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7日漏签0天
天津教师吧 关注:20,538贴子:206,45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86回复贴,共6页
  • ,跳到 页  
<<返回天津教师吧
>0< 加载中...

学习交流——教招考试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关于思维的类型是普通心理学部分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一般来说,题型以客观题为主。考试内容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重点在于高频考点,兵家必争之地;难点在于考试题目灵活,很多生活事例反选,需要备考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以及历年真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如“幼儿掰手指数数”,“成人修车”。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如“画家采风之后作画”“从家去过学校画出路线图”。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如“中学生做数学推理问题”。


2025-07-27 09:00: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如“女孩子的第六感”“艺术家的灵感”“阿基米德的皇冠之谜”。
(2)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如“医生会诊”。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如“单选题的最佳选项”“哈尔滨到北京的最近路线”。
(2)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条条大路通罗马”。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策略一直以来是大家头疼的问题,那么今天中公讲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区分一下其中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从这段定义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学习策略是一系列规则、方法、技巧的综合,因此它不能等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其次,需要从宏观上认识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所谓的认知策略就是我们在加工处理外在信息的一种方式而已,而这种方式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我们加强"记忆"。它包括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正如它的字面意思:重复叙述。它是通过反复识记某个内容来达到记忆目的,包括利用有意和无意识记、画线等。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深刻联系也即促进理解进而帮助我们记忆知识,我们都知道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孰优孰劣,因此简单的说精加工策略就是加深我们对于材料的认识,如记笔记,记忆术,补充背景知识等。组织策略是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帮我们梳理知识来加强记忆,而借助图、表、提纲或归类等方式可以快速实现这一目的。当用图表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我们能迅速发现知识间的层级关系,进而更好的在脑海里形成记忆点,加强我们的记忆。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元认知策略中的"元"可以理解为计划、监控,因此元认知也被成为对认知的认知。它是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帮助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元认知策略包括了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关系来梳理这三个内容。计划一般是学习前需要完成的,监控一般是学习过程中,而调节一般是监控到学习出现问题后所做的。带着这样的认识再来看这三者就会轻松很多,比如设置学习目标很容易看出是学习前需要做的,因此是计划策略;考试时注意自己的答题速度则是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则是监控策略。
综上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直接作用到学习材料,认知策略是对学习材料的加工组织,是直接作用于材料的。而元认知策略是通过调控或计划我们的注意力,学习过程来帮助更高效的学习,因此不直接作用于学习材料。最后,也希望通过今天的梳理帮助大家更清晰的认识到此二者的区别。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荀子曰:“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意思是君子喜怒不过火,皆有所分寸,强调道德高尚的人对于自身情绪情感的管理,纵观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就已经有了明显地情绪表现,那么什么是情绪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在认识客观现实的时候,常常抱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如感到愉快、喜欢、高兴、厌恶等等。这种心理过程被称为情绪和情感。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做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指的是身体发展还包括心理发展,因此,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也是作为教师资格考试中,常常出现的考点。教师资格考试每年两次,笔试分为科目一和科目二,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察的就是关于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13年两次选择题、14年上半年材料分析题、15年上半年选择题、16年上半年材料分析题,都考察到了学前儿童情绪情感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从考察频率不难看出情绪情感的知识是需要重点备考的。在此,我们主要来看一看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及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


2025-07-27 08:54: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呈现情绪的社会化、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的自我调节化三个方面的趋势,其发展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首先,从情绪情感的进行过程来看,有三个主要特点:
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幼儿期的情绪情感仍然经常变化,甚至会出现两种对立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2.情感比较外露。在幼儿初期时,幼儿的情感完全表露在外。
3.情绪极易冲动。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幼儿的情感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冲动,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其次,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随着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发展,引起幼儿情感体验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也会随之不断丰富。
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随着幼儿言语和认识过程的发展,他们的社会性需要和情感也随之发展起来;最后,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来看,特点主要表现为“三感”:
1.道德感。即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引起来的一种行为。
2.美感。即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
3.理智感。又称“智慧感”,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感”中的道德感是经常考察到的知识点,比如:“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答案给了4个选项,分别是理智感、道德感、美感、自主感。从定义来看,道德感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看到同伴受欺负生气,看到同伴帮助他人赞同,是孩子评价别人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所以答案应该选择道德感,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的意思,以上的分析也就是我们看到题目之后的答题思路。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但由于幼儿年纪小,认知水平较低且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因此良好情绪的培养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保持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2.成人的情绪控制。幼儿喜欢模仿,教师和家长是幼儿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成人要从自身做好情绪管理。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肯定为主,多鼓励。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运用多种方法: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如: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也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要知道的一个心理学效应。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这来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
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1986年做了个实验,证明这种期望效应在教育领域上也有所体现。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但这一暗示却改变了教师的看法,使他们通过眼神、微笑、音调等将信任传给那些学生,这种正向的肯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实验,后来被誉为“罗森塔尔效应”。
根据罗森塔尔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四个社会教育心理机制:一是气氛,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二是反馈,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三是输入,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他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四是鼓励,即对所期望的学生教师总给以各种各样的鼓励,不断朝向期待方向发展。上述罗森塔尔的分析很有道理。


2025-07-27 08:48: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天津西青中公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教师的期望效应又分成自我应验效应和维持性期望效应。自我应验效应指的是原先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教师期望效应通常指的是这一种。维持性期望效应指的是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如以前一直考得特别差得学生在一次考试中考得很好,老师就会怀疑他是不是作弊而得的成绩。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86回复贴,共6页
  • ,跳到 页  
<<返回天津教师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