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论吧 关注:235贴子:13,977
  • 5回复贴,共1

空花无明烦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4-29 06:40回复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4-29 06:41
    回复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圆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
      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4-29 06:42
      回复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众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巳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辩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辗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始终,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4-29 06:43
        回复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众生通于九界,故云一切。无始者,一向本有,非自何时始有。颠倒、即是非、黑白、东西、高下、种种错乱,简言之:即一切众生种种错乱颠倒。而此错乱颠倒,是一向有的,这便是无明。从反面言,无明者、谓无此明;从正面言,无明即是病。譬如昏醉是健全精神上的病,不过昏醉有发生之时,而无明则非起自何时而又相续不断;但常人亦有生来恶癖恶习,而可以医药或学力断之者,又如天花可以种牛痘去之者,要在知其为病,非不可除离也。人在无明用事中,非错即幻,纵有觉知,亦有限量,故仍在不知觉中。谓之颠倒者,固非全无知觉也。下更设喻以明之: “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先以迷方为喻。夫人不迷则已,迷则不仅一方,故云四方易处,下二句合明,众生妄认虚幻之身心以为真实,即与迷方之人相同。四大者:坚相为地大,如骨肉等;湿相为水大,如血液等;暖相为火大,如体温等;动相为风大,如呼吸等。人之一身,无非此等质与力之所合成,离此四大,别无所谓身者。而凡夫之人,则固执之为自身相,故云妄认。六尘者:对眼之色,对其之声,对鼻之香,对舌之味,对身之触,对意之法。于此六尘境上经验所得的印象,将他记忆著,即为观念;将这些观念贯通起来,即成概念;加以思量,即有意义;再加分别,即可安立名字;所谓心相,如是而已。近世心理学所研究者,皆不出此范围。然除此等六尘境上缘过之影子外,实在别无心相,妄认此等身心之相,皆依无明而起之颠倒相也。身心之相,常人见其实有,何以为妄?更以下喻明之: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病目、目有眚翳之类。眚翳为病,故见空华、二月,以喻无明为病,故见身心之相。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空实无华,包括月无第二。以病者妄执,而竟见空有华,月有二;以喻真如心中,本无一切相,以无明妄执,而竟有身心之相。由妄执故以下,推论妄执之结果,非唯迷惑了虚空的自性,即是一方面迷惑了本空无相之真如自性;亦复迷惑了以为实有华生之处,即是一方面复妄认有身心之相。既迷真以起妄,复认妄以作真,由此原因,故有轮转生死。轮转生死,既从认妄作真而有,故云妄有。故名无明,此即结成。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
          上来诸喻,已显依无明而起诸颠倒相。今恐误会此无明者实有其物,生于真如心中,故更进一步以梦喻明其无体性,重以华喻示其无生处。人于醒时,记忆上有此梦相,而了无实体可得。一切颠倒,迷时似有,及至于觉,犹如昨梦。空华非于虚空中有出生之处,及至目愈华灭,亦无灭处。虽说永断无明,不可说言于真如心中有断除无明之处,以无明于真如心中无住处故。法喻至明。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真如心中本无生灭,一切众生迷而不知,妄见生灭,故名轮转生死。
          别说觉相: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以下别说觉相,即接续前意,谓众生不知,妄有轮转生死。一切如来发心时修于圆觉,即有觉照之智,知此身心、世界、生死、苦乐,当下皆空,犹如空华之无生灭,故无轮转生死,亦无受轮转生死之身心。此明觉心初起,即了生死,故为顿教大乘。然所谓了生死等者,非由功力造作始无,以其本来即无,亦如空华全体皆是虚空,非待灭华而后见空,故云非作故无,本性无故。明圆明觉性,本无一切虚妄也。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知觉,指前节知是空华之觉。此觉之相,犹如虚空;虚空本无众华,净觉本无妄念,此即离一切相无差别义。知虚空者,指了知觉相如空之心,仍是相名分别,仍是妄念,故云即空华相。知既不可,无知可耶?无知即非知觉自相,故亦不可说无知觉性。然则如何措心?须知说有说无,皆堕一边,是对待的,即非觉性;必须有无俱遣,相对心无从安立,乃为随顺净觉,故云是则名为净觉随顺。净觉,即总说中之圆照清净觉相。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
          何以有无俱遣耶?应观净觉相如虚空,虚空义取普遍而无障碍;体常不动,用则如来藏中具足一切功德而无起灭之相。如此圆融虚明,一真绝待,非复思想语言所能到,故无知见。如法界性者,一切法界皆真如性,而此觉性即称法界而为性,故究竟圆满,普遍十方。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4-29 06:48
          回复
            众生本来是佛,只是众生不知。
            此即无明。
            众生为何不知,因为众生本来清净,能自由随无始染缘而不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5-01 11: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