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枝头吧 关注:7贴子:346
  • 9回复贴,共1

桃夭·八闻道——〉一去二三里:以数字入名的古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数字诗


IP属地:浙江1楼2019-04-06 22:59回复
    导语
    古人名字中含有数字,大抵分四类情况:
    没有正规名字以数字代称;身份卑贱而不得取名;数字含有寓意;雅称或是美称。
    下面将从这四类情况介绍以数字入名的古人。


    IP属地:浙江2楼2019-04-06 23:24
    回复
      2025-07-25 06:05: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以数字代称
      这一种情况在平民中十分常见,上至宋代,下至现代农村,都能发现这种起名方法的踪影。
      用于代称的数字多为此人在家中的排行,如张三、李四、王五等。有些人在数字后添一个“郎”或是“娘”,例如《水浒》中的武大郎、扈三娘等。
      由于这一方法十分简便易懂,适合不识字的平民,故而得到推广传袭。


      IP属地:浙江3楼2019-04-06 23:32
      回复
        二、身份卑贱者不得取名
        元朝统治者为蒙古人,十分瞧不起汉人,于是有法令“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意思就是以父母年龄之和为名。如丈夫年二十四,妻子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丈夫年二十三,妻子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为四五,或为五九,因为乘法口诀有五九四十五。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正是因为他出生时父亲四十八岁,母亲四十岁,合计为八十八岁。他的祖祖辈辈亦是如此:父亲朱五四,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
        鲁迅的《社戏》中就讲到“六一公公”家的豆被孩子们偷了一大捧。小说的背景当然是绍兴的农村,此六一公公的名“六一”,怕也是元代平民起名习俗在绍兴当地的遗存。


        IP属地:浙江4楼2019-04-06 23:43
        回复
          三、有寓意的数字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数字便是不同的,有吉祥亦有不吉利,有讨喜亦有讨嫌。在起名中用到的数字多为有美好寓意的,其中寄托了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愿景。
          大家较为熟悉的一个人便是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使“三变”这个名字为人熟知。此二字渊源颇深,为旧时精典词语。《论语》有:“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子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里的三变是指古代君子给人留下的三种美好印象。“三变”蕴含之意与《论语》中的含义关系紧密,是一个严肃而庄重的词语,同时柳永的表字“景庄”相通,寄托了长辈对柳永修身美性、向君子看齐的美好愿景。
          另一个是张九龄,其实历史上名为“九龄”者甚多,而张九龄较有名,故为例。“九龄”二字出自《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梦帝与我九龄”。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为长寿之意。在古代医疗不发达的社会,孩子早夭非常常见,人们的平均寿命也不长,取这一名字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IP属地:浙江5楼2019-04-06 23:56
          回复
            结语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字便只这么多,而变化有无穷多。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我们知道或是不知道的古人,拥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不论是被迫接受还是欣然自得,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IP属地:浙江7楼2019-04-07 00:28
            回复


              IP属地:浙江9楼2019-04-07 00:31
              回复


                IP属地:浙江10楼2019-04-07 00:33
                回复
                  2025-07-25 05:59: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浙江11楼2019-04-07 00:35
                  回复



                    IP属地:浙江12楼2019-04-07 0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