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他乡纪事
李檀绞尽脑汁,发愁该给杨恺的父母带什么礼物才好。杨恺觉得没必要,“哪有那么多讲究?大老远的,你背过去,他们背回来,真用不着。”李檀不敢懈怠,抽出一整天,跑了好几家商场,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件羊绒披肩,万里迢迢地扛了过去。
从北京起飞时是晚上,到达慕尼黑机场时是凌晨。时间仿佛凝滞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夜。
李檀挨窗坐着,难以入睡,过去的一幕一幕,在心里飞快地流转。
杨恺朦胧间醒了。他的确是个美男子,空姐们跟他说话时都会多加些温柔。他严肃的时候显得有点儿清冷疏离,但当他笑的时候,轮廓特别柔和好看。“还没睡着?”他看看表,“还有四个小时才到呢。”他出去逛了一圈儿,端了两杯饮料回来,递给李檀一杯,“这个香槟还行,清爽清爽,空气有点干。”
李檀含笑接了,慢慢抿着。他握了她手,她慢慢把头靠在他肩上,他亲了亲她的额,”你知道吗?我第一次见你时,就觉得你经历过很多沧桑似的。可偏偏还是很纯真的样子。”
李檀笑了,“我第一次见你时,你就像个装大人样的小孩子,明明很纯真,却装成经历过很多沧桑的样子。”
杨恺摇头笑,“我怎么不沧桑啊?”
两个人说着悄悄话,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很大,仿佛是一把与世隔绝的保护伞。
杨恺的父母果然非常容易相处,表现出了十足的分寸感,除了第一天的碰面以外,没有过多相聚的强求,极大地成全了他们的二人世界。
杨恺在德国待过两年,有一定的本地生活经验。德语忘差不多了,但应付日常交流是足够的了,偶尔还能跟李檀炫耀一下,“你不能强求慕尼黑每个卖东西的大妈都能熟练掌握英语对吧?”
李檀笑着反驳,“别臭美了,离了张屠户也不吃带毛的猪,别臭美了,我可以用计算器好吗?再说了,市政厅那个卖表的妹子,汉语说得多好?”
玛利亚广场是他们游玩的第一站。市政厅大楼青灰色的尖顶指向蔚蓝色的天空,几乎每根立柱上都有个人物的雕像,虽然都是站姿,体态和动作却是各异的,活泼地中和了建筑本身对称严整所带来的厚重气息。因为是工作日去的,市政厅广场上游客不算多,但其中一小半都是是中国面孔,怪不得旁边小店里卖钟表的小姑娘都能用汉语介绍商品谈价格了。
几天闲逛下来,李檀最爱看的是各式各样的楼,现代化的里子,古典款式的壳,无处不以精致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不同于法式的繁复和华丽,而是柔和而低调的,或者是灰白色的墙,屋顶上站着青绿色的金属骑士或者神仙,或者是乳黄的墙配上白色的屋顶和窗,都有些格林童话式的传奇色彩。
李檀赞许地说,“有历史的地方到底有些底蕴,比美国的房子好。”
杨恺格外赞同,“在美国那几年,简直就要变成野蛮人了。”
慕尼黑的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四通八达,票价不菲,但胜在便捷舒适,即便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人流密度也就是跟北京地铁非高峰期差不多。但刚潇洒几天,地铁闹罢工了。两个人哭笑不得,只好租了辆车。
李檀本来是有驾照的,但素来不爱开,听说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更不敢开。杨恺责无旁贷,不论是去新天鹅堡,还是去斯图加特,都尽司机之职。
每当他一加速超车,她都会情不自禁地捂眼,他好笑地说,“你不看就不撞了?”她狡辩并批评,“看不见到撞不到了。说真的,你慢点儿开行不行?两百多了都。”他振振有词,“我守规矩,开快点儿才安全。” “规矩不规矩我不管,反正挺吓人的,你以为你是舒马赫啊?”
他笑,不再反驳,但并不肯慢下来,飞驰电掣地穿梭在巴伐利亚州郁郁葱葱的林间。
从新天鹅堡回来的路上,杨恺想带李檀去他早先待过的研究所,“就在慕尼黑市的郊区,看看我曾经战斗的地方”。
联系故人时,对方告诉他早搬家了,并告知了新地址。杨恺问,“老实验室拆了吗?”
对方也是中国人,笑呵呵地说,“你要去怀旧啊?没拆,放着呢,德国人的效率你还不知道啊?不过好久没去了,不知道锁没锁着。”
接近黄昏的时候,杨恺把车在一片行将废弃的建筑旁停了下来,“就是这里了,你在车上等我,我先去看看情况。”
李檀自己闯荡惯了,虽然见四周没人,也混不在意地答应了,坐在车里拿手机看小说。正看到毛骨悚然处,忽听得有人在敲车窗。她抬头看,正见车门旁边站着一个年轻人,正往里看。她下意识地张望了一下,见不远处还围了四个年轻男人,本能地将车窗玻璃立刻升上去。
那个年轻人本来正在往里伸手,被迫缩了回去,就改用力去拉车门。另外四个人也走了过来,李檀意识到形势不妙,慌忙中想报警,也不知道这里的报警电话是多少,只能瞎蒙着拨打。
李檀绞尽脑汁,发愁该给杨恺的父母带什么礼物才好。杨恺觉得没必要,“哪有那么多讲究?大老远的,你背过去,他们背回来,真用不着。”李檀不敢懈怠,抽出一整天,跑了好几家商场,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件羊绒披肩,万里迢迢地扛了过去。
从北京起飞时是晚上,到达慕尼黑机场时是凌晨。时间仿佛凝滞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夜。
李檀挨窗坐着,难以入睡,过去的一幕一幕,在心里飞快地流转。
杨恺朦胧间醒了。他的确是个美男子,空姐们跟他说话时都会多加些温柔。他严肃的时候显得有点儿清冷疏离,但当他笑的时候,轮廓特别柔和好看。“还没睡着?”他看看表,“还有四个小时才到呢。”他出去逛了一圈儿,端了两杯饮料回来,递给李檀一杯,“这个香槟还行,清爽清爽,空气有点干。”
李檀含笑接了,慢慢抿着。他握了她手,她慢慢把头靠在他肩上,他亲了亲她的额,”你知道吗?我第一次见你时,就觉得你经历过很多沧桑似的。可偏偏还是很纯真的样子。”
李檀笑了,“我第一次见你时,你就像个装大人样的小孩子,明明很纯真,却装成经历过很多沧桑的样子。”
杨恺摇头笑,“我怎么不沧桑啊?”
两个人说着悄悄话,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很大,仿佛是一把与世隔绝的保护伞。
杨恺的父母果然非常容易相处,表现出了十足的分寸感,除了第一天的碰面以外,没有过多相聚的强求,极大地成全了他们的二人世界。
杨恺在德国待过两年,有一定的本地生活经验。德语忘差不多了,但应付日常交流是足够的了,偶尔还能跟李檀炫耀一下,“你不能强求慕尼黑每个卖东西的大妈都能熟练掌握英语对吧?”
李檀笑着反驳,“别臭美了,离了张屠户也不吃带毛的猪,别臭美了,我可以用计算器好吗?再说了,市政厅那个卖表的妹子,汉语说得多好?”
玛利亚广场是他们游玩的第一站。市政厅大楼青灰色的尖顶指向蔚蓝色的天空,几乎每根立柱上都有个人物的雕像,虽然都是站姿,体态和动作却是各异的,活泼地中和了建筑本身对称严整所带来的厚重气息。因为是工作日去的,市政厅广场上游客不算多,但其中一小半都是是中国面孔,怪不得旁边小店里卖钟表的小姑娘都能用汉语介绍商品谈价格了。
几天闲逛下来,李檀最爱看的是各式各样的楼,现代化的里子,古典款式的壳,无处不以精致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不同于法式的繁复和华丽,而是柔和而低调的,或者是灰白色的墙,屋顶上站着青绿色的金属骑士或者神仙,或者是乳黄的墙配上白色的屋顶和窗,都有些格林童话式的传奇色彩。
李檀赞许地说,“有历史的地方到底有些底蕴,比美国的房子好。”
杨恺格外赞同,“在美国那几年,简直就要变成野蛮人了。”
慕尼黑的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四通八达,票价不菲,但胜在便捷舒适,即便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人流密度也就是跟北京地铁非高峰期差不多。但刚潇洒几天,地铁闹罢工了。两个人哭笑不得,只好租了辆车。
李檀本来是有驾照的,但素来不爱开,听说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更不敢开。杨恺责无旁贷,不论是去新天鹅堡,还是去斯图加特,都尽司机之职。
每当他一加速超车,她都会情不自禁地捂眼,他好笑地说,“你不看就不撞了?”她狡辩并批评,“看不见到撞不到了。说真的,你慢点儿开行不行?两百多了都。”他振振有词,“我守规矩,开快点儿才安全。” “规矩不规矩我不管,反正挺吓人的,你以为你是舒马赫啊?”
他笑,不再反驳,但并不肯慢下来,飞驰电掣地穿梭在巴伐利亚州郁郁葱葱的林间。
从新天鹅堡回来的路上,杨恺想带李檀去他早先待过的研究所,“就在慕尼黑市的郊区,看看我曾经战斗的地方”。
联系故人时,对方告诉他早搬家了,并告知了新地址。杨恺问,“老实验室拆了吗?”
对方也是中国人,笑呵呵地说,“你要去怀旧啊?没拆,放着呢,德国人的效率你还不知道啊?不过好久没去了,不知道锁没锁着。”
接近黄昏的时候,杨恺把车在一片行将废弃的建筑旁停了下来,“就是这里了,你在车上等我,我先去看看情况。”
李檀自己闯荡惯了,虽然见四周没人,也混不在意地答应了,坐在车里拿手机看小说。正看到毛骨悚然处,忽听得有人在敲车窗。她抬头看,正见车门旁边站着一个年轻人,正往里看。她下意识地张望了一下,见不远处还围了四个年轻男人,本能地将车窗玻璃立刻升上去。
那个年轻人本来正在往里伸手,被迫缩了回去,就改用力去拉车门。另外四个人也走了过来,李檀意识到形势不妙,慌忙中想报警,也不知道这里的报警电话是多少,只能瞎蒙着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