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吧 关注:1,688贴子:8,474
  • 6回复贴,共1

求教大神,理学家如何“格物”?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帮一个高中小白问的,没有人讲如何格物。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4-07 18:10回复
    当你走过一个红绿灯十字路口时,旁边没有人,你又没有急事要办。这时候你如果闯了红灯就是为恶,而当你刚想闯的时候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当下就成全你那过意不去的是非之心,外在表现上就是没有闯那个红灯,就是格物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17 16:23
    回复
      2025-07-13 01:55:58
      广告
      有没有听过王守仁格竹七日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9-16 18:20
      回复
        观察事物明白事物道理就是格物。不行的话试试内心去恶存善这也是格物。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9-10-19 11:44
        回复
          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种不同的阐释:
          按程朱理学的说法“格,至也”,“格物”就是接近外物,至于进一步如何操作没有说明。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王阳明“格竹”,王阳明只说自己格了七日的竹子,也没说自己是怎么格的。有一段原文“因指亭前竹子,令去看”,据此推断,“格物”指的是接近外物观察研究。
          王阳明“格竹”失败,就将其归咎于朱熹所解释的“格物”是错误的。他给“格物”新的解释,“格,正也”,“格物”即“正心”的意思,体现了陆王心学哲学意蕴。所谓“正心”,即端正心之本体,明确善恶之来源,落实到实践中就是为善去恶,如其所说“为善去恶是格物”。


          5楼2020-03-14 09:58
          回复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朱子认为,格物的意思就是要穷究事物之理。
            "格,犹扞也、御也。能扞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郑氏以格为来,或者犹未尽古人之意乎。"
            司马光认为,格物实际是要去抵御外物(外物会干扰诱惑心神)。
            我更赞同朱子的解释。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3-27 21: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