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氏文化研究吧 关注:173贴子:555
  • 6回复贴,共1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篇】——百岁抗战老兵——井立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百岁抗战老兵——井立河
认识井立河,是在我童年的时候。当年,他和他的家人,住在小北街郝家大院子,是我家姑父的邻居。
平时,很难听到他的声音。只要是孩子的母亲骂娃娃,他会冒出一两句山东话,大多我听不懂,有几个字听来习惯了,才知道是:***,鬼子!
姑父告诉我,井立河是南下干部,在木材公司当领导,也不知为什么,只要他发脾气,总要带上“***,鬼子!”
他为什么会痛恨鬼子?听人说,他打过日本鬼子!
那时候,有一部叫做《地雷战》的电影,说的是山东人民抗日传奇。看了电影,想起这位打过鬼子的山东人,想听他讲述当年的故事,便来到他的家。谁知道,他说了这么几个字:***,鬼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我回到彭县工作,刚好在木材公司上班。我问起了井立河这个名字,才知道,他已经离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他的家已经搬到了木材公司宿舍。还是老样子,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喜欢看打日本鬼子的电视剧,看见日本鬼子出现了,喜欢骂上几个字:***,鬼子!


1楼2019-03-18 20:15回复
    他的老家在山东,那里曾被日本鬼子占领。
    井立河是山东东平县人,老家在距离县城三十里地的井家庄,弟兄三个,有着几亩薄地,加上租种粮户的土地,勉强能够维持。1937年冬,人们开始议论说,东洋兵打来了,国军打了一仗撤离了,县长也跑了,大伙儿人心惶惶。过了几天,鬼子兵来到井家庄,强迫村民交出粮食。当时,大多数老百姓早已交了租子,剩下了不多的口粮和种子。鬼子兵闯进各家各户搜查,还把反抗的村民当场枪杀。母亲眼见鬼子抢走了家里的口粮,上前苦苦哀求,被鬼子兵用枪托打伤,卧床医治了半年多,才能勉强起床走路。就这样,家里欠下了很多债,弟兄三人没有钱成家,十多二十岁了还是单身汉。
    日本鬼子还是不断骚扰老百姓,尤其是收割粮食的时候。有一回,井立河和哥哥一起进县城赶集,亲眼看见几个日本鬼子用枪托子殴打卖柴火的老年妇女,她的头部流血了,也没有人敢说话。他捏紧了拳头,骂了一句:***,鬼子!哥哥拉着他急忙离开了县城。一定要打鬼子!在他的心里,有了这样的想法


    2楼2019-03-18 20:16
    回复
      国军跑了,八路军来了,他们来打鬼子。
      1939年夏天一个晚上,庄子里来了一群人,宿营在街头和空荡的场院内。尽管身旁堆放着一垛垛柴草,但没有一个人动一把,他们都和衣露宿在空地上。一大早。人们发现了他们,身着老百姓的衣服,腰间挎着盒子枪,他们说,自己是八路军的东进支队,专门来打鬼子,要把东洋兵赶出中国。他们有个领头人,站在村口石磨上,号召大伙儿拿起武器,赶走东洋兵。人们目睹了这支队伍,遇上鬼子来了,先掩护老弱病残离开,再组织人员抗击日本鬼子。有一个小伙子,看见井家的老母亲行动不便,二话没说,背起老人就跑,一直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又返回去和他们的队伍一起打鬼子。
      鬼子经常来骚扰百姓,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抢走粮食、鸡鸭。八路军夜间袭击鬼子的炮楼,又把被鬼子抢走的粮食拿回来,分给大家。人们逐步认识了八路军,也给八路军带路袭击日本鬼子。庄子里的人在八路军的指导下,学会了坚壁清野,藏好了粮食,也帮助藏着八路军伤病员。这年秋收,人们还没有享受庄稼收获的喜悦,鬼子兵又来了,把庄子里的百姓押在村口,强令大伙儿交出粮食。鬼子兵组织伪军家家户户搜查,还放火烧了房子,捆绑青壮年,还想血洗井家庄。当人们站在鬼子的机枪面前,感到无助的时候,一声枪响,打死了鬼子兵的机枪手!八路军来了!人们纷纷站了出来,与鬼子兵搏斗。一个时辰过去了,打死了七八个鬼子和伪军,剩下的鬼子兵和伪军仓惶地跑了。
      那天,共产党县委书记站在磨盘上,号召乡亲们组织起来打鬼子。人们议论着这位县委书记,说他是神枪手,一枪击毙了鬼子的机枪手!原来,共产党组织了县大队,活跃在东平县一带,专门打鬼子。这天,听说鬼子兵的一个小队和几十个伪军袭击井家庄,便巧妙地利用地形打击鬼子,解救了危险中的老百姓。后来,井立河才知道,他叫万里,是当时的地下党书记,在民族危难关头,组织一支队伍,与日伪军展开战斗。
      哥哥弟弟参加了庄子里的自卫队,他拉着县委书记的手,坚决要跟着他学习打枪,要去打鬼子。就这样,井立河参加了县大队,在老同志的指导下,练习军事本领。


      3楼2019-03-18 20:16
      回复
        他参加的第一次战斗,雨里打埋伏
        这一天县大队外出,埋伏在距离县城五十公里的公路旁。中午时分,天空下起了小雨。战士们纷纷议论,这是打鬼子的好机会。公路上,没有一个人影。远远地听见汽车的声音。
        原来,有情报说,有一支鬼子兵要从济南押送武器弹药来东平。行动之前,大队长要求:对准鬼子兵瞄准了才打,要用最少的子弹打死更多的鬼子。鬼子的车子近了,前面一辆一挺机枪摆在车头,后面站立着荷枪实弹的鬼子。后面便是一车的枪支弹药。
        神枪手一枪击毙了机枪手,战斗开始了!敌人的火力很是凶猛,大队长要求大家节约子弹,一定
        要把鬼子引下汽车才打。鬼子以为是一股小队伍,真的下车来准备抓活的。鬼子兵下了汽车,步履慢了下来。原来他们穿着大头皮鞋,在雨水刚刚侵泡的公路上,根本不能自由行走,成了县大队队员们的抢下之鬼!
        井立河躲在一个土堆旁,看见一个鬼子丢下枪,丢下钢盔,朝着县城方向逃跑。鬼子穿着大头皮鞋,在泥土上根本跑不快。当鬼子想脱掉皮鞋时,他的枪声响了,一枪击中了来犯的敌人。他跑了过去,看见鬼子兵躺在地上,无神的眼睛望着天空,他上前一脚:***,鬼子!


        4楼2019-03-18 20:17
        回复
          他参加了送粮队伍,被批准加入八路军。
          井立河在县大队逐步成长起来。先后参加8次端炮楼的战斗,至于小的埋伏战斗有多少回,自己已经记不清了。有几次,他和他的战友们深入敌后,解救被围困的乡亲。有一次,在县城东的一个庄子,县大队和区小队一起从敌人包围中救出十几个老弱百姓,他亲自背着一个老人,穿青纱帐,绕着小路,跑了几十里地,才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庄子里休息。
          1944年,八路军壮大了打击日本鬼子的队伍,需要县大队支援粮食。他二话没说,和组织的送粮队伍一起夜间送粮,一路躲炮楼十几个,终于安全地把粮食送到了目的地。八路军一位营长拉着他的手表示感谢,他还是那句话:***,鬼子!
          参加了打鬼子的队伍,井立河很少回到井家庄。他记得清楚的一件事,是县大队政委指导自己识字,把着手教自己学写毛泽东三个字。县大队要向正规部队输送兵员,他便离开了县大队,他才知道,教他写字的人姓万,是他们同乡,解放后担任过全国人大委员长。
          1945年初,井立河所在部队接到攻打日伪军炮楼的命令。这个日伪军盘踞的炮楼居高临下,阻断了后勤输送粮食道路。我军包围炮楼后向伪军喊话,敌人毫不理睬。我部发起的几次攻击,都被敌火力压制在壕沟外。
          “炮楼下有所平房,看来里面有人住。如果我们把人抓出来问清炮楼情况,不是更好吗?
          ”井立河负责输送弹药,看了一下当地情形,向连长提出了建议。部队组织突击队,从壕沟挖地道推进。通过地道,官兵们向炮楼和壕沟之间一间石头房偷袭过去。刘新增一脚踢开木门,十几支枪口对准了房子里一个惊惶失措的中年人。夜色掩护下,官兵们迅速把他带回营部。经过询问,这个人是县保安团派到炮楼来搞情报的。她说,这座炮楼里的伪军内部不和、军心不稳,但又不相信攻打炮楼的是八路军正规军,所以不愿投降。
          “你们真是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在听官兵们讲形势、政策之后,他相信了。教导员放其回去传递消息,又连夜从其他部队借来两门大炮和几挺重机枪,做好两手准备。
          天蒙蒙亮,炮楼里伸出一个伪军的脑袋,手里拿着一条白毛巾摇晃:“我们长官说,你们要是八路的正规部队,就打几炮看看。”教导员大吼一声:“打死了你们,可别后悔!”大炮和机枪一阵怒吼,不一会儿,伪军炮楼里举起了投降的白旗……


          5楼2019-03-18 20:17
          回复
            1950年,他参加了成渝铁路建设。
            1949年,他跟随大部队挺进西南。1950年初,他所在部队参加了成渝铁路建设,实现了四川人四十年的梦想。他是坐着第一趟火车,从重庆来到了成都。说起这一段经历,他更是激动,因为自己参加铁路建设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四川合川姑娘,从此有了家庭。
            几年后,他来到了彭县组建木材公司,为地方建设默默工作几十年,从来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现在,他和自己的女儿住在一起。
            70多年前,他和他的战友们少小离家,洒泪离别年迈的父母、关山万里,勇赴国难。70多年过去,当他们中的无数英豪早已埋骨他乡的时候,却仍有一些人堙没在历史与时代的沧桑之中。
            井立河,一位参加打鬼子战斗无数次的英雄,很少讲述自己曾经的战斗经历。作为后辈,我也无法记下那段血与火的征程。
            几十年后,当我再次来到彭州木材公司,进入他的家,看见家里简陋的陈设,感慨万千。当我从他女儿那里接过一枚奖章,看见上面有着“纪念抗日战争”字样,想听他回忆那一段岁月,他还是这么一句话:***,鬼子! (供稿:彭州市林业局 杨本民)


            6楼2019-03-18 20:17
            回复


              7楼2019-03-18 2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