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人初试成绩386,最后一名擦线进复试,复试成绩86,能录取完全靠复试逆袭。
各科成绩如下:
政治:55(幸运的刚好擦线)
英语:77(六级500+ 雅思6.5 我承认我英语考得垃圾哈哈哈)
艺术基础:132
电影创意与批评:122
自我简介开始。
本科就读于211某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以本文对于工科跨考的同学用处较大,其余的同学也可略微参考。
在此不多赘述政治英语的复习流程,公共课的老师很多,公共课的复习方法五花八门,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最好,这次的公共课我可以说考得不尽如人意,所以没有太好的经验分享,以下着重说专业课的复习,且仅仅是针对电影方向的同学。
这是第一年四个方向分开考察专业二,所以大家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今后专业一是否也会分开考察不好确定,但艺术基础是通用的。
先放参考书目:
专业一 艺术基础
艺术概论部分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姚杰
《美学原理》叶朗
补充阅读:《艺术学原理》王一川(个人觉得时间紧迫的可以放弃)
知网论文(分专题)
以上三本完全足够应对考试,贪多嚼不烂。
电影概论部分
《影视鉴赏》陈旭光 戴清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舒晓鸣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胡滨
《电影文化之维》陈旭光
《视听语言》俞洁 邵清风等
补充阅读:《电影概论》杨远婴
《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
《影视艺术鉴赏》吴贻弓
知网论文(分专题,十分重要)
电影部分的东西很杂,没有系统成书,并且能用来答题的知识点很分散,所以阅读的书目偏多
注:虽然今年艺术基础考的都是艺术概论的内容,但电影概论的内容非常重要,不可忽视,在进行艺术基础的答题时,电影概论的内容完全可以充当举例以论证。
专业二 电影创意与批评
在此不建议跨专业的各位,特别是工跨艺的,不要浪费时间看相关编剧的书籍,如何做一个好编剧,救猫咪,等等等等。
写剧本,写作,创作,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看书并不会让你从不会写变得会写,所以这里不推荐书目。
只会分享如何备考。
--------------------------------------以下纯干货经验-----------------------------------------
【艺术基础】
由于本科一直接触的都是理工科的数学物理,可以说,这门课于我而言是十分陌生的,万事开头难,一旦下定决心开始,后面就会顺畅很多。
我gap了一年,也就是毕设做完,毕业证书拿到手之后,才开始正式复习,之前只断断续续的翻看《艺术学概论》。
--------------------------------------艺术概论部分------------------------------------------
七月-八月
通读彭吉象老师的《艺术学概论》与姚杰的《艺术概论》
这两本书内容其实很想,姚杰的《艺术概论》涵盖的内容要更多,包括了一部分的美学内容,所以建议两本对比阅读。
建议两个月通读两到三遍,第一遍快速阅读寻找出每一章节的论点与例子,第二遍开始背诵论点(例如今年考题“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这也是今后答题的论点,第三遍记熟相关例子。
九月-十月
对照两本书的目录,默写出章节框架(也就是每一章包含内容的论点),补充论点事例。开始找题目练习。(找题目练习非常关键)
十一月-考前
艺术概论方面并不需要阅读大量的论文,最重要的是要能融汇贯通书中的所有知识点,比如今年的考题考到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这就是考察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答题只要围绕形式与内容这两方面答便没有问题了。
所以!考前的两个月,回归课本,熟读知识点,熟读论点,例子,保持每两天一篇文章的练习。每周一次模考的练习,足以。
--------------------------------------电影概论部分------------------------------------------
通读《影视鉴赏》《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这三本书非常重要。
和艺术概论不一样的是,电影概论更需要理清一个框架,将书中的内容分成几个板块进行学习并加以补充。
例如:《中国电影史》:“影戏”
30年代电影
战后电影
十七年电影
文革电影
“新时期电影”
其中第一代到第六代导演分别在其中哪些时期拍摄了哪些电影,电影得到了哪些评价,代际导演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在通读之后要自己整理归纳的工作。
十一月前的工作基本就是:看书,看论文,归纳总结。
十一月后:题目练习
【电影创意与批评】
这部分分为三块:1.创作(剧本/故事/策划)
对应今年第一题: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写一个故事并进行策划
2.电影热点评论
对应今年第二题:如何看待颜值化表演对电影产业今后发展的影响
3.电影常识论述
对应今年第三题:请用近些年的电影举例导演、编剧、制片人、监制的关系
首先,创作板块
没得说,多看故事,找一些想法新颖的公众号故事阅读,或者多看一些微电影
剧本与策划的格式要熟记于心
对于如何快速写出一个剧本,因人而异,重要的是起承转合,并不是说出人意料的反转就会让人眼前一亮,平实的结局如果能制造尽可能多的小冲突,小起伏也会是佳作。
其次,电影热点评论
这个题目与艺术基础的题目有些相似,拟好分论点,举例答题
最后,电影常识论述
这个题目涉及的广度很大,今年考这个题,明年会考那个题,总的而言,要在备考时熟知电影产业内容,电影制作的整个流程等等,这些就靠自己搜索资料和平日积累了
重点,电影批评
因为今年是第一年四个方向分开进行专业二的考察,所以我本来以为会考影评,所以也准备了。不过说不定明年会考,谁知道呢?
电影批评主要涵盖几个方面的写作方法,对于应试,也应该像论文写作一样,有论点有论据,而不是一味地抒发对于电影的主观看法。
最后
切记不要刻板的答题,北大的题目都非常灵活,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语言尽量展示专业化,学术化,不要口语化的作答。
-------------------------------------------干货完结------------------------------------------
写给工科的各位:
如果真的想从艺,请做好历经万难的准备,北大艺术学院MFA的分数线从今年开始已经飚高,不再是以往可能有些人想刷学历便考的专业了,请谨慎考虑与对待。
工科出身的我们可能文采不足,可能对于专业课很陌生,但不怕,我们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能让我们在迈过开头的坎后,一路走向成功,记住,持之以恒,终成仁。
与各位共勉。
各科成绩如下:
政治:55(幸运的刚好擦线)
英语:77(六级500+ 雅思6.5 我承认我英语考得垃圾哈哈哈)
艺术基础:132
电影创意与批评:122
自我简介开始。
本科就读于211某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以本文对于工科跨考的同学用处较大,其余的同学也可略微参考。
在此不多赘述政治英语的复习流程,公共课的老师很多,公共课的复习方法五花八门,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最好,这次的公共课我可以说考得不尽如人意,所以没有太好的经验分享,以下着重说专业课的复习,且仅仅是针对电影方向的同学。
这是第一年四个方向分开考察专业二,所以大家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今后专业一是否也会分开考察不好确定,但艺术基础是通用的。
先放参考书目:
专业一 艺术基础
艺术概论部分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姚杰
《美学原理》叶朗
补充阅读:《艺术学原理》王一川(个人觉得时间紧迫的可以放弃)
知网论文(分专题)
以上三本完全足够应对考试,贪多嚼不烂。
电影概论部分
《影视鉴赏》陈旭光 戴清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舒晓鸣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胡滨
《电影文化之维》陈旭光
《视听语言》俞洁 邵清风等
补充阅读:《电影概论》杨远婴
《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
《影视艺术鉴赏》吴贻弓
知网论文(分专题,十分重要)
电影部分的东西很杂,没有系统成书,并且能用来答题的知识点很分散,所以阅读的书目偏多
注:虽然今年艺术基础考的都是艺术概论的内容,但电影概论的内容非常重要,不可忽视,在进行艺术基础的答题时,电影概论的内容完全可以充当举例以论证。
专业二 电影创意与批评
在此不建议跨专业的各位,特别是工跨艺的,不要浪费时间看相关编剧的书籍,如何做一个好编剧,救猫咪,等等等等。
写剧本,写作,创作,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看书并不会让你从不会写变得会写,所以这里不推荐书目。
只会分享如何备考。
--------------------------------------以下纯干货经验-----------------------------------------
【艺术基础】
由于本科一直接触的都是理工科的数学物理,可以说,这门课于我而言是十分陌生的,万事开头难,一旦下定决心开始,后面就会顺畅很多。
我gap了一年,也就是毕设做完,毕业证书拿到手之后,才开始正式复习,之前只断断续续的翻看《艺术学概论》。
--------------------------------------艺术概论部分------------------------------------------
七月-八月
通读彭吉象老师的《艺术学概论》与姚杰的《艺术概论》
这两本书内容其实很想,姚杰的《艺术概论》涵盖的内容要更多,包括了一部分的美学内容,所以建议两本对比阅读。
建议两个月通读两到三遍,第一遍快速阅读寻找出每一章节的论点与例子,第二遍开始背诵论点(例如今年考题“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这也是今后答题的论点,第三遍记熟相关例子。
九月-十月
对照两本书的目录,默写出章节框架(也就是每一章包含内容的论点),补充论点事例。开始找题目练习。(找题目练习非常关键)
十一月-考前
艺术概论方面并不需要阅读大量的论文,最重要的是要能融汇贯通书中的所有知识点,比如今年的考题考到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这就是考察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答题只要围绕形式与内容这两方面答便没有问题了。
所以!考前的两个月,回归课本,熟读知识点,熟读论点,例子,保持每两天一篇文章的练习。每周一次模考的练习,足以。
--------------------------------------电影概论部分------------------------------------------
通读《影视鉴赏》《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这三本书非常重要。
和艺术概论不一样的是,电影概论更需要理清一个框架,将书中的内容分成几个板块进行学习并加以补充。
例如:《中国电影史》:“影戏”
30年代电影
战后电影
十七年电影
文革电影
“新时期电影”
其中第一代到第六代导演分别在其中哪些时期拍摄了哪些电影,电影得到了哪些评价,代际导演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在通读之后要自己整理归纳的工作。
十一月前的工作基本就是:看书,看论文,归纳总结。
十一月后:题目练习
【电影创意与批评】
这部分分为三块:1.创作(剧本/故事/策划)
对应今年第一题: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写一个故事并进行策划
2.电影热点评论
对应今年第二题:如何看待颜值化表演对电影产业今后发展的影响
3.电影常识论述
对应今年第三题:请用近些年的电影举例导演、编剧、制片人、监制的关系
首先,创作板块
没得说,多看故事,找一些想法新颖的公众号故事阅读,或者多看一些微电影
剧本与策划的格式要熟记于心
对于如何快速写出一个剧本,因人而异,重要的是起承转合,并不是说出人意料的反转就会让人眼前一亮,平实的结局如果能制造尽可能多的小冲突,小起伏也会是佳作。
其次,电影热点评论
这个题目与艺术基础的题目有些相似,拟好分论点,举例答题
最后,电影常识论述
这个题目涉及的广度很大,今年考这个题,明年会考那个题,总的而言,要在备考时熟知电影产业内容,电影制作的整个流程等等,这些就靠自己搜索资料和平日积累了
重点,电影批评
因为今年是第一年四个方向分开进行专业二的考察,所以我本来以为会考影评,所以也准备了。不过说不定明年会考,谁知道呢?
电影批评主要涵盖几个方面的写作方法,对于应试,也应该像论文写作一样,有论点有论据,而不是一味地抒发对于电影的主观看法。
最后
切记不要刻板的答题,北大的题目都非常灵活,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语言尽量展示专业化,学术化,不要口语化的作答。
-------------------------------------------干货完结------------------------------------------
写给工科的各位:
如果真的想从艺,请做好历经万难的准备,北大艺术学院MFA的分数线从今年开始已经飚高,不再是以往可能有些人想刷学历便考的专业了,请谨慎考虑与对待。
工科出身的我们可能文采不足,可能对于专业课很陌生,但不怕,我们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能让我们在迈过开头的坎后,一路走向成功,记住,持之以恒,终成仁。
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