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1楼
俺十分不同意您的看法我认为演员与琴鼓的节奏统一,不能超出板式的框架。换句话说,演员与琴鼓节奏的统一,是指感觉上的统一、大节奏框架内的统一。
内侍,搀起姚~~~~皇~~~~~~~~兄~~~~
这个姚皇兄的抻长,要和后面鼓师 扎 多 大、这个尺寸吻合可以理解为扎多大尺寸的放大。
而不是抻条面式的使劲拉长,这才叫没板。
同样,如果抻太长了,琴鼓自然逮不到下面 快三眼 这个相对较紧凑的板式怎么开。
大的框架就是快三眼,叫的再散,也不能开成慢三眼。这是板式决定的,也是京剧程式化决定的。
俺觉得整出戏谭世秀先生司鼓,尺寸准确,文而不温,稳中求火
王鹤文先生操琴,没有现在琴师的浮躁气,快而稳,领带演员,尺寸不坠。
元寿先生唱的并没有琴鼓这么快,反而显得游刃有余。在节奏中,但又不是死板的符合节奏。
虽然具体下来,个是个的处理
但是演员、京胡、鼓师之间,衔接准确,配合自然。真正的“一块板”
这才是京剧“骨子里的东西”的样板体现。传统老戏精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