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80贴子:87,749,188

回复:关于光速以及超光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明觉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9-03-16 09:41
回复
    又想骗我去买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9-03-16 21:55
    收起回复
      你快速行驶 需要结构的 除非你分解了h你自己 然后再另一个地方组合 或者你有强大的磁场保护 不然你高速 必定毁灭与结构不足


      36楼2019-03-16 22:38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7楼2019-03-17 00:23
        回复
          我想到了b如何超过a,但是我知识匮乏,没明白这有什么实际意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9-03-17 01:50
          收起回复
            既然绕圈不可避免(有质量的物质获得高速运动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么不绕圈的方法即便直接达到目的,也确实是没有用的。
            能考虑的就只有在绕圈的前提下,看看让B怎么能更快。
            相信你已经看到:让B怎么能更慢,是容易做到的。那就是加大螺旋楼梯的单圈直径。换句话说,要得到一个“比静止速度还慢”的速度,是容易做到的。
            比静止速度还慢?有这种东西吗?
            其实你站在地面上还日行八万里,比这个速度慢是很容易的。或者说,其存在性不用论证了。
            那么怎么更快呢?
            按照这个模型,B的步速更快是一个选择,楼梯相邻两层之间的距离更短是另一个选择。
            我想说的是,实际上这两个东西是一回事。


            IP属地:海南43楼2019-03-17 06:39
            回复
              42楼重新贴一遍:
              我觉得38楼的吧友明白了这个模型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也可以很简单的说,就是绕圈的方式必定多走路,就算速度一样,多走路也快不了。
              所以问题在于绕圈,但是结构本身就是绕圈,所以你就跑不掉绕圈多走路的结局。
              顺便说一下质量:
              质量通常表达在两个方面,一个叫惯性质量,一个叫引力质量。
              咱不讨论广义相对论,所以不涉及引力,只考虑惯性。
              那么从这个模型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绕圈和惯性的关系:为啥它就不愿意改变运动状态?以及不绕圈和“停不下的运动”之间的关系:为啥没人见过静止的光子?
              我觉得从这些描述之中你大体上能看出一些东西,但是不见得能说出来,说明白,而这正是我目前遇到的难题:如何表达,才能让那种模糊的感觉变成清晰的理论,关键是得使用现代物理学的方式。
              那么不用这种方式呢?其实如果不用E不用H,不用旋度的旋度等等这些东西,是很容易表达的。只是这种表达方式基于一个新的理论基础,而这个理论基础却不为现代物理学所知。所以困难就在这:两种方式之间,我希望存在一个无损的转化方式,但也可能说,最终这种寻求是徒劳的。


              IP属地:海南44楼2019-03-17 06:42
              回复
                你一定知道那个“伟大的爱因斯坦罗森桥”,也就是虫洞。
                把一张纸,中间折一下,把一只铅笔插在纸中,穿过两半。
                剩下的问题,是在自然中寻找这个东西,我们就可以星际穿越了。
                不过这个东西不好找。于是人们又开始想新的办法。
                “曲速驱动器”声称,我们可以通过折叠空间的方式,让两点变得更短。
                你相信“我们能够折叠宇宙”吗?
                我是不相信。所以如果你认为曲速驱动器要实现的是创造虫洞,那么恐怕你并没有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确实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有些方式的成本是不可接受的,而这里成本并不是钱的问题。
                而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无法弯曲世界,似乎这一切又走入死胡同。
                然而,本质上而言,“there is no spoon”,于是自己和世界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我周围的空间,多远之外才是我周围的空间,而不是我自己的内部空间?
                所以在局部,我们不需要改变世界,我们只需要改变自己。
                因为在局部,自己就是自己的世界。
                而整个宏观的世界,则是每一个局部的,自己的世界在时空上的叠加。
                所以,并不需要巨大的能量创造虫洞。
                我们改变自己走步的快慢,或者步伐的大小,
                都可以在局部产生“拉短时空距离”的效果,而这就叫(以微分方式)弯曲时空。
                没法一下子做个大的,用微小的积累,也一样,甚至更好。


                IP属地:海南45楼2019-03-17 06:55
                回复
                  顺便说一下世界为什么是三维的。
                  再纠正一次,世界不是三维的,是四维的。我说的不是四维时空,是四维空间。时间没有算在空间维数里面。
                  其实你可以认为时间,是所有可能的空间维数之外的那个维数。比如空间有n个维数,时间就是第n+1个维数。
                  世界是四维的,或者说空间是四维的,是哪四维?
                  点,线,面,体。
                  分别是零维,一维,二维,三维。
                  这是按照笛卡尔坐标系或者正交分解的方式来定义的。
                  我们总是说世界是三维的,或者说,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
                  实际上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零维,也就是点的存在。
                  考虑一个没有零维的空间,它如何构造其它的维数?
                  显然是不可能的。


                  IP属地:海南46楼2019-03-17 07:11
                  回复
                    为什么特别要纠正这一点?
                    因为如果你忽略零维,也就是点,就相当于你否定量子层面以及之下的绝大部分的世界的存在:就放在那,却视而不见。而你所有的注意力显然都放在宏观世界里面了。
                    那个点,在几何上来说,是无限小的。然而我们已经说过,没人能够做到无限小,我们自身认知世界总有极限。小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不能说,我们就那么了解那个更小尺度上的世界。那里面的规律,和我们认识的宏观世界是具有非常大的差异的(当然也可能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点的大小是有限的,也必须是有限的,正如维数本身就是周期性的有限性的体现(局部有限性),维数中的每个概念都是有限的。为什么?因为维数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世界本身,我们是有限的,我们的方法方式也是有限的,也只能是有限的。


                    IP属地:海南47楼2019-03-17 07:15
                    回复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我们所在的空间整体就叫做我们的世界)是三维(四维)的?
                      为什么只有长宽高(先不说点的事)?
                      以前不容易表述,但是现在容易多了:你看看e^ti = cos t + i sin t
                      它就是三维的(不然怎么画弹簧?)。
                      还是根据正交的法则,ti没有办法映射到i sint 上,正如cos t 也没法映射到i sin t 上。
                      这三者虽然彼此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已经用指数以及三角函数,将他们分解在三个无关的方向上了。
                      换句话说,世界为什么是三维的?
                      是我们“愿意这样认识它”。
                      它本身没有所谓三维还是四维,但是要去认识它,我们得把它拆开(即便它本身不可拆分,或者至少不能这么拆分),我们这么拆它,就一定得到三个独立的分量,也就是三个维数。
                      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去拆它呢?这个问题,不是说什么留给上帝,但现在回答,也不见得能拿到一个很好的说法。


                      IP属地:海南48楼2019-03-17 07:22
                      回复
                        那么,有没有更高的维数呢?我是说,空间维数,不算时间在内。
                        其实很简单,还是这个弹簧。
                        如果你把弹簧中的一小段,从弧线变成一个更小的弹簧,你就一下子又创造了两个维数。
                        没错,一次创造两个维数,或者说添加两个维数,或者说减少两个维数。没有办法增减一个维数,是因为即便我们用笛卡尔坐标系理解空间,我们还得尊重空间已经其中各种存在物自身构成的方式,除了尊重,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那么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我们提升或者下降一个维数呢?
                        这时候一个维数是可以的,但是似乎,物质和光之间要调转过来,物质变成光,光变成物质。(相互正交的两个维数之间彼此交换)
                        而无论如何你还是看到三个(四个)维数。
                        为什么?因为那是你理解世界的方式。
                        所以不管你怎么升维数降维数,你生活在其中的维数,总是三个(四个)。
                        所以你大可以想象,其实你身边的东西都不知道有多少维了,但它体现在你所知的空间里面,就三个(四个)维数。
                        也就是说,你从来就活在一个多种维数始终共存的世界。


                        IP属地:海南49楼2019-03-17 07:28
                        回复
                          再多说一点:
                          说,我们即将进入四维或者五维世界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IP属地:海南50楼2019-03-17 07:35
                          回复
                            其实你本来就生活在多维存在复合而成的世界之中。
                            甚至你自己本身就是多维的复合体。
                            哪有什么所谓,即将进入四维或者五维世界?
                            所以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世界改变了,比如说,地球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当然如果地球发生重大变化,有些事可能会显现得更清楚。
                            那么到底什么变化才能导致,进入四维或者五维世界?
                            其实很简单,就是意识到。
                            你意识到了,维数的本质就是这种东西,那么你才有可能去考虑,比如在“亚电子”层次上,如何去操作或者交互,或者在“超宇宙”层次上,如何去旅行。
                            而一旦你可以操作交互或者旅行,你就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就像新大陆从来就在地球上,它不是哥伦布创造的,但从哥伦布之后,大家知道了新大陆的存在。
                            这就是所谓进入高维度的本意:当然在现实上,在感官上体现出来的,就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IP属地:海南51楼2019-03-17 07:40
                            回复
                              买不起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19-03-17 19: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