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侯吧 关注:1,147贴子:21,534
  • 0回复贴,共1

西汉科技在居延汉简中的反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边郡苦寒,吏卒多患伤寒病,因此当时医生对于疗治伤寒的研究,也激刺了不少进步,《释文》五六三页,有二简文云:
“伤寒四物,乌喙十分,细辛六分,朮十分,桂四分。以温汤饮一刀刲,日三夜再行,解不出汗。”
“□□蜀椒四分,桔梗二分,姜二分,桂〼。”
伤寒四物者,即指治伤寒的四味药。乌喙见于《本草经》,即是为颈。《金匮要略》称乌头,为后人所改。朮为白朮,桂为桂枝简称。《伤寒论》各方中,但用乌头时少,改用附子时多。第二简亦当为治伤寒之方,与《伤寒论》卷六,乌梅圆方相似。该方共十味,蜀椒、姜桂,皆在其中,惟无桔梗一味。刀刲即刀圭二字之假借(据家邦怀兄释),潍县陈氏藏有汉大郭刀圭。日三服夜二服,所服当为末药,古医方中称为散,用刀圭计量也。又二四一页,有简文云:“昌邑方与陈系,十二月癸巳病伤头右手膊膏药。”二四三页,有简文云:“当北燧卒冯毋护,三月乙酉病心腹,丸药卅五。”《伤寒论》为东汉未期张仲景之名著。根据木简,在西汉中晚期,治疗伤寒,已有一定之成绩,其处方与《伤寒论》相似,早于张书两个世纪。知张书系集古代经验方之大成而加以损益也。在文献纪载,膏药始创于东汉末期,丸药始见于《史记·仓公传》。居延简之伤寒四物,用刀圭量服,当为散药。是丸药膏药,我国在公元二世纪前,均已大备。《流沙坠简·考释·小学术数方技书类》五页,有漕孝宁、臣安国所开医方,具有医士姓名,与后代形式,已完全相同。又五六三页,有治马涕出方,与《流沙坠简》治马伤水方,亦为现存最古之兽医方,皆我国医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又《释文》一一四页,有“官写氐”。四〇四页,有“二氐自取”,五七〇页,有“氐□十八出氐言□正起□一页”各简文。氐为纸字省文,此西汉中晚期边郡已开始用纸正确之纪载,与《汉书·赵皇后传》之赫蹏书时代正相当。西安灞桥镇,战园墓葬中,曾出有残纸一卷,垫在铜镜下面。以铜镜花纹而论,则为战国时物,出土地层扰乱,难作结论,现姑定为西汉初期之物。石璋如氏在居延出永元兵器簿遗址中,曾检得残纸一张。敦煌木简中,亦杂出残纸三片,皆为束汉时物,纸的纪载,当以居延简为最古,纸的现存,当以灞桥所出为最古,皆表现西汉人民高度技术之成就。
又《释文》五六四页,有残简文云:“〼□斗二升,甘七分升六,术曰:并上下〼。”此为西汉中晚期人所写《九章算术》之简文。今本《九章》卷六云:“今有人当廩粟二斛,仓无粟,欲与米一菽二,以当所廪,问各几何?”答曰:“米五斗一升七分升之三,菽一斛二升七分升之六。”简文与今本相较,一斛二升,简文作□斗二升。七分升之六,简文作廿七分升之六。术曰下,今本亦无并上下之文。《九章算术》,在文献中始见于《后汉书·郑玄传》,在铜器中始见于东汉光和二年斛(见《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二,五页)。据本简《九章算术》,西汉时期,在边郡即已盛行,为我国算学史上重要之确证。


IP属地:四川1楼2019-03-25 19: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