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税古镇大事记(R2)
整理 / 王东泽
谈及古镇繁华,在汉中近郊,有东铺镇、西协税之说。
西汉时,协税名为萧何街,设有马场(今徐坡管家山)。
唐朝时,协税已形成一个集市贸易繁荣的重镇,湖广街出现。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东岳庙兴建(阅楼坝旁)。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木佛寺兴建(1958、1966年两次被毁,其一对石雕狮子辗转移师到南湖风景区雄狮亭)。2003年,民间人士移地重建木佛寺(位于旧电厂)。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南郑(辖上街)、褒城(辖下街)二县在南路寺老染房协商收税,协税一名由此而生。
清初洪化年间(1679~1681年),青垛(座)山立庙宇。民国16年(1927年)、21年(1932年)翻修,24年(1935年)建成青垛山道观。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褒城县辖消停坝(包括协税集 <协税街>、旱龙坝 <海子坝>、三官庙、南路寺 <南路>、瓦雾 <大营>一带)。
光绪二年(1876年),协税出现芯子社火、武彩社火,古镇名声大振。
1885年,协税福音堂(意大利教堂,原上街医疗站)名列汉中福音堂3大教堂之一。
民国13年(1924年),褒城县立第五小学(男学堂)、褒城县立第二女子小学(女学堂)建立。次年,男学堂移建,成为今协税中学。女学堂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设立南郑县兽医站,1975年呼吁保护女学堂至今,现面临坍塌。
民国20年(1931年),汉中一带40多个专业桄桄班社仅存同乐(协税设立科班)、聚乐、协和几个班社。三个班社组建民众剧社,1951年创建新民剧社,1977年改名南郑县桄桄剧团(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汉调桄桄)。1951~1958年,协税被称为“汉调桄桄之乡”。
民国25年(1936年),协税实行保甲制,称作协税联保。
民国29年(1940年),协税联保改为协税镇。
1949年前,协税镇属褒城县,周家坪、张家坪(今张坪)称旱麓乡。
1949年12月8日,隶属于褒城县的协税镇划归南郑县(1958~1961年驻地汉中市铺镇<十八里铺>),至1958年(褒城县撤销)。
1955年合作化,协税街以烟巷巷为界,北侧为协力社(下街),南侧为协和社(上街)。
1958年,协税属汉中市中所公社(实为汉山区)(注:1958年前的协税乡和1961年后的协税公社隶属于汉山区)。同年,相传为西汉萧何主导开凿的鹿头堰渠扩建,流经海子坝。
1949~1958年,汉山区公所设在协税乡,即今协税镇前街闸子门(2005~2017,镇政府驻所)。1961~1965年,为南郑县兵役局(武装部)驻所。
1961年,划江而治的南郑县(周家坪)设立(县机关设在周家坪及其以西2公里的协税),后建阳春桥,协税日渐边缘化。
1965年,县委书记兼武装部政委鞠二丑(1968.9~1973.7在职)下令撤销协税公社市管会。协税集市贸易从此取消,民间桄桄戏、社火、寺庙等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协税古镇此后一蹶不振。
1984年,协税人民公社复设乡(协税乡)。
1996年,南郑县撤区并乡,协税改乡建镇,原连山乡(三官庙)大部并入。
2005年,协税籍退休教师张俊杰回乡创办汉中科教扶贫服务社。之后,中国科教扶贫网开通。
2006年,宣扬家乡古镇文化、推介美丽乡村的百度协税吧创立。
2007年,鹤腾岩道观迁建协税镇徐坡村管家山。管家山道观为南郑区道教协会驻所。
2008年元旦,协税镇爱心超市开门服务乡邻。随后,在南郑区其它镇复制建立。
2009年,协税高跷社火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
2010年3月18日,(首届)中国最美油菜花海 汉中旅游文化节在协税镇张坪村海子坝举办。
2013年,始建于清代的沙歧寺于协税镇大营村复建。
2014年,协税街社火协会(上街社火会、下街社火会)成立,社火文化广场建成。同年,协税镇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26个)。
2015年6月,川陕高速协税段(G85银昆高速)通车,协税设南郑出入口,成为南郑城区西大门。
同年9月,协税镇大柏树广场开建,次年3月建成。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植的张坪千年古柏,喜迎八方客。
2016年,协税社火参加中国韩城民间社火大赛,获得最佳表演奖、最佳组织参与奖。
整理 / 王东泽
谈及古镇繁华,在汉中近郊,有东铺镇、西协税之说。
西汉时,协税名为萧何街,设有马场(今徐坡管家山)。
唐朝时,协税已形成一个集市贸易繁荣的重镇,湖广街出现。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东岳庙兴建(阅楼坝旁)。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木佛寺兴建(1958、1966年两次被毁,其一对石雕狮子辗转移师到南湖风景区雄狮亭)。2003年,民间人士移地重建木佛寺(位于旧电厂)。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南郑(辖上街)、褒城(辖下街)二县在南路寺老染房协商收税,协税一名由此而生。
清初洪化年间(1679~1681年),青垛(座)山立庙宇。民国16年(1927年)、21年(1932年)翻修,24年(1935年)建成青垛山道观。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褒城县辖消停坝(包括协税集 <协税街>、旱龙坝 <海子坝>、三官庙、南路寺 <南路>、瓦雾 <大营>一带)。
光绪二年(1876年),协税出现芯子社火、武彩社火,古镇名声大振。
1885年,协税福音堂(意大利教堂,原上街医疗站)名列汉中福音堂3大教堂之一。
民国13年(1924年),褒城县立第五小学(男学堂)、褒城县立第二女子小学(女学堂)建立。次年,男学堂移建,成为今协税中学。女学堂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设立南郑县兽医站,1975年呼吁保护女学堂至今,现面临坍塌。
民国20年(1931年),汉中一带40多个专业桄桄班社仅存同乐(协税设立科班)、聚乐、协和几个班社。三个班社组建民众剧社,1951年创建新民剧社,1977年改名南郑县桄桄剧团(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汉调桄桄)。1951~1958年,协税被称为“汉调桄桄之乡”。
民国25年(1936年),协税实行保甲制,称作协税联保。
民国29年(1940年),协税联保改为协税镇。
1949年前,协税镇属褒城县,周家坪、张家坪(今张坪)称旱麓乡。
1949年12月8日,隶属于褒城县的协税镇划归南郑县(1958~1961年驻地汉中市铺镇<十八里铺>),至1958年(褒城县撤销)。
1955年合作化,协税街以烟巷巷为界,北侧为协力社(下街),南侧为协和社(上街)。
1958年,协税属汉中市中所公社(实为汉山区)(注:1958年前的协税乡和1961年后的协税公社隶属于汉山区)。同年,相传为西汉萧何主导开凿的鹿头堰渠扩建,流经海子坝。
1949~1958年,汉山区公所设在协税乡,即今协税镇前街闸子门(2005~2017,镇政府驻所)。1961~1965年,为南郑县兵役局(武装部)驻所。
1961年,划江而治的南郑县(周家坪)设立(县机关设在周家坪及其以西2公里的协税),后建阳春桥,协税日渐边缘化。
1965年,县委书记兼武装部政委鞠二丑(1968.9~1973.7在职)下令撤销协税公社市管会。协税集市贸易从此取消,民间桄桄戏、社火、寺庙等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协税古镇此后一蹶不振。
1984年,协税人民公社复设乡(协税乡)。
1996年,南郑县撤区并乡,协税改乡建镇,原连山乡(三官庙)大部并入。
2005年,协税籍退休教师张俊杰回乡创办汉中科教扶贫服务社。之后,中国科教扶贫网开通。
2006年,宣扬家乡古镇文化、推介美丽乡村的百度协税吧创立。
2007年,鹤腾岩道观迁建协税镇徐坡村管家山。管家山道观为南郑区道教协会驻所。
2008年元旦,协税镇爱心超市开门服务乡邻。随后,在南郑区其它镇复制建立。
2009年,协税高跷社火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
2010年3月18日,(首届)中国最美油菜花海 汉中旅游文化节在协税镇张坪村海子坝举办。
2013年,始建于清代的沙歧寺于协税镇大营村复建。
2014年,协税街社火协会(上街社火会、下街社火会)成立,社火文化广场建成。同年,协税镇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26个)。
2015年6月,川陕高速协税段(G85银昆高速)通车,协税设南郑出入口,成为南郑城区西大门。
同年9月,协税镇大柏树广场开建,次年3月建成。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植的张坪千年古柏,喜迎八方客。
2016年,协税社火参加中国韩城民间社火大赛,获得最佳表演奖、最佳组织参与奖。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461114c2a381f309e198da199004c67/028514adcbef76096178baeb2cdda3cc7dd99ec7.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