建成全长约2公里的河滨公园。公园内因地制宜建有凉亭、石凳,栽种树木及奇花异草,为市民营造了一个美丽的休闲娱乐场所。那时还没流行广场舞,要不,大妈们又多了一个跳广场舞的好地方。【下图:南隅路口对面至邮局对面的一段绿荫下,依稀还能见到昨日河滨公园的景况。】
【上下图:路边的绿荫下,一位鬼佬在中国师傅的指导下正努力练习中华武术。】
会城河边商业化气息最浓的一段当属浐湾街,浐湾街历史悠久,民国时建成骑楼商业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浐湾街就是远近闻名的副食批发街,四乡的农民从会城河经此上岸做买卖,改革开放后更成为会城商贸中心。世纪之交,覆盖会城河、开辟冈州大道后,大部份店铺多搬迁到附近的南安新村,浐湾街繁荣不再,成为历史。【下图: 80年代的新会浐湾街。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 昨日的浐湾街变成了今天的冈州大道中的一段。还可以见到一小部份店铺因临近冈州大道而坚守下来。】


【上图: 昨日浐湾街段的会城河及其临河建筑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 浐湾街段的会城河变成了今天的冈州大道中的一段。】
而记忆中会城河边最热闹的地方当属环城一路(即现新桥路与冈州大道的十字路口起至南隅路口一段)晚上的灯光夜市,每当夜幕降临,数百家临时摊档沿河边街道两侧摆开,拉上电灯,各式商品与灯光璀灿影照。成百上千的商贩在卖力地营销自己摊上的存货,衣服、鞋子、饰品、水果……穿的,吃的,用的,琳琅满目。“灯光夜市”成了人们晚上逛街、观光、购物的好去处。
【上图: 昨日新桥至南隅路口段的“灯光夜市”。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 新桥至南隅路口的一段冈州大道,也正是当年摆灯光夜市的一段。】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繁华都市的夜晚,进进出出、人潮如涌的灯光夜市,当然少不了三流九教的人物,荷包被盗之事也就时有发生,有一段 “打荷包”的趣闻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我朋友的女朋友小A和其两闺蜜一齐逛灯光夜市,荷包(钱包)被小偷盯上了,正要得手之际被小A发现,这位在我朋友身边从来都是小鸟依人的工厂小妹,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一时火起之际顺手就给了小偷一巴掌,再顺口一句“阿姐D野(物品)你都够胆偷,未死过啊,你边个大佬照的”。吓得小偷以为遇上了什么江湖大姐,连滚带爬地几秒种不到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待小偷跑远了才回过神来的小A,想起刚才的一幕才觉怕赶紧回家,过两日小A讲起这事,我们一班朋友大笑着拍手称快调侃道: 小A终于做了回大姐大了。其实那时正是港产警匪片在大陆大行其道之时,喜追时尚的年青人对片中酷毙了的江湖大哥大、大姐大及其言行举止和装束有一种天生的潮流追逐。江湖黑话时不时会崩两句出来,估计小A也是一时猛鬼大姐大上身吧。这事其实也讲明一个道理:邪不胜正,主要你敢出手。
【下图 : 冈州大道上,一座名叫《春》的塑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而改革开放,又被喻为春回神洲大地,灯光夜市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产物。这座立在昨日的灯光夜市边,以《春》命名的塑像,是否以此来记载灯光夜市的历史?】
会城河上连接河北和河南交通的三座桥,当中最繁忙的是连接知政南路和募兴路的募前桥,每天在桥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都络绎不绝,特别是早上七点左右的上班及下午六点左右的下班时间,每日上演的“河南大军抢过募前桥”的现象可与广州海珠桥比美。“河南大军抢过募前桥”的景象我倒没机会见识,募前桥留给我的另一个深刻记忆,却是一个见光死的相亲地和一段初恋的结束地。

【上图:会城河旧貌之募前桥一段,即今募兴路和知政南路之间一带景色。图片来源于网络】【下图: 记忆中的募前桥,已变成了今天冈州大道上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
当年毕业初到新会不久,朋友的妈妈就热心地张罗着给我介绍女朋友。正值“当时年少春衫薄” 的年华,虽未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那份风流潇洒,也满心春风得意的岁月。对爱情的期望,总是不切实际地想象着那应该有一个诗意般的浪漫开始,因此比较抗拒相亲,但又不好太伤朋友妈妈的那份热心,便采用一种折衷的方式,相互交换电话,先在电话里相互了解一下,再确定是否见面(她家里装有电话,我那时住在厂里,“理所当然”地借用办公室的电话谈情说爱了,在那个电讯还很不方便的九十年代初,这实在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剧情的发展跟今天的QQ网友差不多,电话里相谈甚欢,就有了见面的冲动,我先提出在葵苑宾馆(即现金田大酒店)门口见面,他否决了这个提议,理由是葵苑宾馆门口人多太杂,易认错人,同时她提出了在募前桥顶见面的方案,认为晚上募前桥顶人少易认。真是好主意啊,还是女孩子细心及想得周到。(亲们,九十年代初可不象现在,可随时随地手机或QQ联系,出了门,除事先约好的地点,就别无他法可联系的啦。) 见了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答案啦,相处一晚之后,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真是见光死啊!
而对于那一段初恋,已写过《人生若只如初见》、《此情可待成追忆》等文章缅怀过,在此所有的记忆,全停留在最后一晚叙别后,就在募前桥脚劳燕各分飞。
人生最美好的记忆,都留在年少春衫薄的岁月里了。在此,再以一首《那一场风花雪月》作最后的悼别,从此,烟消云散!
最后一夜叙别 / 凄风苦雨已漫天掩至 / 你泪眼问天,我默默谒佛 / 拂晓之后的劳燕分飞 / 是今生的必然结局 / 又何必有“南山书院”的缠绵 /“十八相送”的情长 /
总想把我们的邂逅相遇啊 / 谱成一曲荡气回肠的 / 夙世姻缘 / 好让世人再三拜读、凭吊 / 然后用最虔诚的心 / 去传唱我们携手走过的 / 千山万水 / 和浪掷语笑的朝朝暮暮 / 还有我们西窗下 /共剪红烛的柔情 / 古厝雕花堂前 / 举案齐眉的安逸 /
怎奈世事变幻无常啊 / 冥冥中的缘来缘尽 / 一切已早有定数 / 姻缘簿上你我的名字 / 阻隔的何止千重烟雨 / 今生短渐的相依相亲 / 原来是月老错牵的 / 一场风花雪月
当你飞驰或慢歩在这条贯穿会城东西又连接南北两区的冈州大道时,你可曾想到,这条绿化得美轮美奂的冈州大道,其底下却是一条河,一条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人工河:会城河。据史料记载,会城河于明成化年间(约1465年)由知县陶鲁开凿,最初的会城河长1856丈(约 6186米) ,河面阔5丈(约16.7米),底阔2.5丈。后来根据时代发展逐步加长贯穿整个会城,使之东接江门河,西连潭江。会城河畅通后,即成为五邑地区重要的运输河道,它将西江、潭江、银洲湖和南海贯穿起来,船运繁忙,河两岸兴建了很多店铺,会城鼎盛时期,两岸的店铺有四五百间,主要经营食物,如蔬菜批发、鱼栏、水果、柑皮等,其生意比城内还要兴旺。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会城河依然有大小船只来往穿梭,它们载着葵扇、陈皮等新会特产运往各地。而河北岸的浐湾路,更一直是商业繁华之地,林立的古旧商铺依然残留着早年雕刻的各种招牌;改革开放后,浐湾路作为新会第一个小商品批发集散地而一直延续至今。然而,随着会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来自生活和工业的污染,使会城河不断淤塞,不但逐渐失去通航能力,而且河水变黑发臭,河水发臭期每年近300天。昔日可以洗衣物的清澈河水,逐渐变成臭气熏天的墨黑臭水,不得不让行人捂鼻而过。覆盖会城成了新会人唯一的选择。1995年2月23日,会城河综合治理工程打下了第一条桩,拉开了会城河的覆盖工程。投入巨资覆盖的会城河,终变成了今天这一条连接南北两区双向六车道的冈州大道。如今的冈州大道,不但是贯穿会城东西的交通大动脉,还是会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走在冈州大道上可以看到,笔直的双向六车道十分宽阔、整洁,车流来来往往,川流不息;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不同品种的花木错落有致,给人以心旷神怡,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下图:冈州大道之南隅路口至中心路口一段,也是昨日河滨公园的一段。】
当年因河而成一河两岸的会城,在我九十年代初刚到贵地时,其在城区那一中心河段,北岸为冈州路、环城路(一、二、三路)、浐湾路,南面为贤洲路和河南街;一河两岸,从东至西,分别由募前桥、义驿桥和新桥三座桥将南北连接。而在环城二路(即现南隅路口至知政南路口左右)边临岸一段的长堤建成全长约2公里的河滨公园。公园内因地制宜建有凉亭、石凳,栽种树木及奇花异草,为市民营造了一个美丽的休闲娱乐场所。那时还没流行广场舞,要不,大妈们又多了一个跳广场舞的好地方。【下图:南隅路口对面至邮局对面的一段绿荫下,依稀还能见到昨日河滨公园的景况。】
【上下图:路边的绿荫下,一位鬼佬在中国师傅的指导下正努力练习中华武术。】
会城河边商业化气息最浓的一段当属浐湾街,浐湾街历史悠久,民国时建成骑楼商业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浐湾街就是远近闻名的副食批发街,四乡的农民从会城河经此上岸做买卖,改革开放后更成为会城商贸中心。世纪之交,覆盖会城河、开辟冈州大道后,大部份店铺多搬迁到附近的南安新村,浐湾街繁荣不再,成为历史。【下图: 80年代的新会浐湾街。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 昨日的浐湾街变成了今天的冈州大道中的一段。还可以见到一小部份店铺因临近冈州大道而坚守下来。】


【上图: 昨日浐湾街段的会城河及其临河建筑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 浐湾街段的会城河变成了今天的冈州大道中的一段。】
而记忆中会城河边最热闹的地方当属环城一路(即现新桥路与冈州大道的十字路口起至南隅路口一段)晚上的灯光夜市,每当夜幕降临,数百家临时摊档沿河边街道两侧摆开,拉上电灯,各式商品与灯光璀灿影照。成百上千的商贩在卖力地营销自己摊上的存货,衣服、鞋子、饰品、水果……穿的,吃的,用的,琳琅满目。“灯光夜市”成了人们晚上逛街、观光、购物的好去处。
【上图: 昨日新桥至南隅路口段的“灯光夜市”。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 新桥至南隅路口的一段冈州大道,也正是当年摆灯光夜市的一段。】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繁华都市的夜晚,进进出出、人潮如涌的灯光夜市,当然少不了三流九教的人物,荷包被盗之事也就时有发生,有一段 “打荷包”的趣闻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我朋友的女朋友小A和其两闺蜜一齐逛灯光夜市,荷包(钱包)被小偷盯上了,正要得手之际被小A发现,这位在我朋友身边从来都是小鸟依人的工厂小妹,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一时火起之际顺手就给了小偷一巴掌,再顺口一句“阿姐D野(物品)你都够胆偷,未死过啊,你边个大佬照的”。吓得小偷以为遇上了什么江湖大姐,连滚带爬地几秒种不到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待小偷跑远了才回过神来的小A,想起刚才的一幕才觉怕赶紧回家,过两日小A讲起这事,我们一班朋友大笑着拍手称快调侃道: 小A终于做了回大姐大了。其实那时正是港产警匪片在大陆大行其道之时,喜追时尚的年青人对片中酷毙了的江湖大哥大、大姐大及其言行举止和装束有一种天生的潮流追逐。江湖黑话时不时会崩两句出来,估计小A也是一时猛鬼大姐大上身吧。这事其实也讲明一个道理:邪不胜正,主要你敢出手。
【下图 : 冈州大道上,一座名叫《春》的塑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而改革开放,又被喻为春回神洲大地,灯光夜市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产物。这座立在昨日的灯光夜市边,以《春》命名的塑像,是否以此来记载灯光夜市的历史?】
会城河上连接河北和河南交通的三座桥,当中最繁忙的是连接知政南路和募兴路的募前桥,每天在桥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都络绎不绝,特别是早上七点左右的上班及下午六点左右的下班时间,每日上演的“河南大军抢过募前桥”的现象可与广州海珠桥比美。“河南大军抢过募前桥”的景象我倒没机会见识,募前桥留给我的另一个深刻记忆,却是一个见光死的相亲地和一段初恋的结束地。

【上图:会城河旧貌之募前桥一段,即今募兴路和知政南路之间一带景色。图片来源于网络】【下图: 记忆中的募前桥,已变成了今天冈州大道上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
当年毕业初到新会不久,朋友的妈妈就热心地张罗着给我介绍女朋友。正值“当时年少春衫薄” 的年华,虽未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那份风流潇洒,也满心春风得意的岁月。对爱情的期望,总是不切实际地想象着那应该有一个诗意般的浪漫开始,因此比较抗拒相亲,但又不好太伤朋友妈妈的那份热心,便采用一种折衷的方式,相互交换电话,先在电话里相互了解一下,再确定是否见面(她家里装有电话,我那时住在厂里,“理所当然”地借用办公室的电话谈情说爱了,在那个电讯还很不方便的九十年代初,这实在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剧情的发展跟今天的QQ网友差不多,电话里相谈甚欢,就有了见面的冲动,我先提出在葵苑宾馆(即现金田大酒店)门口见面,他否决了这个提议,理由是葵苑宾馆门口人多太杂,易认错人,同时她提出了在募前桥顶见面的方案,认为晚上募前桥顶人少易认。真是好主意啊,还是女孩子细心及想得周到。(亲们,九十年代初可不象现在,可随时随地手机或QQ联系,出了门,除事先约好的地点,就别无他法可联系的啦。) 见了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答案啦,相处一晚之后,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真是见光死啊!
而对于那一段初恋,已写过《人生若只如初见》、《此情可待成追忆》等文章缅怀过,在此所有的记忆,全停留在最后一晚叙别后,就在募前桥脚劳燕各分飞。
人生最美好的记忆,都留在年少春衫薄的岁月里了。在此,再以一首《那一场风花雪月》作最后的悼别,从此,烟消云散!
最后一夜叙别 / 凄风苦雨已漫天掩至 / 你泪眼问天,我默默谒佛 / 拂晓之后的劳燕分飞 / 是今生的必然结局 / 又何必有“南山书院”的缠绵 /“十八相送”的情长 /
总想把我们的邂逅相遇啊 / 谱成一曲荡气回肠的 / 夙世姻缘 / 好让世人再三拜读、凭吊 / 然后用最虔诚的心 / 去传唱我们携手走过的 / 千山万水 / 和浪掷语笑的朝朝暮暮 / 还有我们西窗下 /共剪红烛的柔情 / 古厝雕花堂前 / 举案齐眉的安逸 /
怎奈世事变幻无常啊 / 冥冥中的缘来缘尽 / 一切已早有定数 / 姻缘簿上你我的名字 / 阻隔的何止千重烟雨 / 今生短渐的相依相亲 / 原来是月老错牵的 / 一场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