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奇5度吧 关注:16贴子:606
  • 3回复贴,共1

正奇五度:这3大思维陷阱,越早认清活得越成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成功取决于做出明智的决策。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
即使你做了最为谨慎且细致的思考,可能也无法避免判断失误,这类错误的出现,是你自己的思维欺骗了你。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人们惯常的思维存在一系列“陷阱”,从而导致错觉、偏见的产生。
这些“陷阱”的最大危险在于它们十分不易察觉,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犯下错误。
可喜的是,我们可以学着了解并弥补它们。
本文将介绍3个最为普遍的心理陷阱,通读下来,你可以了解它们如何影响人们决策的,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克服。以下


1楼2019-03-20 08:33回复
    02 保护以前的选择:沉没成本陷阱
    3个月前,你那辆已经开了八年的旧车突然发生故障。
    你要么得花3000美元进行大修,要么将它报废,重新买辆新车,而你选择了维修!
    可现在,它的变速器又有问题了!
    同样也有两种选择,如果维修变速器,你得花1500美元,或者,你也可以把车送进回收厂,然后买辆新车。
    同时,你清楚地知道,这辆车迟早还要出毛病,虽然你打心眼儿里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但没办法,还有一笔不菲的开销在等着你。
    此时,你会怎么办呢?
    测试的结果表示,如果你同大多数人一样——
    那你也宁愿选择花1500美元去修理变速器,因为考虑到不愿意损失3个月前刚刚投入的3000美元的大修费。
    实际上,这是一个愚蠢的选择。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你不必支付3个月前车子大修的那笔费用,这次你还会花1500美元修理变速器吗?几乎肯定不会。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真正重要的是车子的现状以及两种方案在经济方面的优劣。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时的选择与现在的情形并不相关。
    正如上述例子所证明的那样,人们在决策时总倾向于能够证明以往的选择是正确的,即使以往的选择是多么的无效和不合理。
    以往的选择和付出,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沉没成本”,意思是过去的投入,包括时间和金钱等,对目前来说,都是不可能收回的成本。
    只要人们理性地考虑,应该能够明白,沉没成本与现在并不相干。
    但是,大部分人无法摆脱它带来的心理折磨,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于是,人们会拒绝出售已经遭受了损失的股票,从而错过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
    于是,人们会花很大努力帮助一个根本不适合干这份工作的员工提高业绩,而实际上一开始就不应当雇用他。
    我们需要牢记的是,我们的决策影响的只是将来,而不是过去。
    为什么人们不能将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呢?
    有时是因为糊涂,但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以前犯的错误(不论那些错误是由于运气不好还是决策失误所造成的)。
    认识到一个错误决策的存在,也许是纯属私人的问题,仅与个人的自尊心有关。
    但很多时候,它被人们视为公共问题,会引起朋友、家人、同学或上司的批评意见和否定的看法,在这种环境下,就可能影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何对付沉没成本陷阱?
    ● 在做任何决策时,你都得自觉地将一切沉没成本排除在外(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经济上的),因为它们会干扰你对当前问题的思考。
    ● 挑选并列出那些未参与以前的决策的人,倾听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他们不会受到以前决策的影响。
    ● 检讨并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决策,看看自己为什么受困扰。
    ● 如果只是为了维护自己那受伤的自尊心,那就需要勇敢地正面解决它。
    ● 时刻提醒自己,再聪明的选择,都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经验丰富的决策者,也无法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记住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的一句名言:
    “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陷入黑洞中,你所能做的最好的决策就是停止往下挖。”
    如果你是担心他人不理解,那么,将这一结果也纳入你的决策过程,考虑好如何向他人解释你的新选择。


    3楼2019-03-20 08:34
    回复
      2025-05-21 16:14:49
      广告
      如何对付证实性陷阱?
      事实上,并不是说不能按照下意识的想法来决策,而是说,应该先确定这样做到底是不是聪明的选择。
      ● 你应该对这个选择进行客观的测试。
      请一位你尊重的人士来扮演反对派,对你预先想好的决策进行质疑。
      ● 如果你能进行自我辩述,那更好。
      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什么?其次是什么?再次是什么?用开放的思维考虑当前的形势。
      ● 坦率地看待自己的动机。
      你是否真的在收集有助于做出聪明选择的信息,还是在寻找支持先入为主的观点的证据?
      ● 直面相互冲突的信息。
      确保充分了解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同样严格的测试,不偏不倚。
      在征求他人意见时,不要提出带有诱导性的问题。
      关于作者:约翰 S. 哈蒙德(John S. Hammond),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管理学顾问。拉尔夫 L. 基尼(Ralph L. Keeney),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和工程学院教授,曾任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霍华德·雷法(Howard Raiffa),决策分析、谈判分析以及博弈论的先驱,哈佛商学院教授。
      来源:管理的常识(ID: Guanlidechangshi)


      5楼2019-03-20 08:34
      回复
        看不到01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9-08-29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