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体胖有三高者多有痰湿表现。
痰湿形成原因
1、先天遗传
这占了很重部分。如“三高症”多与痰浊有关,但“三高症”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所谓“喝都会胖”者,不在少数,这类人较易得痰湿体质。
2、多食
“多吃未必长肌肉,过食肯定生痰湿”。人胖了胖的脂肪,即俗称的“肥肉”而非肌肉。肥肉多是痰湿所为。
(1)口味重:过食咸,过饮水,过则易生痰湿。
(2)过吃冰食: 即便是年轻人,过食冰冻食物是现代人产生痰湿体质的重要原因。
“寒伤阳,热伤血,阳伤不能化气血”,故有“病从寒中来”的理论,现在可以加一句“病从冷中”的推断。在遗传的基础上,冰伤脾阳,肯定会加重湿痰、阳虚、气虚体质,而且多在中年以后才会明显呈现出来。临床所见,阳虚、气虚、痰湿体质往往三种同时兼杂,狼贝为奸,其所诱发的是重度肥胖、三高症等,治疗起来非常麻烦。
3、熬夜
子时一阳生,胆气开气旺,长期熬夜必会影响胆气的疏泄。胆气伤则初生之阳损,阳气损则水湿不化,水湿不化则生痰生湿。所以常熬夜者,除了易得阳虚和气虚体质外,也易得痰湿体质。最典型的表现的舌苔厚腻浊垢、久久不退。
4、缺乏运动
华佗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千金要方》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适量运动恰可消耗多余的痰瘀脂浊,从西医理解能降糖、降脂、降压、解凝、降尿酸,中医讲能活血化痰、化浊利湿。坚持运动,痰湿何生之有?
痰湿改善
痰湿体质如何调养?
第一:环境起居调设
①不宜在潮湿的环境里久留,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平时还应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
②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以舒展阳气,通达气机,使身体机能活跃起来;
③洗澡应洗热水澡,适当出汗为宜;穿衣尽量保持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湿气;
④注意保暖。“湿遇温则行,遇寒则凝”,寒凉的天气不利于水湿在体内运化,常伤及脾胃,应避免受寒。
第二:体育锻炼
首先应长期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球类、武术、八段锦及舞蹈等,不建议游泳,尤其冬泳,以免耗伤阳气,更受水湿。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结实致密。
其次,有氧运动很适合痰湿体质者,比如散步、慢跑、登山、骑车、游泳、太极等,最初持续时间可以短一些,每次5~10 分钟,努力达到30分钟以上才会逐渐见到效果,最终应该达到每次锻炼维持60分钟以上。
第三:精神调适
痰湿易神疲困顿,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多听轻松音乐,以动养神,以动健脾。还要避免抑郁恼怒,以防肝郁气滞,痰湿内生。
第四:饮食调理
①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生冷滋润之品;
②多食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清淡食物,如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枇杷叶、文蛤、海蜇、胖头鱼、橄榄、萝卜、洋葱、冬瓜、紫菜、荸荠、竹笋等;
③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
第五:穴位调理
痰湿体质需要化痰祛湿,可采用针灸、拔罐,甚至按摩丰隆穴、中脘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等。此外,经常轮流按压腹部,可促进腹部脂肪的分解。
痰湿体质食疗有方
党参、白扁豆、砂仁、陈皮、淮山、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白芥子,都有一定的祛痰湿作用。
痰湿形成原因
1、先天遗传
这占了很重部分。如“三高症”多与痰浊有关,但“三高症”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所谓“喝都会胖”者,不在少数,这类人较易得痰湿体质。
2、多食
“多吃未必长肌肉,过食肯定生痰湿”。人胖了胖的脂肪,即俗称的“肥肉”而非肌肉。肥肉多是痰湿所为。
(1)口味重:过食咸,过饮水,过则易生痰湿。
(2)过吃冰食: 即便是年轻人,过食冰冻食物是现代人产生痰湿体质的重要原因。
“寒伤阳,热伤血,阳伤不能化气血”,故有“病从寒中来”的理论,现在可以加一句“病从冷中”的推断。在遗传的基础上,冰伤脾阳,肯定会加重湿痰、阳虚、气虚体质,而且多在中年以后才会明显呈现出来。临床所见,阳虚、气虚、痰湿体质往往三种同时兼杂,狼贝为奸,其所诱发的是重度肥胖、三高症等,治疗起来非常麻烦。
3、熬夜
子时一阳生,胆气开气旺,长期熬夜必会影响胆气的疏泄。胆气伤则初生之阳损,阳气损则水湿不化,水湿不化则生痰生湿。所以常熬夜者,除了易得阳虚和气虚体质外,也易得痰湿体质。最典型的表现的舌苔厚腻浊垢、久久不退。
4、缺乏运动
华佗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千金要方》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适量运动恰可消耗多余的痰瘀脂浊,从西医理解能降糖、降脂、降压、解凝、降尿酸,中医讲能活血化痰、化浊利湿。坚持运动,痰湿何生之有?
痰湿改善
痰湿体质如何调养?
第一:环境起居调设
①不宜在潮湿的环境里久留,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平时还应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
②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以舒展阳气,通达气机,使身体机能活跃起来;
③洗澡应洗热水澡,适当出汗为宜;穿衣尽量保持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湿气;
④注意保暖。“湿遇温则行,遇寒则凝”,寒凉的天气不利于水湿在体内运化,常伤及脾胃,应避免受寒。
第二:体育锻炼
首先应长期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球类、武术、八段锦及舞蹈等,不建议游泳,尤其冬泳,以免耗伤阳气,更受水湿。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结实致密。
其次,有氧运动很适合痰湿体质者,比如散步、慢跑、登山、骑车、游泳、太极等,最初持续时间可以短一些,每次5~10 分钟,努力达到30分钟以上才会逐渐见到效果,最终应该达到每次锻炼维持60分钟以上。
第三:精神调适
痰湿易神疲困顿,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多听轻松音乐,以动养神,以动健脾。还要避免抑郁恼怒,以防肝郁气滞,痰湿内生。
第四:饮食调理
①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生冷滋润之品;
②多食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清淡食物,如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枇杷叶、文蛤、海蜇、胖头鱼、橄榄、萝卜、洋葱、冬瓜、紫菜、荸荠、竹笋等;
③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
第五:穴位调理
痰湿体质需要化痰祛湿,可采用针灸、拔罐,甚至按摩丰隆穴、中脘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等。此外,经常轮流按压腹部,可促进腹部脂肪的分解。
痰湿体质食疗有方
党参、白扁豆、砂仁、陈皮、淮山、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白芥子,都有一定的祛痰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