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吧 关注:179,188贴子:1,039,578

产业园区:一个投错胎的孤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推文摘要:
房地产业的寒冬正伴随着西伯利亚的寒流,汹汹而来......
最有希望借以避冬的产业地产/产业园区,经过了三十年的摸索与实践,地方政府与地产商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却至今未能找到可靠的商业模式,难以自立。
在地产业家族中,为什么根正苗红、浓眉大眼、形象最正面的产业地产/产业园区,其生存状况反而是最糟糕的呢?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第一个产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开始,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就承担了发展经济,发展产业的重大使命。直至今日,很多地方政府也把开发园区作为发展当地产业和经济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甚至是最重要的抓手和标志。
由于启动园区时,一般都是从开发土地,建造房屋和建设基础设施开始起步,具有浓厚的房地产开发的特征。加之随后房地产业蓬勃兴起,产业园区也就因为其具有的土地、房产这两个显性特征,自然而然地被归入到了房地产业,并因此获得了房地产家族的族名:产业地产,正式成为房地产业的一个细分门类。
地产家族最初也是不置可否地默认了这个人畜无害的外来儿,后来发现这个外来儿虽然没什么直接的财务贡献,但由于其与政府有着天然的联系,便由它逐渐担当了向政府获取资源的特使。起初,它还是屡有斩获,不辱使命的,由此获得了归化地产业的投名状。政府也突然发现,原来地产业不仅可以用来收割土地财政,做产业也是行家里手,那就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吧。于是,产业园区扮演了地产家族向政府获取最关键的土地资源的先锋角色,进一步坐实了其在地产业中的地位和归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3-18 21:28回复
    然而,此时事情起了变化。长于计算的地产业拿出了家传的铁算盘,却怎么也算不过来产业地产这盘帐。产业地产一点儿也不具备地产家族“财务界面友好”的良好基因(毕竟不是亲生),他的商业模式一点儿也不友好。地产业对其反复进行基因修补,又是房东+股东,又是构建产业平台,又是搞双创,又是嫁接瑞茨基金,无奈,亲爸爸的基因太强大,它的基因始终改造不过来。
    显然,地产的算盘恐怕是算不了产业园区的帐了,那么该用哪家的算盘来算呢?等价的问题是,产业园区究竟属于哪个行业?即,产业园区的行业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一个天然形成的园区实例
    当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建立了第一条汽车装配线后,为福特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厂商便迅速地向福特的装配线靠拢,最后,以福特装配线为中心,在其周围方圆数平方公里内,形成了一个高度密集的汽车产业集群。这就是可以考证的人类第一个产业园区——“福特汽车产业园”。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3-18 21:28
    回复
      作为工业2.0的开拓者和定义者,福特汽车的装配流水线首创了汽车零部件模块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并以流水线方式进行总装的汽车量产方式,开创了人类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新纪元。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社会财富由此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其确立的产业分工和协同的标准和模式,远远超出了汽车的生产,影响了人类社会一百多年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直至今日。今天人类所享用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得益于此。这是“福特汽车产业园” 适合成为经典园区的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是,这个产业园区,不是人为的规划和设计的产物,它是在福特在对汽车产业进行重新组织时,自然形成的一个客观产物。它的出现和存在,有着许多“天然”的基础和理由。研究这一“天然园区”形成和发展的特征及规律,将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园区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3-18 21:28
      回复
        福特汽车产业园所展现的园区特征和规律
        亚当斯密已经证明,社会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到了工业2.0时代,分工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但分工也带来了另一个负面效应,就是企业对外部协同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加。越来越专业化分工的企业越来越需要高效率的产业协同。企业之间的协同会带来另一个成本,即交易成本。每件制成品的最终总成本=各个环节的生产成本总和+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总和+其他(略而不议)。前者主要是由企业个体自身努力来控制,并由市场评判,而后者,靠企业个体无法掌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组织方式。一切产业组织的变革,改良,乃至颠覆,均是以是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协同效率为最终依归的。(公理)
        在制造业时代,通信与物流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交易成本中,信息交流和物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福特汽车产业园正是以物理空间为组织产业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大大降低了汽车产业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了产业协同的效率。正是符合了公理一的要求。
        由此,还可以进行下列推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3-18 21:29
        回复
          推论一:产业园区是进行产业组织和协同的重要手段。产业的组织和协同才是产业园区的行业本质。
          通过物理空间的产业整合,使得园区内相关产业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产业协同效率大大提升。这也是产业园区这种模式得以自发形成的经济合理性。这种改善最终一定将直接或间接地惠及园区内各企业,并让企业明确感知。这也是园区对相关企业的最大的吸引力。
          从人类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能对产业进行有效组织和整合作用的,除了物理空间,还有资本(金融)、信息等。资本是最古老,也是最有力的产业纽带,随着通信及信息产业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交通运输物流业的不断发达,物理空间对产业的整合力度在当今与福特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只能位于资本和信息之后的第三位。只能在资本和信息对产业进行组织和整合之后,“剩下”的领域内去拳打脚踢了。这个“剩下”的领域概况地说,应该就是产业互联网的“O2O”领域。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3-18 21:29
          回复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尽管已经有很多人认识到,产业园区招商应该顺着产业链,进行上下游招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在全球化的时代,产业的各个要素已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佳的配置了,各个要素也完全可以继续待在最适合它们的地方。不同于福特时代,产业链的本地化是最佳的,也几乎是唯一的产业组织方式。
            因此,简单地模仿一百多年前的“福特汽车产业园”的外在模式来组建当今的产业园区未免有“刻舟求剑”之嫌。必须从福特模式中,提炼出产业园区本质性的规律和特征,并加以遵循。
            上述公理和后续各推论,就是这种本质规律的提炼和总结。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3-18 21:30
            回复
              推论二:福特汽车产业园无需人为进行规划和设计,也无需进行人为招商,或招商引资。但企业入驻园区需要有明确的产业利益的诉求。
              什么是企业的产业利益诉求?正是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最息息相关的,企业管理者日常、普遍最为关注的那些要素:市场、原料(供应链)、生产、技术、资金、管理、人力资源、品牌等八大要素。对各个企业,在不同时刻有不同的排序和权重。这八大要素基本构成了企业的核心利益。一个园区对企业必须在这八个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形成正向的利益诉求,才能有效地对企业产生吸引。
              福特汽车产业园内的零部件生产商向福特流水线的聚拢,最主要的原因是,福特是他们的唯一用户。福特如果不买他们的产品,他们的产品就是一堆废品,企业立即走入死路。而他们对福特又成为必不可少的供应链。所以,福特及其零部件企业在园区内的聚集,是有着明确和清晰的产业利益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3-18 21:30
              回复
                推论三:产业关联度系数。
                为了精确衡量园区内各企业间在产业方面的联系的紧密程度,本文设计了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产业关联度系数%=园区内各个企业间发生交易的总额/园区内所有企业的产值总和。这个系数应该在0-100%之间。
                不难看出,福特汽车产业园的产业关联度系数应该是100%。
                产业关联度系数可以精确地衡量一个园区在对产业进行组织和整合的实际效果。
                一个“互联网产业园区”,即便它里面的企业百分之百都是互联网企业,但如果它们没有实质性的业务联系,这样的聚集不能带来额外的聚集效应,也是没有产业意义的。这样的聚集只是空间聚集,而不是产业聚集,在产业意义上每一家企业都是孤立地独自存在和运营,隔壁企业是不是互联网企业对它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3-18 21:30
                回复
                  现实中的产业园区,从招商前,到招商过程中,直至最终招商结束,都没有意识,并且没有能力进行这种把单个企业聚集成产业的过程和努力。现有的所谓的园区的产业规划,充其量只是把企业进行了产业分类,而不是产业聚集。园区内的企业自始至终都是一把“十三不靠”的散牌。用产业关联度系数来衡量,都是约等于零。
                  推论四:当福特汽车装配流水线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福特汽车产业园后,新的汽车总装厂进入汽车行业,其选址也必然紧邻福特汽车产业园。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3-18 21:31
                  回复
                    尽管,新进入者此时应该远离老大福特。但对福特的恐惧和排斥远远抵不过福特已经形成的配套产业链对他的吸引力。福特配套产业链的部分产能将转而为新进入者服务,这又进一步刺激了配套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壮大。这样,总装厂与配套产业链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正向激荡,最终演化成当时的“产业新城”——底特律汽车城。这也是历史上底特律汽车城形成的机理。
                    入驻园区的企业通过业务纽带,互相紧密结合,形成了特定的“产业板块”,这个板块就是园区所特有的产业环境,就会对后续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条件和基础,从而产生极大的“吸附效应”,对后来者形成主要的吸引力。园区内的“产业板块”对所有的相关企业就是良好的“产业环境”,板块内的每家企业也都是构成产业环境的一部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3-18 21:31
                    回复
                      这里说的园区的产业环境并不是指园区的物理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政策环境等产业含义之外的含义,而是特指各个企业通过业务纽带形成的产业关系网络——产业板块。
                      推论五:产业园区的主营业务和主营收入,应该是在产业业务上,而不是园区地产上。
                      福特不仅开创了工业2.0时代,无形之中,他也成为了“产业园区运营商”的开山鼻祖,尽管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此。但即便他意识到了,也不会把作为“园区运营商”的收益放在眼里,因为,相对于汽车的主营收入,园区地产的收益恐怕还比不上他每年的慈善捐款。因为产业园区的主营业务和主营收入,应该是在产业业务上,而不是园区地产上。相对于前者,后者才是非主营收入。园区发展产业业务,并不是指园区也像园区内企业那样生产具体的产品,而是将园区内的企业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并创造出额外的价值。园区不是场上的运动员,但他是场外的灵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3-18 21:31
                      回复
                        在福特汽车产业园案例中,福特汽车公司自身没有制造任何一个零部件产品,它只是把别人生产的产品进行了组装,把一堆散件变成了一台汽车,而福特销售一台汽车的收入是远远大于它购买所有零部件的成本的总额的,事实上,福特通过园区这种模式,创造了散件的价值到整车的价值增量。这就是园区创造产业价值的本质。
                        一个园区把众多的企业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各企业的员工每天都从城市的各个角落也集中到了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客观上,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连接”的价值。这个价值也应该由运营商创造并占有的,远超过空间的价值。但企业的独自租赁办公的模式,完全浪费了这个价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3-18 21:32
                        回复
                          为了让企业通过连接创造最大的附加价值,在园区招商,甚至建设之前,就应该规划好这种“连接的关系模型”。而不能先不管不顾地“招商招租”,然后再在一堆“十三不靠的杂牌”里去硬性制造“连接”。
                          这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地产商用地产业的铁算盘怎么都算不过来园区的帐:园区的地产收益只是非主营收入,指望靠赚零花钱来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未免太痴心妄想了。
                          推论六:不同产业类型的园区,应该分别由不同的产业方面的主体来运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3-18 21:32
                          回复
                            既然产业园区的主营业务是产业方面,那园区运营商就该由熟悉该产业的主体来运营。因为很难找到对所有产业门类都熟悉的主体,所以,不同产业类型的园区,应该分别由不同的产业方面的主体来运营。不存在可以包打所有产业类型的主体,也没有人敢声称自己可以包打天下,除了骗子。当然,也不可能由地产商来包打产业园区的天下了,更不可能由地产商来总结出一套产业园区的模式,然后到各处去“复制”。园区的物理环境也许可以复制,但其中的产业板块和产业环境每个都是不同于其他的。同一个园区,它的产业板块和产业环境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的。地产商在园区中的作用,仅限于最底层的一些与土地、建筑物相关的业务,并且无论是正面的贡献和反面的影响,都对园区最终运营结果忽略不计。打个比方,医院和学校肯定需要不同的管理机构来运营,但并不排除医院和学校都使用同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但医院和学校运营的好或坏,最终都不能归咎于保安和保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3-18 21:33
                            回复
                              结论
                              现在可以回过头来谈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了:产业园区的行业归属和行业本质。
                              产业园区的行业本质:
                              1、园区是产业的组织者,为企业营造更为高效有利的产业关系,即产业环境。除了园区,一般担当产业组织者最主要角色的还有金融(资本)和信息。所以,园区与产业的关系应该类似于金融与产业、互联网+与产业的关系,应属于生产性服务业,或高端服务业,反正肯定不属于土木建筑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2、产业环境是产业园区的核心产品和价值,是产业园区的主要产品。因此,由产业环境带来的收益才是园区的主营收入,而不是来自土地或物业的收入。土地和物业的收入即使有,也是园区的非主营收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3-18 2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