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城强,县域兴;县域兴,广宗强。县城是县域振兴的希望,然而,通过与周边兄弟县城的比较,广宗差距自现:城镇的意识不强,经营县城的氛围不浓,重视县城建设的力度不够。县城作为县域中心,基础差、起步晚、层次低,缺乏有效带动和辐射县域发展的能力。
一问:为什么要加快县城建设?
县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
2017年,我县人均GDP1.76万元元,仅占全国的29.8%,抓县域经济,首先抓县城经济;抓县城经济,首先抓县城建设。县城建设,是促进县域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增长点,是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支撑点,是构建完整城镇链的领跑点,是农村人口实现城市梦的圆梦点,是实现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其意义不言而喻。
目前,我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左右,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县城扩容提质,增强县城承载能力,可以引导更多农民转移就业,扩大城镇消费群体,升级消费结构,释放消费潜力,增加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住宅建设的投资需求,为县域经济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
二问: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辐射带动力弱 逊于周边县城
目前,广宗在县城建设方面显现出地方领导重视不够、能力不强、水平不高;规划层次不高;公共服务能力和设施不足;没有形成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兄弟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广宗与平乡的一河之隔,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两县历史背景相似,土地面积、人口规模相当,但发展相距甚远。平乡县城常住人口比广宗多3万人,平乡的GDP收入是67.7亿元,财税收入3.7亿,广宗GDP收入是53亿元,财税收入1.87亿,GDP比平乡少14.7亿,财税收入是平乡的一半。
有比较才能看到差距,在县城建设上,我们既要看到机遇与优势,增强发展自信,更要看到问题与不足,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知耻后勇,奋起直追。
三问:有没有可能做大做强县城?
我县具备基本条件的条件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及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均对城镇化发展有明确要求,加快县城建设拥有良好机遇。我县城也具备建设中型县城的基本条件。从面积看,每个县城建成区面积将近12平方公里。从人口看超过7万人,县城初具规模。
另一方面从产业与相关设施来看,县城周边开始集聚形成一个以上主导产业,相关设施也逐渐配套。广宗城区周边集聚了童车、儿童玩具产业。广宗教育崛起势必能带动更多的教育产业发展。
四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抓好5个链条、4个一批 提高3种认识
做大做强县城,要按照“543”思路,统筹发展县城产业,加快县城建设,加快形成带动镇村、覆盖县域、辐射周边的中小城市。
“5”,就是立足长远、着眼全局,抓好“五个链条”:一抓城镇链,加快形成县城—核桃园镇—冯家寨镇(自行车小镇、孙庄、北孝路、田庄、大三州、东铺)—塘疃镇(葡萄小镇、丁庄园区),一城三星辐射模式。二抓交通链,加快形成高速公路—快速干线—国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公路链。县城与核桃园镇、自行车小镇、葡萄小镇之间必须有快速通道,同时要加快县乡道要建设。三抓产业链,尤其是加大对教育园区的投入,形成县域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四抓生态链,加强县城应滨湖公园、石佛寺公园的建设。五抓动力链,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县城建设格局,做到县城建设政府调控精准发力、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市场源泉充分涌流。
“4”,加快扩容提质,拉开县城框架,抓好“四个一批”:一是坚持交通先行,突出抓好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爱民街、建设街、体育路等断头路打通,做好路灯智慧照明。二是坚持服务优先,重点抓好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园区、中医院、体育馆、电影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城市卫生设施等。三是坚持改造争先,重点抓好一批“三旧”改造项目,比如教育局后至陈村、中医院至兴广市场、大堂周边等老旧棚户区的改造,有效改善县城面貌、提升县城形象。四是坚持创新驱动,重点抓好开发区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
“3”,就是提高“三种认识”:一要坚定“为官一任、必有作为”的信念。一定要有经营县城、发展县城、建设县城的意识,要有加快县城建设发展的行动自觉。二要坚持领导靠前,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三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驱动”的方向。将创新驱动、质量驱动“双驱动”与产业转型、县城转型结合起来。
五问:如何破解县城建设难题?
解放思想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县城建设
县城建设,最突出的难题是资金难和用地难。解决资金难题,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国家正在大力推广PPP融资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极大的政策利好。 “三旧”改造和商住项目,引用民营资本,尤其是创业成功的乡贤和企业家,现在要推广使用PPP模式,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舍得让利乡贤、让利企业、让利社会,最大限度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在用地问题上,要集中做好土地存量文章,全力以赴激活、盘活、用活存量土地。一要下决心抓好“三旧”改造。二要加大清理闲置土地力度。三要用好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各地一定要转变用地方式,严控新增土地,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监管处置力度,坚决纠正土地闲置中反映出的各种不作为,杜绝土地资源的随意浪费、粗放经营和无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