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月似钩吧 关注:28贴子:1,567


1楼2019-03-16 23:00回复
    【这段时日在家待的不多,对阿芜颇为冷落,虽然她从不在面儿上流露出什么来,可房门外有的是会向老太太告状的人,次数多了,老太太不免对我有微词,当面客客气气,可每句话中都有一层提醒的意思,我又何尝听不出来。
    今日天气晴好,我推了一场饭局,特地让老赵买了两张戏票,大张旗鼓地带阿芜出门看戏。】
    我也不知道你爱不爱看戏,不过这儿热闹,总比枯坐在家里有意思。
    【戏院的跑堂要领我俩上二楼雅座,我将手里戏票给他,只道在一楼堂座里找个靠边的位置,看什么戏不重要,别离了人气儿。】


    2楼2019-03-16 23:56
    回复
      “戏也是看的,只不过不大来戏院。”
      下车的时候他伸手来扶,眉心拧了拧,还是伸出手由着他扶了下车,站稳了身体的时候便不着痕迹的抽回手,向前一步,先他跨进了戏院的门槛儿。
      进了戏院大门,习惯性想要向二楼雅间过去,见他嘱咐伙计要在一楼找位置,脚步停了下来,没再向上也没再随着他,立在原处等他回眸望过来的时候,才开口道。
      “一楼是不是太吵闹了?”
      四目相对时,抬手拢了拢披肩,视线却不曾移开。


      3楼2019-03-17 00:37
      回复
        【我倒是忘了,高门大户看戏,是请戏班子上家里唱堂会的,再痴迷些的养一两个伶人也是常事儿,出门来看戏无非是因为有新戏上演,或者有别地的戏班子拜码头,看个热闹。可我不是出身在那种门第里,上二楼雅座也是念法学院后替人写写状纸拿了报酬才有的消遣。】
        这戏楼不比中和、广德来得大而气派,不过小也有小的滋味。
        【可人就是这么奇怪,等到二楼雅座去的次数多了,连凳子都快被坐穿的时候,反而想起一楼的好来。上前一步,伸手牵住阿芜的手,还没入冬的天气,她的手已经那么凉了。】
        是吵了点,可也有气氛,你就当陪我,坐它一回试试。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3-17 01:16
        收起回复
          才是深秋,已经换了夹一层薄棉的厚衣,总觉得今年要比往年更冷一些,早晚都是手足发凉的,这会儿被他牵了手,就觉出些暖来。
          说不上是因为这点暖,还是他话里的温柔之意,眉眼渐渐舒缓开来,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好,听你的。”
          人前人后都已习惯了做出一对恩爱夫妻的模样,眼下也是如此,落在旁人眼里又是一桩鹣鲽情深的美谈,只不过感动了旁人,唯独感动不了我们自己。
          重新迈了步子,由他牵着前行。
          “今儿上了什么新戏?”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3-17 10:32
          回复
            【跑堂的笑呵呵在旁候着,瞧我二人拿定主意了便吆喝一声在前头开路。一楼看客大多是劳作之人,此时让开一条道,纷纷拧身转头地打量起我俩,我握住阿芜的手又紧了紧,以免她改变主意。】
            今儿上的是《双奇会》,老戏新排,讲的是明代一桩奇案,奇在明明是冤案却难寻破绽,也奇在无巧不成书,峰回路转沉冤昭雪。
            【携阿芜在稍偏的一张桌子旁坐下,毫不理会周遭的窃窃私语声,吩咐跑堂的按惯例上茶。】
            这戏里也有一对新婚的夫妻,好比你我。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3-17 11:37
            回复
              周遭之人投过来的目光令人本能想躲,他却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一般,先一步在手上紧了紧力道,欲要出口的话被他这一握,便又咽了回去,只得硬着头皮随着他在一张稍偏的桌上坐了。
              “这出戏先前倒是听人提起过,只是不曾看过,不知详情了。”
              他将我让到靠里侧墙边的座儿上,随即坐在外面,将那些是人不快的目光悉数挡住了,这才觉得松快了些,绷得笔直的背脊也稍稍松快了那么一些。
              “喔?”
              眉梢轻扬,面上露出些问询之意来。
              “一桩奇案里的新婚夫妻却是不晓得充当着什么角色了?”


              7楼2019-03-17 20:40
              回复
                戏本子是老的,花部乱弹也都唱过,无怪你听人提起过。
                【自个儿对京戏并无深究,不过是陪人上戏园子的次数多了,耳濡目染也知道些皮毛和趣闻轶事,如今便可拿出一点来同阿芜说道说道。】
                奇案中的蒙冤之人乃是那位娘子的亲爹,害人之人是她的继母,而她的官人则是最后替她写状纸,为她救出亲爹之人。
                【茶水被端上桌来,附带着还有一碟煮花生,我又添了一碟驴打滚来配粗茶。锣鼓声响,京胡高亢,瞬间将话音盖了过去,我往阿芜身边凑近些,低声道。】
                我若再说下去,这戏可就不精彩了。


                9楼2019-03-17 22:50
                回复
                  “如此说,那娘子倒是得嫁良人终身有靠了。”
                  女子一生,求得不过是终身有靠,不论是父母兄弟还是夫婿子嗣,总归不能依靠自己,祖母为我择了他为夫,也便是这样的谋算。眼睫轻眨,不禁有些感怀自身。
                  正暗自想着,他忽而靠近,不免一惊,抬眸去看他,又向外头瞄了一眼。他本就身量高,眼下 戏台上又有了动静,看不清楚外面的景况,也能听出来周遭人怕是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戏台子上。
                  “不说便不说吧,等开戏吧。”
                  不轻不重的丢下一句话,人却往边儿上避了避,又有些不自在起来。


                  10楼2019-03-17 23:36
                  回复
                    【原是平淡无奇的一句话,落在耳中,却又多了一层别的意味,我回转视线面向戏台,余光在她脸庞上停留片刻,看不出她眸光中有任何的波动,亦不知她心中所想。她神色平静,冷淡如常,就好似我手里的这杯茶,不浓不淡也不香,喝进嘴里,品不出味儿来。】
                    那位娘子得嫁良人,可她爹却讨错了继弦,落得这般田地。可说来说去,这些都是戏。
                    【台上的戏开场,角儿挑帘而出,前几幕不过是铺垫,唱词平平,底下人兴趣缺缺,我颇感无聊,连夹了三个驴打滚,见她不吃,便也不问,终于等到小生登场,那“良人”身着正红官袍,正气凛然,不知为何,竟让我想起公佐来。】
                    你还记得那日六国饭店见过的韩先生吗?


                    11楼2019-03-18 16:39
                    回复
                      瞥见他连夹了三个驴打滚,眉心又是拧了拧,却没开口说些什么,沉默的捧起那笨重的茶壶,在他面前的杯子里续了些茶水。
                      “记得,先前在友信书屋还碰到过一回,是位很正派的先生。”
                      台上的小生一副玉面,穿着正红官袍少了些倜傥多了些正气。听他问起那位韩先生,便明白了他话里头的意思,多看了台上一眼,与记忆中那位韩先生做了一番对比。虽说台上小生也是面如冠玉,妆扮好了也有些官威,但却少了些韩先生身上的儒雅,想来这便是底蕴的不同了。
                      “改日可以请韩先生回来吃顿便饭,谢谢他那日为我撑伞。”
                      话音淡淡,提起那日之事也不曾有过什么波动,眸光仍旧落在台上。


                      12楼2019-03-18 21:22
                      回复
                        【端起杯盏饮下一口热茶,正好解了口中的甜腻,茶烟袅袅,也打破了那道看不见的隔阂,我把盛有驴打滚的碟子稍稍往她面前推过去。】
                        哦,你们在友信见过,什么时候的事儿?
                        【公佐人如其名,当得上正派二字,不过听阿芜提及碰面一事,还是略感意外,倒不是在意他们如何遇见,而是成婚至今,我竟不知阿芜闲暇之时会到那些市井书屋中去,她是想找什么样的书。】
                        他为你撑伞?那是得谢谢他,改明儿就去请他。
                        【话音刚落,台上小生一段唱词干净利落铿锵有力,跟着池座里的众人一道叫声“好——” 】


                        13楼2019-03-18 23:22
                        回复
                          那碟驴打滚被他推了过来,眸光只是一落,便又移到边儿上那碟煮花生上面,素来没什么爱不爱吃的吃食,但真把驴打滚与煮花生摆在一处,还是那碟子煮花生更对些胃口。抓了一把在手边,一颗一颗慢慢的剥,剥出来的花生不吃,而是用指尖搓去了红衣,才又问他。
                          “吃花生么?”
                          将茶碗的盖翻过来,剥好的花生都堆在盖子里头,与他相望一眼,唇角微扬。
                          “有些时日了,那会儿刚入夏没多久,本该早请人家过来道谢的,后来事多一时忘了。”
                          与他说着话,精神便没放在戏台上,旁边忽然一阵喝彩声,惊了一怔,肩头不由得抖了一抖,趁着没人察觉,深吸一口气,又将这惊压了下去。


                          15楼2019-03-18 23:44
                          回复
                            【热茶的余温尚留在掌中,原本没想吃花生,但见她说话间已剥好了花生仁,便伸手接过,送进口中嚼起来。】
                            公佐不曾向我说起过,想必他也不大在意做一回好事。
                            【咽下花生后开口道。想起韩公馆中公佐对我说的那句,四舍五入也算一家人,不觉提起几分笑意。戏台上正演到最精彩的“写状”一幕,一桌一椅,一生一旦,你唱我和,其乐融融。我从阿芜手里拿过剥到一半的花生,替她剥完。】
                            这一折是整出戏里最好看的部分。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9-03-19 00:33
                            收起回复
                              “虽只见过韩先生两回,也看得出是位极温柔的人。”
                              他帮我将剩下的花生剥完,这一回没再拒绝他的好意,捻了一颗搓去了红衣的花生送入口中,慢慢咀嚼再呷了口茶水,粗茶本没什么味道,因着花生的香气,倒也能入口了。
                              “喔?”
                              听他讲起这一段戏的好处来,便又将目光转回了戏台子上头,许是先前并不曾仔细看戏的缘故,又许是戏文里的故事始终于我无干,并不曾有什么代入感,便也看不出什么格外的好出来,反倒是能腾出些注意来瞧一瞧边儿上阵阵喝彩的那些人脸上的神情。
                              “看起来,确实是好的。”
                              只是这好,是从旁人的身上瞧出来的罢了。


                              18楼2019-03-19 0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