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吧 关注:16,846贴子:570,056
  • 16回复贴,共1

简要分析全国各地的地缘境况和汉文化现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对当前各地的地缘、形势、汉文化面貌等作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对有志兴汉的同胞有所帮助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家乡状况来设计自己的兴汉规划,本人见识有限,本帖有错误不当之处还请大家谅解并不吝赐教。


1楼2019-03-06 18:39回复
    二、中原地区

    地缘分析:中原所在地,是华夏民族民族最重要的农耕基地之一,一度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所在。除少数丘陵和山脉之外,大部分地方是一马平川,这给各地的交通带来便利,但也造成了一旦有外敌入侵无险可守的局面。北面的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的屏障,但不是很高,而且四处漏风,山口太多,这就让中原王朝受到东北、正北、西北三面威胁。太行山倒是高峻紧密,并且绵延八百里,可却是南北走向的,并不能阻挡异族南下的铁蹄,这都要怪愚公啊,你不移山不就没这么事了?
    在历史上,中原王朝为了阻挡北方草原游牧部落、东北渔猎部落的侵扰,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筑了规模庞大的防御建筑万里长城,长城好比盾牌,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却无法保证永远不受伤害。胡虏可以凭借骑兵的机动性,潜越城垣防守的薄弱、疏忽之处入寇,进行抢掠侵扰。更严重的是,一旦中原王朝出现周期性衰弱、内乱,胡虏乘虚而入,从河北再南下到河南山东一路几乎无险可阻,横行无忌,只有一道黄河屏障,也是很有限,冬天还会封冻。纵观历史,在王朝末期,每当北面的燕山防御体系崩溃,其结果无不是华北平原全境迅速沦陷,无论是五胡乱华的鲜卑、安史之乱、五代契丹灭后晋、蒙古灭金、清军入关,其突破关隘南下入侵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北宋倒是在失去燕云十六州的情况下和契丹周旋了一百多年,但是在女真一股骑兵精锐的突袭下,也很快就垮掉了。总之,华北平原的百姓被胡虏烧杀打劫是家常便饭,到了王朝末期还要成为沦陷区的亡国奴,实在苦不堪言,真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工业革命后,游牧渔猎部落已经无法造成威胁,但并不意味着华北平原就安全了。清末西方列强从大沽口登录,直捣京师,长驱直入,满清军队根本无法实行有效防御,这主要归结于满清的昏庸无能和防汉胜过防洋的心理,但也反映出了华北平原在防御上的困难。后来的卢沟桥事变,日军迅速侵占宛平,也反映出了在机械化时代之后,华北平原的地形依然是易攻难守,敌人一旦大举进犯就势不可挡。
    汉文化状况:汉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但是设立了很多不必要是少民自治的州县,有很多本来是汉族占大多数却依然被弄成少民自治,很多汉族人也被强行划为了少民,实在滑天下之大稽。华北平原北部历史上处于农耕与游牧的交界处,这里的汉人和胡人部落接触较多,需要在胡虏入寇时自保,所以民风质朴尚武,多感慨悲歌之士,而靠南面的河南与山东,则一度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成果,优秀文化人才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历代北方胡虏的多次破坏,尤其是在沦陷之后每每被胡虏选定为殖民政权的中心,这就导致中原地区的汉文化残破不堪,再加上近代西方文化进入后逆向民族主义泛滥导致的文化破坏,很多地方不是成为文化荒漠,就是伪中华实则夷狄的垃圾文化横行充斥,玷污眼球扰乱心灵,想想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之核心地带,就让人心痛无比。
    必须想办法解决华北平原的军事防守难题,巩固华夏基本盘,避免历史再度重演。
    前景:增加市场活力,减轻污染,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改变行政为主导压制社会活力的不合理现状,让文化更有生机创造力。剔除伪中华实夷狄的垃圾文化,重塑真正的华夏传统,重建华夏礼乐文明,充分挖掘孔子、岳飞等有代表性中原文化杰出代表,教育鼓舞民众,重新树立华夏民风,北部弃奴性苟且而重回激扬慷慨,南部弃鄙俗愚昧而重归高尚优雅,让中原之地重见华夏文明的胜景!


    4楼2019-03-06 20:32
    回复
      三、两淮地区

      地缘分析:两淮有淮南淮北或淮东淮西两种说法,其实可以理解为淮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华北平原由于几乎无险可守,在王朝末期面对强势的胡虏铁蹄无计可施,但淮河流域就不一样了,众多的水网、湖泊成为了阻碍骑兵的天然屏障,让胡虏南下的脚步缓慢下来,给了南方以喘息休整的机会。即使中国全境不幸全部沦陷,也可以在地理上对胡虏的殖民统治起到一定阻隔作用,为华夏民族在南方策划反击光复创造有利的条件。从地形上看,东亚大陆西高东低的地形和一定气候条件相结合,就形成百川东流归大海的局面,这或许是共工的杰作吧。我们对比一下中国和意大利的地图就可以看出两淮地区对华夏文明的重要性。意大利的南部是狭长的半岛,再往南就是地中海了,可以说毫无退路,没有战略斡旋的余地,这就造成了这里的文明容错率低,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由于没有大后方,一旦输了就再无机会反弹了。因此,古罗马文明在强势的时候****,但衰落之后在北方蛮族的群殴之下终于坍塌倒下了,并且再没有站起来,永远成为历史的回忆。
      因此,华夏文明能在南方拥有淮河、长江等众多水网的保护,实属大幸,华夏文明能够在多次挫折中重新崛起,也正得益于此。在上古时期,气候更为温暖湿润,那时的黄河流域,或许就是现在的淮河流域的样子,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纵览出历史变迁内在的玄机。
      总之,淮河流域既是块农耕的宝地,又在军事上可以限制骑兵的跋扈,即使华夏民族抵抗胡虏的保护网,又是华夏民族战略反弹的策源地,驱除胡元的民族大英雄朱元璋,就出生在淮河边上。
      汉文化现状:汉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由于处于南北交汇处,这里的汉文化状况好于北面的中原地区,而又逊于南方的江南地区,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淮河流域在汉文化复兴上也有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做南北汉文化的衔接,把南方保存的比较好的汉文化辐射到北方去。河南、山东作为曾经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汉文化根基还是有的,如果能和淮河流域的同胞多多交流,淮河流域帮助河南山东文化复兴,河南山东本来就有孔孟、老子、岳飞等留下深厚的文化根基,一旦复兴了,势必也会对淮河流域进行辐射,各地相互促进,互相辐射,华夏文化复兴的脚步必然会大大加快。


      5楼2019-03-06 21:16
      回复
        五、岭南地区

        地缘分析:由于交通和气候问题,岭南地区开发相对要晚,直到唐代之后交通改善,才开始逐渐大规模开发。我们似乎可以把岭南地区看成华夏民族的“新大陆”,只不过间隔的不是大西洋而是五岭。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岭南的优势越发体现出来,宋代的泉州就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了大航海时代,福建两广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前已经是中国最有经济实力的地区之一,和江南几乎是不相上下,就像深市和沪市一样。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这里的经济模式似乎有着很大的问题,不如江南地区的经济健康,这对岭南地区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汉文化状况:汉民族人口占大多数,民族构成情况十分复杂。由于开发较晚,岭南地区还保存着很浓厚的昔日南越文化的影子。同时,这里的汉人是在以晋代衣冠南渡为开端的数次移民潮中来此定居的,这就让岭南地区的汉文化成为了南越文化影子+汉人移民文化的独特面貌,即使现在依然有大量的其他地区的人口来此定居。在拥有着当今中国最前卫的文化同时,又具有极强的保守性,在成为当今中国最开放地区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对于岭南地区的汉文化面貌,我们可以将其看成美洲新大陆中的英吉利文化面貌,只不过他们分为两国,而我们始终统一。
        前景:随着全球化日益加深,岭南地区必然会为华夏民族提供更多的贡献。应改进经济发展模式中不合理的地方,让经济更加健康。文化的前卫性和保守性并存的特征,可以为华夏文化保存更多的民族传统,但极强的地域性也似乎阻碍了汉民族内部的团结,满清政府就曾以此挑拨汉人内部的矛盾,造成土客大械斗的事件,实在可恶。其实无论说粤语,还是客家话还是闽南语,皆为炎黄子孙,都是兄弟姐妹,应亲如一家。
        另外,作为开放窗口,海外的优秀人才我们欢迎,但那些社会渣滓、非法的三无外来者,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不要见了外国人就跪舔,暴露自己骨子里深深的奴性和自卑感。


        8楼2019-03-07 00:13
        回复
          七、湖广地区

          地缘分析: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西南地区高原的交汇处,地处长江中上游,水网密布,丘陵起伏,易守难攻,是长江防御体系的生命线,在历史上数次抵抗外敌大规模入侵的战斗中,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南宋时成为了抗击蒙古的关键战场。抗战时围绕武汉进行了双方规模最大的大会战,长沙数次会战取得很大战果,无论冷兵器时代,还是工业革命后,湖广地区都让侵略者吃尽了苦头。
          湖广地区所在的江汉平原还是农耕的宝地,在明代后来居上,甚至取代了江南地区的最大粮食基地的位置,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农耕基地之一。只是由于身处内地,当前经济上逊色于沿海地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若发展得当,前途不可限量。
          汉文化分析:汉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在部分山区分布一些少民聚居区,其实相当多的是被少民,其血统本来就是汉族人,这种改流归土的做法,实在是滑稽可笑!古代荆楚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神州沦陷后,由于鞑虏将殖民统治中心放到了华北,将重点防范对象放到了江南,使得这里的汉文化破坏相对较少。曾国藩为虎作伥的血腥罪行,让这里的有正义感的人士深以为耻,民族精神开始迅速复苏。猛回头警世钟起到了警醒汉人推翻满清的重要作用,黄将军为光复中华永不放弃,之后,正是武昌首义拉开了满清殖民统治崩塌的序幕。
          前景:改进地域经济结构,各地多点开发互相辐射,改变大城市一家独大局面,提高民众收入,利用区位优势增加地缘影响力。纠正错误的民族划分,正本清源,让被误划为少民的回归汉族身份。不要再拼命鼓吹剃头的名为圣人之学实为满清官场奴才之学的伪中华文化,多多宣扬谭、陈、黄、武昌首义这样的华夏民族的正能量,湖广地区地区作为华夏复兴的一大基地,必定是大有可为!


          15楼2019-03-11 20:02
          回复
            六、云贵高原地区

            地缘分析:地形复杂,虽然华夏民族很早就对此进行开发,但直到明代,才正式成为华夏民族的基本盘。云贵高原是西南的屏障,是东亚华夏文明与东南亚地区的分界点,外敌很难在这里渗透,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古代的茶马古道成为佳话。在抗战中,这里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中国的战略大后方和接受国际盟友援助的生命线,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战略地位是华夏文明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
            汉文化现状: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导,汉族人口将近七成。汉族人多生活在大城市,其他少民多在山区生活,成星状分布。由于山区交通不畅,汉族与各个少民,以及各个少民之间,呈现了各自相安的状况。由于地处偏远,这里的汉文化反而受到的破坏较少,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为这里留下了丰厚的人文财富。
            前景:保证安全,防止渗透,严厉打击毒品等垃圾进入,保护环境不要盲目开发,继续维持汉民族为主导,各个民族相安其乐的局面。


            16楼2019-03-11 20:05
            回复
              八、秦晋地区

              地缘分析:由关中平原、河东、山西中部组成的在渭水流域、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农耕带,在华夏文明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说中原曾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那么这里就是华夏文明孕育成长之地,成为华夏民族的摇篮毫不为过。在古代曾经为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农耕基地,周代的礼乐文化,秦的统一,强汉盛唐的辉煌,都以这里为基地。
              和中原地区在北面只有四处漏风的燕山屏障相比,这里要安全的多,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黄土高原、秦岭等一系列天然屏障围绕着平原,形成了以潼关为核心的坚固的防御体系,游牧民族很难像在中原地区那样肆无忌惮。更重要的是,由于高山围绕,使得即使这里被胡虏攻克了,他们也依然会被大山挡住,不会出现胡骑纵横千里一马平川的情况。因此,打进来的敌人,很难这里立足,都是选择抢掠一番就离开,明智的胡虏是不会选择在这里立都的,因为这里离他们老家隔着高山峻岭,又被几大高原山脉包围,向前进取,被挡住了,局势不妙撤退,又被挡住了,胡虏来到这里,就犹如困兽一般。因此,攻克关中平原的胡虏,只有两个结局,一个是抢掠一番之后迅速转移,另一个就是留在这里,成为困兽,灭亡。
              相比之下,中原地区除了洛阳比较安全外,其余都面临了北方胡虏的巨大威胁,定都开封的北宋在胡虏的一次军事冒险中就迅速垮掉了,明朝干脆就把都城建到了国境边上天子守国门,如果中原地区也有关中、山西这样的地缘防御优势,历史就会少去多少幺蛾子啊!
              长安、洛阳、南方,可谓是古代中原王朝的三保险,长安不行了去洛阳,洛阳不行了就衣冠南渡去南方,在长安随着战乱、气候变化等原因衰落颓丧之后,华夏文明就等于失去了一大保险,由三保险变成了双保险,这实在是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历史事件的深层的根源。
              如秦晋能恢复昔日的兴盛,让这个华夏民族的摇篮能恢复第二春,其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汉文化现状:汉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但汉人生育率的降低,某些民族的高生育率导致的汉族新生儿比例下降,令人担忧。西安、大同等地的古建筑、古文物保存的不错,可以依稀窥见汉唐盛世的故国风采,民风豪爽大气,也能看到汉唐的影子。长安虽然衰落千年,但这里依然有着十分深厚的汉文化根基,只等我们去发掘,去弘扬,汉服复兴人士的礼乐大会在西安举行获得很大成功,并非偶然。
              前景攻略:加强和东部地区联系,大力兴办教育吸引人才,恢复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由于在满清同治年间发生的那一桩子事,对于秦晋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要让一切苗头消失在萌芽状态。充分打好汉唐故都这一张牌,或许会让这里和中原、南方成鼎力之势,成为华夏复苏的又一个大本营。


              17楼2019-03-11 21:01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3-12 19:28
                回复
                  加精了,好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3-12 19:28
                  收起回复
                    十、塞北地区

                    地缘分析: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降水稀少,土地贫瘠,气候严寒,不适合农耕,古代中原王朝在此多实行羁縻治理。由于农耕条件恶劣,古代汉人百姓来此生活的很少,到这里来的只有军队和商人。事实上,不止是农耕的汉人,就连游牧部落在这里也很难立住脚,数千年里,各个游牧部落之间为争夺有限草场而进行的厮杀,比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战斗还要惨烈!中原王朝在这里多次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却始终无法将这里变成华夏民族的基本盘,原因就在于恶劣的生存环境。
                    更糟糕的是,从三四千年的商代开始,东亚的气候越发寒冷干燥,经历了冰河期,降雨更加稀少,寒冷的季风更加强劲,这让塞北地区的生存条件更加艰难,再加上游牧部落寄生式的生产方式让这里的草原植被破坏严重,在大风的作用下,很多地区沙化变成了沙漠,这样一来,看起来很广阔的蒙古高原,人烟却非常稀少,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
                    工业革命之后,蒙古高原有了转机的机会,清末走西口的汉人移民潮,让很多汉人百姓迁徙到了塞北,这些汉人移民百姓聚居生活的地方,成为了塞北经济相对最为繁荣的所在,如包头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又在特定政策,很多其他省份的青年来此生活工作。不过由于盲目地实行粗放的垦荒与放牧,由于这里的土层很薄,被耕翻过的土壤被大风一吹,全都丧失了,全都被沙子取代了。大量放养的山羊吞食草根,让土层失去保护,也尝到了过渡放牧的苦果。和当年游牧部落破坏性的生产方式一样,这样的对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汉文化现状:汉族人口将近八成,内蒙古人口超过2400万,而北面蒙古国的人口只有300万,相差了八倍之多!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汉民族人口居住,这也是内蒙古能够长治久安的保障。相比传统的农耕地区,这里的汉文化基础无疑是很薄弱的,但种子前人已经种下,需要我们不断静心呵护,让其萌芽成长,日益发展壮大。只有主体民族文化繁荣了,这里的经济文化繁荣才能真正实现。近来有人大肆宣扬某个历史上的战犯屠夫,这不仅仅是对当年受害者的侮辱,更是对全国各民族每一个热爱和平者的挑衅!
                    前景攻略:取缔不公平的民族政策,保证主体民族人口比例不下滑。在文化上尽快停止对屠夫战犯的鼓吹宣传,多宣传苏武、王昭君这样的正能量。蒙古高原生态脆弱,破坏容易恢复难,应该放弃粗放的经济生产模式,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就像古代的胡尘侵犯中原大地一样,沙漠化带来的沙尘暴也肆虐着,华北深受其害,甚至都吹到上海了,连东面的日本都受影响了!可见形势之严峻。近来治沙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令人欣慰。如果将来能够在农耕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让无土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普及,那么这片土地定能出现很大的生机,中国的土地利用率定然会大大增加,这也会变相的极大扩充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


                    22楼2019-03-15 18:58
                    回复
                      楼主上次来汉明吧还是11年的时候吧 当时发了几首诗
                      以后要常来呀


                      IP属地:陕西25楼2019-03-19 20:32
                      回复
                        十二、青藏高原

                        地缘分析: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虽然自身因海拔过高生存条件恶劣,但却是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并且阻挡了副热带高压,保证了下游的降水,正是有了青藏高原的存在,让东亚大陆成为千里沃野,否则,中东和澳洲的荒漠就是东亚大陆的模版。
                        正由于此,青藏高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青藏高原还是东亚和南亚次大陆的分界线,隔断了东亚和南亚两大文明区域,由于自身生存条件恶劣,和其他条件好的地区形成统一,是青藏高原的必然出路。又由于和印度有着高耸的喜马拉雅山阻隔,难以逾越,而与东面的交通则相对要通畅很多,再加上东部各大川的发源均在这里,因此青藏高原最终纳入中国版图,顺理成章。
                        汉文化现状:青海汉民族人口约五成,西藏不足一成。由于海拔过高,空气稀薄,生态脆弱,青藏高原无法进行大规模移民,汉民族大多在这里的大城市定居。历史上文成公主等汉人来到这里,给这里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生产力,促进了这里的进步,成为佳话,当今我们应继续发扬。西方人自己采取血腥残酷的殖民政策,就臆想中国也如此,眼盲与双标的程度令人发指,纯属增加笑料,其实还不是为了自己不可告人而又和尚头上虱子明摆着的目的?
                        前景攻略: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和不可逆性,保护生态优先于经济发展。继续改善交通,加强同全国其他地区联系。严厉打击分裂势力,维护统一安定。继续文成公主在这里传播华夏文明的佳话,不断积累文化厚度。


                        26楼2019-03-21 16:46
                        回复
                          11顶,


                          IP属地:辽宁28楼2019-08-30 11:01
                          回复
                            一、二、三、四、九、十一在哪里?


                            29楼2019-10-18 1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