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吧 关注:447贴子:2,707

回复:魔拼汉语与魔拼汉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7、中元音e和o
目前汉语拼音中的中元音表面只有两个宽式音位/e/和/o/,但实际代表着普通话汉语[e][ɤ][o][E][ә][ɛ][œ][ɔ]的八个音素,读音变化如图三:国际音标IPA舌面元音位置图(来源于网络截图):

图三、IPA舌面元音位置图
e[e]:半高前扁元音。单韵se【se色】?复韵ei【ei诶】、bei【pei杯】。
e[ɤ]:半高后扁元音。单用e【ɤ鹅】。单韵ge【kɤ格】、she【ʂɤ舌】。
o[o]:半高后圆元音。单用o【o噢】。单韵bo【po波】。复韵duo【tuo多】
e[E]:中间前扁元音。单用E【E鄂】(湖北别称)。
e[ә]:中间央椭元音。复韵er【әr儿】、en【әn恩】、ben【pәn奔】。
ê[ɛ]:半低前扁元音。单用 ê【ɛ唉】。复韵ie【iɛ爷】、bie【piɛ别】。
ê[œ]:半低前圆元音。单用 ê【œ欸】(叹词)。
o[ɔ]:半低后圆元音。近似于【嗷】的读音。
其中的一个音位e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六个变体[e][ɤ][E][ә][ɛ][œ],在与其它音位结合语境中且能达到基本上互补。而单韵时是对立的。如e【ɤ鹅】与【E鄂】对立,“色”读se[sɤ]还是[se]?加符字母ê是【ɛ唉】或【œ欸】或【әi诶】?为了区分单韵时出现的对立现象,汉拼对其处理采用了两个极端,一是采用増加音位变体的异形化处理,二是采用减少音位变体的同音化处理。
増加音位变体的异形化处理。单用或单韵时,汉拼为了对元音e过多的变体进行有效语音分辨时,通过使其元音e音位变体的变形来达到异形异音之目的,就直接给元音e的变体字母加符(ê)或改大写(E)。因此,造成了应用上的不便,既不符合拉丁字母的拼写规范,也不便于键盘输写,这就说明加符字母或改大写违反常规,不能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
减少音位变体的同音化处理。单韵时为了避免音位变体之间的混淆和对立,并达到通过减少元音e的音位变体之目的,就直接把[E]或[e]的字音转移到[ɤ]的读音中,因此造成了原本属于【E鄂】的汉字读音在很多字典中消失以及[e]名称音资格被剥夺,最终都被【ɤ鹅】同音化了。为了减少单用时e音位变体的对立,采用了不合理的同音化处理,造成普通话损失重要语音信息,得不偿失。
再者,根据图三中的国际音标(IPA)舌面元音位置图所示,中元音音位的变体与分布很明显存在两大缺陷:
中元音舌位层级过多过密(三级:半高、中、半低),导致其音位变体繁多,规则混乱,容易发生混淆和纠缠。如韵母ong与ung读音混淆,是因为字母o不是真正的中元音,而是半高元音[o],与高元音u有着同样“高”因素,受“高”因素影响导致韵母读音混淆。再如汉字“烟”的拼写是yan还是yen?语言界一直纠缠不清,那是因为字母e也不是真正的中元音,而是半低元音[ɛ],与低元音a有着同样“低”因素,因受“低”因素干扰发生纠缠。再有,因变体[ɛ]的“低”因素还导致音节ye[iɛ]与yae[iai]读音相同,ye = yae?令人错愕。
用[ɤ]音位代表元音e的名称音是一种错误选择,这是因为半高后元音[ɤ]和[o]都处在舌位图相同位置呈叠加状态(如图三),违背了两个中元音(名称音)分布均衡对称原则(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中只有五个元音[i][u][e][o][a],呈倒三角形分布,其中名称音元音[e]和[o]分布在舌位图两个腰上呈对称分布)。再者,作为名称音的元音必须是构成复合韵母的元素,而[ɤ]音位并没有与任何元音或辅音构成复合韵母的实际行动,因而就不备元音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也就不具有名称音的元音资格。事实证明,e[ɤ]的名称音选择违反常规。
中元音“半高”“半低”的舌位状态很难具体掌握,容易跟高、中、低舌位混淆和纠缠。过多过密的音位变体会带来误导和干扰,并产生负面影响。一个音位偿若包含太多的变体,音位和变体的联系以及组合关系必然复杂化。一个音位变体越多,混淆概率就越大。如图三中的国际音标(IPA)舌面元音位置图,对众多音位及变体作繁琐的描写,违背了音位归纳的简明原则,因而不符合我国普通话语言的理论实际,并给教学带来不便。作为专业教师和语言学者来说并不觉得难,因为他们有变通的学识和技巧;作为母语者或一般学生来说勉为其难,因为他们的语音能力更多来源于社会实践或老师口头传播;而自学者或外族人学汉语其难度可想而知,音位及变体的复杂联系使人晕头转向。
普通话汉语的中元音真的需要那么多音位变体吗?回答是否定的。如图四,魔拼汉语舌面元音位置图。由六个名称音元音i、u、v、e、o、a和一个音位变体央元音e[ә],构成舌位图高、中、低层级的单元音体系。然后再由单元音组成舌位图半高、中、半低的复元音体系ae、ao、ei[әi]、eu[әu]、ee[әe]、eo[әo]。

图四、魔拼汉语舌面元音位置图
魔拼汉语方案中的中元音e和o,代表着普通话语言两个具有名称音资格的前元音[e]([e][E][ɛ]合并)和后元音[o]([o][ɔ]合并)以及一个音位变体央元音[ә],总共只有三个音素构成了舌位图的中元音音位系统([œ]、[ɤ]复合化),而且都处在舌位图的中间层,并非原汉拼[e]和[o]的“半高”舌位。其中央元音e[ә]与前元音e[e]是韵母前缀与后缀的位置互补关系,使用同一字母e表示。
e[e]:中间前扁元音。单用e【e鄂】。单韵se【se色】。复韵bie【pie别】。
e[ә]:中间央椭元音。复韵en【әn恩】、ben【pәn奔】、bei【pәi杯】。
o[o]:中间后圆元音。单用o【o噢】、单韵bo【po波】。复韵duo【tuo多】
图四中,还涉及到六个复元音ae[ɛ]、ao[ɔ]、ei、eu、ee[œ]、eo[ɤ](e前缀为央元音)。其中四个ae(ai)、ao、ei、eu(ou)处在半高半低舌位上,是原汉拼本来就已经存在的复元音。另外两个ee和eo处在中间舌位上,是本方案中新增加的复元音。复元音往往与中元音的变体交织重叠在一起,如复元音ae、ao、ee、eo分别与音位变体[ɛ][ɔ][œ][ɤ]的位置发生重叠并导致读音雷同。这就证明除了央元音[ә]以外的音位变体实际上都是重复多余的,因而都可被复元音替代。况且,去除[ɛ][ɔ][œ][ɤ]四个变体换来ee、eo两个复元音的增加是值得的,这样就不需要给字母加符ê[ɛ/œ],如ae【ɛ唉】、ee【œ欸】。还可使[ɤ]的名称音资格让位于[e]元音,并带给汉语重要的“单韵[e]”信息,如“鄂”读[E]非[ɤ],“色”读[se]非[sɤ]。复元音替代音位变体还可以做到标音的直接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没有变通和异读的繁琐,减少音位变体的对立带来干扰和纠缠。
魔拼汉语从音位系统、简明的原则出发,音位系统以少为贵能够较好地简化音位和变体的联系,避免对众多的音位变体作繁琐的描写。而原有汉拼的e[ɤ]和ê[ɛ/œ]在本方案中并不属于单元音的范围,或者说它们原本就不具备汉拼单元音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且以复合元音eo【ɤ饿әo】、geo【kɤ格】和ae【ɛ唉】、ee【œ欸әe】的动态组合方式更能体现出它们的真实身份与读音;把本不该属于单元音的变体复合化,还可以减少元音音位不必要的变通及异读负担。通过减少中元音的音位变体,优化其元音的结构,合理分配中元音的责任范围,使得汉拼的音标系统以及舌位图原理更加简单化和逻辑化,方便学习和应用。
经过前面的总结,魔拼汉语的中元音应用生成规则共有三条,如下:
中元音前缀央化。韵母前缀的元音e可视其为音位变体央元音[ә]。
中元音中缀弱化。高元音之间或高元音与辅音之间存在被弱化掉的央元音。
中元音后缀分化。韵母单韵或后缀的中元音分化为前元音[e]和后元音[o]。
“汉拼中元音”与“魔拼中元音”的音位及变体的应用规则对比如下:


IP属地:江西146楼2021-01-06 13:57
回复
    补充(中元音e和o)
    中国传统音韵理论可以证明前响复元音替代音位变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图五,注音字母与元音舌位图的关系中,我们发现注音字母实际就是音位标音,而且音值固定,见符知音,并具有标音的简明性、直接性、准确性和易学性。避免了汉拼对众多音位变体作繁琐的描写。如注音字母与前响复元音的关系,如ㄞ(ae)、ㄟ(ei)、ㄠ(ao)、ㄡ(ou)、ㄝˆ(oe)、ㄜ(eo),以此证明,把前响复元音处理为一个单独的音位,替代汉拼的音位变体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其设计不仅切合中国传统的音韵理论,而且也符号普通话音系学的音位归纳理论。

    图五、注音字母与元音舌位图的关系
    魔拼虽然与汉拼有着同样拉丁字母音素化的语音特征,但从音韵理论结构来说魔拼与注音走的更近。注音、魔拼、汉拼三者元音音位归纳比较如下。


    IP属地:江西149楼2021-01-23 11:34
    回复
      重贴韵母表供参考。



      IP属地:江西150楼2021-02-03 13:40
      回复
        2-8、元音e的名称音归属
        世界上大部分语言都只有五个基本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后排序区分为[i]、[u]、[e]、[o]、[a]。如图六,五个基本元音中,[a]占据整个底部,[i]和[u]为顶部的两个端点,[e]和[o]则处在两个腰的中点上,呈典型的“元音三角”分布,并且具有语言普遍性。实际上这5个基本元音也是它们名称音的来源,跟国际IPA舌面元音音位比较,其音值或听感的差异性非常明显,而且简单明了,不易相互混淆。如果需要,还可通过加密方式得到更多的元音音位,前提是把前响复元音ae、ao、ei、eu、oe[œ]、eo[ɤ]都当作整体的元音音位对待。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中只有五个元音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语言都选用这五个元音的原因。

        图六、五个基本元音舌位图
        与“元音三角”不同的是,汉拼共有六个具有名称音资格的元音,分别为[i]、[u]、ü[y]、e[ɤ]、[o]、[a]。但例外的是,其中e名称音是五个基本元音[i u e o a]中唯一不使用本身字母[e]音标命名的,而是变异字母[ɤ]。而且[ɤ]处在后园元音[o]的相同位置上(如图三),舌头后缩,口唇扁状,名为后扁元音e[ɤ]。汉拼中两个具有名称音资格的后扁元音e[ɤ]和后园元音o[o]都处在舌位图的“后”腰上,并呈叠加状态,致使由名称音元音构成的“元音三角”畸形,违背了两个中元音(名称音)分布均衡对称原则。更为严重的是,汉拼赋予e[ɤ]的名称音地位,不仅意味着e[ɤ]音位拥有单独构成韵母的特权,反过来致使[e]的名称音地位被剥夺,使其沦为e[ɤ]音位的变体并失去单韵母资格,导致[e]韵母的发展空间被阻断,造成汉语损失重要的单韵母[e]信息,使得原本读e【E鄂】和se【se色】的音节,因[e][E]与[ɤ]的对立不得不改读e[ɤ]和se[sɤ]。
        另外,从[ɤ]音位的应用现状还可发现,[ɤ]音位不但违背了两个中元音(名称音)分布均衡对称原则,而且也没有与任何元音或辅音构成复合韵母的实际行动,这说明[ɤ]音位不具备元音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或者说根本就不具备基本元音的资格,充其量是个边缘元音。元音是指声带颤动,气流不受阻碍的声音,这是所有舌面元音的共性。但要满足元音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还必须具备另外两点:一、前扁后圆;二、复合韵母。对e[ɤ]音位来说,如果达不到这两点,其基本元音地位就值得怀疑。
        前扁后圆。在正常的情况下,前元音往往是扁(不圆)唇的,而后元音往往是圆唇的,这是发元音时口形舌位最自然放松的状态。这是因为,舌头前伸时,口腔嘴唇呈扁平状;舌头后缩时,口腔嘴唇呈圆形状。只有口腔形成圆状时,才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后缩的舌位。否则,不圆的扁状口腔很容易与后缩的舌位产生抵触,在形成[ɤ]音位的同时,其舌位被挤压到处于紧张的状态,无法在狭隘的口腔中施展,并使得其失去自由组合韵母的灵活性。这也就是后扁元音[ɤ]不能与任何元音或辅音构成复合韵母的根本原因所在。
        复合韵母。是指元音除了单用或单韵以外,还可以与其它元音或辅音组成复合韵母的,才称得上真正元音。基本元音必须是复合韵母的构成元素,否则就不具备元音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如汉拼所谓的元音e[ɤ]只能是单用的e【ɤ鹅】,或单韵母的ge【kɤ歌】。但不是复韵母ie的e[ɛ],也不是复韵母ei的e[e],更不是复韵母en、eng的e[ә]。这就说明e[ɤ]是汉拼6个基本元音中唯一不能够与任何元音或辅音构成复合韵母的元音,是一个孤独的音位。因e[ɤ]的孤独特征,不具备元音的基础性和使用性,与汉拼的基本元音系统不相配套,也就没有资格去充当汉拼基础性的标杆元音,充其量是个边缘化的元音。
        通过上述论证,e[ɤ]肯定不是汉拼的基本元音,它缺少前扁后圆的基础条件,也没有复合韵母的实际行动。但是,[ɤ]的读音却是真实存在的,其实际是从央元音[ә]过渡到后圆元音[o]的动态复元音eo[әo],与静态单元音e[ɤ]相比,[әo]比[ɤ]更能准确、直接地反映出“鹅”的真实读音,如eo【әo鹅】、geo【kәo歌】、sheo【ʂәo舌】。事实证明[ɤ]不配套基本元音,只有复元音[әo]才是[ɤ]的最好归宿。但问题是汉拼为什么不承认复元音eo[әo]的实际呢?原因在于复元音eo是汉拼所谓的“双核”结构,严重违背了汉拼只有一个韵腹核心的理论,由此动摇了汉拼韵腹“单核”的理论根基,这是汉拼不允许复元音eo存在的理由。其实“双核”结构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汉拼理论中只有“一个韵腹核心”。
        通过动态复元音eo[әo]取代静态单元音e[ɤ],不但可避免[ɤ]与[e]在“单韵”时出现的对立现象,还可避免汉语损失重要的“单韵[e]”韵母信息。但问题是,汉拼错误地把[ɤ]和[e]归纳到同一个音位里,并赋予[ɤ]的名称音地位,致使[e]沦为[ɤ]的变体,甚至还认为它们是互补关系,从不出现在相同的语境中。其实并非如此,如“鄂”原本读[E],“色”原本读[se],但为了避免[E][e]与[ɤ]的对立,在人为的干扰下不得不改读[ɤ]和[sɤ],很显然,人为干扰下的互补并不是理论上真正的互补。因此,为了避免[e]与[ɤ]在“单韵”时形成“你死我活”的对立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复元音eo[әo]取代单元音e[ɤ]。这样就不存在[e]与[ɤ]的对立,[e]也不就再沦为[ɤ]的变体,也就意味着元音e[e]有机会获得名称音资格,有了名称音资格就有了其单韵母[e]的扩展空间。
        元音[e]的名称音回归。没有了[e]与[ɤ]的对立带来的束缚,元音[e]的名称音资格不但实至名归,而且还使得“单韵[e]”韵母获得重生,这也就意味着汉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韵母,如e【e鄂】、e【e呃】、ze【tse则】、ce【tsʻe测】、se【se色】,其中韵母是[e]而不是[ɤ]。随着未来汉语的发展,单韵母[e]还会得到更多的应用空间,如de[te]、te[tʻe]、le[le]、ge[ke]、ke[kʻe]、he[xe]等。
        元音[e]的名称音汉字。目前读[e]的汉字只有一个“鄂”,国际标音[E],湖北别称。用“鄂”字音来表示元音[e]的名称音并不理想,这是因为“鄂”是个生僻的地名简称,不具有标音的启示性。目前能适合元音[e]的名称音汉字只有“呃”字,“呃”字除了用于“呃逆”解释外,还可用于语句开始前或中间段出现延缓或犹豫时发出的ē【e呃】的声音(拟声词),如:“呃我考虑一下”。


        IP属地:江西151楼2021-02-03 13:55
        回复
          【牛年快乐】


          IP属地:江西152楼2021-02-12 09:07
          回复
            2-9、韵母ung(ong)
            普通话汉语的韵母ong原本是ung【uәŋ嗡】。
            原来的说法是,为了兼顾普通话语言拼音系统和文字拼写系统的两者折衷方案,考虑到ung韵母中的u与n或u与ü容易混淆,并导致字形拼写不醒目,u就被替换成了o,于是就有了ong韵母。
            还有说法是,为了韵母ong与iong配对。制定方案当时,“胸”韵母原设想拼式为iung[yŋ],后来考虑到其中iu是[iou]的缩写而不是[y],认为iu与ng的结合不符“胸”韵母的拼音形式,无可奈何之下就把“胸”韵母改为iong,为了配对就有了ong韵母的出现。
            再就是,汉拼认为韵母ong与ung读音接近,是因为其中[o]是“后圆、半高”元音,[u]是“后圆、高”元音,因都有同样的“高”因素,导致韵母ong与ung读音接近,从而达到两者互混、互换目的。
            后来,汉拼又出现了韵母拼音形式中的ong与ung(weng)的分写,并且还认为两者是不同的读音,甚至后来发展到干脆认为韵母ong相比ung的拼音形式更切合“工、通”汉字的实际语音,反而怀疑ung作为韵母的不正确。
            ong替代ung的理由五花八门。为求“字形醒目”或“配对iong”,把ung改造成ong,导致其符号与实际音值不相对应,不但丧失标音的准确性,而且牺牲音韵理论上的系统整齐。如韵母in【因】与ing【英】、un【温】与ung【嗡】对称分布,其中合口呼韵母ung因以上缘故被改为开口呼韵母ong,致使原本四呼相配、系统整齐的格局被破坏。再就是为了达到互混互换的目的,非要把中元音[o]说成是“半高”元音。但实际上,所谓半高元音[o]是基于国际音标分布的各国语言性,并不符合普通话汉语元音[o]居中分布的事实,别忘了[ou]才是[o]和[u]之间的半高复元音。显然,[o]和[u]的读音存在着明显差异性。
            元音[o]:后圆、中。舌位后缩,嘴唇略微向前,半开呈中等圆孔。
            元音[u]:后圆、高。舌位后缩,嘴唇尽量前伸,聚拢突出形成小圆孔。
            如gung【工】和tung【通】的读音中,嘴巴有着明显的“尽量前伸”、“聚拢突出”、“小圆孔”的特征,这都是[u]元音所至,而[o]元音根本就达不到这种效果。[o]是以[u]的名义上位,却没有[u]的功能。所以说,用ong替代ung的理由不充分,没有说服力,只有ung才是“工”和“通”的真正韵母。再就是,[o]和[u]两个元音所代表的韵母ong和ung在语音上的差别也是非常明显的,这在于中元音与高元音的差别,也在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差别,而这种语音的差异性在粤语中的两个韵母ong与ung中凸显出来,比较如下:
            粤语[-uŋ]:gung工、hung红、mung蒙、dung东、tung通、lung龙。
            汉语[-uŋ]:gong工、hong红、mong蒙、dong东、tong通、long龙。
            粤语[-ɔŋ]:gong刚、hong杭、mong忙、dong当、tong汤、long郎。
            汉语[-aŋ]:gang刚、hang杭、mang忙、dang当、tang汤、lang郎。
            如“工、红、蒙、东、通、龙”的汉字音,粤语与普通话的语音是贯通的,但它们的体现形式各异,前者通过ung见符知音,后者通过ong变通互混。很显然,粤语中的ong与ung是对立的两个韵母,语音差异性明显,各有自己的音韵范围,见符知音,不易混淆。而普通话汉语中的ong与ung是互混的同一个韵母,互混的结果导致其字音与普通话语音暂行暂远,而且越来越接近粤语中“刚、杭、忙、当、汤、郎”的汉字音,与普通话汉语的实际读音不符,并造成了“音位”和“音标”不同功用的混淆。
            ong韵母的存在违反中元音前缀央化规则。汉语言中,中元音一般分为前[e]、央[ә]、后[o]三个音素,而这三个音素由于分布过密,导致它们不能出现在同一语言的相同韵位里,并出现分化或央化两种趋势。要么分化,(粤语)中元音前缀时分化[en]和[oŋ],这是因为粤语中根本就没有央元音的缘故。要么央化,(汉语)中元音前缀时央化ㄣ[әn]、ㄥ[әŋ]、ㄟ[әi]、ㄡ[әu]、ㄦ[әr]。否则的话,[e]、[ә]、[o]三者出现在相同的韵位里,容易发生混淆,如[ei]和[әi]或[ou]和[әu]分别互混,还有汉拼feng【fәŋ风】与通用fong【foŋ风】的互混,再加上汉语ong与ung的互混岂不是乱了套。事实证明,ong韵母的存在是错误的,违反传统音韵理论系统的“中元音前缀央化规则”,丧失标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IP属地:江西154楼2021-02-14 12:05
            回复
              修改【2-9、韵母ung(ong)】
              如“工、红、蒙、东、通、龙”的汉字音,粤语与普通话的语音是贯通的,但它们的体现形式各异,前者通过拼式ung见符知音,后者通过拼式ong变通互混。很显然,粤语中的ong与ung是对立的两个韵母,语音差异性明显,各有自己的音韵范围,见符知音,不易混淆。而普通话汉语中的ong与ung是互混的同一个韵母,互混的结果导致其字音越来越接近粤语中“刚、杭、忙、当、汤、郎”的汉字音,反过来跟普通话的语音暂行暂远,与汉语的实际读音不符。事实上,ong与ung不在同一层级,超出了两者互混互换的范围。并且造成了“音位”和“音标”不同功用的混淆,丧失标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ong韵母的存在违反中元音前缀央化规则。常态下,中元音一般分为前[e]、央[ә]、后[o]三个音位,由于三者分布过密,导致它们通常不会出现在同一语言的相同韵位里,并出现分化或央化两种情势,要么分化[e][o]要么央化[ә]只能二选一。分化:(粤语)中元音前缀时分化为对立的[en]、[on]、[eŋ]、[oŋ]、[ei]、[oi],这是因为粤语排斥央元音[ә]的缘故。央化:(汉语)中元音前缀时央化为ㄣ[әn]、ㄥ[әŋ]、ㄟei[әi]、ㄡou[әu]、ㄦ[әr],其中ei和ou分别为央化规则下[әi]或[әu]互混的替代品。但唯一例外,汉拼ong与eng[әŋ]是对立关系并非央化规则下的互混,是因为其中的o并没有被央化成[ә],其实际读音也不是[o]而是[u],汉拼认为u不如o醒目,就把韵母ung改成ong的缘故所导致。事实证明,ong韵母的存在是错误的,违反汉语音系的“中元音前缀央化”的规则。


              IP属地:江西155楼2021-02-21 11:39
              回复
                2-10、元音v(ü)
                汉拼认为ü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其国际音标为[y],并且与前高扁唇元音[i]处在同一舌位。其实不然,元音ü所谓的“圆”只是相对扁[i]而言,与圆[u]相比根本就达不到那个圆度,充其量为撮口小椭圆而已。而且其舌位也不如元音[i]那样靠前,只能说处在央部微前。对比如下:
                [y]:舌位前伸,嘴唇尽量突出撮合成小圆孔。与扁状元音[i]同一舌位。
                /ü/:舌位央部微前,唇角微拢微突形成小椭圆。但不需要用力撮腮。
                元音ü是介于前/扁[i]与后/圆[u]之间的中性元音,读音自然宽松。如üe【月】,ün【云】,其ü的舌位靠前。如ü【迂】、üan【圆】,其ü的舌位处在央部。如üng【拥】,其ü的舌位靠后。事实证明,与严式的前高圆唇元音[y]不完全相同的是,普通话里的元音/ü/确实不是一个稳态的单元音,实际上是汉拼的宽式音位,其舌位重心可随结合的音素前后漂移,活动范围更宽松、舒适。虽然/ü/和[y]发音时的口形舌位不完全相同,但它们的读音结果基本上是一样的。
                大部分国家的语言中只有[i]、[u]、[e]、[o]、[a]五个基本元音,而另外的[y]是普通话汉语特有的元音,这在其它国家语言(包括英语)中的应用并不多见,因而就没有给以配套拉丁系统的单元音字母,即使有少量应用也都倾向把[y]分析为由i和u组成的复合音位iu。但汉拼出于系统原则,认为把原本属于撮口呼的[y]分析为齐齿呼的iu,会打乱传统韵母的四呼格局,无可奈何之下选用加符字母ü来表示其元音[y]。但由于英文系统及键盘输写都不支持带双点的元音ü,因而造成了其使用上的不方便。汉拼选择在与鼻尾ng结合语境中将元音[y]复合为io;零声母音节改为yo或yu;与声母j、q、x结合时元音u互补;与声母n、l结合时保留元音ü的两点;再就是键盘输写时使用字母v替代。其结果,元音[y]在汉拼中的应用达到如此的变化多端、五花八门;其语境条件复杂,变通规则混乱,既繁琐又难记,并导致元音[y]的应用严重不符合目前汉语教学及传播的需要,无形中増加了汉语学习的难度,母语学习者还可勉为其难,而外族人或自学者学汉语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下表,汉拼元音[y]在各种语境条件下的应用现状与魔拼元音v[y]的贯彻应用比较。

                把元音ü[y]处理为复音位io或yo会产生不良后果,不外乎读音误差、偏离系统、音节过长三种情况。如下:
                读音误差。在传统语音学里,倾向把[y]分析为撮口呼的单音位形式而不是复合化。既是复合化按理也应该iu而非io,这是因为,复音位iu是由前高[i]和后高[u]结合,其结合点刚好与央高ü[y]音位吻合;而io中的[o]是事实上的“中”元音并非原来“半高”元音,由此会造成“非高”io与“高”ü[y]存在舌位口型的明显差别,影响语音结果,并最终导致“胸”韵母iong的语音不切实际。
                偏离系统。以韵头或韵首为标准的四呼分类可以使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规则化。而汉拼却把撮口呼韵母üng[yŋ]归纳到齐齿呼韵母iong[iuŋ],导致韵母原本开齐合撮四呼相配、系统整齐的格局被破坏,致使iong的结构不符合韵母表格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制作范围,不利于汉语系统化教学和应用。
                音节过长。魔拼汉语音节结构:声母+韵首(含调)+韵末(或缺),是典型的三拼模式。依据魔拼韵律节拍的排序规则,无论是二合韵母或三合韵母一律切分为韵首、韵末两个组成部分。韵首为独立介调单元音;而韵末可以是单元音或单辅音,或者空缺,甚至还可以是前响复音位a-(ae、ao、an、aŋ)组合,前响复音位在汉语音系中往往被当作整体单位对待。另外,传统音韵中还存在另一组前响复音位ә-(әi、әu、әn、әŋ)组合,由于其中的央ә夹在两个高元音i和u之间或高元音i、u、ü和鼻尾n、ŋ之间,处于弱化的过渡音地位而被省略掉,如韵母ui[uei]、iu[iou]、un[uәn]、ing[iәŋ]等,拼音形式上是二合结构,但它们结合之间都隐含着一个与央[ә]互混且念的轻短含混的过渡音,被统一省略掉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语境条件及规则。但是,韵母iong却成为不能省略掉“中元音韵腹”的唯一例外,否则iong【ioŋ拥】变成ing【iәŋ英】。这是因为韵母iong原设计方案为iung,汉拼认为u不如o醒目,就把iung改为iong的缘故。这就说明iong中的o实际读音并不是[o]而是[u],因而不能成为前响复音位的过渡音而被省略掉。如果把[y]分析为io或iu并且一贯到底,就会增加汉拼音节的长度,并超越魔拼(声母+韵首+韵末)和注音(声母+介母+韵母)的三拼模式。如汉拼与魔拼音节长度比较:x-i-o-ng【胸】x-v-ng和x-i-u-an【宣】x-v-an。可见,站在传统语音学的立场上,把[y]分析为复合音位是不可取的。
                再就是,元音ü通过u互补容易混淆,不符逻辑规则。汉拼的一个元音u实际代表[u]和[y]两个对立的读音,拼读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上的不直观,造成选择性障碍,明明是u却要根据复杂的语境条件去选择读[u]还是读[y],影响拼读效果,而且容易混淆。由于英文及键盘都不支持带双点的ü,汉拼只能通过互补原则,大部分条件下由元音u来代替,如xu【需】、que【缺】。当遇到与声母n、l结合时就不灵验了,如nu【女】否则【奴】,lu【绿】否则【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教科书及字典不得已将其还原带双点的元音ü,而键盘输入中只能借用拉丁字母v替代。实事证明,元音ü通过u互补并没有一贯到底,不符逻辑规则,实则是假性互补或是无理性互补,并且还导致韵母四呼格局被破坏。
                用字母v替代加符元音ü的可行性。目前汉拼采用英文字母给汉语注音,通过比较发现,汉拼多出一个英文没有的“ü”,而英文的一个“v”却还没被汉拼利用,两者正好是补充关系,由此还可达到使汉拼与英文系统接轨,而且不会造成拉丁字母有限资源的浪费。所以,用v替代ü具有实用性,也是完全可行的。
                用字母v替代加符元音ü的必然性。由于各国民族的语音体系不同,所以各国民族也自然需要有适合本民族语音体系的记音方法。我国汉语拼音字母的选配既要考虑到汉民族语言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也要考虑到与世界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的统一并接轨。但是,不能一味的迁就所谓的国际惯例,而忽略了本民族语言的特殊性。用v贯穿ü,使汉拼形式简短、使用便捷,便于系统学习和应用,符合汉拼的需要和实际。况且,用v代替ü,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在汉拼应用及音码输入中得到普遍认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IP属地:江西156楼2021-03-19 11:00
                回复
                  2-11、标调系统
                  (1)标调信息。
                  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音节,同声母、韵母一样,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语言中的声调信息非常重要,因为相同音节不同声调的汉语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汉语的声调不仅有优美的抑扬顿挫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不占用发音时间,这使得汉语的有调东方语言不同于西方语言之处,更是汉语优越性的体现。汉语声调跟声母、韵母一样都具有表意功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有缺陷的。
                  音素全拼、声调参于是汉语拼音的基础,拥有完整的“音”和“调”,有利于汉语教学,有利于汉字编码,有利于查字典检索,有利于语音智能化。
                  用声调区分同音词,是提高语文精密度最自然、最重要的手段。
                  汉语的优秀在于四声调,应重视声调在汉语中的应用。
                  (2)标调名称。
                  四声调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我国汉语传统音韵学上的古老称呼,延用到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过。再就是通过一声、二声、三声、四声的声调排序来表示四个声调的称呼。
                  无论是“阴、阳、上、去”的传统称呼,还是“一、二、三、四”的排序称呼,都不能客观的反映出高低升降的调值变化。不具备科学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反映不出声调的技术特征,概念模糊,混淆了人们对声调的理解,使声调变得神秘感,并造成了广大群众普遍认为声调难掌握,恨不得把声调从汉语中抹去,把有调汉语改造成无调汉语,寄希望与无调的英语世界接轨,附庸英语文化。目前这种无调现象随处可见,真是可悲、可叹、可怕。
                  其实声调并不难学,而是难在其名称的理解上。因此,建议将四声调命名为高平调、低凹调、半升调、全降调,或者简称为“高、低、升、降”,这样的声调命名,富有启示性,通俗易懂,直接反映各个调类的特征,并且名称与调形一致,符合逻辑,方便掌握学习声调的方法,并破除人们对声调的神秘感。
                  (3)标调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阴、上、阳、去”四个声调,其具体符号的体现形式分别是“ˉ ˇ ˊ ˋ”,这种符号系统存在很多优点:
                  形象:声调符号能直接反映普通话四个调类的高低、升降、平曲的形象特征,富有启示性,通俗易懂,适合快速辨认。
                  合理:声调不是由音质构成,因而不是音素,也就不单独占用发音时段,表示音节的音高变化主要是依附元音在起作用,符合标调理论实际。
                  异音:使汉拼无调的400多个音节増加到有调的1300多个。
                  异形:声调符号区别于音素字母,不容易与音素字母混淆。
                  异义:声调具有辩义功能,如mā-妈、mǎ-马、má-麻、mà-骂。
                  简短:声调符号标注在元音上面,既不影响音素的线性组合,也不延长音节的长度,使拼式简短化。
                  高效:在魔拼汉语输入法中,4个声调与6个元音混合编码输入,声调符号不单独占有击键量,只増加声调避重,不增加编码长度,非常高效。
                  实用:戴帽子的标调符号简单实用,现在的汉语教材和汉字字典中广泛使用这种标调法,在汉语言文字的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标调顺序。
                  声调主要是依附在元音上起作用,一个音节中有一到三个元音,且其中只有一个元音可供标调的选择。由此,汉拼认为其中开口最大、声音最响的那个韵腹元音最有资格戴上声调的帽子,如gěi【给】、jiě【解】都是韵腹元音e标调。却浑然不知,韵腹标调表面上看似合情合理,但由于其标调元音的位置具有不确定性,造成了声调编码顺序过于分散,不利于键盘集中排列布局声调字母,也不方便计算机输写有调汉语。使得人们不得不把声调当成汉语的包袱而弃之,或者寄希望于通过拉丁字母来兼职其标调符号。
                  魔拼汉语音节的完整结构是“声母+韵首(介调)+韵末(或缺)”。魔拼汉语是固定韵首元音标调(介调)技术,所有声调都标注在介元字母上,如:gěi【给】、jǐe【解】、jìu【就】、chúi【锤】、gùai【怪】,声母后便是韵首的介调元音字母,其优点在于,韵首全部为清一色的单元音,并且全部都是第二顺序的介元介调。而韵末却是个大杂烩,如韵末单元音zhū-a【抓】,或单辅音zhū-ng【中】,或空位zhú-【竹】,或韵末前缀a组合zhù-ang【状】,因此,繁杂的韵末不适合用来标调,只有韵首元音才是汉拼有序标调字母的唯一选择。其固定介调顺序输入声调语言文字的好处在于,可以保持思维正常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声调的固序或有序还可产生最优化的有调汉语键盘布局排序系统。
                  目前,《汉语拼音方案》中最大的缺陷在于韵腹标调法,其标调位置具有不确定性,是造成声调无法进入计算机系统的罪魁祸首。只有把汉拼的韵腹标调法改成魔拼的韵首标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汉语应用与编码的无调现象。
                  (5)标调元音。
                  汉拼用于标调的元音共有i、u、ü、a、o、e六个,其中的元音ü与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系统不配套,不适合用于汉拼标调,原因如下:
                  首先,元音ü与国际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不配套,不方便英式键盘的文本输入和输出,不利于汉语对外传播。汉拼本来寄希望于通过元音u的互补原则把ü的两点去掉,来实现其文本的正常化。但是,在与声母n、l结合时,没有办法做到全部的互补,还有少数音节的拼式不得不保留元音ü,如nü【女】,lü【绿】。元音ü的文本应用中只能通过软键盘输入,或者通过复制粘贴方式送出,其使用非常不方便,并留下了后遗症,因此,用v替换元音ü很有必要。
                  再者,元音ü标调时不能象元音i那样去掉圆点,否则就变成了元音u。再就是元音ü字母上标调不协调,显得拥挤。如下是汉拼6个元音标调的现状。

                  图七、汉拼6个标调元音的现状
                  如图七,因高度的限制,在元音ü两个圆点的挤压下,留给标调的空间狭窄,标调符号只能设计得小型化,否则就会严重超高;即便是小型化,元音ü的标调还是超过大写拉丁字母Y的上限线,而其它元音的标调却低于Y的上限线,造成了元音标调之间的高低参差不齐。再就是,由于标调符号过小,影响视觉的辨识度,在文档的小号字体中,汉语拼式中的标调显得满脸麻子,分辨不清。
                  下面给出了魔拼汉语的标调方案,元音ü被字母v替代,标调符号显得大方,如下是魔拼6个标调元音设想。

                  图八、魔拼6个标调元音的设想
                  如图八,元音ü被字母v替代,没有了两个圆点的挤压,标调空间宽敞,其标调符号高低一致性,美观大方,排列整齐,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再者,六个标调元音分上下两个组。上一组3个闭元音(i、u、v)体现为直边形字母;下一组3个开元音(a、o、e)体现为圆弧形字母。且闭元音的直边形字母与开元音的圆弧形字母形成两组对立的完美搭配,并且标调高低一致性。其中的字母v完全符合元音系统的配套与体现,是元音ü完美无缺的替代品。
                  如图九(汉拼与魔拼的标调效果对比)显示,汉语声调跟声母、韵母一样都具有表意功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有缺陷的。因此,标调符号必须大大方方的显示出来,而不是隐隐约约。再就是,标调元音贴近声母效果更好。

                  图九、汉拼与魔拼的标调效果对比
                  汉语拼音方案应该兼顾无调和有调两套系统,一是与世界通用的英语文化进行无调接轨,只需要现有的26个拉丁字母就能够满足汉语对外进行简单粗浅的拼写与音译。二是基于汉语语言信息全盘综合考量,为现代汉语本身建立起能全面反映和展示出汉语语言信息的有调拼音及编码系统,并且连带的解决汉字有调音码输入以及汉语语音智能化所涉及的“语调”问题,而这光凭英语26个拉丁字母是无法满足汉语有调语言的需求,要精准的描写与编码汉语,就必须在26个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再増加24个(4声调×6元音=24个)标调元音,使得24个标调元音完全融入到英语26个拉丁字母的系统中,建立起两者的平等融合关系。因此,汉语精确拼音与编码实际需要50个(26拉丁字母+24标调元音=50个)拉丁字母符号。増加24个标调元音是汉语有调拼音的需要,也是汉语全息编码的需要,更是汉语语音智能化的需要。


                  IP属地:江西157楼2021-03-22 21:49
                  回复
                    2-12、鼻浊辅音[ŋ]不宜双字母ng结构(供参考)
                    发后鼻音[ŋ]时,舌根抵住软腭,气流从鼻孔排出,并且声带颤动。
                    后鼻音ng[ŋ]具有前后贯通的双重特征。后鼻辅音ng与鼻音m、n以及舌尖音r是汉拼中为数不多的四个浊辅音,浊辅音即是久音、也是响音,即使没有元音配合也能自成音节,如m【呒】、ng【嗯】、r【日】。在普通话汉语中,浊辅音有着明显区别于清辅音的特征,清辅音只能用于音节的开头,而浊辅音既可以是音节的开头,又可以是韵母的收尾,包括鼻音和舌尖音在内的四个浊辅音m、n、ng、r都具有这种双重功能的特征。如:
                    具备声母发音的特性:me【么】、ne【讷】、nge【鹅】、re【热】。
                    具备韵母收音的特性:em【呣】、en【恩】、eng【鞥】、er【儿】。
                    浊辅音ng[ŋ]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普通话汉语中,鼻辅音ng常见于韵母的韵尾,如ng【嗯】、ing【英】、ung【嗡】、üng【拥】、iang【央】、uang【汪】。而在汉语各方言中,后鼻音ng[ŋ]不仅作为韵尾被普遍存在,作为声母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说,在汉语各方言中使用后鼻音ng作声母的才是主流,没有的才是少数。如下,全国东南西北的各地方言中,普遍使用ng作为声母的也佐证了这一点,同时也证明了后鼻声母ng与普通话汉语的适应性。
                    江苏常熟(东):ngai【癌】、ngang【昂】、nger【我】、ngei【藕】。
                    广东粤语(南):ngoi【爱】、ngong【昂】、ngo【我】。ngao【藕】。
                    四川成都(西):ngai【爱】、ngang【昂】、ngo【我】、ngou【藕】。
                    河北坝上(北):ngai【爱】、ngang【昂】、ngeo【我】、ngou【藕】。
                    后鼻音[ŋ]作为声母应用的前景。目前普通话的声音有所缺失,不全面,这都是因为用来“看”的表意汉字太强势了,造成了用来“听”的汉语被弱化,音节减少,损失语音信息,同音异义泛滥,使得目前的音码输入以及语音智能化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大量同音词的令人困窘的境地。要改变汉语退化的困窘,就需要进行汉字拼音改革,新的拼音方案,一定要考虑到拼音化后的需求和扩展,如越南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只有4000多个音节,拼音化后増加到现在近6000个音节,韩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只有1500多个音节,拼音化后増加到现在近2500个音节。事实说明,汉语文字同样不能盲目从字形上来区别同音异义而弱化语音功能,而是应该扩展汉语音节数量,増加后鼻声母在汉语中的应用,使后鼻声母完整地融入到未来汉语系统中,使得汉拼结构丰富多彩。
                    后鼻音[ŋ]的字母选择。目前汉拼有22个辅音和6个元音(v代替ü)以及2个隔音字母(y和w)共30个音位,而与其配套的英文字母只有26个,这就导致汉拼增加4个双字母结构的单音素:zh、ch、sh、ng。其中3个舌尖音zh、ch、sh只作用于音节开头的声母而非韵尾,分词连写时也没有发生界限混淆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就是汉字音码输入中,舌尖音前后不分时,还可将zh、ch、sh和z、c、s设为模糊音,或者简拼输入首字母,简单实用,因而舌尖音的双字母结构是有益的,可以保留下来。不同的是,浊鼻音ng作为音节韵尾与后面的音节连写时其界限容易混淆,不得不用符号(’)隔离开,如fāng’ài【芳爱】,否则fān’gài【翻盖】;或者ng用于未来声母作为,并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也同样会发生界限混淆,如北方方言中的bá’ngŏu【拔藕】,否则ban’gŏu【斑狗】;甚至还导致分词连写中的隔音符号与标调符号混淆一起,模糊不清,非常不美观。事实证明浊鼻音的双字母ng结构是有害的,应该将其改为单字母。魔拼汉语方案从原来隔音字母(y和w)中选出其中的y作为哑声母去前加并领导所有的零声母音节,再将节省出来的w用于双字母ng的替换,只有这样才能把所有的隔音符号(’)都挡在汉语门外,何乐而不为。结局如图十,“W”字母与鼻辅音“M、N”都含有象征鼻音“N”的成分。显然,英文字母w是未来汉语后鼻音[ŋ]最好的字母配套与选择。

                    图十、三个拉丁字母“M、N、W”中都含有“N”的鼻音成分


                    IP属地:江西158楼2021-04-04 22:14
                    回复
                      三、魔拼汉语编码
                      现在中文输入法都有着致命的缺馅,全拼作为音码的代表不能全息输入汉语的语音信息,五笔作为形码的代表不能全息输入汉字的字形信息,且都只能以偏概全,通过缺声调的语音信息(无调)或不完整的字形信息(残部)来输入汉语文字,这是目前中文输入法普遍存在的缺陷。而这些存在缺陷的输入法又过多依赖于计算机的智能化处理,通过智能化的手段片面地追求速度,从而忽略了汉语文字的基础性和完整性。而计算机的智能化又往往掩盖了目前输入法存在的这些缺陷,并造成了输入法界的万码奔腾现象。
                      最理想的中文输入法,根本不是汉字输入法,而是汉语输入法,而且是汉语言全息拼音(有音有调)输入法。说得出就打得出,是人们输入汉语言文字最基本的愿望,用语言的固有属性创造的输入法更加人性化和实用化。时代呼唤更科学、更简便、更合理、更高效的语音全息编码方案诞生,因此,魔拼汉语的有调编码方案应时代的要求脱颖而出。


                      IP属地:江西159楼2021-04-17 10:09
                      回复
                        3-1、汉语声调信息摘要
                        声、韵、调是汉语语音的主体,三者缺一不可地表达着汉语的完整语义。
                        汉语的声调不仅有着优美的抑扬顿挫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不占用发音时间,这使得汉语等有声调的东方语言最不同于西方语言之处,更是汉语优越性的体现。汉语声调跟声母、韵母一样都具有表意功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有缺陷的。
                        声调是普通话重要的语音信息,是语音完整编码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并且可以极大的避免重码的出现。
                        音素全拼、声调参于是汉语拼音的基础,拥有完整的“音”和“调”,有利于汉语教学,有利于汉字编码,有利于查字典检索,有利于语音智能化。
                        拼音是可以带声调码,主要是面向电脑汉语模拟语音驱动用的。
                        汉语是一种带调语言,声调在汉语语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同的声母和韵母构成的音节随声调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对应着不同的方块字。特别是当语言模型上下文缺失的情况下,声调在汉语普通话中承担着重要的构字辨义的作用。因此,将声调信息应用于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识别系统当中,将会有效地提高识别系统的性能。
                        在中文中,声调是区分同音字和确定上下文单词的关键信息之一。中文输入法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汉语,而不是汉字。
                        带声调输入,可以极大的避免重码的出现。····带声调输入是拼音输入法的必要的基础,我可以断言,一切不支持声调的拼音输入法都没有前途。
                        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音节,同声母、韵母一样,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在现有的汉语语音识别系统中,声调信息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随着汉语语音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声调研究成为识别技术突破的重要方向;在语音合成研究中,目前合成自然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韵律规则的不完善,而汉语韵律规律的核心问题 就是声调规律。
                        汉语是一种带声调的语言,声调信息在汉语语音识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语音智能化的环境下所表达的汉语就包含有声调信息。
                        说得出就打得出,是他们最基本的愿望,————时代呼唤更科学、更简便、更合理的有调拼音方案诞生。
                        因声调的缺失,使得现有的拼音输入法低效、失真,不能完全反映出汉民族语言的真实面貌,没有声调就不是真正的拼音输入法。
                        语言中的声调信息非常重要,因为相同音节不同声调的汉语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意思。用声调区分同音词,是提高语文精密度最自然、最重要的手段。
                        目前的全拼和双拼可能很高效,但它们不是输入法的未来,将来的输入法更贴近有调语言的应用。
                        现在的中文输入法既不能全息输入汉语的语音信息(无调),也不能全息输入汉字的字形信息(残部),只能通过智能化的手段片面地追求速度,从而忽略了汉语的基础性和完整性。智能化只是编码的技巧,而不是编码的基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输入法存在的问题。语音智能化必须建立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否则,将来的语音智能化也会因汉拼的缺陷而受阻,或者成为空谈。
                        首先要认识到有调语言的拼音形式及键盘输入有别于无调语言,声调必须在拼式中有明确的标识,也必须参于到文字的音码输人中。
                        拥有完整“音”和“调”的语音全息码,并能够还原出语言真实的面貌与本性,为语音识别,直接转写文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语音识别在人机交互、通讯、互联网和工业化控制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前景。语音智能化必须与拼音基础相配合,而声调是拼音基础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IP属地:江西160楼2021-04-17 10:27
                        回复
                          3-2、魔拼汉语输入法(30键)
                          无序的QWER键盘布局不适合有调汉语。目前的键盘是为无调英语设计的,是一种乱序的排列,并不适合有调汉语拼音输入,这是因为汉语拼音系统中不仅有着与世界英语文化接轨的全套26个拉丁字母(20个辅音字母、6个元音字母,其中v代替ü),另外还有24个汉语特色的标调元音。且其中声调往往是跟元音一起发音的,只有依附元音才起作用,声调既不单独占有时段,也不延长拼式长度,不仅节省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同时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是声调语言的汉语优越性体现,是非声调语言的英语不能相比的。然而,由于英语QWER键盘的无序,以及汉语韵腹标调元音的无序,导致24个标调元音无法进入计算机键盘输入系统,即使能进入那也是添加声调后缀(声调自立)的输入法方案。很显然,声调脱离元音成为独立音位跟教科书或字典上“声调依附元音”的拼音形式背道而驰,更为严重的是,声调脱离元音单独输入就等于多付出一个击键量的代价而失去高效性,使得人们不得不把声调当成汉语的包袱而淡化掉。传统音系中,汉语既是声调语言,而且又是声韵的节奏,声母引领元音,元音含有声调,形成辅音性声母与标调元音之间的紧密叠加模式,要想达到24标调元音键盘排序记忆规则化,就得要求声母引领下的汉语键盘排序同样要做到规则化,或者说,声调依附元音输入必须做到有序键盘布局的规律性。
                          既然汉字文化圈的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有自己的键盘排列布局,为什么中国不按照有调语言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汉语文字的键盘排序?况且,作为世界上最大语言的汉语,汉语键盘设计更要遵循自身的语言特征,还要顾及与汉语的声调的密切关系,摆脱套用无调英语模式及乱序键盘布局认知思路的束缚,破除对英语的迷信,不能用无调英语的框框套死有调汉语的发展前途。
                          现在中文输入法都有着致命的缺馅。全拼作为音码的代表不能全息输入汉语的语音信息,五笔作为形码的代表不能全息输入汉字的字形信息,且都只能以偏概全,通过缺声调的语音信息(无调)或不完整的字形信息(残部)来输入汉语文字,这是目前中文输入法普遍存在的缺陷。而这些存在缺陷的输入法又过多依赖于计算机的智能化处理,通过智能化的手段片面地追求速度,从而忽略了汉语文字的基础性和完整性。而计算机的智能化又往往掩盖了目前输入法存在的这些缺陷,并造成了输入法界的万码奔腾现象。
                          魔拼汉语输入法是一款采用全套26个拉丁字母全键盘布局的输入法,同时也是一款全能混合型的语音全息拼音输入法,采用全拼与简拼的混合、有调与无调的混合、以及笔画辅助并使用同一个键盘的混合编码技术。该键盘布局具备汉语言特征的规律性映射,易记易学易用,是输入法界重大创新的顶级优秀方案,有望结束输入法界的万码奔腾现象,并成为国家永久的标准。魔拼汉语键盘分布如下:
                          键盘一:

                          键盘二:

                          以上提供魔拼汉语输入法两个不同排列布局的键盘供大家研究与参考,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声母的变更,但原理是一样的,总共30个编码键位,其中包括原键盘上的全套26个拉丁字母(从新排列)。键盘一号方案是根据汉语的声母排序习惯设计的;键盘二号方案的设计涉及到24键位屏显手机输入法的配套。
                          键盘中的黑色为英语键位分布。彩色为汉语键位分布,其中红色字母为音节起步声母,黄色字母为韵首标调元音,蓝色字母为韵末辅音及a-的组合,绿色字母既可为韵首元音,又可为韵末元音,还可以是笔画代码(紫色,分别由元音代表:i横、u竖、a折、v空、e撇、o点)。
                          键盘分布特点:共30个键位。声母(红色)安排在键盘两端英文字母键位上,韵末辅音及组合(蓝色)安排在标点符号键位上。无调元音(绿色)及组合(蓝色)安排在键盘中间。标调元音(黄色)安排在键盘两端与辅音同键位。
                          标调元音记忆:每排分配两个元音,上排i-u,中排a-v,下排e-o。无调元音(绿色)安排在中间,标调元音(黄色)安排在与其元音对应的左右旁边。按声调的高(ˉ)、低(ˇ)、升(ˊ)、降(ˋ)的顺序从左向右进行排列。
                          键盘输写顺序:声母+韵首+韵末+笔画。第一码声母(红色)。第二码韵首(黄色或绿色)。第三码韵末(绿色或蓝色或紫v)。第四码笔画(紫色)。
                          舌尖声母应用:舌尖声母Z与ZH、C与CH、S与SH分别合并键位。单键单击输出z、c、s。单键双击或者单键与+H键组合输出zh、ch、sh。另外,方言区舌尖音前后不分时可设为模糊音。简拼输入首字母。
                          隔音字母规则:魔拼汉语方案中的隔音字母只有一个y,称为哑声母,是所有零声母音节类别、分词连写隔音的唯一的前加字母,没有实质音值,只许加头,不许改头,这样可避免分词连写因隔音符号(’)输入带来的干扰。
                          笔画辅助代码:拼音码满足三码时可直接进入第四码笔画辅助,不满三码的用v键补空后再行笔画代码。依次追加笔画代码直到想要的字出现在首选,并形成自然顶功结构。


                          IP属地:江西161楼2021-04-17 21:53
                          回复
                            以上两个键盘,首先是汉语拼音拼写键盘,其次才是汉字拼音输入法。
                            魔拼汉语键盘是一款采用全套26个拉丁字母从新布局的方案,该键盘不但可用于英文输入,还可用于有调汉语拼写,同时还是一款全能混合型的汉语汉字全息拼音输入法,采用全拼与简拼的混合、有调与无调的混合、以及笔画辅助并使用同一个键盘的混合编码技术。该键盘布局具备汉语言特征的规律性映射,易记易学易用,是输入法界重大创新的顶级优秀方案,有望结束输入法界的万码奔腾现象,并成为国家永久的标准。


                            IP属地:江西162楼2021-04-18 18:41
                            回复
                              补充:
                              汉语键盘功能:首先是汉语拼音拼写工具,其次才是汉字拼音输入法。该键盘可用于汉语无调模式、混合模式拼写,以及汉字拼音输入法之间的切换。
                              混合编码模式:词组中的第一个音节必须全拼(出全不出简),最后一个音节尽可能简拼(出简不出全)。词组中还可采用有调音码与无调音码的混合编码输入,但必须有调音码在前,无调音码在后。在无调全拼的引导下,就意味着进入到无调全拼与简拼的混合,直到结束。


                              IP属地:江西163楼2021-04-30 12: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