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更新3
这次纯属偶然,单纯有感而发。
没事的时候在B站重看“点兔”第一季第一话,竟发现有不少弹幕在问:“没有男主吗?”我估计这些弹幕的主人应该还是学生,甚至可能是小学生。一来年龄层较低的观众可能无法客观体会作品的内容,需要和一个“男主”供自己代入;二来以我对自己高中大学同学的印象,实在不觉得上高中后还会像要宣示自身存在一般问出这种问题。不过现在的观众是怎样的,我的想法是否正确,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无论原因为何,现象毕竟是出现了。
本来我是不太想将百合作品往性别思想上靠的,然而上述现象在百合姬作品评论区中也存在过,看得多了,也总有不吐不快之时。
首先,百合作品能不能出现男性甚至是戏份重要的男性呢?當然可以。遠的不談,就看同為百合姬作品的《即使這份思念無法傳達》,其中的哥哥就是對劇情發展舉足輕重的男性角色,而且他的存在一點不影響作品的百合性質。更不用說還有《百合男子》這種作品了。所以我並不是那種狂熱的純女份子,亦不是站在這種角度來反駁“男主需求”的。只要處理得當,男性角色的存在完全沒有問題。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為,有兩種極端的情況。一是厭惡沒有男主作品的人,二是厭惡百合或輕百合作品中出現男性的人。由於是看了前一種人而想到要寫點什麼,就著重講講這第一類人吧。
記得曾經有人問過:為什麼人們會喜歡看諸如點兔、黃金拼圖這樣完全由少女構成的輕百合作品。有一位學習心理學的愛好者答曰:因為人們在看這類作品時是將其轉化為“虛擬後宮”來看的,即使片內沒有男性,人們也會將自己代入進去,從而獲得後宮帶來的快感。這話不是全無道理,至少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剛才提到的第二種人。但若以此來解釋人們為什麼喜歡輕百合,那就太膚淺片面了。別的不提,單論那些在百合番中求男主的人,就足以駁斥這個理論。
我不好說人們為什麼喜歡看輕百合,但要說那些“男主黨”為什麼不喜歡輕百合,我倒是覺得就因為他們缺少能讓自己代入其中的形象。作為男性觀眾,一部分人的性格和心智並不能理解輕百合中“治愈”、“滿足美好想象”、“誘發保護慾”等心理價值,同時沒有重要男性角色來幫助他們理解,自然他們也就沒有興趣了。反過來說,這也是傳統熱血少年作品受歡迎的原因,一來好理解、二來好代入,人自然就會傾向這種方便快捷有共鳴的閱讀體驗。
但是,即使是男性觀眾,也有無數喜歡輕百合的人。無論是輕百合還是百合,喜歡這類作品的人無疑都是已經經歷過性啟蒙,甚至是對男女性有自身想法的人。所謂要先了解女性美,就要先了解女性。所以百合向作品的女性受眾不少,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女性觀眾也在作品中尋找自己所了解的和所喜歡的女性關係。而那些不願了解的男性觀眾,除了標準直男癌,也就是懵懂未開的小學生了。這也是我為什麼覺得求男主的觀眾年齡層偏低。
除開代入感這個因素,還有一個影響人們對百合作品看法的因素就是“正常心理”。有言曰:“人類是不能理解自己理解範圍之外的事物的。”對於很多常規取向的人而言,非常規取向的作品是在他們理解之外的。這倒不一定是心理問題,一部分人對與自己同性的同性作品唯恐避之不及,其實是一種生理上的本能反應,這並不奇怪,甚至可以解釋一部分恐同現象。但更多的情況是人們對於與自己異性的同性作品也嗤之以鼻,這便是“正常心理”作祟。他們認為:我不是這樣,大多數人也不是這樣,所以這種作品是異常的。以哲學而言,這是一種忽視少數派客觀存在的思維問題,或者說是以自身作為觀念標準的思維問題。事實上,許多同性人群,並沒有遭遇什麼逼迫他們選擇同性的境遇,只是在人生途中,自然而然走上了這條路而已,僅僅是一種自然選擇下的少數派而已。既然是自然的,那麼又為何需要被冠以“不正常”的標籤呢?其實這個“不正常”正反映了很多人思維的自我局限。按照主客觀結合的哲學思維,如果我喜歡下棋,不喜歡唱歌,被人邀請唱歌而想拒絕時應當說的話是“我不喜歡唱歌所以不想去”;可時至今日,仍有無數人的回答是:“唱歌有什麼好玩的,不想去。”他們是以自己的標準套用在事物上,而不是看客觀事物的標準是否適合自己。對於一部分求男主,或者排斥百合番裡男性角色的觀眾來說,他們的思維水準也限制了他們的言語水準,就更別提文藝欣賞水準了。
性別思想和正常心理,這兩者其實與《恬淡晴天》以及一系列作品是否受歡迎也有關係。這裡可以看看《恬淡晴天》開始連載時,作為月刊化紀念而一同開始連載的作品還有哪些。
月刊化當期目錄:
新連載中,除了嫂子、百乃工、天使降臨、恬淡晴天之外,其他的都已完結,或者說腰斬。以我個人觀點,那些完結作品中包括獸耳繪、半人學園、週末做什麼,都是有潛力有空間的作品,但卻無奈完結。正是因為這裡面大多作品缺少百合應有的爆點與愛情,更多的時候都是在搞笑或是描述一些特定主題,既不能滿足性意識中對百合的追求,也沒能給出有起有伏的感情展開,從而人氣跌落。反觀捏造,讀者罵歸罵,討論度從來不減,就是因為它滿足了許多性意識而有擁護者,又違背了“正常心理”而有反對者,才將生命力延續下去。
所以恬淡這兩邊都不靠的作品能活到現在真是托了完成度高的福。
以上,又是等下一話途中的胡言亂語。
这次纯属偶然,单纯有感而发。
没事的时候在B站重看“点兔”第一季第一话,竟发现有不少弹幕在问:“没有男主吗?”我估计这些弹幕的主人应该还是学生,甚至可能是小学生。一来年龄层较低的观众可能无法客观体会作品的内容,需要和一个“男主”供自己代入;二来以我对自己高中大学同学的印象,实在不觉得上高中后还会像要宣示自身存在一般问出这种问题。不过现在的观众是怎样的,我的想法是否正确,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无论原因为何,现象毕竟是出现了。
本来我是不太想将百合作品往性别思想上靠的,然而上述现象在百合姬作品评论区中也存在过,看得多了,也总有不吐不快之时。
首先,百合作品能不能出现男性甚至是戏份重要的男性呢?當然可以。遠的不談,就看同為百合姬作品的《即使這份思念無法傳達》,其中的哥哥就是對劇情發展舉足輕重的男性角色,而且他的存在一點不影響作品的百合性質。更不用說還有《百合男子》這種作品了。所以我並不是那種狂熱的純女份子,亦不是站在這種角度來反駁“男主需求”的。只要處理得當,男性角色的存在完全沒有問題。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為,有兩種極端的情況。一是厭惡沒有男主作品的人,二是厭惡百合或輕百合作品中出現男性的人。由於是看了前一種人而想到要寫點什麼,就著重講講這第一類人吧。
記得曾經有人問過:為什麼人們會喜歡看諸如點兔、黃金拼圖這樣完全由少女構成的輕百合作品。有一位學習心理學的愛好者答曰:因為人們在看這類作品時是將其轉化為“虛擬後宮”來看的,即使片內沒有男性,人們也會將自己代入進去,從而獲得後宮帶來的快感。這話不是全無道理,至少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剛才提到的第二種人。但若以此來解釋人們為什麼喜歡輕百合,那就太膚淺片面了。別的不提,單論那些在百合番中求男主的人,就足以駁斥這個理論。
我不好說人們為什麼喜歡看輕百合,但要說那些“男主黨”為什麼不喜歡輕百合,我倒是覺得就因為他們缺少能讓自己代入其中的形象。作為男性觀眾,一部分人的性格和心智並不能理解輕百合中“治愈”、“滿足美好想象”、“誘發保護慾”等心理價值,同時沒有重要男性角色來幫助他們理解,自然他們也就沒有興趣了。反過來說,這也是傳統熱血少年作品受歡迎的原因,一來好理解、二來好代入,人自然就會傾向這種方便快捷有共鳴的閱讀體驗。
但是,即使是男性觀眾,也有無數喜歡輕百合的人。無論是輕百合還是百合,喜歡這類作品的人無疑都是已經經歷過性啟蒙,甚至是對男女性有自身想法的人。所謂要先了解女性美,就要先了解女性。所以百合向作品的女性受眾不少,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女性觀眾也在作品中尋找自己所了解的和所喜歡的女性關係。而那些不願了解的男性觀眾,除了標準直男癌,也就是懵懂未開的小學生了。這也是我為什麼覺得求男主的觀眾年齡層偏低。
除開代入感這個因素,還有一個影響人們對百合作品看法的因素就是“正常心理”。有言曰:“人類是不能理解自己理解範圍之外的事物的。”對於很多常規取向的人而言,非常規取向的作品是在他們理解之外的。這倒不一定是心理問題,一部分人對與自己同性的同性作品唯恐避之不及,其實是一種生理上的本能反應,這並不奇怪,甚至可以解釋一部分恐同現象。但更多的情況是人們對於與自己異性的同性作品也嗤之以鼻,這便是“正常心理”作祟。他們認為:我不是這樣,大多數人也不是這樣,所以這種作品是異常的。以哲學而言,這是一種忽視少數派客觀存在的思維問題,或者說是以自身作為觀念標準的思維問題。事實上,許多同性人群,並沒有遭遇什麼逼迫他們選擇同性的境遇,只是在人生途中,自然而然走上了這條路而已,僅僅是一種自然選擇下的少數派而已。既然是自然的,那麼又為何需要被冠以“不正常”的標籤呢?其實這個“不正常”正反映了很多人思維的自我局限。按照主客觀結合的哲學思維,如果我喜歡下棋,不喜歡唱歌,被人邀請唱歌而想拒絕時應當說的話是“我不喜歡唱歌所以不想去”;可時至今日,仍有無數人的回答是:“唱歌有什麼好玩的,不想去。”他們是以自己的標準套用在事物上,而不是看客觀事物的標準是否適合自己。對於一部分求男主,或者排斥百合番裡男性角色的觀眾來說,他們的思維水準也限制了他們的言語水準,就更別提文藝欣賞水準了。
性別思想和正常心理,這兩者其實與《恬淡晴天》以及一系列作品是否受歡迎也有關係。這裡可以看看《恬淡晴天》開始連載時,作為月刊化紀念而一同開始連載的作品還有哪些。
月刊化當期目錄:
新連載中,除了嫂子、百乃工、天使降臨、恬淡晴天之外,其他的都已完結,或者說腰斬。以我個人觀點,那些完結作品中包括獸耳繪、半人學園、週末做什麼,都是有潛力有空間的作品,但卻無奈完結。正是因為這裡面大多作品缺少百合應有的爆點與愛情,更多的時候都是在搞笑或是描述一些特定主題,既不能滿足性意識中對百合的追求,也沒能給出有起有伏的感情展開,從而人氣跌落。反觀捏造,讀者罵歸罵,討論度從來不減,就是因為它滿足了許多性意識而有擁護者,又違背了“正常心理”而有反對者,才將生命力延續下去。
所以恬淡這兩邊都不靠的作品能活到現在真是托了完成度高的福。
以上,又是等下一話途中的胡言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