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爱青吧 关注:36,748贴子:575,942

回复:南京“1.19”杀人碎尸案之我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到这里,凶手和死者的行动范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最可疑的地方:峨眉岭小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9-03-18 00:44
收起回复
    楼下开始,纯属猜测,请@AT🍒🍒🍒 不要说我造谣,请@贴吧用户_5VJtNZC 不要说我胡猜,请@被擒的UFO 不要说我第六感完全不准,请@西邻蝈乐 不要说我抄袭你的分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9-03-18 00:47
    回复
      以下是@西邻蝈乐♬阿姐关于死者失踪前行为的分析:
      …………………………………………
      根据网上信息,DAQ失踪前有以下行为(基本被大家认可):1月7日去参加同学生日聚会一天,整晚未归;1月8日情况不太清楚;1月9日一天没上课,据称和老乡出去玩了一天;1月10日上午上课,下午身体不舒服没上课(据称待在宿舍);1月10日晚饭后,铺好被子出去;1月10日晚上7点左右在青岛路附近(不知哪个方向走)被最后目击。
      第一个问题,1月9日和谁出去干什么了?我的第一感觉是在7日同学生日聚会上认识或重逢了一个或几个人,然后约好隔一天再单独出去玩了一天。显然,两天的外出遇到的人对DAQ的情绪影响是很大的,也许发生了什么对DAQ很重要的事情(男女之事?),不然,在第一个学期接近期末考试的重要关口,还一整天出去不上课,而且10日那天还称病不上课,显然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1月9日和她见面的人十分可疑。相信警方后来肯定重点调查了,但是网友没有任何这方面的信息。
      第二个问题,1月10日晚上DAQ出去准备回来吗?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也就是她出去之前铺好了被子,这说明两点,一是她晚上是准备回来的,不然摊开的被子第二天不叠好又要被宿管批评了;二是她肯定计划出去较长一段时间(至少2小时左右),如果就出去几分钟去买点东西之类的,完全没必要把被子摊开,完全可以像正常时间一样睡觉时再摊开。所以她是有计划地准备出去一段不短的时间再回来的。
      第三个问题,1月10日晚上出去干什么了?我的第一感觉是,她肯定是出去和什么人见面了。如果仅仅是出去买点东西,大冬天的肯定买完就回来,不用铺好被子;如果是出去理发,时间是会长一点,但是一般人理完发要洗个澡,肯定是下午一下课马上去理,然后回来洗个澡再舒舒服服吃晚饭,但她没有这么做,在宿舍待了一下午,7点钟左右才出去,所以也不太可能;至于吵架后出去散心之类的,我觉得纯属猜测,这么大人了,都旷课出去玩了,还在乎一点点罚款?再说散散心没必要跑到青岛路,这么大冷天的。所以,基本可以肯定,她是有约会才出去的,而且是很重要的约会(在宿舍心理酝酿了一下午),因为约的时间比较晚,所以要在宿舍等到7点左右才出去。
      第四个问题,1月10日晚上出去和什么人约会了?首先,肯定不是当天在宿舍门口喊或者电话约出去的,不然同学或宿管肯定会向警察反映,估计也不是传呼机,警察肯定会查的。也就是说,那只能是事先约好的!既然1月7日可以约9日的见面,为什么不能9日约10日晚上见面呢?这样推测的话,所以1月9日和她见面的人确实非常可疑。假设那个和她约会的神秘的人没有问题,也就是说DAQ是在去和她约会的路上被截杀的,那么事发后他为什么不站出来说话呢,这样的话DAQ后面的行走路线和失踪地点就会更加明确。但是网友所知的仅仅只有“青岛路”这条线索,显然这个神秘的人没有站出来说话。
      第五个问题,这个神秘的人到底是谁?我不敢100%说存在这么一个神秘人,但存在的概率是很大的。如果存在的话,这个人会是谁呢?首先,她已知的大学同学、高中同学、高复班同学、各种类型的老乡、老师等等是不可能的,因为警察都查过了;其次,不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人,因为陌生人怎么约呀?所以,如果存在这样的人,肯定是刚认识不久,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关系,而且凶手也有把握没人知道这种关系(凶手不怕暴露死者身份)。这样一个人,很可能是9日和她缠绵的一天的人,一个一天不见如隔三秋的人,所以10日晚上又计划和他见面。当然,也可能她确实是约会过程中被半路截杀的,而他又胆小怕事,反正别人不知道他们的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保持沉默。
      …………………………………………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9-03-18 00:51
      收起回复
        我猜测是这样一个故事:
        刁爱青认识了这么一个人,他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也许他是刁中学同学的大学同学的中学(小学)同学之类的曲里拐弯认识的,也许是刚刚认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关系。那天他们依约见面后一起步行去南京师范大学。
        这个男同学的父亲是第一医院(或胸科医院,或脑科医院)的退休医生,家住峨嵋岭小区,也许是单亲家庭,也许不是,反正这个儿子是从小被溺爱那种。那天他父亲恰好不在家,他请她去她家玩,期间发生了一些事,具体就不说了,反正他意外把她杀了。他父亲回来发现了一切,护犊心切,后面的事情主要由他父亲主导,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9-03-18 01:07
        收起回复
          谢谢以上大神们参与讨论。我现在只是粗线条梳理了一个大的分析框架,细节部分容我在仔细考虑考虑。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9-03-18 18:37
          收起回复
            情景4:死者是被无外伤杀害后(外套脱不脱都可能),凶手把她的衣物脱下,选择在床上分尸,内衣是用来垫在底下或用来擦拭血迹。这种情景虽然不是很好的选择,但也不能说不存在,但是如果发生,还是比较恐怖的场景。首先,我觉得不太可能一掐死马上分尸,因为这时候凶手不能确定她有没有真的死了,除非是预谋杀人(不是预谋犯其他罪),如果是冲突情况下激情杀人的话,这时候还有侥幸心理,可能还想等她醒来,或者在纠结是等她醒来还是一不做二不休。就算决定一不做二不休,那也不能马上决定分尸方式处理,就算决定分尸,也要做些准备。所以我觉得这个等待、纠结、准备的过程或许不会太短,这时候血液可能已经发生凝固,如果凝固超过24小时就会出现不能褪去的尸斑。这时候再分尸,不太可能出现“满是鲜血的内衣”。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9-03-28 12:07
            收起回复
              所以,我倾向于死者实在脱下外套的情况下,被利器刺中致命部位流血而死。至于怎么刺,谁刺的,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9-03-28 12:24
              收起回复
                下面两种情景可能性小点:
                情景5:
                “都已经2天了,你到底说还是不说?”
                “不!”
                “啊……”一声惨叫,女孩又一根手指被切掉了,这已经是第三根手指了。
                ……
                “都已经3天了,你到底说还是不说?”
                “不!”
                “女孩都爱漂亮,不想你这张脸也毁了吧?”
                “你们这帮坏蛋,你们会有报应的!”
                “啊……”一声惨叫,女孩的一个耳朵被割掉了,满脸鲜血。
                ……
                “都已经4天了,你到底说还是不说?”
                “我就算变成历鬼,也把你们一个个抓回去!”
                “大哥,这小妞嘴太紧,看来是问不出什么了。”
                “那就处理掉吧。”
                ……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19-03-29 12:46
                收起回复
                  情景6:
                  女孩把水果刀放在自己的劲动脉处,问:“我最后一遍问你,你到底答不答应?”
                  “爱卿,你听我解释……”男人回答道。
                  “你会后悔的。”这是女孩的最后一句话。
                  一片殷红洒满床单和女孩全身……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9-03-29 12:51
                  收起回复
                    以下内容摘自天涯社区(转引自西邻蝈乐网友)
                    ============================
                      当时法医组的人通过反复尸检最后观点得到了统一,屠宰场的人以及从事厨师经验的人不可能有那样精密的无痕刀口,骨骼表面没有受到刀口损伤。即可以推测出刀口十分锋利。他们分析,屠夫对分解动物有经验,但还远没有达到解剖的程度,因为屠夫专业并不是解剖,只是分解动物尸体以贩卖。而且人体和动物的组织结构是有区别的,下刀不可能那么准确无误,他们认为,凶手相当大可能之前就解剖过人体。
                      要清楚一点,当时受害人被害后,凶犯或凶犯之一对其进行了非常专业细致的分尸,甚至是骨肉分离。从后来找到的尸骨上的痕迹看,此人应该非常熟悉人体骨骼结构,具有丰富的外科经验,因为一般的分尸受害人的骨骼上都有明显的用刀砍的伤痕,而那次的受害人的骨骼上基本没有什么损伤痕迹。而且有些地方的分离应该是有了外科手术刀。
                      南京法医在当时还邀请了南京医科大学的资深老教授协助分析,他们给出的观点是,凶手解剖手法非常老练,百分之二百掌握人体解剖知识和相关实践操作。他们下刀的方式是------先将肌肉组织按照解剖学的方法在不伤及骨面的前提下顺着人体主要血管肌肉走势脉络从骨骼上分离开,再用精细的刀具把粘连在骨骼上面的肌肉层进行细密的剥离。
                      某人说的什么有人看到过照片全是一派胡言。真实照片都在档案袋子里,未曾对外公布。南京公安只公布过凶手的物证和死者物品。只有南大部分女生当年看过部分尸体的幻灯片
                      当时的法医说,尸体被切出2000多块状和片状样式,块状尸体组织层现出规整均匀大小,片状尸体组织层现出外科手术样的精密分离技术。注意,分解后的尸体即有块状的也有片状的,这个是因为先期分离下的肌肉被切成了小块,粘连的部分被用类似手术刀的工具从骨骼表层剥离下来,便成为了片状,这个就是为什么尸体里有块状也有片状的原因。切片的部分尸体工具的刀口完全符合手术刀的使用方式所层现出的效果。
                      而这种专业手法一般的普通人甚至屠夫厨师都达不到,也没有那个耐心去如此精密的将肌肉从骨头上面一点点剥下来,屠夫直接砍,厨师直接剁。而只有医生才会一直都保持专业的剥离技术。尤其是外科医生更掌握血管神经走势,了解人体每一个关节部位的结构。从而精准下刀,没有相关解剖知识的人一旦下刀便会伤到关节面。也会在尸块上留下粗糙的刀口手法。法医是能够看出来的。而这个死者大部分关节被完好的分开,部分尸体部位的刀口横切面不属于一般刀具所为。至少要非常锋利才行。
                      最关的问题是,尸体被分解的过程相当熟练,关节都是一次性完好的分解下来,没有二次创伤,包括肌肉组织也是一次成型切下。要是一般的人第一次没切下或没取下关节肯定还会再一次下刀。多次在同一部位下刀必然会有明显的显示不熟练的刀痕,而此案不然。具备这种手法的我想只有两个职业,外科医生和法医了,但是根据当年的法医所猜测,他们也很困惑,假如凶手是外科医师,又怎么具备那么好的反侦查 ,应该是法医才能更好的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和技巧。
                      可是法医为什么要杀一个女学生,也说不通。根据分解手法的老道,当时警方重点围绕医生和法医进行了调查,由于当年形侦技术有限,他们也没有排除屠夫的可能,只是医生类职业成为第一重点被怀疑职业。当然厨师也被罗列进去,和屠夫同时列为第二阶梯怀疑对象。但由于没有找到第一案发现场,很可惜。找到现场这个案子并不难破。当时也划定了一定区域范围的医院和医学院,但办案重证据,总不能随便抓来一批医生就审讯吧,所以排查工作也没有收获。我怀疑应该是有遗漏。
                      所以,不管凶手是谁???是法医模仿了医生,还是医生模仿了屠夫,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碎尸是为了迷惑警方,抛尸的手法和地点选择也是为了迷惑警方,这是案中案,连环手段!!!望给位网友指正。马上就要又一个1月10日了,愿死者的灵魂早日安息!!!
                    ===========================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9-04-03 19:16
                    收起回复
                      我感觉上面摘自天涯的信息可能有点夸张,法医组怎么讨论案情的外界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不过,如果当时警方确实把医生和法医作为第一怀疑对象人群而大范围地排查外科医生的话,那种说法可信度就比较高了。因为,如果仅仅是切2000块这样的碎尸方式的话,说实话很多人都可以做到,没有必要去重点怀疑医生。而既然警方高度怀疑医生,而且是外科医生的话,警方肯定是发现了比屠夫、厨师、家庭主妇专业得多的碎尸手法。
                      从这一点判断,外科医生确实值得怀疑。问题是,这则信息的可信度到底如何?需要网友确认当初警方是不是真得把医生作为第一怀疑对象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9-04-03 19:20
                      回复
                        不过,“医生说”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警方当时已经重点排查了医生,他怎么成为漏网之鱼呢?但是仔细想想当时警察的思路,很可能是通过医院排查在职男医生(如同在南大排查男教师职工一样),那就漏了两类人:女医生、退休医生,如果是退休女医生,那排查时被漏掉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有没有可能“墨菲定律”就在这时恰好起作用,就是这么巧,碎尸者就是一个退休女医生呢?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9-04-03 20:00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9-04-14 18:11
                          收起回复
                            今天看了一个生活在南大附近的叫“绝望小妹妹”的贴子,里面提到小粉桥、天津路当年都是不能走汽车的,大锏银巷没说明,但目测也很窄,至少走汽车不方便。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9-04-24 16:16
                            回复
                              (接100楼)因此我认为当年抛尸者不太可能使用汽车或比较宽的三轮车抛尸,大概率是两轮摩托或自行车一类的轻便交通工具。另外从这些信息还可以看出,抛尸者走的都是小路,反应了抛尸者当时十分谨慎的心理特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19-04-24 16: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