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国农夫吧 关注:40贴子:349
  • 7回复贴,共1

简单说易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易经不复杂,现在给弄复杂了。过去的读书人都必须要读易经的,一般的秀才都是能够理解易经的。现在变了,给变成玄学,迷信了。这其中,民国时期的那帮子新文化运动的人有责任。他们为了更新而更新,将以前的东西一概打倒放弃,美名曰科学,革新。先不说科学不科学的概念。咱们简单举个例子吧:一粒种子成长为一颗植物,得经历种植,发芽,成长,结果,利用,结束几个过程,这些个过程,是一个阶段。也是天下所有的生物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如果再简化来说,可以简缩为四个:初始,成长,利用,返回。还可以简缩为三个:初始,变化,结束。如果再简缩,可以分为开始和结束。这样来说,人们都知道,这是规律呀,谁也逃不脱,这是科学呀,谁也改变不了。再明白一点的人一看就知道了,这个过程和易经完全一样呀。原来,易经的一切都在解释这个过程。一切事物都在遵循这个过程的,没有例外。这是易经的根本,所有学易的人都要明白这个根本,这样才不会变的玄而又玄,迷迷糊糊。这是易经的根本,所有的管理者都要明白这个方向,这样才不会临近无奈。这是易经的根本,所有的人都要理解这个过程,这样的人才不会发生问题。阴阳的范围太大。在这个话题来讲:阴阳就代表着结束和开始。八卦的三爻就是开始,成长和结束。元亨利贞四个就是,开始,成长,利用,再返回。我们的四季很明显就符合这个规则:元,春天,一切开始。亨,夏天,正在繁荣。利,秋天,可以收获使用。贞,冬天,蛰伏为了将来。很简单的过程,不要把她弄的太复杂。一切都在这样走,易经为我们给出的是这个规律,这是天地变化在易经中的直接表现,是天地万物的必经过程,是道。所以,易经是祖,是至,是无尽。如果我们遵循了这个过程,那就没有什么困惑。如果不遵循这个过程,必然会受到阻碍。不要被易经里面的图文给捆绑住了,不要单单的去追求到底什么意思,要放大来看,先抓住主根,这样才能做到天地在我胸,才能明白易,明白道。


IP属地:山东1楼2019-04-15 13:45回复
    八卦的选取有他的意义在里面。
    阴阳二象是一切的根本,还是举例子来看: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其实基本色就两个,黑和白。做过颜色调和的朋友都能明白。
    黑和白共色会形成灰色。如果偏离一点,就会形成浅灰,深灰。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和,就会出现红黄蓝色,继续调和,就会出现五颜六色。
    当然还有现在电脑中使用的二进制,以及人类其他的各种形式等。
    这是阴阳生万物的一个体现。八卦是阴阳变化最基础最明晰的过程。
    再举例来讲:玩股票的朋友都知道K线图:
    以上的图形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表现出来的直观形象。是当时有些人根据生意需要而制作出来符合生意运作规律的东西。
    这八种图形完全能够涵盖事物发展的八种基本状态了。
    差别的变化是发展的层次区别,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突出线的长度就可以代表多种的不同变化。
    这样的调整,可以分为无限的层次,而最基本的变化就是这八种。
    而易经中的八卦,也是如此。

    八卦的基本变化如下图:
    看上图中,我们可以和K线图对应起来。
    乾卦是K线图中的大阳线,坤卦就是大阴线。

    而其他的卦象,也能够和K线图一一对应,这样,就是将八卦图直接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而周易六十四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扩大化的六十四种基本变化。
    能够掌握这种变化,就是可以说掌握了事物变化的方向,也就是预测。
    这种预测,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变化能够明晰的基础上的。
    如果透彻了事物的变化规律,那就无需再用六十四卦来推演了。
    直接知道元亨利贞四种方向就可以明白。
    而一种事物变化的预测,还是要和基础的大根本环境结合起来。因为阴阳是这一切的基础,不能忘记。
    还是用K线图为例子吧:如果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出现了倒退,即使是图中出现了回阳的信号,那也一定要谨慎,一定要随时记得收止。
    学习周易,无需过于关注细节的变化,只要能够掌握好大方向的行进,巍然不动,顺应形势,就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而周易之所以历代一直都被当做教科书,就是因为她完全符合了事物发展的大形势,大规律。是历代中国人心中的科学,而不是现在的学科。
    以事物发展的规律为行为基础,进而调整自我的凸凹,是每个人都该做的事情。
    先天八卦是根据逐步变化而排列的,后天八卦是根据地面形势而排列的。
    六十四卦的排列序位,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状态,是元,亨,利,贞的顺序,就像未曾有闻先有子而后有父一样,不能变化。
    无论是周易,连山,归藏,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现在及将来都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八个卦位的基础。
    而三种八卦的卦位改变,只是根据社会形式而进行的调整,是当时代人的思绪的变化,无关乎八卦本身。


    IP属地:山东2楼2019-04-15 13:47
    回复
      2025-05-10 14:27:30
      广告
      很多东西,无需太详细,无需枝枝叶叶的去解说。
      我们自古追求道,换到兵法上来说,是在追求战略,不是战术。
      战术可以详尽,战略无需详尽,只是将方向指示就行啦。
      这也是我们和西方人的思维区别,现在社会在西人影响下,很多人都在追求术的东西,这样可以做到精细。但是如果忘记了略,人的思维会走向牛角尖的。社会也会产生分裂,我们历代之所以不分裂,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道统而不是术机。
      这篇文章还真得必须这么写,不是为了解易经,是为了现在人是拾起一个统一的概念来,不要再继续追求枝叶的东西,没办法啊。
      再则,水平有限,无法做到体合天地人,只能想到哪写到哪。社会代有人才出,将来,会有大贤人物出现,高层次的东西,让未来的贤士去做吧。
      其实,其他的很多文章存在絮絮叨叨的情况,也是故意如此,文章是给现在大部分人看的,太简略了就难以描绘出概念,这也还感觉不能放出真实所想,总担心太多的人理不清大道。
      如果单纯的去描述术的东西,会把读者带到一条狭窄的路上去,形成追求术的思维,这样对别人是毒害,不是帮助。
      比如说关于疾病治疗的文章,如果把某一种疾病选取什么穴位都列出来,也可以,但会让读者过于追求这些穴位,而不是关注身体的本源,后来者会越来越不懂如何治病,只能照本宣科,形成后世钝化。张仲景作为就是这种情况。
      中医后世出现众多流派,分歧严重,张仲景有很大责任。
      所以呢,有些东西,当阔则阔,当丝则丝,顺势而为,如果简单到极致,一句话就能概括啦:一阴一阳之谓道。但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呢?
      现在人自我意识的多,思及别人的少,所以很多东西,真不能用自我的想法来套读者,简单明了的括概念,尽力做到不玄奥,不神秘,尽力归化常人,真有看不明白的人,那也没办法啦。
      顺势而为,这也是咱们的易经告诉咱们的


      IP属地:山东3楼2019-04-15 13:48
      回复
        其实说到张仲景对后世医家混乱有责任,他是无心的,他是善心的。他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对后世贻害那么大。几乎所有的医家都对张仲景充满了崇敬,对他的伤寒金匮视若宝典。很正常,因为直接拿过来就用,还能非常有效的治病,不是宝贝是什么?但,人有灵气的少,绝大多数人还是思维局限的普通人,能够直接照抄张仲景就非常不错了,哪里还会仔细去思考疾病的本源呢?再说,思考出现了偏差,还会出现治不好病的情况,甚至谬误的情况,这样的约束下,能够脱离经典而纯心追求根本的人就极少了。盲者摸象,经典只学习一部分,就会形成偏隘的思维概念,不分裂才怪呢。分裂多了,整个社会就会撕裂。从今天形式看,我们这个国家会出现一次大分裂的,没办法,改变不了的,这个种子,在一百年前就种下了。只有寄希望将来出现一位贤明的强权者,一步步去收拢了。这样的人出现,是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努力去做的,改变现在人的思想方式,以统合代替自我的思想方式,将来才会出现一位挽救我们国家民族的人。努力越晚,出现的越晚,这个民族就越受罪。


        IP属地:山东4楼2019-04-15 13:48
        回复
          再说一说关于文化近年来的割裂现象,我们虽然批评民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些人,但梁启超之类是没有那么大能量可以左右整个文化系统的。
          从历史的枝络来看,文化的变动在宋末就开始了,在元朝时出现了一次波旋,明朝有所恢复,但没有能够光复,因此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时代,各种思想奇人辈出。在明后期,世界历史出现了一次文化史上的勃发,这也影响到了整个世界格局。
          这个时期世界文化的大勃发,有学者考证讨论过,和蒙古西进,西人入中而带去的中原的思维有极大关系。这个时段的名字也蛮有意思:蒙,元。都含初始的征兆。看来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次大变动,天意如此吧。
          有清一朝,各种政策行为,很明显的是完全限制了整个汉态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在清晚期完全产生了民间思维的大倒退,民国时期出现各种革新也不奇怪,这些新文化的人,有他们的进取心,只不过方向是在清国家政策的影响之中。
          道家的思维是没有限制的,几乎历史上所有的道说,都是贴近真实的天地规律的,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概念,清朝正是打击了这种科学概念,将道贬低到了文化的末流,形成了迷信愚昧的状况,新文化的这些人,在内心中,已经脱离了道,所以他们也拾不起真实的本真来,但社会又需要支撑,在迷茫的时分,新奇特的西方暴力成了一些人心中跨不过去的鸿沟慢慢变成了先进和强大,也不异然。
          百姓是不能代表历史的,也不能代表文化,更不能推动文化的进步。
          虽然,这个观点和现在提倡的口号相悖,但真实的概念如此,做不得假。
          这些东西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社会所争论的正否之辩。
          从宋到今,整个历史的发展都是有链环的,中间哪怕出现一点变曲,我们的社会今天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很奇怪的。分析来去才能感觉到恐怕的事情:这个过程就是有安排的,不是随意发展胡来的。
          如果没有辽金蒙,西方社会可能永远也无法做到今天这个层面上来,而有了蒙的外侵,造成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版图和发展状态。天意是如此的,中华文化的高妙非得经过一个大互换,大交流的过程才能普化整个人类。
          从这个角度说,估计再有个几百年最多,整个世界思想的主流必然会回到我们的思想体系内。
          哪怕今天我们的文化再浑浑噩噩,也还会的,会普化到每一个人类,无需担心。
          再说说个人的思维吧。
          人不能思考过于偏颇的东西,西方哲学一直在探讨的最高境界是我。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来做什么。
          中国文化讲究天地,如何符合同天地的运行完美的契合,做到不逆天,不伤身。拉长时间来看,高低立判。
          但现在太多人的思维陷入到了我的层面上,因此所得出的一切结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自我意识过于浓厚,导致自大,自矜,这对于个人来讲,是比较危险的事情。
          中国人历代也犯过这样的毛病,但好在我们有一套完整的修身理论,时时注意警醒,才没有堕落到自我的层面。
          天地的初生是无法掌控的过程,无人知其来,无人知其去,猜测出来的东西都只能是猜测。建立在猜测上而更猜测的东西不可用。
          论思维的意境,无比于两晋,但沦为清谈的验例。太多时候,淳朴的东西才要紧,只不过人不懂罢了。
          老子不清谈,所以他敢讲天地。老子说,不知其所由,强名之曰道。老子是很现实的人物,终篇道德经,没有虚假的概念,更没有让人摸不着的概念,都很实用。
          太过于追求玄远的事情会让人茫殆。
          太多的人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周易,导致周易玄而又玄。玄则远,不能致用。学不能致用,所学无义。
          这样下去,周易真就成了糟粕了。
          活在当下,活好自己,做点不伤害自己的有利于别人的工作才是最要的事情,这个概念,有时候读书多了,反而会忘掉,还不如一些不识字的人能明白这些意境了。
          艮上坎下为蒙,空白之象,有蒙渐需,是发展之道,谦谦君子,始于童蒙,是潜龙之象,或可用之。不及则坎,诸事易困,或蹇或睽。
          今天,没多少人能做到了。


          IP属地:山东5楼2019-04-15 13:49
          回复
            我原来说诸事通易,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但能明白诸事通易的人不多。
            我们做人,人人做事,事物发展,天地变动,都是有一定的规则在里面的,这个过程总结出来的就是周易。
            因此,周易不复杂,周易不玄幻,不要把周易弄玄幻了。
            现在的人喜欢故弄玄虚,以便于让别人觉得自己高明一些,把本来简单的东西弄的复杂化,其起因,也和自我自利有关系。
            后人在这种体系下,又不能完全脱开自我去追寻根本,不明所以,故此玄而又玄。
            在玄的基础上去解释周易,怎么能够看到大道根本呢。
            太多解周易的朋友都从个人思想境界出发,有些解周易的朋友还喜欢将周文王个人原因强加进去,认为是文王为了推翻商朝而做出的一种密码,有私欲在里面,是帝王的统治之术。这太玩笑了嘛。
            周易是天地事物发展的规律,大无之大,小无之小。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越这种环境而存在。
            任何人把自我私欲带到周易里面去也做不到,不然周易就不能契合天地了。天地不以人嘛。
            说到帝王之术,其实都是近些年被一些所谓的文人给带坏了,这些个读了一点书的人,放不下自己的那点自我心,读点东西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谁也不瞧在眼里。
            没有什么帝王之术。
            以天地造化万物的大道来看,没有什么怜爱,她管你是谁呢?她只自己动作,能够跟随上这些动作的,就能获得天道,看上去就好像自由自在,天地关爱他。
            跟随不上天地动作的,看上去就好像天地不管爱,处处被掣肘。逆反的,就好像天地讨厌他一样,很快被灭绝。
            这些东西,只是我们的感觉而已,不是天地的本态。
            天地的这些个动作,就是过去说的道统。由道而发。是天地本色。
            能够做到道统,是读书人应该明白的事情,更是一个国家管理者应该明白的事情。
            谁能够遵守道统,谁就可以代天管理。不遵守道统,就需要让贤。
            过去的读书人,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过去的管理者,也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在别的帖子里,我说过元清两朝的事情,其实,这两朝和道统失序有很大关系。


            IP属地:山东6楼2019-04-15 13:49
            回复
              元清是由奴化社会主导中原的,中原地区的宋明两代是有道统的,但在整个天地环境下,需要改变。
              道统需要被全部人类所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我们中原。
              但很难扩散,夷狄为了果腹,是不肯学习大道的。
              天地需要人类改变,改变到地球出现问题时候能够自救,为了活着而存在的夷狄,怎么能够自救?只好开悟智慧。
              他们不肯学习,那就让他们来入主中原。所以,宋代的道统再正确,也需要大融合,以便于智慧的扩散。
              为什么说宋代的道统正确呢?因为宋代延续的是中原一贯的文化。
              这个文化,不单单是文字,更不单是诗词歌赋,也不是兵策计谋,而是一整套的运行体系。这个运行体系是符合没有死门的周行不殆的框架的。是五行。
              这个在其他篇章里面有讲,重复一下。
              举例说,天地之间最高级的存在是人。人的身体构造和其他物种有很大的区别。
              五脏是人体之元源。五脏是相互供应能量的,也可以相互制约的。是一个圆周似的循环,这个循环完美无缺,没有死门。只要按照这个圆周运行继续下去,不去干扰破坏,人类可以永远存在。
              而我们的文化正是认识到了这种完美循环存在,才仿造人体设计出了我们的管理体系。
              君主为心脏,两肺为左右宰辅,肝脏为将军防护,脾为仓储能源,肾为百姓工业生产。六腑相应,分别各具其责,支撑着一个体系运行。
              民肾为肝将供应,肝将为君心支撑,君心为脾源泽汲,脾源为肺相足济,肺相又为民肾生养。再扩大了,便是各经络相应,缺一不可。
              反过来,肺相问题会涉及肝将,肝将会破坏脾藏,脾藏会伤及民肾,民变会摧毁君心,心动则会影响肺相。一串相伤。
              虽然心为一身之主,而肺相却主一身之气,最容易受到波及,故此,肺相易难。一身也是肺相容易出问题,并且难以恢复。在一国,宰辅最容易受到波及,既要平衡君主,还要制约将官,诸事都可以寻到宰辅,故此宰辅多事。这是宰辅的职责所在,推脱不了,没有办法。
              这种仿造出来的体系,一直都贯穿我们的历史中,绵延生息。这种管理体系,是社会最完备的最恰当的管理体系。
              在元清时代,这个体系被改变了,宰辅没有了平衡君主的能力,也没有了制约将官的职责,天下以君为主导,就如同人体,会产生上热下寒,最终病倒。这是管理体的失察失败。是没有遵循历代的文化所造成的。
              恰好,那个时代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整个人类流动性扩展,和元朝的扩张有极大的关系。这是这种变动,才让符合圆周运行体系的天道文化扬散出去,开蒙了夷狄民族。
              人类社会今天才变成了这个样子,现在这个样子好不好呢?有人说人心不谷,其实没什么,人心从来就没谷过。
              今天变成这个样子,其实正是天地之气造化形成的,以便于在不远的将来,人类能够制造出可以远离太阳体系的环境,换一个地方继续生存。太阳系早晚会变化的不能生存的,这是天地在给我们做准备。


              IP属地:山东7楼2019-04-15 13:50
              回复
                很多东西都失去了道统了。但现在又改变不了,只好寄托于将来有贤人。
                最近也看了不少人在写老子,分析老子,其实看来看去,都是在说自己,很可惜。
                现在的人啊,总感觉写一点东西自己就是了不起了,就超过了古圣先贤了,就可以做大师了,这点要不得啊。
                我在网上看一些网友写的文章,各种类型的都有,但说实话,现在能称上大师的人,一个都没看见过。
                包括现在被人推崇甚高的一些人,都远远不够。他们都喜欢从个人思维来看东西,不知道天很高地很厚,心中没有天地,没有自然,只有自我以为,只有自我,没有他人,何论天地去?是水准到不了啊,是思维境界不够啊。
                这些人表面上很推崇先贤,口不离圣贤,实际上在内心里,是唯我独大的,总会感觉自己比圣贤要高明的多。
                解老子的很多文章,其实连老子的脚印都看不清,就敢写文字来解释老子了。其实,解来解去,也就是翻译了老子五千字文言到白话而已。
                有时间看看能不能写一点关于老子的文章吧,也还只能是写给能看的人看。


                IP属地:山东8楼2019-04-15 1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