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37,440贴子:3,469,216
  • 23回复贴,共1

(转 )兼论宋元襄樊之战失利之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1楼2019-04-18 20:53回复


    IP属地:上海2楼2019-04-18 20:53
    回复
      2025-07-27 11:51: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上海3楼2019-04-18 20:53
      回复


        IP属地:上海5楼2019-04-18 20:54
        回复


          IP属地:上海6楼2019-04-18 20:54
          回复


            IP属地:上海7楼2019-04-18 20:54
            回复


              IP属地:上海8楼2019-04-18 20:54
              回复


                IP属地:上海9楼2019-04-18 20:55
                回复
                  2025-07-27 11:45: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上海10楼2019-04-18 20:55
                  回复
                    标准的屁股决定立場,如果以后勤算陕西五路还守个锤子,襄阳的后勤和运输条件应当是无可挑剔的,在整个宋朝防守条件多不如襄阳,难度不守吗?而且江海,孟珙联蒙伐金,一下子就出粮三十万石,而余玠到四川上任,孟珙一出手就送十万石。总之吃饱了饭没事干的需要发明为什么输来装飘亮的逼,而第二庐州保卫战吕文德大破蒙军捷报频传十三封,专家自然可以以后勤坚持大半年来歌功颂德,几百年事后诸葛只在皮毛上秀几下又怎么会错?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4-19 07:14
                    收起回复
                      谈钱的文章基本都是好文章!


                      IP属地:上海16楼2019-04-19 10:42
                      回复
                        大木头的意见,必须高度重视。
                        我在十几年前就公开发表:江陵只有冬春枯水期半年受敌,夏秋丰水期不受敌,因此可以永保;襄阳则全年都受敌,依靠的是远不及江面宽阔的汉沔。
                        就后勤一事,支持大木头的说法:屯田之利制约战略思维。
                        早在刘备、徐庶事,就屯田(木且)中,汉水之南有大片可屯之沃野良田。
                        另外,政治威信也是不肯轻易舍弃兵家重镇的原因。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4-16 14:49
                        收起回复
                          襄樊失守及南宋灭亡的战略浅议
                          一.强敌压境之下南宋朝廷粗暴的军政改革
                          南宋财政长期紧张,改革是应该的,但需要精心慎重,避免冲击瓦解国防。南宋当局对前线军队将领简单粗暴的推行所谓“打算法”,把抗击蒙元战争中屡建功勋的重要将领逼得自杀和叛乱,自毁长城。
                          没有被逼叛逃蒙元对南宋当局极度怨恨的刘整,蒙元大概率无法灭亡南宋,其灭宋战争的战略方针的制定以及水军建设与使用主要得益于刘整的建议与坚持。
                          国家军政方面的致命性战略失败是南宋当局抗元战争失败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襄樊会战南宋力量投入严重不足
                          蒙元为攻取襄樊,接近投入了华夏北方被占地区的可控制基本力量,投入的人力达到了单场战役人类至今为止的最高峰,6年之中累积不低于300万-500万人年!相比之下,现代发生的人力资源动员空前的果供累颤的巅峰战役徐蚌-淮海战役中,供方累积投入不过200万人年规模。
                          当时中国北方残留汉民族人口不到1000万,甚至可能仅500万左右。蒙元几乎每年都征发数以十万计的签军作为正兵,辅兵,苦力等投入襄樊围攻战的大漩涡之中。也就是说中国北方地区残留的汉民族人口里,平均几乎每个家庭大概率都在蒙元发动的襄樊围攻战役中,至少丢掉了一条人命。
                          南宋对应投入当在100万人年以下,甚至可能大幅度低于100万人年。
                          蒙元利用这个人力优势,除了大量的支前运输之外,还做了巨大的军事工程投入,主要是建设了大量的防御性基础工程设施和各类军事器材与大小船泊和交通运输设施工具等。
                          这些投入确保了数以十万计的蒙元战兵6年的作战之需。也确保了对襄樊的围攻战役期间,蒙元大军隔绝襄樊的水陆障碍设施和堡垒等的可靠性及防御稳定性。于是襄樊被水陆多重堡垒和交通障碍工程设施与南宋后方主力隔绝开来了。蒙元大军阻援防线纵深在水陆各方向竟然达到了70-100公里以上。
                          三.错误的救援襄樊战术
                          在总体资源投入存在巨大差距情况下,南宋有关当局急于求成,6年期间,发动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水陆突击作战,企图一举突破蒙元军队的包围救援襄樊。尽管累积兵力可观,但每次力量都是明显不足,被蒙元军反客为主,皆遭惨败,且基本都是蒙元军战场筑垒设防以逸待劳,宋军数百里劳师进入战场交战,宋军没有在进军途中设立坚固堡垒作为救援襄樊战场近距离前进或出击基地,以致于援军不是中伏就是行进间仓促投入交战。
                          对襄樊物资供应方面,影响大的除上游均州方向民兵义勇军将领张顺张贵兄弟的一次博浪一击式突破付出惨重代价后部分成功外,多以失败告终。
                          襄樊围攻战役,蒙元千里之外客军作战,人力与物资消耗倍于南宋,襄樊前线不过是勉力维持。
                          南宋方面只要战术运用得法,冷静以对,击破蒙元围困,甚至借蒙元围困使其国力严重损耗,完全有望。
                          如果不是急躁地轻率投入,而是厚积较强力量,水陆大军沿汉水联合推进,步步为营,结硬寨,打呆仗,首先确保救援大军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把堡垒或坚固出击营地逼近到蒙元军当面,使出击宋军背靠坚固阵地与蒙元军交战,胜即破围,败有依托不致崩溃,或迫使蒙元军进攻宋军设防阵地。如此,不须6年,襄樊之围自解。
                          襄樊有汉水可供交通之利,但这个有利因素可能多少助长了有关方面回避正面强攻救援襄樊的战术考虑。蒙元军把战场阻击线甚至扩大到数百里之远接近郢州不远的汉水及附近江岸。
                          宋军方面屡次救援交战不利或中伏都是因为放弃了对下游方向郢州到襄樊之间和上游方向均州到襄樊之间广阔地域水域的控制。宋军反倒成了远道而来的客军,或遇堡垒路障水面阻航碍航障碍,或不断中伏,宋军面对的是陌生的战场。
                          如果宋军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推进途中择要地设立若干水陆坚固营垒作为沿途永备式依托,这片数百里的地域至少不会是蒙元军独享战场感知态势,蒙元军的设伏几不可能。如此,营垒之后的地域将会是宋军的优势感知区,尤其是汉水江面将会是宋军的绝对控制水域。
                          这样,宋军每次需要推进和控制的地域水域有限多了,推进成功率和安全度显著提高。随着越来越接近襄樊,蒙元军反倒是面临被救援大军和襄樊守军夹击的态势。
                          不需要短时间内就做好这些工作,襄樊本身就储备了数年的物资,宋军方面可以有数以年计的时间筹划和做好这些事情。
                          四.统一战场指挥
                          宋军对襄樊的救援没有建立统一战场指挥,这也是实战宋军战场失败的原因之一。投入战场的各路宋军没能统筹兼顾,发挥出合力。如荆湖制置大使李挺芝与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部互不统属,负责战地统辖的李庭芝无法指挥范文虎部。
                          五.襄樊不宜放弃
                          刘整极力向蒙元酋首忽必烈建议的灭宋战略方针是:打两淮防线身后,建立水军,夺取襄樊,浮汉入江,顺江而下,直取临安。
                          襄樊是南方对北方来敌进行防御与进攻的良好基地,且本身是具有坚城,山地,河流可以进行有机协调的综合性防御体系的核心。
                          如果主动放弃襄樊,不考虑进攻,专门考虑防守,也需要在汉水入江之前设立一个有能力阻断大规模水军由汉水进入长江的新堡垒,如果能把郢州建成这样的据点自是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在今天襄樊到沙洋直到汉口一线选取一个位置设立一道水上防线可以阻截大规模船队利用汉水突入长江就可以了。
                          问题是当时没有这样的地方,也没有修建这样的工程,因此襄樊不可失守。
                          如果北方强势力没有水军,没有足够的力量守住襄樊的时候,退守江陵尚可称得上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方案。但是在蒙元最后灭亡南宋的1270年左右的襄樊战役时期前后,被逼叛逃蒙元的将领刘整已经在汉水上游方向的地方大规模建造船只训练规模很大的水军了,放弃整个汉水就意味着搭载水军船只可以浮汉入江直下临安。
                          六.对周文一些观点的看法
                          前述襄樊不可放弃看法之外,对周文战场后勤的分析也有不同视角。
                          后方及战场供应或后勤的情况有常态与战时之分,还有战略与战术之分。影响战场胜负的常常是战术性的事情,它影响最直接和快速,是伴随着军队直接战术行动的。周文之中讨论的问题这里不做深入评判,因为它似乎应属于军政政策或具有社会性影响的战略措施范畴,不是跟前线军事行动成败直接相关的战术后勤范围。
                          襄樊围攻战长达六年,其间基本没有获得多少补充,襄樊出现一些物资短缺显然不是后勤供应不足所致,它是因长期被围困隔断的结果。
                          宋军多次救援都是满载各类补充襄樊的物资,是战略物资供应因蒙元军阻截而无法送达襄樊,不是后勤系统无力对襄樊和救援部队进行充分补充。
                          七.结论
                          蒙元襄樊围攻战役的胜利,关键不在回回炮,它是蒙元当局以对被占领土上汉民族实行毁灭性超级总体战军政措施的结果。
                          它是北方被占领土上被蒙元残暴统治奴役下残存汉民族以血肉悲惨筑成的堡垒,路障,拦河工程,浮桥,营地,船只,车辆,器材工具,后方运输,前线运输等等工程的胜利。
                          襄樊围攻战是蒙元以基本国力投入发动的一场超级会战,蒙元进行了汉水上下游各方向累计数百公里纵深的水陆筑垒设防体系建设,不打破其中一个方向的沿途筑垒设防是无法真正有效成功救援襄樊的,一旦真正打通一个通道,蒙元围困大军就会瓦解。如果打3年以上破围,蒙元多年都难以再发起这种级别的进攻。
                          若此,南宋有望安然度过蒙元扩张攻击力高涨的时期。
                          以上管见仅供参考。


                          IP属地:贵州20楼2021-04-17 1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