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族谱吧 关注:63贴子:53
  • 0回复贴,共1

江西(分宁)南州堂贞观二年老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修水徐姓】修水徐姓始迁祖徐造,字均作,号沙湾,徐孺子三十世孙,生于唐朝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居住南昌,熹宗中和二年因避战乱,举家迁居浙江金华,不久又迁江西修水县泰乡五都高沙村久安里,时年四十岁,娶港口温氏。徐造曾孙文英贵封广威大将军,晋赠徐国公,妣封国太夫人。徐造享年83岁,殁于公元927年,葬高沙南岭下。他一生勤劳俭朴,忠厚传家,族史记载有古诗云:
唐时来此立根基,夙夜勤劳苦作为。
水碧山青风景美,田多赋少俗无欺。
耕织教家供国税,诗书训子显名题。
奉公守法尔牢记,留诗传与后人知。
徐造迁修至今1100多年,延续40代。造生二子:长名本,次名衮。本,号仁山,初随父母住高沙,后迁梅山,生子三:昭、卿、迨,后裔发展为旺、赞、冕、注、迨五支,称为梅山派。兖号安溪,由高沙迁吴仙里(今何市镇)官井居住。其后文英生子一,名标,后裔发展为衡、桓、楠、樗、逵、迈、昼、骧、溥九支,称为仙里派。
高沙衍派14支,分布情况如下:
旺英支(五世):祖父昭,后晋天福庚子年(940)由梅山迁泰乡鹤口(今三都镇),后裔迁本里彭下、高乡良塘、高石源、楼下、县城北门、征村上艾等地。
赞支(六世):赞孙名乾,诰封镇国将军,兵部侍郎。由鹤口迁武宁县枧溪,后裔有由枧溪分迁中楼下屋、殿下丰田、上屋圳上、西湾段上、湖段、仓下、白水南城、龙安、黄鹄、版溪等。
注支(六世):其曾祖卿公自高沙迁梅山噪滩,该支明朝时人丁兴旺,以后减少,至民国时后不详。
冕支(六世):世居梅山和县城迎恩门。元朝时七世孙伯通,迁居泰乡七都下徐,后迁居本县西溪(即今义宁镇的桃里)。后裔发展为洪、鉴、楼、和四大支,元明清三朝时人丁旺盛。此地20里秀溪,二水分流,程山、右山两关水口,内有桃花尖、天门洞等八景,山青水秀,风藏气聚,多出贤才,是清联捷进士、翰林院学士、兵部车驾司主事徐文干与荆州知府徐家干之故里。
迨支(三世):宋初由梅山迁武宁县顺义乡仓院居住。五世孙舜琦迁本乡双溪,京公迁义蒲、淇田。正宗、茂宗居楼下段,另一部分分居修水。
衡支(十九世):舜琦裔孙生子二:永清、永浩。十三世祖以顺,从奉乡吴仙里官井迁龙潭峡,复迁义宁州城三王巷,明正德年间迁本城黄荆巷,后裔分迁车联、孙岭、大桥镇、修水县城。属徐禧后裔。
桓支(十九世):生子四:端、贤、成、隆。自十三世祖以顺,从奉乡吴仙里官井迁龙潭峡,后裔分迁至竹坪、高城源、漫江、上杭、黄源、县城而居,现有千人左右,属徐禧后裔。
楠支(十世):楠生灼、灼生墀、墀生钟。钟生于宋宝庆丙戌年(1226),由吴仙里松林迁铜鼓交山。
樗支(十世):樗,敕授江西两帅机宣终通直郎。樗四子默,中举后迁奉新县东源居住。续五世至秀六世重回乡梓,恢复旧绪,由奉新迁高乡田富居住,称田富徐氏。后扩丕振新,其子裔发展较慢。樗之祖父德郊,山谷门徒,正议大夫、直龙图阁学士、太平州知府。其子琛(樗之父),宋绍兴进士,诰授奉政大夫,文阁直学士,工部侍郎,封南昌郡开元伯。
迈支(十五世):由吴仙里迁县城三王巷画锦坊居住。生子靖可。靖生源清,清生子六:友德、友直、友政、友谅、友贤、友义。谅生子四:秉忠、秉文、秉能、秉高。忠生子六:居简、居敬、居恭、居汤、居澄、居瀚。简之孙梅峰于明万历二十年,由州城三王巷迁高乡上杭。恭之后迁居漫江。汤之后住白沙洲上。友贤生二子:秉孚、秉庄。秉孚生居宽,后裔迁仁乡西源、中村(今东港乡)、高乡潭埠、崇乡高坳。秉庄生居富,后裔迁仁乡圳下、孟源(今渣津镇),西源、崇乡、簪子埠及县城居住。该支人丁兴旺,且出人才,如慈利县、临湘县知县廉吏徐邦光,政绩卓著,两县绅民为表其政绩,建徐公专祠以祀清官。
逵支(十五世)逵生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由吴仙里迁修水县城西犀津丁田,生子仁可,可生三子:原贵、原达、原本。原贵后裔迁雷溪、古市东山、杨田(今古市镇)及修水县城。原达后裔迁桂竹山、黄土湾、箬坑、珠坑。原本后裔迁石壁坑、潭家埠、黄溪、张仙桥、熏衣、程段。居程坊石壁坑者,今因修东津电站,已移民分迁至全县各乡镇居住。其裔孙徐嬴芳,清宣统元年(1909)举孝廉方正,民国八年文官考试及第,任民国政府内务部主事,芳素有志于医道,系著名中医,民国政府卫生署中医委员,著有《医科学论》、《内科规范》、《脉理指南》等医学著作。
昼支(六世):生子五。长子昱,宋朝嘉佑二年(1057)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三子大声,宋嘉佑五年(1060)进士,邵武军民总督、荣禄大夫。七世孙应龙,刑部尚书兼侍读。十世孙德清,元时从吴仙里迁安乡十都塘下(古皇岗,今属塘排乡)居住,开辟上中下三塘。此后人烟聚集,世称盛族。其后裔分迁汤桥、黄沙油岭、本乡之焦洞、石门、娲溪及武宁等地居住。
骧支(六世):骧字君符。宋至和甲午年(1054)乡试及第,任崇德县知县,在任7年为官清廉。第五代孙斗南由武乡田清上源迁仁乡六十一都井源(即今大桥镇)居住。十六世德潮生子必汰、必澄,世居至今,相继30代,户口日增,现有男丁千余口。
溥支(六世):溥字济叔。宋末战乱,耻于仕途,遨游山水,由奉乡吴仙里官井择居武乡二十五都西溪居住,传10代至清末民国初,后裔不详而失传。
【派 辈】修水徐姓高沙派衍,在唐宋时期,无统一派别,元明时期部分有派,很不统一,二十一世起有十派:
彦守太尚先 宗德希懋建
至清康熙无音,乾隆丁已年始立修铜武三县徐姓统一派系,经甲子年修葺,重订派行。迁宁始祖徐造三十世子孙,派文为五言律诗:
肇自盈廷盛 世传高士家
承恩广振作 书礼大声华
东海清风远 南州亮节彰
思贤亭在望 大傅榻垂芳
硕德占鸿渐 河图应凤昌
修江长毓秀 科第绍前光
凡派衍高沙的修水、铜鼓、武宁徐姓14支裔孙,不问现居何地,都是造公之子孙。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9-03-20 20: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