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胡公曾在睦州(今梅城)为官。民国《建德县志》留有如下的记录;胡公庙:有三,祀宋兵部侍郎胡则。一在福运门外,俗称金华会馆。相传神守睦州,民戴其德,后为漕使,奏免丁身钱,州人思之,因立庙祀之。相传,在胡公离任时,睦州黎民依依不舍,夹岸相送。后立“太守胡公去思碑记”纪念之。三都千丈岩寺庙为胡公所建。
胡公,名胡则(公元963-1039年),初名厕,谥正惠,字子正,北宋永康人。少果敢有才气。宋端洪二年(公元989年)考取进士,为婺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文人。他一生做了四十七年官,继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后知睦州、温州、福州、杭州等十个州太守,任尚书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任官期间,改革盐法、整治钱荒、修筑海塘。力仁政,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惠黎民。清正廉明,政绩清誉。
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江淮大旱,饿死者众,胡则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钱,诏许永免衢、婺两州身丁钱。衢、婺两州黎民有口皆碑,感恩戴德。在胡则辞世后为他立庙祭祀,北宋名臣范仲淹则为胡则写下《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曰: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名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应百姓之请求,用“赫灵”两字作为胡公的庙额。明太祖朱元璋还给胡则加了一个带“帝”封号。此后永康方岩胡公祠,香火不衰。
1959年8月,毛泽东主席在开完庐山会议返京作中路过金华,曾对永康县县委书记说过这么一段话:“你们永康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死后被后人记住的官员很少,而被百姓奉若神明的更是少之又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有功于国,有德与民”的信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胡公,名胡则(公元963-1039年),初名厕,谥正惠,字子正,北宋永康人。少果敢有才气。宋端洪二年(公元989年)考取进士,为婺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文人。他一生做了四十七年官,继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后知睦州、温州、福州、杭州等十个州太守,任尚书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任官期间,改革盐法、整治钱荒、修筑海塘。力仁政,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惠黎民。清正廉明,政绩清誉。
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江淮大旱,饿死者众,胡则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钱,诏许永免衢、婺两州身丁钱。衢、婺两州黎民有口皆碑,感恩戴德。在胡则辞世后为他立庙祭祀,北宋名臣范仲淹则为胡则写下《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曰: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名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应百姓之请求,用“赫灵”两字作为胡公的庙额。明太祖朱元璋还给胡则加了一个带“帝”封号。此后永康方岩胡公祠,香火不衰。
1959年8月,毛泽东主席在开完庐山会议返京作中路过金华,曾对永康县县委书记说过这么一段话:“你们永康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死后被后人记住的官员很少,而被百姓奉若神明的更是少之又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有功于国,有德与民”的信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