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说明
一、 规划设计
1、区位分析:
项目位于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距胶州市政府7.4公里,距未来胶东国际机场15.6公里,胶州北站19.5公里,距红岛高铁站、8号线红岛站8公里,紧邻高新区河套街道,距黄岛前湾港区25.4公里,距胶州湾大桥14.5公里。
由此可见,基地区位优越,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交通发达。
2、周边配套:
基地周边分布有多个建成产业园区,用地南侧为宝湾物流园,用地北侧为传化物流园,用地西侧为日日顺物流园,规模性的产业园区,确保了未来本案周边配套资源的完善使用,提升了本案的土地使用价值。
3、周边交通及基地分析
基地周边分布有多条城市干道。北侧紧邻城市性交通干道滦河路,西侧紧邻物流大道,南侧紧邻未来规划路永定河路,南侧北侧永定河路作为城市支路增强基地出行的便捷性。
由此可见,基地周边道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捷。
基地为矩形地块。场地平整,东西向距离约246米,南北向距离约323米,用地面积约8公顷,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二、规划设计
1、概念引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工作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产业园区的空间逐渐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重点。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尤其是产业地产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大量产业地产项目涌现。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呢?
那就需要更加合理的人性化设计、更加高端的品质保证、更加新颖的设计手法。
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打造绿色园区的理念来实现。
通过对园区的合理布局,将绿色景观引入整个园区,力求改变传统产业园区冰冷的感觉,打造怡人的工作环境,同时又能保证完善的功
能需求。
设计理念:
道路系统:车行系统采用高效、便捷的环路形式,实现货车与客车的分流
建筑布局:建筑排列采用规整、统一的布局方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又利用组团形式提升园区环境品质
绿化系统:在高密度规划布局中,利用有限空间集中设置公共绿地,同时又有组团绿化,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保证绿化系统的连续性
2、规划手法:
利用与挖掘一切的现状资源,通过组织、规划、打造、提升、创新等手法,实现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生产工作空间。
Ø·组织:对现有的一切现状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发现总结一切可以利用的现状元素。
Ø·规划:通过规划设计,使各不相干的各元素相互之间产生关联,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系统。
Ø·打造:对景观进行统一修饰,打造成为互动景观,提高环境景观价值。
Ø·提升:建筑及周边环境相结合,同时向城市界面展示良好形象,向使用者展现其内外结合的美。
Ø·创新:在提升后的方案基础上,创新出更多的符合生产工作需求的、提高品质的元素。
一、 规划设计
1、区位分析:
项目位于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距胶州市政府7.4公里,距未来胶东国际机场15.6公里,胶州北站19.5公里,距红岛高铁站、8号线红岛站8公里,紧邻高新区河套街道,距黄岛前湾港区25.4公里,距胶州湾大桥14.5公里。
由此可见,基地区位优越,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交通发达。
2、周边配套:
基地周边分布有多个建成产业园区,用地南侧为宝湾物流园,用地北侧为传化物流园,用地西侧为日日顺物流园,规模性的产业园区,确保了未来本案周边配套资源的完善使用,提升了本案的土地使用价值。
3、周边交通及基地分析
基地周边分布有多条城市干道。北侧紧邻城市性交通干道滦河路,西侧紧邻物流大道,南侧紧邻未来规划路永定河路,南侧北侧永定河路作为城市支路增强基地出行的便捷性。
由此可见,基地周边道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便捷。
基地为矩形地块。场地平整,东西向距离约246米,南北向距离约323米,用地面积约8公顷,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二、规划设计
1、概念引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工作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产业园区的空间逐渐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重点。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尤其是产业地产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大量产业地产项目涌现。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呢?
那就需要更加合理的人性化设计、更加高端的品质保证、更加新颖的设计手法。
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打造绿色园区的理念来实现。
通过对园区的合理布局,将绿色景观引入整个园区,力求改变传统产业园区冰冷的感觉,打造怡人的工作环境,同时又能保证完善的功
能需求。
设计理念:
道路系统:车行系统采用高效、便捷的环路形式,实现货车与客车的分流
建筑布局:建筑排列采用规整、统一的布局方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又利用组团形式提升园区环境品质
绿化系统:在高密度规划布局中,利用有限空间集中设置公共绿地,同时又有组团绿化,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保证绿化系统的连续性
2、规划手法:
利用与挖掘一切的现状资源,通过组织、规划、打造、提升、创新等手法,实现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生产工作空间。
Ø·组织:对现有的一切现状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发现总结一切可以利用的现状元素。
Ø·规划:通过规划设计,使各不相干的各元素相互之间产生关联,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系统。
Ø·打造:对景观进行统一修饰,打造成为互动景观,提高环境景观价值。
Ø·提升:建筑及周边环境相结合,同时向城市界面展示良好形象,向使用者展现其内外结合的美。
Ø·创新:在提升后的方案基础上,创新出更多的符合生产工作需求的、提高品质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