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吧 关注:8,730贴子:50,687
  • 2回复贴,共1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6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6
沪西村居闻晓角
造哀一角出荒墟,幽咽穿云作卷舒。潜气经时闻隐隐,飘风底处散徐徐。乍惊梦断胶难续,渐引愁来剪莫除。充耳筝琶容洗听,鸡声不恶校何如。
【笺说】
1934年,钱锺书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书,不知什么原因,在上海西郊的村子里住宿,早晨起来听见了“晓角”,于是写了此诗。要理解此诗,关键在于这“晓角”是什么。“晓角”,按词义,早晨的号角声,是军号。唐代沈佺期《关山月》诗的“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的“晓角”,就是如此用法。上海西郊哪来军号声?
此诗原有一标题,能帮助我们理解此诗。原题较长,试加标点:
楼当旷野,接比外国军营。吹角鸣,自朝达旦。斜阳弄色,炊烟远起,偶一倾耳,辄唤奈何!仿佛李陵听笳,桓伊闻笛。南屏之钟声,西陆之蝉唱,东野所云“月口”“星心”者,又非其伦也。
此题用典较多,试加诠释:
“李陵听笳”,汉名将李陵,后兵败无援,降了匈奴;此言李陵在匈奴听其地的胡笳声,心情悲苦。
“桓伊闻笛”,出《晋书·桓伊传》:“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世说·任诞》记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
“南屏之钟声”,南屏山在西湖,为胜景之一,上有雷峰塔,故寺钟悠悠。
“西陆之蝉唱”,出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中》说太阳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东野”,唐诗人孟浩然,字东野。
“月口星心”,指鹤鸣;语出孟浩然有《晓鹤》诗:“似开孤月口,能说落星心。”钱锺书在《谈艺录(补订本)》七一则云:“‘月口’非谓月有口,乃指口形似月;‘星心’非谓星有心,乃指星形类心。”
由此题可知,此“晓角”,乃是上海外国驻军的早晨军号声。听见外国驻军的军号,引发钱先生写了此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外驻军的反感,对祖国命运的忧虑。
造哀一角出荒墟,幽咽穿云作卷舒。
首联上句说,一声令人心惊的军号,从荒芜村落传来。
“造哀”,即令人哀痛;语出《庄子•山木》:“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地,爱己而造哀也。”
“荒墟”,即荒村、废墟;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四:“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据原题此地有外国驻军,其地岂能不荒芜?
下句描绘军号的声音幽咽,穿透云层,时高时低。
“幽咽”,形容角声幽幽咽咽;白居易《长恨歌》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诗句,亦有“幽咽”,说白了,像鬼哭。
“穿云”,声音尖利,穿过云层,直达空中;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卷舒”,本多形容云的伸缩,此形容军号声时低时高,即“幽咽”是“卷”,“穿云”是“舒”。用“卷舒”来形容声音,极为少见,但赋有形为无形之物,以眼识通于耳闻,亦别有会意。
潜气经时闻隐隐,飘风底处散徐徐。
上一联是客观地描写军号声,此颔联上句与下句则兼写人的感受。上句说,军号运气长久,人长时间都能隐隐听到。
“潜气”,本指唱歌的一种运气技巧;语出《文选》卷四十繁钦《与魏文帝笺》:“时都尉薛访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啭引声,与笳同音。……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声悲旧笳,曲美常均。”
下句说,这军号声乘着风慢慢地飘向何处呢?意谓传得很远。
“飘风”,暴起之风,即旋风,此处用为随风而飘之意;语出《诗•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为飘风。”毛传:“飘风,暴起之风。”
“底处”,即何处之意;宋方岳《满江红》词:“底处未嫌吾辈在,此心说与何人得。”
乍惊梦断胶难续,渐引愁来剪莫除。
颔联两句兼写人的感受,颈联的这两句,则纯写人的心情。上句写这军号声,突然地惊人梦断,梦再也难续。——好不可恨!
“胶难续”,续弦胶难接续断梦;续弦胶,语出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汉武帝时,西海国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馀胶半两,西使佩以自随。后从武帝射于甘泉宫,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使乃进,乞以所送馀香胶续之……终日不断。帝大怪,左右称奇,因名曰续弦胶。”这是“续弦胶“之说。此典故,钱先生在《管锥编》第二册790页曾论及。“续弦胶”这一意像,有多次引申。唐司空图《杂言》又有“粘日胶”之引申为“胶粘日月”:“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司空图此意,钱先生在《山斋晚坐》沿用为“粘日何人解炼胶”。唐刘兼则又有“续愁胶”之说,其《征妇怨》云:“鸾胶岂续愁肠断,龙剑难挥别绪开”。这里,钱先生又生发出“续梦胶”,别开新意。对此,钱先生很自赏,在《代拟无题七首》中又使用一次——“煎胶续梦亦成空”。
下句说,军号引愁来,这愁,剪也剪不断。什么愁?显为忧国之愁,外国驻军国内,都市占有租借,有正义感的人,谁不为国忧?
剪愁之说,亦是我国诗人的创造,使得无形之物有形,有形而可剪断。如此妙思,早见南唐李煜《相见欢》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后辛弃疾有“剪恨裁愁句好”(《清平乐》),姜夔有“难剪离愁千缕”(《长亭怨慢》),戴复古有“剪不断、客愁千里”(《祝英台近》),不一而足。有“剪愁”,还有“剪水”、“剪风”、“剪春”等,都是无形之物当有形之物来剪;可怪的是,有时诗人对不可剪的有形之物也要“剪”,如“安得并州快剪刀,割断相思路”(汪元量《卜算子》)!
充耳筝琶容洗听,鸡声不恶校何如。
尾联上句说,充塞满耳的军号声要清洗干净,好去听那筝琶的美妙音乐。
此句似出于黄庭坚《寄题容州祖元大师此君轩》“满堂洗尽筝琶耳,请师停手恐断弦”的上句,“筝琶”,皆古乐器。
“洗听”,此指洗去不愿听到的声音,即军号声;洗听,源出“洗耳”之典,出晋皇甫谧《高士传》上《许由》的 记载,许由不愿听尧让天下之言,以为污了自己的耳朵,到水边去洗耳。
下句说,和鸡叫声比起来,这军号声那里比得上!
“鸡声不恶”,即闻鸡起舞的典故,语出《晋书·祖逖传》:“(祖逖)中夜闻荒鸡鸣,蹴(刘)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关于此典,钱先生在《谈艺录(补订本)》四三则有较详论述:
“荒鸡”“恶声”出《晋书·祖逖传》,鸡中夜不时而鸣,故诃之曰“荒”曰“恶”,“荒”之为言,荒乱、荒诞也;今夜未旦而鸡不先鸣,是具知时报晓之德,不得诬为“荒”矣。顾宁人《亭林诗集》卷九《与江南诸子》:“浊酒不忘千载上,荒鸡犹唱二更馀”,下句自注《管辂别传》。则字妥句适。《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裴注引《管辂别传》初未道‘荒鸡’,祗云:‘徐季龙言:世有军事,则感鸡雉先鸣’,故宁人特自注以示寓意所在耳。”
由此可知,是因为有军事,才有“荒鸡”之鸣,祖逖才因此说此非“恶声”,否则,祖逖也不会称“荒鸡”之鸣非“恶声”。
“校何如”,比不上,比不了。钱先生把半夜鸡鸣和句号相比较,半夜鸡鸣是提醒人有战事,要奋起;而此外国军号,“惊梦”“引愁”,又怎能与“不恶”鸡声相比!


1楼2019-02-27 13:44回复
    从浏览器追到微信公众号,从微信公众号追到个人图书馆,从个人图书馆追到百度贴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13 17:33
    回复
      毕先生这个我是比较欣赏的,尤其是在具体近代以来人物掌故和作品方面,解读的很到位。唯一我能想到的有少些地方解读不同意见的,还是在钱化用古人诗句和典故方面,在原始出处,最直接开源这种问题上与毕先生会有一些不同看法。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25 15:10
      回复