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巴仁波切 极精彩开示 —— 如何使生命中的每一刻变得有意义?
当你回家时,以菩提心而行,怀着这种觉知。
这是如何享受生命,如何以有意义的方式过快乐的生活,不被自我所欺之道。
——梭巴仁波切/开示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是修行,什么不是修行;或者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了解这一点、拥有这种智慧的利益是不可思议、无穷尽的。
我们必需了解,一天二十四小时中,我们所有的行为——行、住、坐、卧、谈话、工作——都可以变成证悟的因,解脱的因,来世安乐的因,或是堕入三恶趣的因。一切都依我们的发心而定。
仅仅是喝一口水,光是喝水这一个动作,可以变成证悟的因,或解脱的因,或来世安乐的因,或堕入三恶趣的因。
因此。我们应该这样思惟:如果我以菩提心的动机喝水——为了利益众生而欲成就佛果——无论我从杯子里喝了几口水,无论我喝了几杯水,每一口都变成为了一切有情而成佛的因,成为一切有情安乐的因。
然而,如果我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心喝水,那么。每一口、每一杯水都只变成苦因,难忍的三恶趣苦的因——更不用说人道中各种问题的肇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世俗贪着心说话,那么。无论我们说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投生苦趣的因,苦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动机来开车,那么无论我们开了几个小时的车,全都变成恶业。但如果我们以良善的动机开车,无疑会变成安乐的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心睡觉,无论我们睡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恶业、恶趣因。
当我们写信或写书、看报纸或看电视,全都一样:这些行为是否成为佛法的修行、安乐的因,视发心而定。如果发心是执取今生的贪着心,那么无论我们做了多少读书、看电视等行为,全都变成恶业。
当我们出去购物时,购物的行为是否成为为其他众生而证悟的因,或自求解脱轮回的因,或来世安乐的因,依发心而定。如果是以执取现世的贪着心来购物,那么购物的一切行为——个、十、十五或几百、几兆——全都是恶业;它们不是佛法的修行。
当你工作时也一样:无论你工作了几小时,如果是以菩提心的发心,为了饶益一切有情而欲求佛果的心来工作,它就成为一切众生安乐的因。但如果你以贪着今生的心工作,它全变成恶业,三恶趣苦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